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辊擦辊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4743发布日期:2019-04-03 01:35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辊擦辊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辊清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转向辊擦辊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行业迅速崛起,薄钢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行业对高档金属板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各类市场对钢板需求量的增加,对质量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又以汽车用板要求最为严苛。对于汽车覆盖件而言,钢板的表面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车身的油漆质量和鲜影性。目前国内薄钢板的表面主要存在划伤、锈蚀、坑包及清洁度较差、部分材质所图防锈油难于清洗等问题。此外,由于钢板平整度不够,某些材料在规定期限内冲压成零件后出现滑移线而使零件外观质量恶化。随着用户对车身等外观质量、油漆效果的要求越来越严,厂家对薄钢板裁剪过程中的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家电板等行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薄钢板在卷取过程中都会与转向辊接触,如果转向辊不够清洁或带有粉尘、颗粒物及其他污物时就会对板材造成损伤,严重影响板材表面质量。现有的转向辊清洁工作都是在停机状态下依靠人工进行擦辊工作的。而人工擦辊效率比较低,而且无法实现在线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辊擦辊机构,用于解决对转向辊的表面进行清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向辊擦辊机构,包括刮刀刀片、刀架、松开气囊、夹紧气囊、刀架转轴支座、调节转轴和固定座;

所述固定座安装在转向辊的一侧,刀架转轴支座通过调节转轴安装在固定座上;所述刀架通过松开夹紧转轴与所述刀架转轴支座铰接,松开气囊和夹紧气囊分别设置在刀架与刀架转轴支座之间,松开气囊位于松开夹紧转轴的前端,夹紧气囊位于松开夹紧转轴的后端;刮刀刀片设置在刀架的外端。

进一步的,所述刮刀刀片外侧设有无纺布层。

进一步的,所述松开气囊和夹紧气囊设有电控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转轴采用手动调节转轴。

进一步的,所述刀架与刀架转轴支座之间分别形成夹紧槽和松开槽,所述的松开气囊设置在松开槽内,夹紧气囊设置在夹紧槽内。

实用新型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转向辊表面的有效清理,保证了转向辊对板材的辊压质量。

2、本实用新型根据使用需要,还可进行位置调节,使用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夹紧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松开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1.转向辊,2.无纺布,3.刮刀刀片,4.刀架,5.松开气囊,6.松开夹紧转轴,7.夹紧气囊,8.刀架转轴支座,9.手动调节转轴,10.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技术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3所示,一种转向辊擦辊机构,包括刮刀刀片3、刀架4、松开气囊5、夹紧气囊7、刀架转轴支座8、调节转轴和固定座10。

所述固定座10安装在转向辊1的一侧,主要起到固定和安装其它功能部件的作用。所述刀架转轴支座8通过调节转轴安装在所述固定座10的上端,调节转轴优选采用手动调节转轴9调节方式,用于调节刀架转轴支座8的角度位置。所述刀架4通过松开夹紧转轴6与所述刀架转轴支座8前端铰接,刀架4的后端与所述刀架转轴支座8前端之间分别形成左、右分布的夹紧槽和松开槽,夹紧槽设置在夹紧转轴的前侧,松开槽设置在夹紧转轴的后侧。所述的松开气囊5设置在所述松开槽内,夹紧气囊7设置在所述夹紧槽内;松开气囊5和夹紧气囊7分别通过电控气阀与供气装置连通。所述刮刀刀片3设置在刀架4的前端,与所述转向辊1的外周面对应设置。刮刀刀片3外设有无纺布2,无纺布2用于清除转向辊1表面的灰尘等污垢,并且不会对转向辊1外侧造成挫伤。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初始位置的调整时,松开调节转轴上的压紧螺栓,在夹紧气囊7打开的状态下,手动调节刀架转轴支座8,使刮刀刀片3可以紧压在转向辊1上,并可以刮掉转向辊1上粉尘、颗粒物及其他污物。然后,关闭夹紧气囊7,打开松开气囊5,刮刀刀片3和刀架4将一起绕松开夹紧转轴6转动,刮刀刀片3即与转向辊1脱离。在刮刀刀片3松开状态下,在刮刀刀片3上安装无纺布2。无纺布2安装完毕后,初始位置的调整和准备工作结束。关闭松开气囊5,打开夹紧气囊7,设备即可投入工作。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