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1347发布日期:2018-08-10 21:0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但是现有技术的设备在进行污水处理时,无法自动对采用的絮凝剂进行选择,导致很多时候选用了不合适的絮凝剂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效果不佳且对絮凝剂是一种浪费,因此需要一种智能污水处理系统,能根据污水的检测情况,自动选择絮凝剂。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智能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根据污水的检测情况自动选择絮凝剂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装置、钢化玻璃、中控单元、垫块、出水管道、垫板、絮凝剂筒、钢制管道、工作指示灯、凸块、盖板、进水管道。

钢化玻璃嵌在污水处理装置正面的左端,所述中控单元通过螺丝固定在污水处理装置正面的下端,中控单元上还设有与中控单元电性连接的输入模块,所述凸块贴合在污水处理装置正面的上端,所述进水管道焊接于污水处理装置上表面的左端,所述盖板嵌在污水处理装置上表面的中央,所述工作指示灯胶连接于污水处理装置上表面的右端,所述出水管道嵌于污水处理装置右表面的下端,所述垫板焊接于污水处理装置右表面的中段,所述絮凝剂筒设置为两个以上,絮凝剂筒均焊接于固定在污水处理装置的外表面,絮凝剂筒中设有絮凝剂重量检测模块,且絮凝剂筒底部连接有倾斜的絮凝剂投放管道,絮凝剂投放管道另一端连接污水处理装置,絮凝剂投放管道上设有絮凝剂投放阀,所述钢制管道嵌在污水处理装置右表面的后端,所述垫块共设有两个以上且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垫块焊接于污水处理装置下表面的四个角,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隔油处理结构、污水混凝搅拌结构、连杆传动结构、浮力传动结构、残渣过滤结构、齿轮传动结构、堵水块控制结构、装置外壳、温度调节装置、ph值检测模块、悬浮物检测模块和污水重量检测模块,隔油处理结构嵌于装置外壳内部的上端,所述污水混凝搅拌结构贴合在隔油处理结构的右端,所述连杆传动结构焊接于装置外壳内部的右端,所述浮力传动结构焊接于污水混凝搅拌结构的下端,所述残渣过滤结构贴合在浮力传动结构的左端,所述齿轮传动结构嵌在装置外壳内部的左端,所述堵水块控制结构传动连接于齿轮传动结构的右端。絮凝剂重量检测模块、温度调节装置、ph值检测模块、悬浮物检测模块和污水重量检测模块均固定安装在污水混凝搅拌机构内侧底部,且均与中控单元电性连接,中控单元控制絮凝剂投放阀的打开和关闭。

隔油处理结构由细孔隔油板、粗孔隔油板、第一滚筒、送油带、隔油箱、第二滚筒、驱动电机、圆锥齿轮组成,所述细孔隔油板焊接于隔油箱内部的下端,所述粗孔隔油板嵌在隔油箱内部的中段,所述第一滚筒活动连接于隔油箱内部的后端,所述送油带的左端环绕连接于第一滚筒的外圈,所述第一滚筒通过送油带与第二滚筒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焊接于隔油箱的右表面,且与中控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圆锥齿轮嵌套在驱动电机的右端,所述圆锥齿轮与污水混凝搅拌结构的左端间隙配合,所述隔油箱与齿轮传动结构的上端相焊接。

温度调节装置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加热模块和冷却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加热模块和冷却模块固定安装在污水混凝搅拌机构的内侧底部,温度检测模块与中控单元电性连接,向中控单元传输污水的温度信息,中控单元控制加热模块和冷却模块的运行。

污水混凝搅拌结构由输送带、齿盘、伞形齿轮、第三滚筒、刮油板、长搅拌轴、短搅拌轴、粗同步带、搅拌箱和搅拌叶片组成,所述输送带的右端环绕连接于第三滚筒的外圈,所述刮油板贴合在输送带下表面的右端,所述长搅拌轴的上端间隙配合在第三滚筒的正面,所述长搅拌轴贯穿搅拌箱的上表面,所述短搅拌轴的上端啮合在齿盘正面的下端,所述短搅拌轴通过粗同步带与长搅拌轴传动连接,短搅拌轴和长搅拌轴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絮凝剂投放管道嵌在搅拌箱的右表面,所述搅拌箱与浮力传动结构的上端相焊接,所述搅拌箱左表面的下端与残渣过滤结构相贴合,所述搅拌箱的左表面与堵水块控制结构的右端相焊接。

浮力传动结构由浮球开关、第一旋转电机、生化处理池、同步带、尖齿齿轮、小转盘、弹簧式连接架组成,所述弹簧式连接架焊接于生化处理池的上表面,所述浮球开关胶连接于连接架的下端,所述尖齿齿轮啮合在固定柱的右端,所述尖齿齿轮通过同步带与小转盘传动连接,浮球开关与中控单元电性连接,中控单元控制第一旋转电机的运行。

残渣过滤结构由同步轮、复合同步带、送料带、输水管道、管道支撑柱、活性炭过滤层、过滤筒、残渣出料管道、排渣轴组成,所述同步轮过盈配合在排渣轴的右端,所述同步轮通过复合同步带与送料带传动连接,所述输水管道焊接于过滤筒的下端,所述管道支撑柱胶连接于输水管道的下端,所述活性炭过滤层嵌在过滤筒内部的下端,所述排渣轴传动连接于齿轮传动结构的下端。

连杆传动结构由短连接杆、滑动框架、短连接片、滑动块、长连接片、连接杆固定块、长连接杆、矩形堵水块、堵水块限位板组成,所述短连接杆的下端活动连接于长连接片的下端,所述短连接片的下端机械连接于的正面,所述长连接片活动连接于滑动块的左端,所述滑动块与滑动框架间隙配合,所述滑动块的右端与长连接杆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长连接杆的中段与连接杆固定块机械连接,所述长连接杆的下端与矩形堵水块活动连接,所述堵水块限位板与矩形堵水块的上表面间隙配合。

齿轮传动结构由第二旋转电机、棘轮转轴、短同步带、直齿齿轮、齿轮同步带和复合转盘组成,所述短同步带环绕连接于棘轮转轴的外圈,所述直齿齿轮啮合在棘轮转轴的上端,所述直齿齿轮通过齿轮同步带与复合转盘传动连接,所述复合转盘传动连接于堵水块控制结构的左端。

堵水块控制结构由转盘同步带、大转盘、连接线、定滑轮、定滑轮固定座、小连接杆、限位片、复位弹簧、堵水块组成,所述转盘同步带嵌套在大转盘的外圈,所述定滑轮活动连接于定滑轮固定座的正面,所述小连接杆贯穿限位片的上表面,所述复位弹簧嵌套在小连接杆的下端,所述小连接杆焊接于堵水块的上端,所述连接线的左端胶连接于大转盘的正面,所述连接线的下端胶连接于小连接杆的上端。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絮凝剂投放阀、絮凝剂重量检测模块、ph值检测模块、悬浮物检测模块和污水重量检测模块,根据污水的ph值和悬浮物浓度自动匹配更为合适的絮凝剂,并按量进行投放,避免了絮凝剂的浪费,且合适的絮凝剂处理效率更高。

2.本发明通过温度调节装置,可将污水处理的温度控制在最适合絮凝搅拌的温度,提高处理效率。

3.通过设有便于隔油处理结构,首先对污水进行隔油处理,然后过滤水中的重金属等物质,从而提高生化池中微生物的活性,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cod,提高设备的污水处理能力,高效节能,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连杆传动结构动作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堵水块控制结构放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请参阅图1-5,一种智能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装置1、钢化玻璃2、中控单元3、垫块4、出水管道5、垫板6、絮凝剂筒7、钢制管道8、工作指示灯9、凸块10、盖板11、进水管道12。

钢化玻璃2嵌在污水处理装置1正面的左端,所述中控单元3通过螺丝固定在污水处理装置1正面的下端,中控单元3上还设有与中控单元3电性连接的输入模块31,所述凸块10贴合在污水处理装置1正面的上端,所述进水管道12焊接于污水处理装置1上表面的左端,所述盖板11嵌在污水处理装置1上表面的中央,所述工作指示灯9胶连接于污水处理装置1上表面的右端,所述出水管道5嵌于污水处理装置1右表面的下端,所述垫板6焊接于污水处理装置1右表面的中段,所述絮凝剂筒7设置为两个以上,絮凝剂筒7均焊接于固定在污水处理装置1的外表面,絮凝剂筒7中设有絮凝剂重量检测模块,且絮凝剂筒7底部连接有倾斜的絮凝剂投放管道10209,絮凝剂投放管道10209另一端连接污水处理装置1,絮凝剂投放管道10209上设有絮凝剂投放阀,所述钢制管道8嵌在污水处理装置1右表面的后端,所述垫块4共设有两个以上且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垫块4焊接于污水处理装置1下表面的四个角,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隔油处理结构101、污水混凝搅拌结构102、连杆传动结构103、浮力传动结构104、残渣过滤结构105、齿轮传动结构106、堵水块控制结构107、装置外壳108、温度调节装置、ph值检测模块、悬浮物检测模块和污水重量检测模块,隔油处理结构101嵌于装置外壳108内部的上端,所述污水混凝搅拌结构102贴合在隔油处理结构101的右端,所述连杆传动结构103焊接于装置外壳108内部的右端,所述浮力传动结构104焊接于污水混凝搅拌结构102的下端,所述残渣过滤结构105贴合在浮力传动结构104的左端,所述齿轮传动结构106嵌在装置外壳108内部的左端,所述堵水块控制结构107传动连接于齿轮传动结构106的右端。絮凝剂重量检测模块、温度调节装置、ph值检测模块、悬浮物检测模块和污水重量检测模块均固定安装在污水混凝搅拌机构102内侧底部,且均与中控单元3电性连接,中控单元3控制絮凝剂投放阀的打开和关闭,具体的,ph值检测模块可采用ph值测定仪,悬浮物检测模块可采用ss测定仪,污水重量检测模块可选用重量传感器,输入模块31可选用触摸屏或按键。

隔油处理结构101由细孔隔油板10101、粗孔隔油板10102、第一滚筒10103、送油带10104、隔油箱10105、第二滚筒10106、驱动电机10107、圆锥齿轮10108组成,所述细孔隔油板10101焊接于隔油箱10105内部的下端,所述粗孔隔油板10102嵌在隔油箱10105内部的中段,所述第一滚筒10103活动连接于隔油箱10105内部的后端,所述送油带10104的左端环绕连接于第一滚筒10103的外圈,所述第9一滚筒10103通过送油带10104与第二滚筒10106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0107焊接于隔油箱10105的右表面,且与中控单元3电性连接,所述圆锥齿轮10108嵌套在驱动电机10107的右端,所述圆锥齿轮10108与污水混凝搅拌结构102的左端间隙配合,所述隔油箱10105与齿轮传动结构106的上端相焊接。

温度调节装置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加热模块和冷却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加热模块和冷却模块固定安装在污水混凝搅拌机构102的内侧底部,温度检测模块与中控单元3电性连接,向中控单元3传输污水的温度信息,中控单元3控制加热模块和冷却模块的运行,具体的,温度检测模块可选用温度传感器,加热模块可选用加热管,冷却模块可选用冷却器。

污水混凝搅拌结构102由输送带10201、齿盘10202、伞形齿轮10203、第三滚筒10204、刮油板10205、长搅拌轴10206、短搅拌轴10207、粗同步带10208、搅拌箱10210和搅拌叶片201组成,所述输送带10201的右端环绕连接于第三滚筒10204的外圈,所述刮油板10205贴合在输送带10201下表面的右端,所述长搅拌轴10206的上端间隙配合在第三滚筒10204的正面,所述长搅拌轴10206贯穿搅拌箱10210的上表面,所述短搅拌轴10207的上端啮合在齿盘10202正面的下端,所述短搅拌轴10207通过粗同步带10208与长搅拌轴10206传动连接,短搅拌轴10207和长搅拌轴10206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201,所述絮凝剂投放管道10209嵌在搅拌箱10210的右表面,所述搅拌箱10210与浮力传动结构104的上端相焊接,所述搅拌箱10210左表面的下端与残渣过滤结构105相贴合,所述搅拌箱10210的左表面与堵水块控制结构107的右端相焊接。

浮力传动结构104由浮球开关10401、第一旋转电机、生化处理池10405、同步带10406、尖齿齿轮10407、小转盘10408、弹簧式连接架10409组成,所述弹簧式连接架10409焊接于生化处理池10405的上表面,所述浮球开关10401胶连接于连接架10402的下端,所述尖齿齿轮10407啮合在固定柱10403的右端,所述尖齿齿轮10407通过同步带10406与小转盘10408传动连接,浮球开关10401与中控单元3电性连接,中控单元3控制第一旋转电机的运行。

残渣过滤结构105由同步轮10501、复合同步带10502、送料带10503、输水管道10504、管道支撑柱10505、活性炭过滤层10506、过滤筒10507、残渣出料管道10508、排渣轴10509组成,所述同步轮10501过盈配合在排渣轴10509的右端,所述同步轮10501通过复合同步带10502与送料带10503传动连接,所述输水管道10504焊接于过滤筒10507的下端,所述管道支撑柱10505胶连接于输水管道10504的下端,所述活性炭过滤层10506嵌在过滤筒10507内部的下端,所述排渣轴10509传动连接于齿轮传动结构106的下端。

连杆传动结构103由短连接杆10301、滑动框架10302、短连接片10303、滑动块10304、长连接片10305、连接杆固定块10306、长连接杆10307、矩形堵水块10308、堵水块限位板10309组成,所述短连接杆10301的下端活动连接于长连接片10305的下端,所述短连接片10303的下端机械连接于的正面,所述长连接片10305活动连接于滑动块10304的左端,所述滑动块10304与滑动框架10302间隙配合,所述滑动块10304的右端与长连接杆10307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长连接杆10307的中段与连接杆固定块10306机械连接,所述长连接杆10307的下端与矩形堵水块10308活动连接,所述堵水块限位板10309与矩形堵水块10308的上表面间隙配合。

齿轮传动结构106由第二旋转电机、棘轮转轴、短同步带10601、直齿齿轮10604、齿轮同步带10607和复合转盘10608组成,所述短同步带10601环绕连接于棘轮转轴的外圈,所述直齿齿轮10604啮合在棘轮转轴的上端,所述直齿齿轮10604通过齿轮同步带10607与复合转盘10608传动连接,所述复合转盘10608传动连接于堵水块控制结构107的左端。

堵水块控制结构107由转盘同步带10701、大转盘10702、连接线10703、定滑轮10704、定滑轮固定座10705、小连接杆10706、限位片10707、复位弹簧10708、堵水块10709组成,所述转盘同步带10701嵌套在大转盘10702的外圈,所述定滑轮10704活动连接于定滑轮固定座10705的正面,所述小连接杆10706贯穿限位片10707的上表面,所述复位弹簧10708嵌套在小连接杆10706的下端,所述小连接杆10706焊接于堵水块10709的上端,所述连接线10703的左端胶连接于大转盘10702的正面,所述连接线10703的下端胶连接于小连接杆10706的上端。

在使用时,操作者在两个絮凝剂筒7中加入不同的絮凝剂,两种絮凝剂分别适用于不同条件的污水,并通过输入模块输入两种絮凝剂适用的污水ph(酸碱度)值范围和悬浮物浓度范围,之后从进水管道12注入污水,污水进入隔油箱10105,细孔隔油板10101与粗孔隔油板10102将水中的油污拦截在隔油箱10105,然后污水流入搅拌箱10210,操作者开启驱动电机10107,使驱动电机10107转动,然后驱动电机10107通过圆锥齿轮10108使齿盘10202转动,齿盘10202转动后通过伞形齿轮10203使短搅拌轴10207转动,短搅拌轴10207通过粗同步带10208带动长搅拌轴10206,使长搅拌轴10206转动,短搅拌轴10207和长搅拌轴10206分别带动下端的搅拌叶片转动,对污水进行搅拌,搅拌设定时间后,ph值检测模块对污水的ph值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传输给中控单元3,悬浮物检测模块对污水的悬浮物浓度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传输给中控单元3,污水重量检测模块对污水的重量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传输给中控单元3,中控单元3根据污水的ph值和悬浮物浓度,匹配得出合适的絮凝剂,并根据测得的污水的重量,得出所需的絮凝剂的重量,絮凝剂筒7中的絮凝剂重量检测模块测得此时的絮凝剂重量,并传输给中控单元3,中控单元3控制打开该絮凝剂所在的絮凝剂筒7底部的絮凝剂投放阀,使絮凝剂落入搅拌箱10210中,直到絮凝剂重量的减少值达到所需的絮凝剂的重量时,中控单元3控制絮凝剂投放阀关闭,投放完成后,中控单元3控制驱动电机10107转动,继续对污水进行搅拌,温度检测模块对污水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传输给中控单元3,中控单元3比较当前温度和设定温度,如果当前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控制加热模块对污水进行加热,如果当前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则控制冷却模块对污水进行冷却,具体的,设定温度可以是20℃,同时,在长搅拌轴10206转动时,长搅拌轴10206的上端使第三滚筒10204转动,第三滚筒10204通过输送带10201使第二滚筒10106转动,送油带10104将隔油箱10105中的油污传送到输送带10201,然后由刮油板10205刮下。

经过设定时间后搅拌完成,中控单元3控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并控制第二旋转电机工作,带动棘轮转轴旋转,棘轮转轴带动直齿齿轮10604,使直齿齿轮10604转动,然后直齿齿轮10604通过齿轮同步带10607使复合转盘10608转动,然后复合转盘10608通过转盘同步带10701使大转盘10702转动,大转盘10702转动然后通过连接线10703拉动小连接杆10706,堵水块10709被拉起,搅拌箱10210的污水流入过滤筒10507,转把10603转动时,通过短同步带10601使排渣轴10509转动,活性炭过滤层10506将杂质等残渣过滤出来,同时会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的物质,由排渣轴10509排出过滤筒10507,从残渣出料管道10508落下,排到送料带10503,排渣轴10509使同步轮10501转动,同步轮10501通过复合同步带10502使送料带10503转动,将残渣排出设备,过滤后的污水从输水管道10504流到生化处理池10405,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cod。

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浮球开关10401动作,向中控单元3发送信号,中控单元3控制第一旋转电机工作,带动尖齿齿轮10407旋转,尖齿齿轮10407通过同步带10406带动小转盘10408,小转盘10408转动使短连接杆10301上移,然后长连接片10305的左端上升,右端向右移动,使滑动块10304向右移动,然后长连接杆10307上端向右移动,下端向左移动,使矩形堵水块10308左移,水流出设备外。

上面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