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样针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4991发布日期:2019-02-11 00:2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进样针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样针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分析检测设备中,常利用自动清洗设备对进样针进行清洗,其中的清洗块用于清洗进样针外壁,通过清洗块内腔包裹进样针外壁部分,清洗块一端进液体,一端抽吸液体,使得液体冲刷进样针外壁。一般进样针具有一定的长度,通过控制清洗块沿针方向运动,实现对于整根针的清洗。专利号为:200610021359.2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采样针清洗用拭子,其清洗腔室均分为2个腔室,上面窄,下面粗。液体在下方粗的地方开口入,在上方窄的开口出,通过负压驱动使得液体从上方出口由于液体存在重力作用,这种结构容易发生液体泄漏。另外现有的进样针清洗设备往往存在结构复杂、清洗效率低、效果差等缺陷,且其中的清洗块进出口较多,结构复杂,不便于加工与安装,难以满足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进样针清洗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进样针清洗装置,包括清洗块,所述清洗块内开设有进液腔道、出液腔道及轴向贯通的中间大两端小的葫芦型的清洗腔;

所述进液腔道与所述清洗腔的上部连通,所述出液腔道与所述清洗腔的下部连通,所述进液腔道的进液口与所述出液腔道的出液口处于同一高度。

优选的是,所述进液腔道包括一端具有所述进液口的第一进液腔道、与所述第一进液腔道连通的第二进液腔道、与所述第二进液腔道连通的第三进液腔道及一端与所述第三进液腔道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清洗腔的腔壁垂直连通的第四进液腔道。

优选的是,所述出液腔道包括一端具有所述出液口的第一出液腔道及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液腔道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清洗腔的腔壁垂直连通的第二出液腔道,所述第四进液腔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出液腔道的直径。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进液腔道和清洗腔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进液腔道和第二进液腔道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三进液腔道、第四进液腔道与第二进液腔道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出液腔道和第二出液腔道的轴线垂直。

优选的是,所述清洗块上处于进液口的一侧设置有阶梯台,所述阶梯台的水平面上开设有螺纹孔。

优选的是,所述阶梯台的竖直面上开设有定位孔。

优选的是,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清洗块的横板、与所述横板的另一端连接的竖板、固定在所述竖板上的电机、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板连接的丝杆、连接于所述竖板顶端的用于固定进样针的顶板及与连接于所述清洗块上的接头,所述进样针配合插设在所述清洗腔内。

优选的是,所述横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清洗块的阶梯台配合的阶梯端,所述阶梯端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用于插设深入到所述清洗块上的螺纹孔内的螺丝;所述阶梯端的端面上还设置有用于配合插设在所述定位孔内的定位柱。

优选的是,所述定位孔为锥形孔,所述定位柱呈锥体状。

优选的是,所述接头包括管体段和连接于管体段一端的锥体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样针清洗装置,通过清洗块内各个腔道的结构设计,能借助液体重力、液体在腔内来回反射、圆柱扰流三个物理原理,利用对清洗液对进样针进行清洗,能显著提高清洗效果和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中间大两端小的葫芦型的清洗腔,能有效防止清洗液的泄漏;通过设置电机、丝杆等结构,能实现清洗块的自动上下运动,以进行自动清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清洗效率高、效率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块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样针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样针清洗装置卸去清洗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清洗块;2—横板;3—竖板;4—电机;5—丝杆;6—顶板;7—接头;8—进样针;10—清洗腔;11—进液腔道;12—出液腔道;13—阶梯台;14—螺纹孔;15—定位孔;20—阶梯端;21—通孔;22—定位柱;70—管体段;71—锥体端;110—进液口;111—第一进液腔道;112—第二进液腔道;113—第三进液腔道;114—第四进液腔道;120—出液口;121—第一出液腔道;122—第二出液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进样针8清洗装置,包括清洗块1,其特征在于,清洗块1内开设有进液腔道11、出液腔道12及轴向贯通的中间大两端小的葫芦型的清洗腔10。清洗腔10设置为葫芦型,中间大,两端小,清洗液进入清洗腔10后,更不容易发生清洗液的泄漏。

进液腔道11与清洗腔10的上部连通,出液腔道12与清洗腔10的下部连通,进液腔道11与清洗腔10的连通位置高于出液腔道12与清洗腔10的连通位置,便于清洗液的流动。进液腔道11的进液口110与出液腔道12的出液口120处于同一高度。

其中,进液腔道11包括一端具有进液口110的第一进液腔道111、与第一进液腔道111连通的第二进液腔道112、与第二进液腔道112连通的第三进液腔道113及一端与第三进液腔道113连通且另一端与清洗腔10的腔壁垂直连通的第四进液腔道114。出液腔道12包括一端具有出液口120的第一出液腔道121及一端与第一出液腔道121连通且另一端与清洗腔10的腔壁垂直连通的第二出液腔道122。第四进液腔道114的直径小于第一出液腔道121的直径,从而能保证更好的抽吸效果。

清洗块1内的各个腔道均为圆柱形,以便于加工。

第四进液腔道114的直径大小需适宜,太小无法对于进样针8表面冲洗充分,太大则浪费清洗液且增大清洗块1的结构。在一种实施例中,进样针8外壁的直径×0.8<进口管道的直径<进样针8外壁的直径×1.5。

其中,第二进液腔道112和清洗腔10的轴线平行,第一进液腔道111和第二进液腔道112的轴线垂直,第三进液腔道113、第四进液腔道114与第二进液腔道112的轴线垂直;第一出液腔道121和第二出液腔道122的轴线垂直。进液腔道11的进液口110与出液腔道12的出液口120处于同一高度,能方便后续管路布置,且比较美观。

清洗液依次经进液口110、第一进液腔道111、第二进液腔道112、第三进液腔道113、第四进液腔道114吸入到清洗腔10的上部,对清洗腔10内的进样针8的外壁进行清洗,清洗液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清洗液其具有一定的流速,在腔内来回反射冲洗进样针8;清洗液同时沿进样针8的外壁流动,以进行清洗;从而借助液体重力、液体在腔内来回反射、圆柱扰流三个物理原理,能使清洗液对进样针8清洗效果更加充分。清洗后的废液则依次经第二出液腔道122、第一出液腔道121、出液口120排出,如图2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即为清洗液流动方向。

其中,清洗块1上处于进液口110的一侧设置有阶梯台13,阶梯台13的水平面上开设有螺纹孔14。

其中,阶梯台13的竖直面上开设有定位孔15。

其中,还包括用于固定清洗块1的横板2、与横板2的另一端连接的竖板3、固定在竖板3上的电机4、一端与电机4连接另一端与横板2连接的丝杆5、连接于竖板3顶端的用于固定进样针8的顶板6及与连接于清洗块1上的接头7,进样针8配合插设在清洗腔10内。

接头7包括管体段70和连接于管体段70一端的锥体端71。接头7包括两个,分别插设在清洗块1的进液口110和出液口120内,锥体端71用于与外部的硅胶管连接,以提高连接的牢固度。

通过电机4运动带动丝杆5旋转,再带动横板2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清洗块1上下运动。期间,清洗液不断从进液口110进入,经过清洗块1,冲刷进样针8表面,然后从出液口120排出,实现对进样针8外壁的清洗。

其中,横板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清洗块1的阶梯台13配合的阶梯端20,阶梯端20上开设有通孔21,通孔21内用于插设深入到清洗块1上的螺纹孔14内的螺丝;阶梯端20的端面上还设置有用于配合插设在定位孔15内的定位柱22。

清洗块1安装时,将清洗块1连接在横板2上,清洗块1的阶梯台13与横板2的阶梯端20整合配合,阶梯端20上的定位柱22配合插入清洗块1上的定位孔15内,实现定位,然后在将螺丝穿过阶梯端20上的通孔21插入到清洗块1上的螺纹孔14内,并锁紧,完成清洗块1的安装。

在一种实施例中,定位孔15为锥形孔,定位柱22呈锥体状,从而能方便定位柱22的插入,便于安装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