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固型漂浮湿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0324发布日期:2018-09-08 01:0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仿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固型漂浮湿地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生态环保意识日俱增强,涉及水环境修复治理等建设项目逐步增多,生态工程建设开始重视生态功能恢复、生物物种多样性、自然资源保护与资源可循环利用等方向发展。我国在江河湖库水体污染问题上目前采用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生态方法,而漂浮湿地由于具有成本低、作用长效的特点被生态修复工程大量应用。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由于仿生湿地使用透水材料、天然纤维等柔性轻质材料,导致安装维护人员在水面维护作业时,湿地会出现沉陷,存在作业安全问题,同时,漂浮湿地随着植物的生长,湿地承重加大或者受风浪冲击也会出现沉陷现象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固型漂浮湿地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漂浮湿地随植物的生长或者受外力冲击出现沉陷现象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固型漂浮湿地结构,所述漂浮湿地结构包括:第一基质层,所述第一基质层位于所述漂浮湿地的最上层;第二基质层,所述第二基质层位于所述漂浮湿地的最下层;填料层,所述填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质层与所述第二基质层之间;发泡树脂与天然纤维粘合而成的树脂纤维柱,所述树脂纤维柱嵌于所述漂浮湿地中,与所述漂浮湿地基质层相粘结。

优选的,所述树脂纤维柱贯穿所述漂浮湿地基质层,嵌入所述基质层内。

优选的,所述定向发泡树脂纤维柱均匀分布于所述漂浮湿地的结构中,对所述漂浮湿地进行加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固型漂浮湿地结构,所述漂浮湿地结构包括:第一基质层,所述第一基质层位于所述漂浮湿地的最上层;第二基质层,所述第二基质层位于所述漂浮湿地的最下层;填料层,所述填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质层与所述第二基质层之间;发泡树脂与天然纤维粘合而成的树脂纤维柱,所述粘合而成的纤维柱嵌于所述漂浮湿地中,与所述漂浮湿地相粘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仿生湿地使用透水材料、天然纤维等柔性轻质材料,导致安装维护人员在水面维护作业时,湿地会出现沉陷,存在作业安全问题,同时,漂浮湿地随着植物的生长,湿地承重加大或者受风浪冲击也会出现沉陷现象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对漂浮湿地进行加固防沉陷,提高强度,加大浮力,从而增加作业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树脂定向发泡,所述定向发泡的树脂贯穿所述漂浮湿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漂浮湿地长时间受外力冲击出现沉陷现象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对漂浮湿地进行加固防沉陷,提高强度,加大浮力,从而增加作业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3、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所述的定向发泡树脂纤维柱均匀分布在漂浮湿地中,达到了漂浮湿地结构稳定,加固防沉陷、调节浮力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加固型漂浮湿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树脂纤维柱分布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基质层1,第二基质层2,填料层3,树脂纤维柱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固型漂浮湿地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仿生湿地使用透水材料、天然纤维等柔性轻质材料,随植物生长承重加大、外力冲击时漂浮湿地会出现沉陷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总体结构如下:一种加固型漂浮湿地结构,所述漂浮湿地结构包括:第一基质层,所述第一基质层位于所述漂浮湿地的最上层;第二基质层,所述第二基质层位于所述漂浮湿地的最下层;填料层,所述填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质层与所述第二基质层之间;发泡树脂与天然纤维粘合而成的树脂纤维柱,所述经定向发泡的纤维柱嵌于所述漂浮湿地中,与所述漂浮湿地相粘结。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固型漂浮湿地结构,请参考图1,所述漂浮湿地结构包括:

第一基质层1,所述第一基质层1位于所述漂浮湿地的最上层;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基质层1设置在所述漂浮湿地的最上层,为所述漂浮湿地的表面第一层,一般采用合成纤维材料覆盖在水体上面。

第二基质层2,所述第二基质层2位于所述漂浮湿地的最下层;

具体来说,所述第二基质层2为所述漂浮湿地的最下层。

填料层3,所述填料层3设置于所述第一基质层1与所述第二基质层2之间;

具体来说,所述填料层3设置在所述漂浮湿地的中间层,具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基质层1和所述第二基质层2之间,采用将发泡树脂、天然陶粒、天然椰丝纤维组合在一起形成新一体化填料。

发泡树脂与天然纤维粘合而成的树脂纤维柱4,所述树脂纤维柱4均匀分布嵌于所述漂浮湿地中,与所述漂浮湿地相粘结。

具体来说,所述漂浮湿地中还嵌有所述树脂纤维柱4,所述树脂纤维柱4由发泡树脂和天然纤维进行聚合、模压、粘连形成所述树脂纤维柱4,将所述树脂纤维柱4通过相粘结嵌于所述漂浮湿地中,达到了加固漂浮湿地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为了更清楚的阐述本实用新型,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固型漂浮湿地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参考图2,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固型漂浮湿地结构,所述漂浮湿地主要有三层结构,分别为第一基质层1、填料层3和第二基质层2,所述第一基质层1为所述漂浮湿地的最上层,所述填料层3为中间层,所述第二基质层2为最下层,同时在所述漂浮湿地三层结构中均匀分布多个树脂纤维柱4,如图2所示,树脂纤维柱4贯穿所述漂浮湿地的三层结构,并且所述纤维柱内嵌入与所述的两层基质,所述树脂纤维柱4是将发泡树脂与天然纤维进行聚合、模压、粘连,形成树脂纤维柱4,由于树脂纤维柱4因为加入了天然纤维,经聚合模压粘连后,强度提高,浮力加大,基质粘连加固。达到了对漂浮湿地加固防止沉陷,提高作业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固型漂浮湿地结构,所述漂浮湿地结构包括:第一基质层,所述第一基质层位于所述漂浮湿地的最上层;第二基质层,所述第二基质层位于所述漂浮湿地的最下层;填料层,所述填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质层与所述第二基质层之间;发泡树脂与天然纤维粘合而成的树脂纤维柱,所述树脂纤维柱嵌于所述漂浮湿地中,与所述漂浮湿地相粘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仿生湿地使用透水材料、天然纤维等柔性轻质材料,导致安装维护人员在水面维护作业时,湿地会出现沉陷,存在作业安全问题,同时,漂浮湿地随着植物的生长,湿地承重加大或者受风浪冲击也会出现沉陷现象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对漂浮湿地进行加固防沉陷,提高强度,加大浮力,从而增加作业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通孔,所述树脂纤维柱通过定向发泡嵌入所述基质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漂浮湿地长时间受外力冲击出现沉陷现象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对漂浮湿地进行加固防沉陷,提高强度,加大浮力,从而增加作业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3、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所述树脂纤维柱均匀分布,达到了漂浮湿地结构稳定,对漂浮湿地进行加固防沉陷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