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硝化液回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2302发布日期:2018-12-07 22:58阅读:17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硝化液回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A/O工艺硝化液回流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缺水问题日益严重;而城市污水的大量排放,给社会发展及水体的污染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污水处理是防治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会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水环境质量。

A2/O工艺亦称A-A-O工艺,是污水处理Anaerobic-Anoxic-Oxic(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的简称,属于一种改进的活性污泥法,是工艺流程最简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脱氮除磷工艺。在好氧段,硝化细菌将入流中的氨氮及有机氮氨化成的氨氮,通过生物硝化作用,转化成硝酸盐;在缺氧段,反硝化细菌将回流硝化液带入的硝酸盐通过生物反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逸入到大气中,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在厌氧段,聚磷菌释放磷,并吸收低级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而在好氧段,聚磷菌超量吸收磷,并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将磷除去。但厌氧-缺氧-好氧工艺也存在如下问题:(1)如图1所示,硝化液回流靠硝化液回流泵9泵送,经硝化液回流管B实现回流,能耗较高;(2)如图1所示,好氧池4内装有曝气装置6和填料7,硝化液回流泵9安装检修困难,系统往往因硝化液回流泵9损坏无法检修而失效;(3)进入沉淀池5的处理水要保持一定浓度的溶解氧,防止产生厌氧状态和污泥释放磷的现象出现,但溶解氧浓度也不宜过高,过高导致回流硝化液对缺氧反应器的干扰,脱氮效果难于进一步提高。

因此,改进并优化现有的污水处理硝化液回流系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喷射回流装置,无需额外动力,便可实现硝化液回流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污水处理硝化液回流系统,包括污水排管连接的调节池,位于调节池内的污水提升泵通过污水提升泵出水管连接缺氧池池,缺氧池连接厌氧池,厌氧池连接好氧池4,好氧池连接沉淀池;沉淀池内设置的污泥提升泵通过管路分别连接排泥管和污泥回流管;硝化液回流管一端位于好氧池下部内,另一端位于厌氧池内,通过喷射回流装置13连接污水提升泵出水管和稳流筒;

所述的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控制阀;

所述的好氧池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以及与曝气装置连接的风机;好氧池内填充有填料;

所述的喷射回流装置,包括一侧连接污水提升泵出水管的喷射回流装置入口,喷射回流装置入口的另一侧连接混合腔体,混合腔体同时连接释放腔体和硝化液回流管;所述的释放腔体连接稳流筒;

所述的释放腔体为三通结构,腔体内设置有与污水提升泵出水管连通的喷射管;

所述的混合腔体与释放腔体连接固定且连通;释放腔体内的释放腔口径自混合腔体连接处向出口处逐渐增大;稳流筒与出口紧固;

所述的稳流筒与释放腔体垂直,且管底伸向缺氧池下方;

所述的混合腔体13-3上设置有硝化液吸入口,硝化液吸入口与硝化液回流管A之间设置有流量梯级调节器13-7。

积极有益效果:本系统方案采用倒置式缺氧-厌氧-好氧工艺,讲常规A2/O工艺的厌氧、缺氧环境倒置过来,其脱氮除磷效果则更佳;在缺氧段,反硝化细菌将内回流带入的硝酸盐通过反硝化作用转为氮气逸出,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在厌氧段,聚磷菌释放磷并吸收低级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而好氧段一方面降解有机物,另一方面将氨氮及由有机氮氨化成的氨氮通过生物硝化作用转为硝酸盐。此外,厌氧段释放出的磷在好氧条件下被活性污泥吸附并随剩余污泥排放而达到除磷的目的;利用污水提升泵的动力,不需额外能量,通过喷射回流装置,在实现污水提升的同时,硝化液同步循环的目的,使用维护方便,高效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A2/O硝化液回流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A2/O硝化液系统示意图;

图3为喷射回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为: 调节池1、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曝气装置6、填料7、污水提升泵8、硝化液回流泵9、污泥提升泵10、风机11、污泥回流控制阀12、喷射回流装置13、喷射回流装置入口13-1、喷射管13-2、混合腔体13-3、释放腔体13-4、

出口13-5、硝化液吸入口13-6、流量梯级调节器13-7、稳流筒14、污泥回流管A、硝化液回流管B、排泥管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硝化液回流系统,包括污水排管连接的调节池1,位于调节池1内的污水提升泵8通过污水提升泵出水管1连接缺氧池池3,缺氧池3连接厌氧池2,厌氧池2连接好氧池4,好氧池连接沉淀池5;沉淀池5内设置的污泥提升泵10通过管路分别连接排泥管C和污泥回流管A;硝化液回流管B一端位于好氧池下部内,另一端位于厌氧池3内,通过喷射回流装置13连接污水提升泵出水管1和稳流筒14;

所述的污泥回流管A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控制阀12;

所述的好氧池4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6,以及与曝气装置6连接的风机11;好氧池4内填充有填料7;

如图3所示,所述的喷射回流装置13,包括一侧连接污水提升泵出水管1的喷射回流装置入口13-1,喷射回流装置入口13-1的另一侧连接混合腔体13-3,混合腔体13-3同时连接释放腔体13-4和硝化液回流管10;所述的释放腔体13-4连接稳流筒14;

所述的释放腔体13-4为三通结构,腔体内设置有与污水提升泵出水管1连通的喷射管13-2;

所述的混合腔体13-3与释放腔体13-4连接固定且连通;释放腔体13-4内的释放腔口径自混合腔体13-3连接处向出口13-5处逐渐增大;稳流筒14与出口13-5紧固;

所述的稳流筒14与释放腔体13-4垂直,且管底伸向缺氧池下方;

所述的混合腔体13-3上设置有硝化液吸入口13-6,硝化液吸入口13-6与硝化液回流管A之间设置有流量梯级调节器13-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巧妙利用污水提升泵的动力,通过喷射回流装置,在喷射回流装置吸入口形成负压,把硝化液回流管道接至喷射回流装置吸入口,在实现污水提升的同时,达到硝化液同步循环的目的;污水提升泵出水管来压力水经过喷射回流装置入口进入喷射回流装置喷射管,在喷嘴处流速增大动能提高而压能下降,导致压力低于大气压而产生抽吸作用,将硝化液回流管中的污水经硝化液吸入口吸入混合体的腔体内,经过喷射回流装置释放腔经出口进入稳流筒降速,缓慢流入反硝化池进行反硝化。

通过与硝化液吸入口相连接的流量梯级调节器,可在100%-300%回流量范围内任意调节,对水质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在喷射回流装置出口设置稳流筒,使进水与回流硝化液混合更均匀,最大限度减少缺氧池水体的扰动,使之形成稳定的推流状态。

利用本系统方案,改变传统A2/O工艺厌氧-缺氧-好样的工艺顺序,缺氧池布置在前,硝化液回流和污泥回流同时进入缺氧池,形成一种缺氧-厌氧-好氧的倒置A2/O工艺。

在喷射回流装置吸入口安装有调节阀门,可以任意调节回流量,对水质适应能力更强。在喷射回流装置出口设有稳流装置,使进水与回流消化液混合更均匀,最大限度减少缺氧池水体的扰动,使之形成稳定的推流状态。

倒置A2/O工艺是对常规A2/O工艺的改进,因此该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艺及生物除磷工艺的结合。在厌氧段,聚磷菌释放磷并吸收低级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在缺氧段,反硝化细菌将内回流带入的硝酸盐通过反硝化作用转为氮气逸出,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而好氧段一方面降解有机物,另一方面将氨氮及由有机氮氨化成的氨氮通过生物硝化作用转为硝酸盐。此外,厌氧段释放出的磷在好氧条件下被活性污泥吸附并随剩余污泥排放而达到除磷的目的。

该工艺具有常规A2/O工艺的一般特点:(1)缺氧、厌氧、好氧3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与不同种类微生物菌群的有机搭配,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2)在同时脱氮除磷去除有机物的去除工程中,该工艺流程简单,总的HRT也不少于同类其它工艺,且投资少,运行成本低;(3)在缺氧、厌氧、好氧条件交替运行下,避免了一般活性污泥法经常出现的丝状菌大量繁殖的污泥膨胀的问题,工艺流程简单,不需外加碳源,运行费用较低。

倒置A2/O工艺是将常规A2/O工艺的厌氧、缺氧环境倒置过来,污泥回流比一般大于常规A2/O工艺,其脱氮除磷效果则更佳。其主要原因:一是缺氧区首位工艺首端,反硝化可以优先获得碳源;二是污泥回流比大,且全部回流污泥经历了完整的厌氧(释磷)-好氧(吸磷)过程,排放的剩余污泥含磷量更高;三是缺氧区在前,消除了硝酸盐的不利影响;四是厌氧池在好氧池之前,微生物厌氧释磷后直接进入好氧环境,其在厌氧条件下形成的吸磷动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上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未改变其性能或用途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的任何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