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态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2347发布日期:2019-03-22 21:0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微生物生态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环境生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生物生态床。



背景技术:

河水流动时,上层河水流动最快、中层其次、下层最慢,故河水受污染后,下层污染最严重。而微生物生态床治理污水的技术,大部分只是治理上层河水和中层河水,而下层水是污染的积累,是河道黑臭和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故只是治理上层河水和中层河水都是治标不治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微生物生态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生物生态床,其横跨设置于整个河道内,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好氧生态床和厌氧生态床,所述好氧生态床从左至右分为第一好氧生态床和第二好氧生态床,所述厌氧生态床从左至右分为第一厌氧生态床和第二厌氧生态床,所述第一好氧生态床与所述第二厌氧生态床之间通过第一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厌氧生态床与所述第二好氧生态床之间通过第二进水管连通;上层河流流入所述第一好氧生态床,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管流入所述第二厌氧生态床,下层河流流入所述第一厌氧生态床,通过所述第二进水管流入所述第二好氧生态床。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好氧生态床和所述第二好氧生态床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进水室、好氧微生物反应室、出水室,河水充满所述第一水室后,进入所述好氧微生物反应室,所述好氧微生物反应室充满水后进入所述出水室。

优选的是,所述好氧微生物反应室设有多个导流板,所述多个导流板左右交错排列,以使得河水在反应室内左右折流,所述出水室设有与所述好氧微生物反应室连通的透水平台,河水通过所述透水平台从所述好氧微生物反应室进入到所述出水室。

优选的是,所述透水平台上设有多个第一pvc管,所述第一pvc管上设有多个通孔,河水通过所述透水平台先进入所述第一pvc管内,河水通过所述pvc管上的多个通孔流入出水室。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厌氧生态床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厌氧微生物反应室、储水室,所述第二厌氧生态床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二进水室、第二厌氧微生物反应室;所述第一厌氧生态床内河水先通过所述第一厌氧微生物反应室后,集中储存在储水室内,所述第二厌氧生态床是先将河水冲入所述第二进水室,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厌氧微生物反应室流入河内。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第二厌氧微生物反应室内均层叠设有多个第二pvc管,所述储水室内设有抽水泵。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pvc管为正多边形管,其中,所述正多边形管内设有圆台管,所述圆台管与所述正多边形管通过多个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多个连接板与所述圆台管将所述正多边形管内部均分为多个进水区。

优选的是,所述正多边形管的多个进水区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

优选的是,所述圆台管上设有多个通水孔,所述多个进水区内的水通过所述多个通水孔进入所述圆台管内,并从另一端流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的微生物生态床,保证了河水每个层面都得到了净化;其次,将河水底层水与上层水交换并净化,保证了河水污染物不会沉淀在河底,避免了河水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第一pvc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一实施例的第二pvc管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一实施例的第二pvc管另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一实施例的第二pvc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另一实施例的第二pvc管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另一实施例的第二pvc管另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另一实施例的第二pvc管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微生物生态床;2—好氧生态床;3—厌氧生态床;4—第二pvc管;5—第一好氧生态床5;6—第二好氧生态床;7—第一厌氧生态床;8—第二厌氧生态床;9—第一进水管;10—第二进水管;41—正六边形管;42—圆台管;43—连接板;44—进水区;45—通水孔;51—进水室;52—好氧微生物反应室;53—出水室;54—导流板;55—透水平台;56—第一pvc管;57—通孔;71—第一厌氧微生物反应室;72—储水室;73—抽水泵;81—第二进水室81;82—第二厌氧微生物反应室;41a—正三边形管;42a—圆台管;43a—连接板;44a—进水区;45a—通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生物生态床1,其横跨设置于整个河道内,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好氧生态床2和厌氧生态床3,好氧生态床2从左至右分为第一好氧生态床5和第二好氧生态床6,厌氧生态床3从左至右分为第一厌氧生态床7和第二厌氧生态床8,第一好氧生态床5与第二厌氧生态床8之间通过第一进水管9连通,第一厌氧生态床7与第二好氧生态床6之间通过第二进水管10连通;上层河流流入所述第一好氧生态床5,通过第一进水管9流入第二厌氧生态床8,下层河流流入第一厌氧生态床7,通过第二进水管10流入第二好氧生态床6。河水流动时,上层河水流动最快、中层其次、下层最慢,且河水随深度的增大,河水的含氧量约低,好氧生态床2和厌氧生态床3的好氧区占总高度的2/3,厌氧区占1/3,其中,在第一好氧生态床5和第二好氧生态床6的进水处可增设曝气机,用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以及刺激好氧生态床2中微生物的反应,通过这样设置,保证所有河水都需要通过微生物生态床1,这样可以使得河水充分得到治理,而且将河水底层水与上中层水互换位置,保证了河水底层水得到最大化净化,不会因为河水底部流动慢而将污染物都沉淀到河底,避免了二次污染。

如图2和3所示,第一好氧生态床52和第二好氧生态床62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进水室51、好氧微生物反应室52、出水室53,河水充满所述第一水室51后,进入好氧微生物反应室52,好氧微生物反应室52充满水后进入出水室53,第一进水室51大约设置在河水中层,河水中层流速跟上层相比相对平缓,保证河水进入第一进水室51不会产生较大冲力。好氧微生物反应室52设有多个导流板54,导流板54表面呈凹凸设置,好氧微生物易于附着在导流板54上,导流板54依次左右交错排列,形成可以使河水在反应室内左右折流的通道,保证河水中的污染物充分跟好氧微生物反应;出水室53设有与好氧微生物反应室52连通的pvc透水平台55,河水通过透水平台55从好氧微生物反应室52进入到出水室51,pvc透水平台55上设有多个第一pvc管56,第一pvc管56上设有多个通孔57,第一pvc管56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植物根系既可以用来附着微生物,而且对河水中的氮、磷、重金属及多种有机污染物均有高效净化能力。

如图2所示,第一厌氧生态床7从左至右包括第一厌氧微生物反应室71、储水室72,第二厌氧生态床8从左至右包括第二进水室81、第二厌氧微生物反应室82。第一厌氧生态床7内河水先通过所述第一厌氧微生物反应室71后,集中储存在储水室72内,第二厌氧生态床8是先将河水冲入所述第二进水室81,然后通过第二厌氧微生物反应室82流入河内;第一、第二厌氧微生物反应室82内均层叠设有多个第二pvc管4,所述储水室72内设有抽水泵73,将储水室72与第一进水室51连接是将河水底层水换到河水上层,将出水室53与第二进水室81连接是将河水上层水换到河水下层,然后通过第二好氧生态床6后,河水重新混合到一起,保证了河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增大了河水中的氧气,使得河水更好适合生物生存。

实施例1

如图4—6所示,第二pvc管4为正六边形管41,其中,正六边形管41内设有圆台管42,圆台管42的圆心与正六边形管41的中心重合,圆台管42与正六边形管41通过六个连接板43固定连接,连接板43与圆台管42将正六边形管41内部均分为六个进水区44,第二pvc管4层叠水平设置保证了第二pvc管4内没有氧气,适合厌氧微生物生存,第二pvc管4设置成正六边形内套设有圆台管42,并利用连接板43将正六边形内位置均分成6个进水区44,正六边形管41的六个进水区44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圆台管42上设有多个通水孔45,六个进水区44内的水通过多个通水孔45进入圆台管42内,并从另一端流出,这样设置首先使得厌氧微生物附着面增大,其次河水流入缓慢,保证了厌氧微生物与河水中污染物充分反应。

实施例2

如图7—9所示,第二pvc管4为正三边形管41a,其中,正三边形管41a内设有圆台管42,圆台管42的圆心与正三边形管41a的中心重合,圆台管42a与正三边形管41a通过三个连接板43a固定连接,连接板43a与圆台管42a将正三边形管41a内部均分为三个进水区44a,第二pvc管4层叠水平设置保证了第二pvc管4内没有氧气,适合厌氧微生物生存,第二pvc管4设置成正三边形内套设有圆台管42a,并利用连接板43a将正三边形内位置均分成3个进水区44,正三边形管41a的三个进水区44a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圆台管42a上设有多个通水孔45a,三个进水区44a内的水通过多个通水孔45a进入圆台管42a内,并从另一端流出,这样设置首先使得厌氧微生物附着面增大,其次河水流入缓慢,保证了厌氧微生物与河水中污染物充分反应。

综上所述,第二pvc管4为正多边形管,随着正多边形管的边形增多,第二pvc管4可以转变成圆管;正多边形管边数最少为三边形,这样该微生物生态床1可以存放更多的第二pvc管4,而且进水区进口更大,河水流入速度更快,不堵塞;正多边形管边数为大的正多边形管,如正十二边形管、正十六边形管,这样设计,增大了微生物的附着面积,微生物充分与河水接触,更大效率净化河水;通过实验,选取中间的正六边形管或者正八边形管既增大了微生物的附着面积,又不影响进水区的大小,更大效率的净化河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