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景观水体的蓝藻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0121发布日期:2018-09-21 23:54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体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应用于景观水体的蓝藻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小型景观水体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其具有水浅、面积小、分散等特点,水体抗干扰能力低。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排入,城市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水华现象频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90%的城市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且随着城市人口膨胀和工业化发展,湖泊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不但影响其观赏价值,而且危及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有效治理景观水体水华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为了实现景观水体的水面蓝藻清理,需要达到以下目标:1.组成设备不能过于昂贵,为了方便进行推广,产品的成本要进行控制,2.节省人力,人工清理蓝藻需要手持打捞网对水面蓝藻进行打捞,当水面蓝藻离岸边较远时,还需要驾驶专门的小船进行打捞,蓝藻一般有较刺激味道,对打捞者损伤较大,3.由于装置在水面上,因此要有防水性,防止装置进水,同时要提高装置的载重能力,提高打捞效率,4.装置要能够对打捞上来的藻水进行简单化的处理,以方便后面的储存、运输和后期的加工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节约人力、对水面藻类进行快速处理,便于后续存储运输的应用于景观水体的蓝藻清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景观水体的蓝藻清理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两侧设有浮筒,船体尾部设有动力机构,所述船体的前端设有打捞机构,打捞机构的前端处于水平面以下,打捞机构后侧的船体内依次设有絮凝机构、脱水机构和收集箱,所述絮凝机构包括混合箱,混合箱内设有搅拌机构和撒料装置,混合箱通过挤压管与脱水机构连接,脱水机构与收集箱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单向阀。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打捞机构包括提升支架、提升电机和传动链轮,提升支架倾斜设置并固定在船体的前端,提升支架的两侧各设有一组传动链轮,传动链轮两端的链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提升之间的前后两端,提升电机通过同步轴分别与两组传动链轮上端的链轮传动连接,两组传动链轮之间设有若干滤网支架组成的传送链,若干滤网支架上均设有尼龙滤网并且在传动链轮组带动下环绕提升支架进行往复运动。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叶轮和搅拌电机,搅拌叶轮可水平转动地设置在混合箱的底板上,搅拌电机固定混合箱底板的下方,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混合箱底板进而与搅拌叶轮传动连接。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撒料装置包括给料外筒,给料外筒内设有可转动的给料内筒,给料内筒内填注有絮凝剂,给料外筒固定在混合箱上端的开口上,给料外筒的一端设有驱动给料内筒转动的给料电机,给料内筒和给料外筒上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给料通孔。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脱水装置设于混合箱的下方,挤压管为直角弯管,挤压管的上端横向穿设于混合箱的侧板上,挤压管的上端口处于混合箱内腔高度的中部,挤压管的下端竖直连接在脱水机构上。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脱水机构包括压缩箱,压缩箱的后端设有电动推杆,压缩箱内设有与电动推杆的前端连接的推板;所述挤压管连接在推板前侧的压缩箱顶板上,且压缩箱的前端口上设有挤压滤网。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单向阀设于推板与挤压滤网之间的压缩箱侧壁上,单向阀的出口端与收集箱连接。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源、两组无极直流电机和螺旋桨,电源和无极直流电机经过防水处理后设置在船体的尾部;所述两组无极直流电机对称设置在船体尾部的两侧,无极直流电机通过传动轴与水体内的螺旋桨连接;所述电源分别为无极直流电机、打捞机构、搅拌机构、撒料装置和脱水机构提供所需的驱动电力。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合理,可有效打捞水面漂浮的蓝藻,将过多的水进行初步过滤;而后将离散蓝藻絮凝成团,便于后期的挤压脱水处理;挤压机构可以将成团的蓝藻与水进行分离,便于后期存储运输;通过自带电源给各机构供能,打捞作业的自动化和遥控操作,降低人力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絮凝和撒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脱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动力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船体;2、动力机构;3、打捞机构;4、絮凝机构;5、脱水机构;11、浮筒;21、无极直流电机;22、螺旋桨;23、电源;31、提升支架;32、传动链轮;33、提升电机;34、滤网支架;41、混合箱;42、搅拌叶轮;421、搅拌电机;43、给料外筒;44、给料电机;45、挤压管;51、收集箱;52、压缩箱;53、电动推杆;54、单向阀;55、挤压滤网;56、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景观水体的蓝藻清理装置,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的两侧设有浮筒11,船体1尾部设有动力机构2,所述船体1的前端设有打捞机构3,打捞机构3的前端处于水平面以下,打捞机构3后侧的船体1内依次设有絮凝机构4、脱水机构5和收集箱51,所述絮凝机构4包括混合箱41,混合箱41内设有搅拌机构和撒料装置,混合箱41通过挤压管45与脱水机构5连接,脱水机构5与收集箱51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单向阀54;本装置整体通过可漂浮在水面的船体1作为承载机构,船体1两侧增设有浮筒11以提高承载力,缩减船体1打造成本,且浮筒1相对于大体积船体1具有可拆卸和便于维护的优点;船体1在水面移动并通过前端的打捞机构3提取蓝藻并初步过滤水分,进入混合箱41内的蓝藻在混合了絮凝剂后搅匀,混合箱41内积累一定量的絮凝蓝藻在挤压作用下通过挤压管45进入脱水机构,在脱水机构5的作用下进一步脱去所含水分,同样的,脱水机构5内经过压缩的絮凝蓝藻超过定量后,单向阀54开启使压缩蓝藻进入收集箱内,从而便于后期的存储运输,船体1通过动力机构2可在水面上自行行驶,或者通过遥控装置由人员操控实施打捞作业,进一步地,动力机构2可包含水面探测以及位置感应机构,在程序设定情况下实现自行的智能化自动打捞作业。

所述打捞机构3包括提升支架31、提升电机33和传动链轮32,提升支架31倾斜设置并固定在船体1的前端,提升支架31的两侧各设有一组传动链轮32,传动链轮32两端的链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提升之间的前后两端,提升电机33通过同步轴分别与两组传动链轮32上端的链轮传动连接,两组传动链轮32之间设有若干滤网支架34组成的传送链,若干滤网支架34上均设有尼龙滤网并且在传动链轮32组带动下环绕提升支架31进行往复运动;所述打捞机构3采用传送链模式,提升支架31上设置的滤网支架34链条一端伸入水面,通过往复运动捞取水面上的藻类并输送到后端的混合箱41,优选的滤网支架34设置的尼龙滤网可初步降低水藻所携带的水分,便于后期的混合、压缩以及存储运输处理。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叶轮42和搅拌电机421,搅拌叶轮42可水平转动地设置在混合箱41的底板上,搅拌电机421固定混合箱41底板的下方,搅拌电机421的输出轴穿过混合箱41底板进而与搅拌叶轮42传动连接;所述搅拌叶轮42采用盘式叶轮,搅拌叶轮42的盘面上设置具有切割锋刃的叶片以切断藻类,同时搅拌叶轮42将带动混合箱41内的藻类使其与絮凝剂均匀混合,便于后期压缩处理。

所述撒料装置包括给料外筒43,给料外筒43内设有可转动的给料内筒,给料内筒内填注有絮凝剂,给料外筒43固定在混合箱41上端的开口上,给料外筒43的一端设有驱动给料内筒转动的给料电机44,给料内筒和给料外筒43上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给料通孔;所述给料内筒在给料电机44的驱动下载给料外筒43中旋转,当给料内筒和给料外筒43上的给料通孔重合时,给料内筒中的絮凝剂从给料通孔中掉出进入混合箱41,通过控制给料电机44的转速即可实现絮凝剂投料比,从而提高本装置的混料絮凝效果。

所述脱水装置设于混合箱41的下方,挤压管45为直角弯管,挤压管45的上端横向穿设于混合箱41的侧板上,挤压管45的上端口处于混合箱41内腔高度的中部,挤压管45的下端竖直连接在脱水机构5上;上下设置的混合箱41与脱水装置通过挤压管45连接,直角弯管的挤压管45上端插入混合箱41侧壁中部,当混合箱41内与絮凝剂混合均匀的藻类存量没过挤压管45上端口时,在搅拌叶轮42的带动下絮凝藻类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挤压管45进入脱水装置进行脱水处理。

所述脱水机构5包括压缩箱52,压缩箱52的后端设有电动推杆53,压缩箱52内设有与电动推杆53的前端连接的推板56;所述挤压管45连接在推板56前侧的压缩箱52顶板上,且压缩箱52的前端口上设有挤压滤网55;所述推板56压缩箱52两侧壁及其前端口的挤压滤网55构成一个完整的封闭机构,进而在电动推杆53的作用下推板56沿压缩箱52往复运动实现挤压脱水的目的。

所述单向阀54设于推板56与挤压滤网55之间的压缩箱52侧壁上,单向阀54的出口端与收集箱51连接,所述压缩箱52内的絮凝藻类脱水后干化体积缩小,但压缩箱52的藻类体积超过一定量后,压缩箱52的内压增大促使单向阀54开启,从而实现脱水后的絮凝藻类通过单向阀54进入收集箱51内。

所述动力机构2包括电源23、两组无极直流电机21和螺旋桨22,电源23和无极直流电机21经过防水处理后设置在船体1的尾部;所述两组无极直流电机21对称设置在船体1尾部的两侧,无极直流电机21通过传动轴与水体内的螺旋桨22连接,通过改变两组无极直流电机21的转速即可控制船体1的转向;所述电源23分别为无极直流电机21、打捞机构3、搅拌机构、撒料装置和脱水机构5提供所需的驱动电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