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1267发布日期:2018-12-25 20:48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主要是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含氮、磷、硫及致病细菌多。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后期处理比较困难。

目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采用生物法进行处理,然而在生物氧化处理过程中,需要在氧化池底部设置曝气装置,以便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反应,曝气过程中,使大量的生物污泥溢流至二沉池中而经常造成氧化池内生物填料上的培养基过少而影响氧化过程。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006940A,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公开了一种用于织物印染废水处理的氧化池,废水处理槽引出有空气引入管道,空气引入管道的上端连接有空气发生器,空气引入管道的下端浸入废水处理槽内的废水中,且浸入废水中的空气引入管道的部分为多孔管道,多孔管道上方的废水处理槽内设置滤床,滤床采用碎石和多孔材料制成,滤床的顶部设置有一层生物膜,生物膜一侧的废水处理槽上设置有排水端口,排水端口与蓄水池相联通,废水处理槽的底部设置用于加速废水流动的螺旋桨。该发明设置有碎石和多孔材料制成的滤床,采用鼓气方式将废水与滤床充分接触。但该发明中螺旋桨加速了废水的流动,但也加快了生物污泥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生活污水处理的氧化池中生物污泥损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该装置通过将二沉池内的生物污泥通过回流管回流至氧化池中达到氧化池中生物污泥循环使用的目的。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按顺序排列并连通的收集池、调节池、混凝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氧化池、二沉池和清水池,所述二沉池的底部还连通污泥池,氧化池设置溢流口和二沉池连通;所述二沉池底部和氧化池还通过回流管连通,所述回流管上连接有渣浆泵。通过渣浆泵将二沉池底部沉积的部分生物污泥泵回至氧化池中,既达到氧化池内生物污泥保持均衡的目的,还减少了二沉池内污泥的处理量。

进一步地,氧化池和二沉池的一侧分别设置溢流池和缓冲池;所述氧化池和溢流池之间通过溢流口连通;所述二沉池和缓冲池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所述溢流池的底部连接有连通管和缓冲池连通;溢流池和缓冲池都起到缓冲水流流速的目的,以避免流速过快影响氧化池以及二沉池各自具体性能的稳定。

进一步地,收集池和调节池之间还固定有格栅,处理掉粗颗粒物料;所述溢流口为呈波浪形的多个,达到均匀溢流的技术效果,使水流流速更加保持稳定。

进一步地,连通管的末端直插入缓冲池的底部,以将缓冲池底部残存的污泥悬浮后冲入二沉池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氧化池内靠近溢流口处还竖直固定有网栅,避免氧化曝气过程中,氧化池内悬浮的生物填料被冲至表面而溢流至二沉池内。

进一步地,二沉池为斜管沉淀池,生物污泥沉积集中,方便回流;所述氧化池为生物填料氧化池。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池上部的清水区和调节池通过管道连通,作进一步的处理,并调节水量,底部的污泥区通过污泥泵和压滤装置连通,压滤后的污泥外运填埋,滤水返回调节池处理。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整个系统依次连通,并通过渣浆泵将二沉池底部沉积的部分生物污泥泵回流至氧化池中,既达到氧化池内生物污泥保持均衡的目的,还减少了二沉池内污泥的处理量,既提高了处理效率还降低了处理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溢流池和缓冲池都起到缓冲水流流速的目的,以避免流速过快影响氧化池以及二沉池各自具体性能的稳定;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格栅可处理掉粗颗粒物料,避免增加处理负担,减少处理量;呈波浪形的多个溢流口,达到均匀溢流的技术效果,使水流流速更加保持稳定;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末端直插入缓冲池底部的连通管,可将缓冲池底部残存的污泥悬浮后冲入二沉池内,避免缓冲池内残存过多的污泥;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网栅可以避免曝气过程中,氧化池内的生物填料被冲至表面而溢流至二沉池内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斜管沉淀池底部污泥比较集中,方便回流处理;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污泥池上部的清水通过管道输送至调节池,作进一步的处理,并可调节调节池内水量,减少自来水用量;污泥池底部的污泥区通过污泥泵和压滤装置连通,压滤后的污泥外运填埋,滤水返回调节池处理,进一步减少自来水用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氧化池和二沉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集池;2、格栅;3、调节池;4、混凝池;5、初沉池;6、水解酸化池;7、氧化池;8、二沉池;9、清水池;10、污泥池;11、压滤装置;71、溢流池;72、溢流口; 73、网栅;81、缓冲池;82、回流管;83、渣浆泵;84、连通管;8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按顺序排列并连通的收集池1、调节池3、混凝池4、初沉池5、水解酸化池6、氧化池7、二沉池8和清水池9,所述二沉池8的底部还连通污泥池10,氧化池7设置溢流口72和二沉池8连通;所述二沉池8底部和氧化池7还通过回流管82连通,所述回流管82上连接有渣浆泵83。

具体应用过程中,生活污水通过收集池1收集后,输送至调节池3内调节浓度,收集池 1可以设置2个以上,分别收集不同浓度的生活污水,然后将浓度高低不同的污水输送至调节池3内进行浓度调节,当浓度过高,低浓度收集池1内的污水量不足时,再考虑用自来水进行调节,以保证后续各处理工序的稳定,污水浓度调节后,输送至混凝池4进行化学处理,处理过程中,混凝池4内的搅拌器保持搅动,以使其反应均匀和彻底;反应完毕后,再输送至初沉池5内进行第一次沉淀,初沉池5底部的污泥通过管道输送至污泥池10内,上部的清水输送至水解酸化池6内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奠定良好基础;水解酸化后的污水再通往氧化池7内进行氧化处理,处理过程中,池底部的曝气装置持续曝气,以使得氧化均匀彻底;氧化后,再通往二沉池8进行第二次沉淀,沉淀后的上层清水通往清水池9,检测合格后达标排放,不合格时,通往调节池3进行二次处理。

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通过渣浆泵83将二沉池8底部沉积的部分生物污泥泵回至氧化池7中,既达到氧化池7内生物污泥保持均衡的目的,还减少了二沉池8内污泥的处理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氧化池7和二沉池 8的一侧分别设置溢流池71和缓冲池81;所述氧化池7和溢流池71之间通过溢流口72连通;所述二沉池8和缓冲池81之间通过通孔85连通;所述溢流池71的底部连接有连通管84和缓冲池81连通;溢流池71和缓冲池81都起到缓冲水流流速的目的,以避免流速过快影响氧化池7以及二沉池8各自具体性能的稳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如图1、2所示,收集池1和调节池3之间还固定有格栅2,处理掉粗颗粒物料;所述溢流口72为呈波浪形的多个,达到均匀溢流的技术效果,使水流流速更加保持稳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连通管84的末端直插入缓冲池81的底部,以将缓冲池81底部残存的污泥悬浮后冲入二沉池8内。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氧化池7内靠近溢流口72处还竖直固定有网栅73,避免氧化曝气过程中,氧化池内悬浮的生物填料被冲至表面而溢流至二沉池内。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二沉池8为斜管沉淀池,生物污泥沉积集中,方便回流;所述氧化池7为生物填料氧化池。所述污泥池10上部的清水区和调节池3通过管道连通,作进一步的处理,并调节水量,底部的污泥区通过污泥泵和压滤装置11连通,压滤后的污泥外运填埋,滤水返回调节池3处理。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