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5008发布日期:2018-12-14 22:3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污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清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人们对洗车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目前,车主需要洗车服务时,需要自己开车去固定位置的洗车场,由洗车场的工作人员对汽车进行冲洗。车主往返洗车场的过程中,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并且增加了道路的拥堵。为此,市场上出现了移动式洗车设备,移动式洗车设备具有行走机构、操纵机构及清洗装置,移动式洗车设备通过其行走机构及操纵机构到达待洗车所在地点,并通过其清洗装置对待洗车进行洗车,以避免待洗车的车主往返洗车场,节省了待洗车的车主的时间及费用,并且能够缓解道路的拥堵。

然而,现有技术中,移动式洗车设备清洗过程中的污水通常直接流至地面上,不仅会污染地表,还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收集装置,有助于提高污水收集净化处理的效率,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降低污水收集净化处理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收集装置,用于围设在待洗车辆的车轮的四周,包括:多个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形成有容纳污水的第一集水空间,所述第一集水空间的上端具有可供污水进入的第一上开口;多个收集软管,所述收集软管形成有用于盛接污水的第二集水空间,所述第二集水空间的上端具有可供污水进入的第二上开口;所述收集软管连接在相邻的两个集水槽之间,所述第二集水空间与第一集水空间连通设置,且所述收集软管的至少一端与集水槽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集水槽包括:集水槽底壁,所述集水槽底壁的外边缘围设有向上延伸的集水槽侧壁,所述集水槽底壁与集水槽侧壁共同围成所述第一集水空间,集水槽侧壁的上端形成第一上开口。

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集水槽侧壁的上端形成有背离第二集水空间翻折的翻折边;所述翻折边的下侧还设置有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集水槽侧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翻折边及加强筋均为沿所述集水槽侧壁的周向延伸并形成闭环。

可选地,所述集水槽朝向车辆的车轮的一侧沿远离车轮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定位槽,所述车辆的车轮的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定位槽中。

可选地,所述收集软管通过至少一个固定件与所述集水槽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集水槽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收集软管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伸入所述第一集水空间并被夹持在所述固定件和集水槽的侧壁之间,且所述固定件通过至少两个紧固件与集水槽侧壁紧固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夹紧部,所述夹紧部位于所述第一集水空间中,所述夹紧部用于与集水槽侧壁夹持所述收集软管;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在所述夹紧部的一侧,且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紧固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紧固孔将所述固定部紧固在所述集水槽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收集软管的端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固定件。

可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U型夹,所述收集软管的端部搭设在集水槽侧壁上,所述U型夹将所述收集软管及集水槽侧壁夹持固定。

可选地,所述收集软管与其中一集水槽连接的第一端,高于收集软管与另一集水槽连接的第二端。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收集软管的一端如第一端穿设在集水槽的安装孔中,收集软管的另一端也即第二端搭设在集水槽中,如此,收集软管的第二端高于第一端,进入收集软管的污水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由第二端流向第一端并进入收集槽的第一集水空间中。

可选地,所述连接软管的直径大于等于28厘米;和/或,所述连接软管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的高度大于7厘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集污水的收集装置,用于围设在待洗车辆的车轮的四周,通过设置盛接污水的收集槽及收集软管,收集槽具有的第一收集空间与收集软管具有的第二收集空间连通设置,且收集软管和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收集槽可拆卸连接,如此,便于收集软管收集的污水进入收集槽中,便于后续处理,有助于提高污水收集净化处理的效率,同时,还便于调节收集软管位于相邻的两个收集槽之间的部分的长度,提高收集装置的灵活性,降低收集装置的成本,降低污水收集净化处理的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水收集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收集槽;

1a-第一集水空间;

11-集水槽侧壁;

12-集水槽底壁;

13-翻折边;

14-定位槽;

2-收集软管;

2a-第二集水空间;

3-固定件。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上”、“下”、“前”、“后”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水收集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请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收集装置,用于围设在待洗车辆的车轮的四周,包括多个集水槽1,集水槽1形成有用于容纳污水的第一集水空间1a,第一集水空间1a具有可供污水进入的第一上开口;多个收集软管2,收集软管2连接在相邻的两个集水槽1之间,收集软管2形成有用于盛接污水的第二集水空间2a,第二集水空间2a具有可供污水进入的第二上开口,且第一集水空间1a与第二集水空间2a连通设置。

具体地,集水槽1包括:集水槽底壁12,集水槽底壁12的外边缘围设有向上延伸的集水槽侧壁11,集水槽底壁12与集水槽侧壁11共同围成第一集水空间1a,集水槽侧壁11的上端形成第一上开口,从车辆例如汽车上流下的污水由第一上开口进入第一集水空间1a。其中,集水槽底壁12与集水槽侧壁11可以一体设置或者焊接固定,以面集水槽1发生泄漏。

此外,集水槽侧壁11的上端设置有远离第一集水空间1a翻折的翻折边13,以便于作业人员取放集水槽1,同时,还提高集水槽1的强度,进而提高集水槽1的承载能力。当然,也可以在集水槽1上相对的两端设置提手。

在翻折边13的下侧还可以设置有加强筋,同时,加强筋还可与集水槽侧壁11连接,以进一步提高集水槽1的承载能力。其中,为了简化集水槽1的加工工艺,同时更进一步提高集水槽1的承载能力,翻折边13及加强筋均为沿集水槽侧壁11的周向延伸形成的闭环。

可选地,集水槽1朝向车辆的车轮的一侧沿远离车轮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定位槽14,车辆的车轮的至少部分收容在定位槽14中,以将集水槽1与车辆相对定位,从而减少污水流失,提高污水收集效果。

由于不同的车型的车轮尺寸有差异,因此,定位槽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对目前市场上的车轮的尺寸进行统计并确定一最大尺寸,定位槽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可以与最大尺寸相适配,以使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收集装置能够适用于更多的车型;又例如:还可以对目前市场上的车轮的尺寸进行统计,根据其中至少两个尺寸对应的车轮设置定位槽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以更好地将集水槽1与车辆定位。

当然,本实施例对于集水槽1的具体尺寸并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集水槽1的的尺寸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其收集污水的功能即可。

两个相邻的集水槽1之间可以设置有收集软管2,收集软管2用于收集车辆上、相邻的两个车轮之间的部分流下的污水,以进一步减少污水流失。收集软管2形成有用于盛接污水的第二集水空间2a,第二集水空间2a具有可供污水进入的第二上开口,由车辆上流下的污水可从第二上开口进入第二集水空间2a;加之第一集水空间1a还与第二集水空间2a连通设置,因此,进入第二集水空间2a的污水还可在外力作用和/或自身重力作用下进入第一集水空间1a。

收集软管2的长度也可根据车辆的尺寸进行设置,以使收集软管2及集水槽1能够围设在车辆的车轮的四周,且收集软管2能够盛接从车身上流淌下来的污水。其中,收集软管2可与收集槽1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此时,可根据车辆的尺寸,选择具有相应长度的收集软管2的收集装置;或者,收集软管2也可与收集槽1可拆卸连接,此时,可根据车辆的尺寸,对收集软管2位于两个相邻的收集槽1之间的部分的尺寸进行调整,以提高收集装置的灵活性,降低成本。

其中,由于收集软管2较软,在车辆的棱角处,例如由车辆的侧方向车辆的后方过渡的位置,还可对收集软管进行相应的弯折,以更好地盛接污水。相应地,在收集软管2的弯折处,可放置定位桩,以更好地对收集软管2进行定位,其中,定位桩具有一定的重量,以更可靠地催收集软管2进行定位。例如:定位桩可包括:基座,基座用于支撑在地面等支撑面上,基座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定位柱,定位柱与收集软管2抵接。

可选地,收集软管2通过至少一个固定件3与集水槽1可拆卸连接。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需要对收集软管2位于两个相邻的收集槽1之间的部分的尺寸进行调整时,可通过操作固定件3,以使收集软管2可调;当调节至合适位置时,再操作固定件3,将收集软管2与集水槽1固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集水槽1上开设有安装孔,部分收集软管2穿过安装孔。

安装孔具体开设在集水槽侧壁11的上部,以提高集水槽1的容量;且安装孔的形状可与连接软管的形状相适配,例如:当连接软管呈弧形时,安装孔也呈弧形,此时,以减少甚至避免污水从安装孔中泄露的现象,进一步减少污水流失。

具体地,收集软管2通过至少一个固定件3与集水槽1可拆卸连接。由于收集软管2较软,收集软管2伸入集水槽1的部分可向下翻折且与集水槽1的侧壁接触,此时,可通过固定件3将收集软管2夹持在固定件3与集水槽侧壁11之间,且固定件3通过至少两个紧固件与集水槽侧壁11紧固连接。当需要调节收集软管2位于两个相邻的集水槽1之间的长度时,释放对收集软管2的夹持即可。

固定件3具体可以为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的板体,固定件3将收集软管2夹持在其与集水槽侧壁11之间;同时,固定件3还可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等与集水槽侧壁11紧固连接。

其中,紧固件还可穿过收集软管2设置,如此,对固定件3的尺寸要求较低;此时,收集软管2上供紧固件穿过的过孔相对设置在收集软管2的边缘,以减少污水流失;并且,收集软管2的同一侧可设置有多个过孔,以便于调整收集软管2位于两个集水槽1之间的长度。又或者,固定件3沿车辆的横向方向的尺寸大于安装孔沿该方向的尺寸,如此,固定件3沿横向伸出安装孔的部分可与集水槽侧壁11紧固连接,同时,固定件3还可以遮蔽安装孔与收集软管2之间的间隙,减少甚至避免污水泄露;此时,固定件3与收集软管2接触的部分形成夹紧部,固定件3上伸出收集软管2的部分也即位于夹紧部的一侧的部分则形成固定部以与集水槽1紧固连接,如此能够避免在收集软管2上开孔,减少污水流失。

或者,固定件3为至少两个,均匀分布在收集软管2的两侧,其中,固定件3用于与集水槽侧壁11夹持收集软管2的部分形成夹紧部,固定件3上的伸出收集软管2的部分则形成固定部以与集水槽1紧固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固定件3的固定部与集水槽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时,固定部与集水槽1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件如密封圈等,以减少污水流失。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固定件3包括:U型夹,收集软管2的端部搭设在集水槽侧壁11上,并且U型夹将所述收集软管2及集水槽侧壁夹持固定。

U型夹具体包括:两个夹板,两个夹板的一端相连接,两个夹板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收集软管2及集水槽侧壁的夹持空间。其中,两个夹板沿车辆的横向尺寸可具有一定的长度,以提高集水槽1与收集软管2的连接可靠性;两个夹板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伸出收集软管2,且伸出收集软管2的部分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集水槽1紧固连接,以进一步提高集水槽1与收集软管2的连接可靠性。

当然,U型夹也可以为多个,多个U型夹可间隔设置,以提高集水槽1与收集软管2的连接可靠性。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收集软管2的一端如第一端穿设在集水槽1的安装孔中,收集软管2的另一端也即第二端搭设在集水槽1中,如此,收集软管2的第二端高于第一端,进入收集软管2的污水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由第二端流向第一端并进入收集槽1的第一集水空间1a中。当然,收集软管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也可均穿设在集水槽1的安装孔中,通过设置两个安装孔之间的高度差,实现上述功能。

可选地,连接软管的直径大于等于28厘米;和/或,连接软管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的高度大于7厘米。

如此,可以采用直径大于等于28厘米的波纹管等软管,将其平均分割成3份,每份均可形成连接软管,从而提高波纹管等软管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同时,又能够形成具有一定尺寸的第二上开口,收集更多的污水。当然。连接软管的尺寸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的收集污水的收集装置,通过设置收集槽1及收集软管2,收集槽1具有的第一收集空间与收集软管2具有的第二收集空间连通设置,且收集软管2和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收集槽1可拆卸连接,如此,便于收集软管2收集的污水进入收集槽1中,便于后续处理,有助于提高污水收集净化处理的效率,同时,还便于调节收集软管2位于相邻的两个收集槽1之间的部分的长度,提高收集装置的灵活性,降低收集装置的成本,降低污水收集净化处理的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收集污水的收集装置可与相应的污水处理车配合使用,污水处理车具有进水软管,进水软管可深入集水槽1的第一收集空间中,污水处理车将第一收集空间中的污水吸入污水处理车中,同时,收集软管2中的污水还可流入集水槽1的第二收集空间中,大大提高了收集装置中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车的效率。

其中,污水处理装置,具体可以包括:行走机构、操纵机构、座椅、工业吸尘器、净化装置及储水箱。行走机构及操纵机构用于实现污水处理车的行走功能;座椅用于承载乘车人员;工业吸尘器连接有进水软管,工业吸尘器可将收集装置中的污水吸入并输送至净化装置中;净化装置用于对进入其中的污水进行再次的净化处理;储水箱用于存储净化装置净化之后的净化水。

当然,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只要能够实现其对收集装置收集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功能即可。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收集装置并不限于收集清洗车辆过程中的污水,还可用于收集清洗其他设备的污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