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超滤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4979发布日期:2019-05-03 18:45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超滤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户外超滤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1微米以下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原子质量单位)、粒径大于10纳米的颗粒,超滤膜是最早开发的高分子分离膜之一,在我国已成功地利用超滤膜进行净水设备的研发使用。

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引起的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因此,各种各样的净水器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净水器一般都利用滤芯来过滤掉水中的漂浮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有害的物质。户外作业人员,旅游、探险、登山、徒步、野营、垂钓、狩猎等户外活动爱好者在户外活动时要就地获得安全饮水的最佳选择就是使用户外净水器对水源进行处理,可免于随身携带大量饮水之累,也避免罹犯饮用不洁饮水导致的腹泻、呕吐、发烧等疾病。

但是,传统的户外超滤净水装置都需要电能来驱动水泵增压到1~3公斤压力才能实现过滤净化,而户外解决电能问题很难。为了解决上述困难,我们提出一种用空气压力来代替水泵的净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传统户外超滤净水装置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户外超滤净水装置,用气囊袋代替传统的户外超滤净水装置上的水泵,即用空气压力来代替用电能驱动水泵的压力实现净水设备的过滤净化,解决了户外无电能不能使用超滤净水设备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户外超滤净水装置,包括气囊袋、控制阀、装水容器、超滤净水器及打气筒,所述超滤净水器包括精密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超滤膜过滤器、取水点。

所述气囊袋上设有气嘴,打气筒通过气嘴往气囊袋中打入空气;

所述气囊袋及装水容器之间设有控制阀,控制阀打开,气囊袋中的气压推动所述装水容器内的水向所述超滤净水器进行渗透过滤;

所述装水容器的出水口与所述超滤净水器进水口相连,且所述超滤净水器内的精密过滤器与活性炭过滤器、超滤膜过滤器顺次连通;

所述精密过滤器内设置PP棉滤芯,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内设置抑菌活性炭滤芯;

所述超滤膜过滤器下方设有超滤冲洗阀;

所述超滤膜过滤器的出水口与用户的取水点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用气囊袋代替传统的户外超滤净水装置上的水泵,即用空气压力来代替用电能驱动水泵的压力实现净水设备的过滤净化,投入成本低,实用性强,解决了户外无电能不能使用超滤净水设备的难题,保障了户外工作人员的用水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户外超滤净水装置结构图;

图1中:1.气囊袋;2.气嘴;3.控制阀;4.装水容器;5.超滤净水器;6.精密过滤器;7.活性炭过滤器;8.超滤膜过滤器;9.取水点;10.超滤冲洗阀;11.打气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户外超滤净水装置,包括气囊袋1、控制阀3、装水容器4、超滤净水器5及打气筒11,所述超滤净水器5包括精密过滤器6、活性炭过滤器7、超滤膜过滤器8、取水点9。

所述气囊袋1上设有气嘴2,打气筒11通过气嘴2往气囊袋1中打入空气;

所述气囊袋1及装水容器4之间设有控制阀3,控制阀3打开,气囊袋1中的气压推动所述装水容器4内的水向所述超滤净水器5进行渗透过滤;

所述装水容器4的出水口与所述超滤净水器5进水口相连,且所述超滤净水器5内的精密过滤器6与活性炭过滤器7、超滤膜过滤器8顺次连通;

所述精密过滤器6内设置PP棉滤芯,所述活性炭过滤器7内设置抑菌活性炭滤芯;

所述超滤膜过滤器8下方设有超滤冲洗阀;

所述超滤膜过滤器8的出水口与用户的取水点9相连。

户外作业人员或户外活动爱好者需要用水时,只需将把气囊袋和装水容器、超滤净水器连接起来,通过打气筒对气囊加压到1~2公斤左右,将户外方便获取的水源,如湖泊、山间池塘中的水放入装水容器中,打开气囊出口的控制阀通过气压来推动容器中的水向超滤净水器渗透过滤,经过超滤净水器精密过滤器的过滤,去除掉水中的铁锈、悬浮物等大颗粒杂质,经过活性炭过滤器的过滤,去除掉水中的余氯、异味及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并抑制细菌的滋生,经过超滤膜过滤器的处理可去除水中大部分细菌,制得水可直接饮用,户外人员通过取水点取水饮用。解决了户外用水不安全的问题。与此同时,关闭取水点阀门,打开超滤冲洗阀,制得水可对超滤膜进行冲洗,延长了超滤净水器的使用寿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此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