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能耗同步亚硝化反硝化污水提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2025发布日期:2019-07-06 12:10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能耗同步亚硝化反硝化污水提标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低能耗同步亚硝化反硝化污水提标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硝化—反硝化脱氮处理是一种利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污水微生物脱氮处理方法。此法分为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在好氧条件下利用污水中硝化细菌将含氮物质(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转化为硝酸盐,然后在缺氧条件下(溶解氧<0.5mg/L)利用污水中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

传统的污水脱氮处理方法,脱氮效率较低,且通常需要采用至少两个反应罐分别进行处理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反应罐甚至可能需要横向设置,导致污水脱氮设备整体占地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能耗同步亚硝化反硝化污水提标设备,实现高效率脱氮,且在一个反应罐内即可完成污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能耗同步亚硝化反硝化污水提标设备,包括反应罐体、设置于反应罐体顶端的进水口、设置于反应罐体底端侧边的出水口、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反应罐体内部的第一布水装置、亚硝化反应区、反硝化反应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于反应罐体内部,所述第一布水装置及亚硝化反应区之间还设置有微孔曝气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水脱氮设备还包括与出水口相连接的自动出水分配器、与自动出水分配器相连接的碳源投加装置、以及设置于反应罐体内部、所述亚硝化反应区与反硝化反应区之间的穿孔布水装置,该穿孔布水装置还与自动出水分配器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于反应罐体内部,所述反硝化反应区以及出水口下方处还设置有反冲布气装置,所述反硝化反应区与所述反冲布气装置还设置有第二布水装置,该第二布水装置与自动出水分配器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亚硝化反应区内设置有若干亚硝化填料,所述亚硝化填料的粒径为1~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硝化反应区内设置有若干反硝化填料,所述反硝化填料粒径为5~8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采用高效率的亚硝化填料,提高了污水处理速度,使得污水的亚硝化可以在一个反应罐内实现,大大降低了污水设备的占地面积,降低了能耗,同时污水处理效果更好,处理完毕的污水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

上述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进水口1、出水口2、第一布水装置3、亚硝化反应区4、反硝化反应区5、微孔曝气装置6、自动出水分配器7、碳源投加装置8、穿孔布水装置9、反冲布气装置10、第二布水装置11、检修孔12、管道混合器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一种低能耗同步亚硝化反硝化污水提标设备,包括反应罐体、设置于反应罐体顶端的进水口1、设置于反应罐体底端侧边的出水口2、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反应罐体内部的第一布水装置3、亚硝化反应区4、反硝化反应区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于反应罐体内部,所述第一布水装置3及亚硝化反应区4之间还设置有微孔曝气装置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水脱氮设备还包括与出水口2相连接的自动出水分配器7、与自动出水分配器7相连接的碳源投加装置8、以及设置于反应罐体内部、所述亚硝化反应区4与反硝化反应区5之间的穿孔布水装置9,该穿孔布水装置9还与自动出水分配器7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于反应罐体内部,所述反硝化反应区5以及出水口2下方处还设置有反冲布气装置10,所述反硝化反应区5与所述反冲布气装置10还设置有第二布水装置11,该第二布水装置11与自动出水分配器7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于反应罐体上,对应亚硝化反应区4以及反硝化反应区5,还分别设置有检修孔12,便于对亚硝化反应区4以及反硝化反应区5进行维护,更换填料,以及检测水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出水分配器7、碳源投加装置8、以及回流水三者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管道混合器13,便于快速混匀向回流水内添加的碳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亚硝化反应区4内设置有若干亚硝化填料,所述亚硝化填料的粒径为1~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硝化反应区5内设置有若干反硝化填料,所述反硝化填料粒径为5~8mm。

本低能耗同步亚硝化反硝化污水提标设备的使用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污水通过加压升高水位,由所述进水口1进入污水脱氮装置;

(1.1)通过所述微孔曝气装置6对污水进行曝气增氧;

(2)污水经过第一布水装置3,均匀落入所述亚硝化反应区4,在所述亚硝化反应区4中污水中的氨被氧化为氮氧化物,所述亚硝化反应区4采用亚硝化填料堆叠而成,所述亚硝化填料表面的溶解氧浓度为0~2mg/L,粒径为1~3mm,包括含水三氧化二铝以及含水二氧化硅;所述含水三氧化二铝以及含水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同时可以在含水三氧化二铝以及含水二氧化硅的表面上聚集亚硝化细菌,形成生物膜,在0~2mg/L的环境下进行亚硝化反应,反应效率高。

(3)污水落入所述反硝化反应区5,在所述反硝化反应区5中,污水中的氮氧化物被反硝化为氮气,所述反硝化反应区5采用反硝化填料堆叠而成;

(4)污水由出水口2处排出;

(5)所述自动出水分配器7将符合预设标准的污水排出,并对不符合预设标准的污水,通过所述碳源投加装置8向其中添加碳源后,经所述穿孔布水装置9回流至所述反硝化反应区5中;

(6)污水处理过程完成后,第二布水装置11向反冲布气装置10布回流水,反冲布气装置10逆向布气,并反冲落下的污水,形成逆向水汽,冲击上方所述反硝化反应区5以及亚硝化反应区4,冲洗掉填料之间的杂质。所述反向布气装置所使用的气体为空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进水水量为Q,则回流水量一般位于Q-5Q之间,回流水量主要依据出水时的水质,通过自动出水分配器进行分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污水进水水质为COD10-50,氨氮<10,TN<20,或者一级B出水时,污水出水水质可以达到COD<30,氨氮<1.5,TN<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不对反应罐体的尺寸进行限制,只需要控制污水在亚硝化反应区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5~3h之间,在反硝化反应区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25~1.5h之间即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当污水在亚硝化反应区的流速为1~6m/h,在反硝化区流速为1~6m/h时,可以获得更好的脱氮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主要在于,作为亚硝化填料的含水三氧化二铝以及含水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同时可以在含水三氧化二铝以及含水二氧化硅的表面上聚集亚硝化细菌,形成生物膜,在0~2mg/L的环境下进行亚硝化反应,反应效率高,使得在一个反应罐内进行亚硝化与反硝化反应的工艺得以实现。

通过采用高效率的亚硝化填料,提高了污水处理速度,使得污水的亚硝化可以在一个反应罐内实现,大大降低了污水设备的占地面积,同时污水处理效果更好,处理完毕的污水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V类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