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1467发布日期:2018-08-14 20:04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属于雨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地表和地下水环境污染。土壤中未被作物吸收或土壤固定的氮和磷通过人为或自然途径进入水体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农田初期雨水的地表径流中,含有较多的泥沙、氮磷等营养物质,泥沙直接排入水体将提高水体的浑浊度;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水库、河流等水体,可能导致水中营养元素过剩,水生植物和藻类大量繁殖,致使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水质变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即“水体富营养化”。

因此通过有效的手段,治理农田初期雨水污染已经成为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农田初期雨水量较小,而且较为分散,采用混凝沉淀或者污水生物工艺处理,一般工程成本高,而且不适宜波动大的小水量,且农田周边的用地性质一般为农业用地,用地性质无法改变为污水处理设施用地,具有很大的实施困难。如何能够利用更为生态的处理方式进行农田面源污染的治理,显得格外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既能够利用残余的氮磷元素促进莲藕的生长,又能够不涉及用地性质的改变,能够更好的推进实施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处理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处理系统,其包括

污水收集渠道,所述污水收集渠道的收集端与农田连通;

生态降解藕塘,所述生态降解藕塘与污水收集渠道的回收端连通;

旁通渠道,所述旁通渠道的溢流口靠近所述污水收集渠道的回收端设置,且其高度与生态降解藕塘的最高蓄水位的高度一致,所述旁通渠道的另一端的排放口与下游水体连通。

优选的,其中,所述污水收集渠道的回收端设有一阀门,所述生态降解藕塘内设有一液位传感器,所述阀门的驱动部件通过一中央控制模块与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通过中央控制模块控制阀门在生态降解藕塘中的液位高度达到预设的最高蓄水位时关闭,并控制阀门在生态降解藕塘中的液位高度低于预设的最低蓄水位时开启。

优选的,所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处理系统还包括一循环灌溉渠道,所述循环灌溉渠道通过一抽送泵与生态降解藕塘连通。

优选的,所述抽送泵与中央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内设有计时单元,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的计时单元在阀门关闭时触发计时,并在计时达到设定阈值时由中央控制模块控制抽送泵启动。

优选的,所述抽送泵通过中央控制模块与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通过中央控制模块控制抽送泵在生态降解藕塘中的液位高度低于预设的最低蓄水位时关闭。

本实用新型所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处理系统,其通过在农田周边设置生态集水渠道将农田初期雨水通过渠道收集后,排入莲藕种植塘,利用莲藕塘的沉淀作用,降低雨水浑浊度,同时莲藕的生长将吸收氮磷等多种元素,将雨水中的氮磷浓度降低,防止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既能够利用残余的氮磷元素促进莲藕的生长,使其发挥经济效益和良好的景观效果,又减少了各种机械设备和化学产品的适用,工程成本降低,且藕塘可以占用农业用地,不涉及用地性质的改变,能够更好的推进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处理系统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污水收集渠道1、生态降解藕塘2以及旁通渠道3。

其中,所述污水收集渠道1的收集端与农田连通,所述污水收集渠道1 的回收端与生态降解藕塘2连通,从而将农田里的初期雨水导流收集至生态降解藕塘2。

由于所述生态降解藕塘2中莲藕的生长需要氮磷等营养物质,氮磷肥能够促进莲藕的生长,对增加莲藕蛋白质、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的作用明显,因此将含有较高氮磷浓度的初期雨水引入生态降解藕塘2中,既能促进莲藕的生长,同时解决了初期雨水的治理问题。具体的,如图1和图2 所示,所述污水收集渠道1的回收端设有一阀门4,所述生态降解藕塘2内设有一液位传感器5,所述阀门4的驱动部件通过一中央控制模块6与液位传感器5电性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5通过中央控制模块6控制阀门4在生态降解藕塘2中的液位高度达到预设的最高蓄水位时关闭,并控制阀门4 在生态降解藕塘2中的液位高度低于预设的最低蓄水位时开启。

所述旁通渠道3的溢流口靠近所述污水收集渠道1的回收端设置,且其高度与生态降解藕塘2的最高蓄水位的高度一致,所述旁通渠道3的另一端的排放口与下游水体9连通。当生态降解藕塘2中收集的污水达到生态降解藕塘2的最高蓄水位时,后续的污水则会溢流至旁通渠道3,并通过旁通渠道3进入下游水体9中,进入水体的雨水为较为清洁的后期雨水,氮磷浓度及杂质较少,将不会对水体造成较大污染。

初期雨水被收集在生态降解藕塘2内,通过不少于48小时的净化吸收处理,生态降解藕塘2内收集的初期雨水即可得到充分的沉淀及生态降解,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节能降耗,则所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处理系统还包括一循环灌溉渠道7,用于将降解后的调蓄水量循环排放至农田进行农田回灌,具体的,所述循环灌溉渠道7通过一第一抽送泵8与生态降解藕塘2连通,所述第一抽送泵8与中央控制模块6电性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6内设有计时单元61,所述中央控制模块6的计时单元61在阀门4 关闭时触发计时,并在计时达到设定阈值时由中央控制模块6控制第一抽送泵8启动,将生态降解藕塘2内的调蓄水量抽送至循环灌溉渠道7中,通过循环灌溉渠道7排放至农田进行农田回灌。同时,所述第一抽送泵8 通过中央控制模块6与液位传感器5电性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5通过中央控制模块6控制第一抽送泵8在生态降解藕塘2中的液位高度低于预设的最低蓄水位时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处理系统还包括一排放渠道 10,所述排放渠道10通过一第二抽送泵11与生态降解藕塘2连通,所述第二抽送泵11通过中央控制模块6与液位传感器5电性连接,当调蓄水量在农田回灌后生态降解藕塘2内的调蓄水量还未低于最低蓄水位时,则开启第二抽送泵11将余量通过排放渠道10排入下游的水体,以将生态降解藕塘2内的调蓄空间腾空,当生态降解藕塘2中的液位高度低于预设的最低蓄水位时,所述液位传感器5控制第二抽送泵11关闭,并控制阀门4打开,以等待新的降雨周期来临。

藕塘的调蓄容积按照设计计算的初雨量考虑,可以按照降雨一定的降雨时间来计算初雨量,也可以按照汇水面积内的净雨高度来计算水量。藕塘的净化处理时间至少达到48小时,具体情况可根据当地情况考量调整。

本实用新型所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处理系统,其通过在农田周边设置生态集水渠道将农田初期雨水通过渠道收集后,排入莲藕种植塘,利用莲藕塘的沉淀作用,降低雨水浑浊度,同时莲藕的生长将吸收氮磷等多种元素,将雨水中的氮磷浓度降低,防止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既能够利用残余的氮磷元素促进莲藕的生长,使其发挥经济效益和良好的景观效果,又减少了各种机械设备和化学产品的适用,工程成本降低,且藕塘可以占用农业用地,不涉及用地性质的改变,能够更好的推进实施。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