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纯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2775发布日期:2019-01-22 21:4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纯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纯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纯水系统。



背景技术:

车用尿素,是指一种用于处理柴油机尾气的处理液,在车用尿素的制备、稀释过程中需通过超纯水与车用尿素混合以形成符合标准的车用尿素溶液。

超纯水,又称UP水,电阻率达到18MΩ*cm(25℃)的水,其常用于集成电路工业中用于半导体原材料和所用器皿的清洗、光刻掩模版的制备和硅片氧化用的水汽源等。此外,其他固态电子器件、厚膜和薄膜电路、印刷电路、真空管等的制作也都要使用超纯水;但是,目前生产超纯水的过滤器仅仅在过滤器内增加一过滤芯体,并且主要用该过滤芯体对过滤器内的大量过滤物进行过滤,故存在着过滤效果差的缺点,导致超纯水的纯度降低,极易影响车用尿素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纯水系统,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纯水箱、原水泵、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保安过滤器、一级RO泵、一级反渗透装置、中间水箱、PH调节装置、二级RO泵、二级反渗透装置、二级水箱、纯水泵、EDI增压泵、EDI主机、超纯水箱、超纯水泵以及与超纯水泵连接的若干个分水管;所述保安过滤器包括中空设置的过滤罐体,所述过滤罐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且在过滤罐体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过滤组件、第二过滤组件以及第三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与过滤罐体内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过滤盘,所述第一过滤盘的顶部端面自边缘向中心凹陷设置且在该端面上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包括若干个条形开口且各条形开口均相交于该端面的中心,各条形开口的两端均延伸至该端面的边缘且相邻条形开口之间等距间隔设置,所述下料口的边缘向底部延伸有第一过滤芯体;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与过滤罐体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二过滤盘,该第二过滤盘的顶部端面与第一过滤芯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且第一过滤芯体将第二过滤盘分为多个形状为“扇形”的过滤面,各过滤面上径向等距间隔设有多个扇形开口,各扇形开口的边缘均向下延伸有第二过滤芯体;所述第三过滤组件包括与过滤罐体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三过滤盘,所述第三过滤盘的顶部端面设有多个形状为“半球形”的凸块,相邻的凸块之间形成有排料腔,所述第三过滤盘上设有多个与各排料腔相适配的过滤口,所述第三过滤盘的底部间隙设置有一层过滤芯层。

优选为:所述条形开口的数量为3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安过滤器内部的第一过滤组件、第二过滤组件以及第三过滤组件可以对超纯水进行逐级分散的过滤,从而提高对超纯水的过滤效果,保证超纯水的质量;更详细的说:过滤罐体顶部的设置的进液口可通过输送管与上一级设备进行连接,超纯水进入过滤罐体内部首先在第一过滤盘上聚集并且通过第一过滤盘上的下料口进入第一过滤芯体内,由于第一过滤芯体是通过下料口延伸而形成的,下料口又是通过多个相互较差的条形口形成,故该第一过滤芯体的形状相比较一般的过滤芯体具有表面积大且体积小的优点,表面积的可以提高对超纯水的过滤效果以及排出超纯水的效率,体积小可以提高过滤罐体内部的可利用容积,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对超纯水的过滤效果;其次,被第一过滤组件过滤完的超纯水通过第一过滤芯体的外表面排出至第二过滤盘上,第二过滤盘的顶部被第一过滤芯体分为多个过滤面,可以将通过第一过滤芯体后的超纯水进行细分,各部分超纯水分别通过不同的扇形开口进入过滤面进入至第二过滤芯体内,通过两次的逐级细分,可以将进行初步过滤的超纯水送入不同的第二过滤芯体内进行单独过滤,从而来进一步的提高过滤的效果,进而提高超纯水的纯度;最后,通过第二过滤组件过滤的超纯水通过第二过滤芯体的外表面排出至第三过滤组件,经过双重过滤后的超纯水经过第三过滤盘顶部的凸起进行细分,并且将超纯水分别导入至排料腔内,通过与各排料腔连通的过滤口将超纯水滴入至过滤芯层上,最终通过过滤芯体的过滤将超纯水排出,由于凸起将超纯水进行细分,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滤芯层上的超纯水减少,从而来提高对超纯水的过滤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将条形开口的数量设为3个,在可以提高第一过滤芯体的过滤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使得第一过滤芯体相邻的端面保持良好的距离,避免从第一过滤芯体内排出的超纯水产生相互碰撞,从而来提高对超纯水的过滤效果;第三过滤盘与过滤罐体内壁的转动连接可以避免凸起上积流超纯水,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对超纯水的过滤效果以及过滤效率;第一过滤盘的顶部端面自边缘向中心凹陷设置,可以提高超纯水进入第一过滤芯体的速率,从而提高过滤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上设有用于向排料腔内导流的导流槽。

优选为:所述导流槽的宽度自凸块的顶部向凸块的底部逐渐扩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设置的导流槽可以将落入至凸块表面的超纯水高效的流入排料腔内,从而提高对超纯水的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第二过滤芯体的长度自第二过滤盘的中心向第二过滤盘的边缘呈阶梯状逐渐缩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度较短的第二过滤芯体排出超纯水的速率以及量会低于长度较长的第二过滤芯体,而长度较长的第二过滤芯体位于靠近第二过滤盘的中心位置,故第二过滤芯体排出的大部分超纯水会落入至第三过滤盘的中心位置,而第三过滤盘中心位置的扩散效果要高于第二过滤盘边缘地区,故该设置可以提高超纯水进入过滤芯层的速度,从而提高对超纯水的过滤效果以及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安保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纯水系统,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依次串联的纯水箱1、原水泵2、多介质过滤器3、活性炭过滤器4、保安过滤器5、一级RO泵6、一级反渗透装置7、中间水箱8、PH调节装置9、二级RO泵10、二级反渗透装置10、二级水箱12、纯水泵13、EDI增压泵14、EDI主机15、超纯水箱16、超纯水泵17以及与超纯水泵17连接的若干个分水管18;所述保安过滤器5包括中空设置的过滤罐体51,所述过滤罐体5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液口511和排液口512,且在过滤罐体51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过滤组件52、第二过滤组件53以及第三过滤组件54;所述第一过滤组件52包括与过滤罐体51内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过滤盘521,所述第一过滤盘521的顶部端面自边缘向中心凹陷设置且在该端面上设有下料口521a,所述下料口521a包括若干个条形开口521b且各条形开口521b均相交于该端面的中心,各条形开口521b的两端均延伸至该端面的边缘且相邻条形开口521b之间等距间隔设置,所述下料口521a的边缘向底部延伸有第一过滤芯体521c;所述第二过滤组件53包括与过滤罐体51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二过滤盘531,该第二过滤盘531的顶部端面与第一过滤芯体521c的底部固定连接,且第一过滤芯体521c将第二过滤盘531分为多个形状为“扇形”的过滤面531a,各过滤面531a上径向等距间隔设有多个扇形开口531b,各扇形开口531b的边缘均向下延伸有第二过滤芯体531c;所述第三过滤组件54包括与过滤罐体51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三过滤盘541,所述第三过滤盘541的顶部端面设有多个形状为“半球形”的凸块541a,相邻的凸块541a之间形成有排料腔541b,所述第三过滤盘541上设有多个与各排料腔541b相适配的过滤口541c,所述第三过滤盘541的底部间隙设置有一层过滤芯层542。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开口521b的数量可以为3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安过滤器内部的第一过滤组件、第二过滤组件以及第三过滤组件可以对超纯水进行逐级分散的过滤,从而提高对超纯水的过滤效果,保证超纯水的质量;更详细的说:过滤罐体顶部的设置的进液口可通过输送管与上一级设备进行连接,超纯水进入过滤罐体内部首先在第一过滤盘上聚集并且通过第一过滤盘上的下料口进入第一过滤芯体内,由于第一过滤芯体是通过下料口延伸而形成的,下料口又是通过多个相互较差的条形口形成,故该第一过滤芯体的形状相比较一般的过滤芯体具有表面积大且体积小的优点,表面积的可以提高对超纯水的过滤效果以及排出超纯水的效率,体积小可以提高过滤罐体内部的可利用容积,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对超纯水的过滤效果;其次,被第一过滤组件过滤完的超纯水通过第一过滤芯体的外表面排出至第二过滤盘上,第二过滤盘的顶部被第一过滤芯体分为多个过滤面,可以将通过第一过滤芯体后的超纯水进行细分,各部分超纯水分别通过不同的扇形开口进入过滤面进入至第二过滤芯体内,通过两次的逐级细分,可以将进行初步过滤的超纯水送入不同的第二过滤芯体内进行单独过滤,从而来进一步的提高过滤的效果,进而提高超纯水的纯度;最后,通过第二过滤组件过滤的超纯水通过第二过滤芯体的外表面排出至第三过滤组件,经过双重过滤后的超纯水经过第三过滤盘顶部的凸起进行细分,并且将超纯水分别导入至排料腔内,通过与各排料腔连通的过滤口将超纯水滴入至过滤芯层上,最终通过过滤芯体的过滤将超纯水排出,由于凸起将超纯水进行细分,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滤芯层上的超纯水减少,从而来提高对超纯水的过滤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将条形开口的数量设为3个,在可以提高第一过滤芯体的过滤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使得第一过滤芯体相邻的端面保持良好的距离,避免从第一过滤芯体内排出的超纯水产生相互碰撞,从而来提高对超纯水的过滤效果;第三过滤盘与过滤罐体内壁的转动连接可以避免凸起上积流超纯水,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对超纯水的过滤效果以及过滤效率;第一过滤盘的顶部端面自边缘向中心凹陷设置,可以提高超纯水进入第一过滤芯体的速率,从而提高过滤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凸块541a上设有用于向排料腔541b内导流的导流槽541h。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541h的宽度自凸块541a的顶部向凸块541a的底部逐渐扩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设置的导流槽可以将落入至凸块表面的超纯水高效的流入排料腔内,从而提高对超纯水的过滤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各第二过滤芯体531c的长度自第二过滤盘531的中心向第二过滤盘531的边缘呈阶梯状逐渐缩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度较短的第二过滤芯体排出超纯水的速率以及量会低于长度较长的第二过滤芯体,而长度较长的第二过滤芯体位于靠近第二过滤盘的中心位置,故第二过滤芯体排出的大部分超纯水会落入至第三过滤盘的中心位置,而第三过滤盘中心位置的扩散效果要高于第二过滤盘边缘地区,故该设置可以提高超纯水进入过滤芯层的速度,从而提高对超纯水的过滤效果以及过滤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