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在线实时清洁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7382发布日期:2019-02-10 22:27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在线实时清洁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在线实时清洁的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房屋、低层建筑、别墅、旅游区等污水排放相对分散的地区仍缺乏污水接收处理系统,主要原因是建设污水处理站成本及污水处理设备维护运行费用均较高,另外,铺设长距离的市政管道施工较难、费用较高。

但是不经过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将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现在日益严厉的环保要求。

经检索,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320456460.6,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化粪池,所述化粪池与厌氧消化池相互连通,所述厌氧消化池内设有弹性填料层,所述厌氧消化池与生物滤池相连通,所述生物滤池内设有陶粒层,所述生物滤池与砂滤池相连通,所述砂滤池内由高到低依次设有第一砂滤层、第一滤板、第二砂滤层、第二滤板、第三砂滤层和第三滤板,所述砂滤池与清水池相连通,所述清水池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用于消菌杀毒的紫外线消毒器。设备结构简单、建设成本低,污水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操作简单,易于管理,运行费用低,适合在污水排放相对分散的地区使用。

由于污水中绝大部分的污物堆积在化粪池中,所以化粪池的清理周期远远短于其他处理池,而该方案中,当需要清理化粪池时,只能将整个设备停止运转,待化粪池清理干净后,再重新开启设备,这就影响了整个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设备的处理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设备,致力于解决前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在线实时清洁的污水处理设备,从前往后依次设有沉淀池、净化池、精滤池、消毒池及缓冲池,沉淀池内设有挡墙,挡墙将沉淀池分割成两个对称的子池体,进水泵的出水口处设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两个出水口分别朝向两个子池体,两个子池体均通过水阀一连接至净化池,两个子池体内均放置有堆料盘,净化池通过供水泵连接至精滤池,精滤池通过水阀二连接至消毒池,消毒池通过溢流墙二连接至缓冲池,还包括支架,支架布置在两个子池体的上方,支架上设有轨道,轨道内安装有两个可移动的电动滑块,每个电动滑块上均固定有一个电动卷轴,电动卷轴上缠绕有绳索,每一侧的电动卷轴上的绳索的末端均可拆卸的固定在同一侧的堆料盘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两个所述子池体之间设有排水泵,排水泵的两个入口分别位于两个子池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子池体内还设有稳流桶,稳流桶位于进水泵的出水口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水阀一位于子池体的侧壁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净化池包括净化池一和净化池二,净化池一内设有填料层,填料层内放置有活性污泥,净化池一与净化池二之间设有溢流墙一,净化池二中设有陶粒层,陶粒层放置有生物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供水泵的入口位于净化池二的底部,供水泵的出水口位于精滤池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消毒池内设有至少一组紫外线消毒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精滤池内设有复合过滤机构,复合过滤机构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粗砂滤层、第一滤板、细砂滤层、第二滤板、超细砂滤层和第三滤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沉淀池采用双工位设计,使沉淀池的清理不会影响到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加大污水处理能力,稳流桶的设计可以加快沉淀池的沉淀速度,另外,通过支架上电动滑块与电动卷轴的设计,能够非常便捷的将沉淀池内堆料盘取出或者放入,实现对堆料盘的快速清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为子池体的局部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向视图。

图中,1-沉淀池,1a-挡墙,1b-稳流桶,1c-堆料盘,2-净化池一,2a-填料层,3-净化池二,3a-陶粒层,4-供水泵,5-精滤池,5a-粗砂滤层,5b-第一滤板,5c-细砂滤层,5d-第二滤板,5e-超细砂滤层,5f-第三滤板,6-消毒池,6a-紫外线消毒器,7-缓冲池,8-电动卷轴,9-绳索,10-支架,11-电动滑块,12-移动小车,13-排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在线实时清洁的污水处理设备,从前往后依次设有沉淀池1、净化池一2、净化池二3、精滤池5、消毒池6及缓冲池7。

进水泵的末端位于沉淀池1内,进水泵将待处理的污水泵入沉淀池1内,污水中的漂浮物会逐渐堆积在沉淀池1的液面上形成浮壳,当浮壳形成一定的厚度时,使用漏勺等工具将沉淀池1表面堆积的浮壳捞取即可。而污水中的密度较大的固态物会沉积在沉淀池1的底部形成淤泥。沉淀池1可以去除污水中的脂肪和颗粒等固态不溶于水的较大的杂物。

沉淀池1内设有挡墙1a,挡墙1a将沉淀池1分割成两个对称的子池体,进水泵的出水口处设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两个出水口分别朝向两个子池体,两个子池体均通过水阀一连接至净化池一2,水阀一分别位于两个子池体的侧壁的中部,能够避免沉淀池1液面上的浮壳或者底部堆积的淤泥进入水阀一内堵塞水阀一或者流入净化池一2中。两个子池体内均放置有堆料盘1c,具体的,堆料盘1c采用金属网制作,方便在运输时取出其中的水分。两个子池体之间设有排水泵13,排水泵13的两个入口分别位于两个子池体内,这样当其中一个子池体需要清理的时候,通过排水泵13将该子池体内的污水排放到另一个子池体内即可。

该可在线实时清洁的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支架10,支架10布置在两个子池体的上方,支架10上设有轨道,轨道内安装有两个可移动的电动滑块11,每个电动滑块11上均固定有一个电动卷轴8,电动卷轴8上缠绕有绳索9,绳索9的末端可拆卸的固定在堆料盘1c上。进一步的,沉淀池1的两侧还对称的设有两个可移动的小车。当某一个子池体内堆积有较多的固态污物需要清理时,先关闭进水泵朝向该子池体的出水口,停止向该子池体内供水,并启动排水泵13将该子池体内的污水排放到另一个子池体内,接着该子池体上方的电动卷轴8正向旋转,将该子池体内的堆料盘1c提起,然后电动滑块11控制该电动卷轴8带动堆料盘1c移出沉淀池1外,电动卷轴8再反向旋转,将堆料盘1c放到移动小车12上,解开堆料盘1c上绑缚的绳索9,通过移动小车12将堆料盘1c运走,并处理掉其中堆积的污物。堆料盘1c清理干净后,再通过相反的步骤,将堆料盘1c放回到该子池体内,然后打开进水泵的出水口,使该子池体恢复工作。在该子池体的清理过程中,另一个子池体一直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进而整个污水处理设备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大大提高了整个设备的效率,提高了污水处理量。

进一步的,当待处理的污水从进水泵的出水口进入子池体内时,污水具有较大的流速,会对子池体内的污水产生较大的扰动,不利于子池体内浮壳的堆积或者淤泥的沉淀。为了降低这种扰动,子池体内还设有稳流桶1b,稳流桶1b位于进水泵的出水口的下方,从进水泵的出水口流出的污水先进入稳流桶1b内,然后再从稳流桶1b中溢出进入子池体内,进入稳流桶1b内的具有高速度的污水在与稳流桶1b筒壁的碰撞过程中,速度大大减缓,然后再进入子池体内,低速度的污水对子池体内的扰动大大降低,有利于沉淀池1内的污物的沉降,提高沉淀池1的效率。

净化池一2内设有填料层2a,填料层2a内放置有活性污泥,活性污泥能够对污水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将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讲解。

净化池一2与净化池二3之间设有溢流墙一,位于净化池一2内的污水翻越过溢流墙后进入净化池二3中。

净化池二3中设有陶粒层3a,陶粒层3a放置有生物菌,生物菌在陶粒之间生成生物膜,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会分解大部分的有机物。通过净化池一2与净化池二3的双重作用,能够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大部分的有机物。

净化池二3与精滤池5之间设有供水泵4,供水泵4的入口位于净化池二3的底部,供水泵4的出水口位于精滤池5的顶部。

精滤池5内设有复合过滤机构,复合过滤机构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粗砂滤层5a、第一滤板5b、细砂滤层5c、第二滤板5d、超细砂滤层5e和第三滤板5f,通过具有多层砂滤层的复合过滤机构的过滤作用,进一步的去除污水中的固态悬浮物质。

精滤池5与消毒池6之间通过水阀二相连接,水阀二位于精滤池5的侧壁的底部,通过精滤池5过滤后的污水通过水阀二进入消毒池6内。消毒池6内设有至少一组紫外线消毒器6a,紫外线消毒器6a过滤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杀菌。污水经过多重过滤处理及消毒处理后,能够得到满足排放标准的清水。

消毒池6与缓冲池7之间设有溢流墙二,经过消毒池6消毒处理后的清水进入缓冲池7中,经检验合格后排放至外界。

本实用新型中,沉淀池1采用双工位设计,使沉淀池1的清理不会影响到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加大污水处理能力,稳流桶1b的设计可以加快沉淀池1的沉淀速度,另外,通过支架10上电动滑块11与电动卷轴8的设计,能够非常便捷的将沉淀池1内堆料盘1c取出或者放入,实现对堆料盘1c的快速清理。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