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粪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7763发布日期:2018-11-20 20:16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牛粪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牛粪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牛群规模养殖时会产生很多的牛粪,出于资源的再循环利用,同时也出于对环境的保护,一般都需要对产生的牛粪进行处理。一般处理过程是将牛粪干燥后进行切碎储存,因为切碎后的干燥牛粪细料可以作为其他动物的饲料添加剂,也可以用于制作有机肥等,且易于存储。但是,现有技术中,牛粪的干燥细化需要先将牛粪进行自然干燥过程,然后再将干燥的牛粪进行粉碎。工序复杂,且耗费更多的人力和设备,处理效率也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将牛粪加工成干燥细料的牛粪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牛粪处理装置,包括机箱、传送台、皮带滚筒、穿送带、辊筒、热干风箱和粉碎机,所述机箱内部横向设有传送台,所述传送台两端均安装有皮带滚筒;所述传送带具有透水性,其通过皮带滚筒安装在传送台表面;所述传送台右段上端面在传送带下方开设有一段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底部开有出水口;所述导水槽中设置若干段辊台,所述辊台上均设置有辊筒,所述传送带从辊筒和辊台之间穿过;所述皮带滚筒和辊筒均与动力系统相连;所述传送台上在左段上端面设置热干风箱,所述传送带从热干风箱内穿过;所述机箱在传送台右上方设有入料口,左下方设有粉碎机。

进一步的,传送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上间隔开设若干的通槽,所述通槽上均蒙有钢丝网。

进一步的,导水槽倾斜设置,所述出水口安装在导水槽低侧。

进一步的,机箱底部安装有支脚。

进一步的,入料口上安装有料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牛粪先经几道辊筒和辊台进行水分挤压,由于传送带具有透水性,挤压产生的水分会从传送带上透入到导水槽进行存储,挤压后的牛粪会失去大部分的水分,然后继续在传送带的传送下经过热干风箱进行热风吹干,最后将风干后的牛粪经过粉碎机进行粉碎。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一次性将牛粪加工成干燥的细料,可以节省大量的设备和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传送带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11-入料口,12-支脚,2-传送台,21-导水槽,22-出水口,3-皮带滚筒,4-传送带,41-带体,42-通槽,43-钢丝网,5-辊筒,51-辊台,6-热干风箱,7-粉碎机,8-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

一种牛粪处理装置,包括机箱1、传送台2、皮带滚筒3、穿送带4、辊筒5、热干风箱6和粉碎机7(热干风箱6和粉碎机7采用现有的技术即可实现,具体结构此处不做赘述),所述机箱1内部横向设有传送台2,所述传送台2两端均安装有皮带滚筒3;所述传送带4具有透水性,其通过皮带滚筒3安装在传送台2表面;所述传送台2右段上端面在传送带4下方开设有一段导水槽21,所述导水槽21底部开有出水口22;所述导水槽21中设置若干段辊台51,所述辊台51上均设置有辊筒5,所述传送带4从辊筒5和辊台51之间穿过;所述皮带滚筒3和辊筒5均与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为现有技术,图中未画出,具体结构也不再赘述)相连;所述传送台2上在左段上端面设置热干风箱6,所述传送带4从热干风箱6内穿过;所述机箱1在传送台2右上方设有入料口11,左下方设有粉碎机7。

具体的,传送带4包括带体41,所述带体41上间隔开设若干的通槽42,所述通槽42上均蒙有钢丝网43,通槽42用于辊筒5和辊台51挤压牛粪后的水分透下到导水槽内21,钢丝网43的设置则是避免牛粪落入导水槽21内,但是传送带4采用其他可以让水分透过的结构均可以。

具体的,为了避免水分淤积在导水槽21内,导水槽21倾斜设置,所述出水口22安装在导水槽21低侧,出水口22可以连接输水管直接将挤压产生的水分输送走。

具体的,为了方便安装,机箱1底部安装有支脚12。

具体的,为了方便入料,入料口11上安装有料斗8。

本实用原理为,将牛粪从入料口11放入,牛粪在传送带4的传送下会传送到辊筒5和辊台51之间进行水分挤压,本实用新型为了挤压干净,设置了若干道辊筒5和辊台51进行挤压。由于传送带4具有透水性,挤压产生的水分会从传送带4上透入到导水槽21内,通过导水槽21进行存储,挤压后的牛粪会失去大部分的水分,然后继续在传送带4的传送下经过热干风箱6进行热风吹干,最后将风干后的牛粪经过粉碎机7进行粉碎。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