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9526发布日期:2018-07-20 19:50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国家提出的一种城市建设新理念。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年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与城市水环境的迫切需要,海绵城市要求城市在下雨时具有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存在着雨水冲刷路面导致径流污染、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充分发挥生物道路在海绵城市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由于对市政道路景观效果以及绿化率的不断提高,生物滞留带的宽度在不断增大,在保证道路安全使用的情况下,发挥中分带与侧分带渗水、蓄水、净水、滞水、排水的作用显得非常必要。现有技术中的滞留带可以起到一部分作用,但是滞留带却不能为滞留带上面生长的植被提供丰富的养分,对于改良土壤也较为欠缺,目前已有的生物滞留带采用的均是种植土和碎石,种植土和碎石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削减污染物的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土壤营养丰富、可以改良土壤、净化效果好、排水能力强的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植被层、植土层、生物净化层、蓄水层,生物净化滞留带上部表面四周设置有围堰,内部外围设置有防水层,所述植被层下部设置有植土层,植土层下部设置有生物净化层,生物净化层下部设置有蓄水层,所述植土层、生物净化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透水砖层,用以将植土层与生物净化层隔开,所述生物净化层包括上层净化层、中层净化层、下层净化层,所述上层净化层设置在第一透水砖层下部,中层净化层设置在上层净化层下部,下层净化层设置在中层净化层下部,所述蓄水层上部设置有第二透水砖层,且第二透水砖层设置在下层净化层下部,用以将生物净化层与蓄水层隔开,所述围堰一侧表面设置有通水孔、排水口,且通水口、排水口表面都安装有滤网,所述蓄水层底部设置有透水管,透水管两侧还设置有排水主管,排水主管通过排水管与排水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通水孔为位于围堰底部的通孔,整体贯穿围堰,且通水孔下部边缘与路面保持平行,以使路面上的雨水可以流入滞留带内,排水口为位于围堰上部的盲孔,盲孔下部底面设置有贯穿孔,以使排水管穿过,将排水口与排水主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植被层土层表面覆盖有树叶、树皮。

优选的,所述植土层按照黄土70%、营养土20%、草籽8%、粉煤灰2%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上层净化层按照90%河沙、5%粉煤灰、5%秸秆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中层净化层由0.5~1.0mm石英砂构成。

优选的,所述下层净化层按照80%河沙、15%黏土、5%秸秆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秸秆需粉碎成4~8mm颗粒。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水砖层、第二透水砖层为生态砂基透水砖,且第一透水砖层、第二透水砖层铺设高度为30cm。

优选的,所述蓄水层按照砾石60%、陶粒40%混合而成。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设置植土层,可以为生长的植被提供丰富的养分,采用三层净化层对渗入地下的雨水进行净化过滤,可以更高效的净化雨水,减少雨水污染物对地下水的污染,本发明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经生物净化滞留带一系列的排水、渗水、蓄水、滞水和净水功能,不仅缓解了城市内涝,而且实现了海绵城市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围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植被层1、植土层2、第一透水砖层3、上层净化层4、中层净化层5、下层净化层6、第二透水砖层7、蓄水层8、透水管9、防水层10、围堰11、通水孔111、排水口112、排水管12、排水主管13、路面14。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植被层1、植土层2、生物净化层、蓄水层8,生物净化滞留带外部上表面四周设置有围堰11,内部外围设置有防水层10,所述植被层1下部设置有植土层2,植土层2下部设置有生物净化层,生物净化层下部设置有蓄水层8,所述植土层2、生物净化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透水砖层3,用以将植土层2与生物净化层隔开,所述生物净化层包括上层净化层4、中层净化层5、下层净化层6,所述上层净化层4设置在第一透水砖层3下部,中层净化层5设置在上层净化层4下部,下层净化层6设置在中层净化层5下部,所述蓄水层8上部设置有第二透水砖层7,且第二透水砖层7设置在下层净化层6下部,用以将生物净化层与蓄水层8隔开,所述围堰10一侧表面设置有通水孔111、排水口112,且通水孔111、排水口112表面都安装有滤网,所述蓄水层8底部设置有透水管9,透水管9两侧还设置有排水主管13,排水主管13通过排水管12与排水口112连通。

由于路面、土地表层在正常生活中产生的油污、有害杂质以及其它重金属污染,经雨水冲刷后形成污染径流,若直接排入雨水管网,将会引起水资源污染。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设置了植土层2,不仅可以为生长的植被提供丰富的养分,当雨水经过地表层向下渗入到植土层2时,还会起到初步过滤的作用,雨水经过植土层2的初步过滤,到达第一透水砖层3,由于设置的透水砖层,而透水砖层内部空隙较小,当雨水向下渗透,透水砖层可以将于是携带的沙粒和土壤颗粒拦截,起到滤网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植土层2中的土壤颗粒流失,造成土壤养分降低,当雨水经过净化层时,由于采用三层净化层对渗入地下的雨水进行净化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大部分被吸收,可以更高效的净化雨水,减少雨水污染物对地下水的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通水孔111为位于围堰11底部的通孔,整体贯穿围堰11,且通水孔111下部边缘与路面保持平行,以使路面上的雨水可以流入滞留带内,排水口112为位于围堰11上部的盲孔,盲孔下部底面设置有贯穿孔,以使排水管12穿过,将排水口112与排水主管13相连接。

滞留带外围四周的围堰11上设置通水孔111、排水孔112,当路面上的雨水量较少时,雨水通过通水孔111流入滞留带内,当路面上的积水较多时,雨水通过位于围堰11上部的排水孔112进入排水管12,由排水管12将雨水排入排水主管13,从而减少路面过量的积水,防止城市路面出现内涝。

进一步的,所述植被层1土层表面覆盖有树叶、树皮。

在植被层1表层铺设树叶、树皮等覆盖物,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可以防止雨水径流对表面土层的直接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当降雨量较少时,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较大,植被层1表层铺设的树叶、树皮等覆盖物可以防止太阳光直射土壤表面,降低地表水分蒸发,使植物根部保持潮湿。

进一步的,所述植土层2按照黄土70%、营养土20%、草籽8%、粉煤灰2%混合而成。

在植土层2中混入营养土,营养土中含有多种矿质营养,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为植被生长提供充足养分,混入草籽,草籽可以提高植土层2的疏松度,有利于植土层2透气,另外草籽中还含有充足的营养成分,当黄土、营养土、草籽混合后,经过埋入地下一段时间后,草籽经过发酵后,营养物质得以释放,有利于植物的吸收,粉煤灰中含钙1%、钾1.8%、磷0.66%、钠0.27%、镁0.16%、铁2%、铜32ppm、锌26ppm、锰300ppm,所以可作为缺乏这些元素的土壤的补给肥源,施用粉煤灰后可疏松土壤,增加孔隙度,减轻土壤容重,另外,由于雨水ph值偏酸性,而粉煤灰ph值偏碱性,混入粉煤灰可以有效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是土壤中的酸碱度得以平衡。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净化层4按照河沙90%、粉煤灰5%、秸秆5%混合而成。

粉煤灰具有一定的吸附性,与河沙、秸秆颗粒混合,经过一段时间后,秸秆颗粒发酵腐烂,河沙、粉煤灰进入发酵腐烂的秸秆内部,并充分结合,由于秸秆中含有纤维,使上层净化层4内部形成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当雨水经过上层净化层4时,雨水中的杂质及污染物被上层净化层4多重拦截过滤净化,腐殖土中含有腐殖质,腐殖质对重金属污染物也有很好的吸附能力,从而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保护水体。

进一步的,所述中层净化层5由0.5~1.0mm石英砂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净化层6按照河沙80%、黏土15%、秸秆5%混合而成。

黏土具有一定的吸附性,与河沙、秸秆颗粒混合,由于黏土用水湿润后具有可塑性,并且粘度增加,当雨水经过下层净化层6时,使河沙、黏土、秸秆相互粘结在一起,形成整体块状,由于秸秆颗粒的存在,使下层净化层6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疏松度,雨水中的杂质及污染物被下层净化层6拦截过滤净化,由于此时下层净化层6粘结形成整体块状,雨水不会将净化层中的颗粒携带走。

进一步的,所述秸秆需粉碎成4~8mm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水砖层3、第二透水砖层7为生态砂基透水砖,且第一透水砖层3、第二透水砖层7铺设高度为30cm。

生态砂基透水砖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可吸收水分与热量,调节地表局部空间的温湿度,当降水量较少时,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层8按照砾石60%、陶粒40%混合而成。

由于蓄水层8积水量较多,容易滋生细菌,在蓄水层8中混入陶粒,而陶粒可以吸附水体中的有害元素、细菌、矿化水质,另外,陶粒质量较轻,可以缓解滞留带对蓄水层8内设置的透水管9形成的压力。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如下:当路面上的雨水较少时,雨水通过通水孔111流入滞留带内,由于植被层1土层表面覆盖有树叶、树皮,降低了雨水径流对表面土层的直接冲刷,减少水土流失,雨水流速减缓,慢慢想地下渗入,当雨水渗入到植土层2时,由于植土层2由黄土、营养土、草籽、粉煤灰混合而成,可以很好的固定植被,使得植土层2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松软透气,有利于雨水向下渗透,同时,松软的植土层2也可以过滤掉雨水中的一些大颗粒杂质,当雨水渗入到净化层时,由于净化层设置了上层净化层4、中层净化层5、下层净化层6,雨水经过三层净化后,杂质基本除尽,当雨水渗入到蓄水层8时,由于蓄水层8内混入的陶粒和砾石,可以进一步对蓄水层8内的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当生物净化滞留带内积水深度达到4cm以上后,蓄水层8的蓄水能力达到极限,此时,蓄水层8底部设置的透水管9开始向外排水,提高生物滞留带的渗水能力;当路面上的积水较多时,此时滞留带内的积水较多,渗透能力有限,雨水通过位于围堰11上部的排水孔112进入排水管12,由排水管12将雨水排入排水主管13,从而减少路面过量的积水,防止城市路面出现内涝。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