智能控制节能型一体化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2162发布日期:2018-08-24 20:0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控制节能型一体化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石油量需求加大,勘探开发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石油钻井规模逐年扩大的同时,因钻井队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加大,传统的处理方式以就地挖池,同时敷设防渗布,污水倾倒其内,利用自然沉降以及环境蒸发处理为主。

一般的污水处理装置附着效果不佳,只能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或固定颗粒静止沉淀在水池底部,缺乏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而达到净化效果的方法,且污水较大的波动会影响处理效果,会对容积内壁产生撞击,清理污泥较为费时费力。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智能控制节能型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控制节能型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智能控制节能型一体化水处理装置,包括框体板以及第二调水池,所述框体板内一侧设置蓄水箱、第一调水池、微生物反应池、组合沉淀池以及出水池,所述框体板内安装有第一物料泵,所述第一调水池内放置有泡沫框板,且位于第一调水池顶部的框体板表面安装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内安装有活性炭过滤板,且放置框底部安装有排气扇,所述组合沉淀池内设置有若干个相互连接的生物膜,且组合沉淀池底部安装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上底部环形面上等距安装布水器,且导气管一端穿过组合沉淀池顶部的框体板与供氧泵连接,所述第二调水池设置在位于出水池一侧的框体板上,且第二调水池内壁顶部通过通孔与出水池连通,所述第二调水池内顶部通过挡板设置有积水腔,且积水腔通过连通管穿过挡板与第二调水池内底部连通,所述连通管内设置有第一流水管,且连通管底部安装有反射板,所述第一流水管一端穿过连通管一侧与组合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二调水池底部、组合沉淀池底部、微生物反应池底部以及第一调水池底部均设置有同一个排泥管,且排泥管一端安装在第二物料泵的端口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物料泵一端通过污水管与第一调水池连通,且第一调水池内的污水管端口位于泡沫框板顶部。

优选的,所述框体板内设置有淋浴间,且淋浴间位于厕所间一侧,所述蓄水箱通过水管分别与安装在淋浴间内的喷水器连接以及安装在厕所间内的坐便器连接,且蓄水箱一侧底部安装有水位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水池顶部、微生物反应池顶部、组合沉淀池顶部、第二调水池顶部以及出水池顶部均为封闭结构,且第一调水池底部、组合沉淀池底部、微生物反应池底部以及第二调水池底部均与排泥管连通,所述出水池底部安装有曝气机。

优选的,所述第二物料泵安装在框体板一侧表面底部。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内顶部等距安装有三个活性炭过滤圆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智能控制节能型一体化水处理装置结构紧凑,对有机物去除效果高,便于分解较大固体颗粒有机物,通过微生物反应池放置的微生物对液体进行分解以及静置沉淀,便于将较大固体物质分解,有利于后续处理,微生物反应池内的液体经连接管流入组合沉淀池内,由于组合沉淀池内安装有生物膜以及与导气管连接的布水器,此时启动供氧泵,使得液体内的物质快速氧化分解,生物膜对液体进行净化。

2.该种智能控制节能型一体化水处理装置结构紧凑,便于对水质进行均匀,以保证处理效果,减少对构筑物的冲击,且便于对静止沉积的污泥进行及时处理,通过启动第一物料泵经排泥管对第一调水池底部、组合沉淀池底部、微生物反应池底部以及第二调水池底部的污泥进行排出,达到及时清除污泥的效果,通过第一调水池内放置有泡沫框板,且位于第一调水池顶部的框体板表面安装有放置框以及组合沉淀池内设置有若干个相互连接的生物膜,便于对水质进行均匀,以保证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框体板,2、水位感应器,3、厕所间,4、坐便器,5、第一物料泵,6、第一调水池,7、微生物反应池,8、组合沉淀池,9、导气管,10、布水器,11、第二调水池,12、排泥管,13、第二物料泵,14、反射板,15、连通管,16、第一流水管,18、积水腔,19、供氧泵,20、生物膜,17、活性炭过滤圆板,21、泡沫框板,22、活性炭过滤板,23、放置框,24、排气扇,25、蓄水箱,26、淋浴间,27、曝气机,28、出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智能控制节能型一体化水处理装置,包括框体板1以及第二调水池11,所述框体板1内一侧设置有蓄水箱25、第一调水池6、微生物反应池7、组合沉淀池8以及出水池28,所述框体板1内安装有第一物料泵5,所述第一调水池6内放置有泡沫框板21,且位于第一调水池6顶部的框体板1表面安装有放置框23,所述放置框23内安装有活性炭过滤板22,且放置框23底部安装有排气扇24,所述组合沉淀池8内设置有若干个相互连接的生物膜20,且组合沉淀池8底部安装有导气管9,所述导气管9上底部环形面上等距安装布水器10,且导气管9一端穿过组合沉淀池8顶部的框体板1与供氧泵19连接,所述第二调水池11设置在位于出水池28一侧的框体板1上,且第二调水池11内壁顶部通过通孔与出水池28连通,所述第二调水池11内顶部通过挡板设置有积水腔18,且积水腔18通过连通管15穿过挡板与第二调水池11内底部连通,所述连通管15内设置有第一流水管16,且连通管15底部安装有反射板14,所述第一流水管16一端穿过连通管15一侧与组合沉淀池8连通,所述第二调水池11底部、组合沉淀池8底部、微生物反应池7底部以及第一调水池6底部均设置有同一个排泥管12,且排泥管12一端安装在第二物料泵13的端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物料泵5一端通过污水管与第一调水池6连通,且第一调水池6内的污水管端口位于泡沫框板21顶部,达到放置污水脏物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选择方案,所述框体板1内设置有淋浴间26,且淋浴间26位于厕所间3一侧,所述蓄水箱25通过水管分别与安装在淋浴间26内的喷水器连接以及安装在厕所间3内的坐便器4连接,且蓄水箱25一侧底部安装有水位感应器2,通过蓄水箱25一侧底部安装有水位感应器2,便于了解蓄水箱25内的水量情况,有利于为厕所间3以及淋浴间26供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调水池6顶部、微生物反应池7顶部、组合沉淀池8顶部、第二调水池11顶部以及出水池28顶部均为封闭结构,且第一调水池6底部、组合沉淀池8底部、微生物反应池7底部以及第二调水池11底部均与排泥管12连通,所述出水池28底部安装有曝气机27,有利于对第一调水池6底部、组合沉淀池8底部、微生物反应池7底部以及第二调水池11底部的污泥进行排出,达到及时清除污泥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二物料泵13安装在框体板1一侧表面底部,通过第二物料泵13与排泥管12连接,有利于污泥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连通管15内顶部等距安装有三个活性炭过滤圆板17,有利于对进入积水腔18内的水进行吸附过滤。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物料泵5经污水管将污水脏物排到第一调水池6内,达到放置污水脏物的效果,由于第一调水池6内安装有泡沫框板21,避免了进入到第一调水池6内的液体发生巨大的波动而撞击框体板1内壁,同时使液体静置沉淀,且第一调水池6内顶部液体经连接管流入到微生物反应池7内,此时微生物反应池7放置的微生物对液体进行分解以及静置沉淀,便于将较大固体物质分解,有利于后续处理,微生物反应池7内的液体经连接管流入组合沉淀池8内,由于组合沉淀池8内安装有生物膜20以及与导气管9连接的布水器10,此时启动供氧泵19,使得液体内的物质快速氧化分解,生物膜20对液体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液体通过第一流水管16进入到连通管15内,由于连通管15内的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圆板17,使得液体再次过滤进入到积水腔18内再流入出水池28内待排放。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