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9235发布日期:2019-01-29 17:3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使排放水体达到排水标准从而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步骤,这样的处理过程即为污水处理。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和餐饮等各个领域。

现有污水处理过程中曝气微生物处理法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处理方法,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污泥在完成污水处理工作后直接派出,这样的污水处理方式在耗费大量资源的同时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无法循环使用活性污泥来保证污水处理工作的不间断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解决了现有曝气微生物处理法在处理过程中无法循环使用活性污泥以及增加工作人员负担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微生物处理机构,且微生物处理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暂存机构,所述暂存机构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机构,且缓冲机构固定安装在机体内底部的一侧,所述机体内固定安装有污泥泵,且污泥泵的进泥口与导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导泥管远离污泥泵的一端延伸至暂存机构内,且污泥泵的出泥口与输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输泥管远离污泥泵的一端与存储机构连通,且存储机构固定安装在机体内底部远离缓冲机构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处理机构包括曝气装置,且曝气装置设置在机体顶部的一侧,所述曝气装置的出气口与导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机体内腔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池,且水池的顶部贯穿机体的顶部,所述导气管远离曝气装置的一端延伸至水池内,且水池内嵌有填料板,所述填料板的下方设置有集泥斗,且集泥斗的底端与排泥管的顶端连通,所述排泥管的底端贯穿水池的底部并设置有第一电动阀门,且水池的正面与出水管的一端焊接,所述出水管的内腔与水池的内腔连通,且出水管远离水池的一端贯穿机体的正表面并设置有第二电动阀门。

优选的,所述排泥管的底端与暂存机构连通,且暂存机构包括暂存箱,所述暂存箱内穿插有排泥管的底端和导泥管远离污泥泵的一端,且暂存箱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两个所述固定套内均穿插有固定杆,且两个固定杆的底端均焊接在机体的内底部上,所述暂存箱的内腔底部嵌有倾斜板,且暂存箱的下方设置有接触感应器,所述接触感应器设置在机体的内底部。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底端镶嵌在机体的内底部内,所述固定块内固定连接有弹簧的底端,且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相背弹簧的一侧贯穿固定块的顶部并与暂存箱的底部紧密贴合,且缓冲块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块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且两个限位槽内壁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两个限位块相背缓冲块的一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弹力大于暂存箱的自重,且弹簧的侧表面与固定块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存储机构包括存储箱,且存储箱的上方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机体顶部的右侧,且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机体的顶部和存储箱的顶部并通过联轴器与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正表面内嵌有温度传感器,且转杆的侧表面上焊接有搅拌杆,所述存储箱内壁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加热棒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存储箱顶部的一侧穿插有输送管,且输送管与存储箱的内腔连通,所述输送管远离存储箱的一端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且水泵设置在机体的右壁顶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排泥管的一端连通,且排泥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机体的右壁并延伸至水池内,所述机体的正面设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与曝气装置、第一电动阀门、第二电动阀门、污泥泵、接触感应器、电机、温度传感器、加热棒和水泵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位于存储箱内的一端靠近存储箱的内底部,且输送管与机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环。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通过在微生物处理机构内设置曝气装置和填料板,从而能够有效促进水池内水体中微生物的增殖,同时通过集泥斗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聚集水池内沉淀的活性污泥,从而通过打开第一电动阀门将活性污泥经由排泥管排入暂存箱内,从而能够使活性污泥得到有效存储,保证了活性污泥的循环使用,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资源消耗,有效解决了现有曝气微生物处理法无法循环使用活性污泥的问题。

(2)、该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通过在暂存机构内设置暂存箱,同时通过固定套与固定杆的配合设置,从而能够使暂存箱咋子进行活性污泥的存放时沿着固定杆水平向下移动,通过在暂存箱下方设置接触感应器,从而能够使暂存箱在储存较多污泥时与接触感应器接触,从而通过控制器关闭第一电动阀门停止污泥的排放,有效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3)、该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通过在暂存箱的下方设置缓冲机构,以及缓冲机构内弹簧与缓冲块的配合设置,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暂存箱下降时的速度,极大地降低了暂存箱与接触感应器接触时的冲击力,从而有效保证了接触感应器的使用寿命。

(4)、该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通过在存储箱内设置温度传感器,从而能够有效监测存储箱内污泥的温度,同时通过加热棒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对污泥进行加热从而保证微生物的正常增殖,通过电机、转杆和搅拌杆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搅动存储箱内的污泥,从而保证了污泥均匀受热。

(5)、该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通过在存储箱上设置输送管,以及水泵与排泥管的配合设置,从而能够有效将存储箱内的污泥经由输送管抽至排泥管内,从而将活性污泥排入水池内保证水体处理的不间断性,极大地提高了该装置的污水处理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B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C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机体、2微生物处理机构、3暂存机构、4缓冲机构、5污泥泵、6导泥管、7输泥管、8存储机构、9输送管、10水泵、11排泥管、12控制器、21曝气装置、22导气管、23水池、24填料板、25集泥斗、26排泥管、27第一电动阀门、28出水管、29第二电动阀门、31暂存箱、32固定套、33固定杆、34倾斜板、35接触感应器、41固定块、42弹簧、43缓冲块、44限位块、45限位槽、81存储箱、82电机、83转杆、84温度传感器、85搅拌杆、86加热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内设置有微生物处理机构2,且微生物处理机构2的下方设置有暂存机构3,暂存机构3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机构4,且缓冲机构4固定安装在机体1内底部的一侧,机体1内固定安装有污泥泵5,且污泥泵5的进泥口与导泥管6的一端连通,导泥管6远离污泥泵5的一端延伸至暂存机构3内,且污泥泵5的出泥口与输泥管7的一端连通,输泥管7远离污泥泵5的一端与存储机构8连通,且存储机构8固定安装在机体1内底部远离缓冲机构3的一侧。

微生物处理机构2包括曝气装置21,且曝气装置21设置在机体1顶部的一侧,曝气装置21的出气口与导气管22的一端连通,机体1内腔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池23,且水池23的顶部贯穿机体1的顶部,导气管22远离曝气装置21的一端延伸至水池23内,且水池23内嵌有填料板24,填料板24内填充有碎石,通过设置填料板24能够使污水在填料板24表面形成膜状生物污泥,能够起到与曝气装置21相同的水体净化效果,填料板24的下方设置有集泥斗25,且集泥斗25的底端与排泥管26的顶端连通,排泥管26的底端贯穿水池23的底部并设置有第一电动阀门27,且水池23的正面与出水管28的一端焊接,出水管28的内腔与水池23的内腔连通,且出水管28远离水池23的一端贯穿机体1的正表面并设置有第二电动阀门29。

排泥管26的底端与暂存机构3连通,且暂存机构3包括暂存箱31,暂存箱31内穿插有排泥管26的底端和导泥管6远离污泥泵5的一端,且暂存箱3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32,通过在微生物处理机构2内设置曝气装置21和填料板24,从而能够有效促进水池23内水体中微生物的增殖,同时通过集泥斗25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聚集水池23内沉淀的活性污泥,从而通过打开第一电动阀门27将活性污泥经由排泥管26排入暂存箱31内,从而能够使活性污泥得到有效存储,保证了活性污泥的循环使用,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资源消耗,有效解决了现有曝气微生物处理法无法循环使用活性污泥的问题,两个固定套32内均穿插有固定杆33,且两个固定杆33的底端均焊接在机体1的内底部上,暂存箱31的内腔底部嵌有倾斜板34,倾斜板34的形状呈左高右低状,通过这样的形状设计能够有效将暂存箱31内的污泥积攒于一侧,从而有效保证了导泥管6的正常使用,且暂存箱31的下方设置有接触感应器35,接触感应器35设置在机体1的内底部。

缓冲机构4包括固定块41,且固定块41的底端镶嵌在机体1的内底部内,固定块41内固定连接有弹簧42的底端,且弹簧4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块43,缓冲块43相背弹簧42的一侧贯穿固定块41的顶部并与暂存箱31的底部紧密贴合,通过在暂存箱31的下方设置缓冲机构4,以及缓冲机构4内弹簧42与缓冲块43的配合设置,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暂存箱31下降时的速度,极大地降低了暂存箱31与接触感应器接触35时的冲击力,从而有效保证了接触感应器35的使用寿命,缓冲块43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4,弹簧42的弹力大于暂存箱31的自重,且弹簧42的侧表面与固定块4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保证弹簧42对再努才能像31的支撑效果,同时能够有效保证弹簧42在固定块41内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从而有效保证了弹簧42的正常使用,固定块41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45,且两个限位槽45内壁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两个限位块44相背缓冲块43的一侧滑动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缓冲块43从固定块41内脱出的情况出现,同时能够有效稳定缓冲块43在固定块41内的移动。

存储机构8包括存储箱81,且存储箱81的上方设置有电机82,电机82设置在机体1顶部的右侧,且电机82的输出轴贯穿机体1的顶部和存储箱81的顶部并通过联轴器与转杆83的顶端固定连接,转杆83的正表面内嵌有温度传感器84,且转杆83的侧表面上焊接有搅拌杆85,存储箱81内壁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加热棒86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搅拌杆85的数量至少为六个,且六个搅拌杆85每两个为一组对称设置在转杆83的两侧,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有效保证了搅拌杆85的搅拌均匀性,同时加热棒86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加热棒86两个为一组对称设置在转杆83的两侧并位于每一组搅拌杆85的下方,通过在存储箱81内设置温度传感器84,从而能够有效监测存储箱81内污泥的温度,同时通过加热棒86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对污泥进行加热从而保证微生物的正常增殖,通过电机82、转杆83和搅拌杆85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搅动存储箱81内的污泥,从而保证了污泥均匀受热。

存储箱81顶部的一侧穿插有输送管9,且输送管9与存储箱81的内腔连通,输送管9位于存储箱81内的一端靠近存储箱81的内底部,且输送管9与机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环,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保证输送管9可将存储箱81内的污泥抽出,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输送管9与机体1的连接稳定性,输送管9远离存储箱81的一端与水泵10的进水口连通,且水泵10设置在机体1的右壁顶部,水泵10的出水口与排泥管11的一端连通,且排泥管11远离水泵10的一端贯穿机体1的右壁并延伸至水池23内,通过在存储箱81上设置输送管9,以及水泵10与排泥管11的配合设置,从而能够有效将存储箱81内的污泥经由输送管9抽至排泥管11内,从而将活性污泥排入水池23内保证水体处理的不间断性,极大地提高了该装置的污水处理量,机体1的正面设置有控制器12,且控制器12与曝气装置21、第一电动阀门27、第二电动阀门29、污泥泵5、接触感应器35、电机82、温度传感器84、加热棒86和水泵10电性连接,通过在暂存机构3内设置暂存箱31,同时通过固定套32与固定杆33的配合设置,从而能够使暂存箱31咋子进行活性污泥的存放时沿着固定杆33水平向下移动,通过在暂存箱31下方设置接触感应器35,从而能够使暂存箱31在储存较多污泥时与接触感应器35接触,从而通过控制器12关闭第一电动阀门27停止污泥的排放,有效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该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工作时,通过曝气装置21运作将外部空气经由导气管22排入水池23内的水体中,从而产生活性污泥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同时通过填料板24能够产生膜状生物污泥,从而使集泥斗25聚集活性污泥并通过控制器12打开第一电动阀门27,从而使活性污泥经由排泥管26排入暂存箱31内,从而使暂存箱31通过固定套32沿着固定杆33水平下降,从而使缓冲块43与弹簧42减缓暂存箱31的下降速度,通过暂存箱31的底部与接触感应器35接触启动污泥泵5,从而将暂存箱31内的污泥经由导泥管6抽入存储箱81内,通过温度传感器84感知存储箱81内污泥的温度,从而启动加热棒86对污泥进行加热,通过电机82运作带动转杆83与搅拌杆85转动,从而使污泥受热均匀,通过水泵10运作将存储箱81内的污泥经由输送管9抽至排泥管11内,从而使污泥经由排泥管11排入水池23内持续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了该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具有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

综上可得,该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通过在微生物处理机构2内设置曝气装置21和填料板24,有效促进了水池23内水体中微生物的增殖,同时通过集泥斗25的配合设置有效聚集了水池23内沉淀的活性污泥,通过打开第一电动阀门27将活性污泥经由排泥管26排入暂存箱31内,从而使活性污泥得到有效存储,保证了活性污泥的循环使用,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资源消耗,有效解决了现有曝气微生物处理法无法循环使用活性污泥的问题。

同时,通过在暂存箱31的下方设置缓冲机构4,以及缓冲机构4内弹簧42与缓冲块43的配合设置,有效降低了暂存箱31下降时的速度,极大地降低了暂存箱31与接触感应器接触35时的冲击力,有效保证了接触感应器35的使用寿命。

同时,通过在存储箱81内设置温度传感器84,有效监测了存储箱81内污泥的温度,同时通过加热棒86的配合设置有效对污泥进行加热从而保证微生物的正常增殖,通过电机82、转杆83和搅拌杆85的配合设置有效搅动存储箱81内的污泥,保证了污泥均匀受热。

同时,通过在存储箱81上设置输送管9,以及水泵10与排泥管11的配合设置,有效将存储箱81内的污泥经由输送管9抽至排泥管11内,从而将活性污泥排入水池23内保证了水体处理的不间断性,极大地提高了该装置的污水处理量。

同时,通过在暂存机构3内设置暂存箱31,同时通过固定套32与固定杆33的配合设置,从而使暂存箱31咋子进行活性污泥的存放时沿着固定杆33水平向下移动,通过在暂存箱31下方设置接触感应器35,使暂存箱31在储存较多污泥时与接触感应器35接触,从而通过控制器12关闭第一电动阀门27停止污泥的排放,有效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