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清洗机的清水桶和机座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0988发布日期:2019-04-29 13:3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清洗机的清水桶和机座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喷吸式清洗机中用于储存清水的清水桶、以及清水桶与机座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可以帮助人们完成清洗工作的清洗装置和机器,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清洗设备”,公告号为CN207291957U,包括汽车清洗器壳体和L型喷头,所述汽车清洗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关于汽车清洗器壳体的竖直中线对称的第二滚轮,所述汽车清洗器壳体的底部一端通过连接块与第一滚轮连接,所述汽车清洗器壳体的外侧一端固定有拉杆,所述汽车清洗器壳体的内部水平中线位置处固定有隔板,汽车清洗器壳体的底端开设有清洗液放置槽,所述汽车清洗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清洗液投放管。该汽车清洗设备的喷头设置为L型喷头,L型喷头能对轮胎的内部进行清洗,且L型喷头的毛刷层与出水口交替安装,使得清洗效果更好,清洗的更加干净。

此类清洗设备或清洗装置是通过增压泵等装置将储存在清水桶内的清水增压后形成高压水,并从一个喷头喷出,以实现对污渍的喷淋清洗。然而此类清洗设备或清洗装置存在如下缺陷:其中用于储存清水的清水桶与整个清洗装置的机座采用固定结构,也就是说,清水桶属于清洗装置机座壳体的一部分。因此,在需要往清水桶内灌注清水时,需要将整个清洗装置移动至靠近水龙头位置,并在水龙头上连接一根塑料管,然后将塑料管插入清水桶内开始注水,从而造成操作和使用的不便,在长期使用后,清水桶会积存较多的污垢,整体结构的清水桶也不方便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喷洗式清洗装置所存在的清水桶的注水、清洗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清洗机的清水桶和机座连接结构,既可使清水桶与机座方便地分离,以便于往清水桶内注水,又可使清水桶与机座的增压泵快速连接,从而方便使用者的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清洗机的清水桶和机座连接结构,包括上部设有提手的清水桶、内部设有增压泵的机座,在清水桶底部设有出水孔,在出水孔内设有单向阀,机座上设有用于放置清水桶的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上设有通过管路和增压泵的进水口相连接的抽水接头,在抽水接头内设有开启顶针,当清水桶放置到支撑平台上时,抽水接头密封插接在清水桶底部的出水孔内,抽水接头内的开启顶针顶开出水孔内的单向阀,从而使清水桶通过抽水接头与机座内的增压泵的进水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清水桶的底部设置出水孔,出水孔通过一个单向阀实现封闭。相应地在设有增压泵的机座上设置一个可放置清水桶的支撑平台,并在支撑平台上设置一个与增压泵的进水口相连接的抽水接头。这样,我们可方便地向上提起清水桶,使清水桶与机座相分离,然后可向独立设置的清水桶内灌注清水。当灌满清水后,可将清水桶放置到支撑平台上,此时支撑平台上的抽水接头即可自动插接在清水桶底部的出水孔内,而抽水接头内的开启顶针向上顶推出水孔内的单向阀,从而使单向阀进入开启状态,清水桶即可通过抽水接头与增压泵相连接。当增压泵开始工作时,即可将清水桶内的水抽出,并通过一个喷头高速高压喷出,从而对污渍进行喷淋冲洗。需要说明的是,单向阀可采用现有的圆锥孔加球形阀芯的结构。当清水桶离开支撑平台进行注水时,球形阀芯依靠自身的重量以及清水桶内的水压自动下移而封堵圆锥孔;当清水桶放置到支撑平台上时,开启顶针即可自动顶起球形阀芯,从而使圆锥孔打开,此时清水桶内的清水即可向外抽出。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阀不是依靠流体的反向流动而开通的,而是通过一个开启顶针使单向阀可长时间保持在开启状态,使清水桶与机座可方便地分离,以便于往清水桶内注水,又可使清水桶与机座快速连接,从而方便使用者的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清水桶的内侧壁下部设有分隔壁,从而在清水桶的底部分隔出洗涤液腔,所述分隔壁下部设有一端贯通洗涤液腔的洗涤液管,洗涤液管的另一端封闭并伸入清水桶底部的出水孔内,在位于出水孔内的洗涤液管的管壁上设有出液孔,在洗涤液管的外侧管壁上设有封堵出液孔的弹性贴片,弹性贴片的上端与洗涤液管连接,从而使弹性贴片的下部可在离开出液孔的打开状态和贴靠出液孔的封堵状态之间转换。

本实用新型在清水桶内分隔出一个洗涤液腔,从而可根据不同的清洗对象向洗涤液腔内注入专用的洗涤剂。由于洗涤液腔位于清水桶内的底部,因此,当我们在清水桶内注满清水、在洗涤液腔内注满洗涤剂时,清水桶内清水的液位高度要远高于洗涤液腔内洗涤剂的液位高度。也就是说,此时在洗涤液管的出液孔处清水所形成的压力要大于洗涤剂所形成的压力,因此,弹性贴片在清水压力的作用下会紧密贴靠洗涤液管,从而有效地避免洗涤液腔内的洗涤剂进入清水桶内与清水混合。当清洗机开始工作时,出水孔内会有清水高速流动,从而使出水孔内的水压迅速下降,此时洗涤液腔内的洗涤液即可推开弹性贴片而进入出水孔内,并与出水孔内的清水混合形成洗涤液,最终通过喷嘴高速喷出。特别是,单位时间内喷嘴喷出的洗涤液量越多,则出水孔内的液体流速越大,相应地,出水孔内的水压越低,此时弹性贴片的开启幅度更大,进入出水孔内的洗涤剂的量就越大,从而使喷嘴喷出的洗涤液的洗涤剂、清水保持一个基本稳定的配比。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孔为下端小、上端大的阶梯孔,在下端小孔和上端大孔的交界处设有圆锥形的过渡孔,出水孔内的单向阀包括可移动地位于下端小孔内的导向柱、一体地连接在导向柱上端的圆锥形封盖,在导向柱的圆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引流槽,所述圆锥形封盖贴靠过渡孔的内侧壁,从而使出水孔处于封堵状态;当开启顶针抵触导向柱下端时,导向柱上移,此时的圆锥形封盖脱离过渡孔内侧壁,使出水孔处于导通状态。

当清水桶放置到支撑平台上时,支撑平台上的开启顶针抵触导向柱下端,从而使导向柱上移,此时导向柱上端的圆锥形封盖脱离过渡孔内侧壁,使出水孔处于导通状态。当清水桶内注入清水时,导向柱在自身重量以及水压的作用下下移,圆锥形封盖紧密贴靠过渡孔内侧壁,从而使出水孔处于封堵状态,可避免清水的外流。

作为优选,所述清水桶的上部设有注水孔,清水桶的下部设有贯通洗涤液腔的注液孔,在注水孔和注液孔处均设有密封塞。

注水孔、注液孔方便清水的注入以及洗涤剂的注入,而密封塞则可避免清水桶内清水的溢出以及洗涤液腔内洗涤剂的溢出。当我们开始清洗时,则可松开密封塞,使清水桶、洗涤液腔与外界大气连通,有利于增压泵将清水和洗涤剂抽出。

作为优选,所述注水孔和注液孔内均设有内螺纹,所述密封塞包括具有外螺纹的螺接段、一体地设置在螺接段端部的旋钮,从而在螺接段与旋钮的交界处形成台阶,在螺接段上套设有抵靠台阶的密封圈,当密封塞的螺接段旋紧在注水孔或注液孔内时,密封圈被压紧在旋钮和清水桶的外侧壁之间,从而使清水桶、洗涤液腔与外界的空气隔绝;当旋松密封塞时,密封圈离开清水桶外侧壁,此时的清水桶、洗涤液腔通过注水孔、注液孔与螺接段之间的间隙与外界的空气连通。

当密封塞的螺接段旋紧在注水孔或注液孔内时,密封圈被压紧在旋钮和清水桶的外侧壁之间,从而使清水桶、洗涤液腔有效密封,避免清水和洗涤剂的溢出;清洗开始时,我们可旋松密封塞,此时密封圈离开清水桶外侧壁,清水桶通过注水孔与螺接段之间的间隙与外界的空气连通,洗涤液腔通过注液孔与螺接段之间的间隙与外界的空气连通,有利于增压泵将清水和洗涤剂抽出。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既可使清水桶与机座方便地分离,以便于往清水桶内注水,又可使清水桶与机座的增压泵快速连接,从而方便使用者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清水桶和支撑平台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清水桶在洗涤液腔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4、清水桶 41、出水孔 43、洗涤液腔 44、洗涤液管 441、出液孔 45、弹性贴片 46、密封塞 49、单向阀 491、导向柱 492、圆锥形封盖 493、引流槽 8、机座 81、支撑平台 83、抽水接头 831、开启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清洗机的清水桶和机座连接结构,包括用于灌注清水的清水桶4、内部设有增压泵的机座8。为便于放置清水桶,我们可在机座的一侧设置一个缺口,该缺口的底面即形成一个大致水平的支撑平台81,而清水桶则放置在该支撑平台上,从而使清水桶和机座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为了方便清水桶和机座的连接,如图2所示,我们需要在清水桶底部设置出水孔41,并在出水孔内设置可单向导通的单向阀49,以避免清水桶内的清水自行向外流出。单向阀的通常结构可以是一个由橡胶制成的阀球,而出水孔则可在下端开口处设置逐步缩小的圆锥孔,阀球依靠自身的重量以及清水桶内清水所形成的水压下移而贴靠在圆锥孔的内侧壁上,从而对出水孔形成单向密封。此外,支撑平台上设置一个可与出水孔密封插接的抽水接头83,抽水接头通过隐藏在机座内的管路和增压泵的进水口相连接,抽水接头内需要设置可顶开单向阀的开启顶针831。当清水桶内注满清水后放置到支撑平台上时,抽水接头密封插接在清水桶底部的出水孔内,抽水接头内的开启顶针顶触出水孔内的单向阀,使单向阀打开,此时清水桶即通过抽水接头与增压泵的进水口相连通,增压泵即可抽取清水桶内的清水通过喷头向外喷出,从而开始喷水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抽水接头为管状结构,在抽水接头的外侧壁上设置至少一圈的密封圈,开启顶针则可包括连接在抽水接头内侧管壁上的十字形支架、竖直地一体连接在十字型支架交叉点处并向上延伸的顶针。这样,当清水桶放置到支撑平台上时,即可依靠其自身的重量、或者通过使用者用手按压,使抽水接头进入出水孔内,直至清水桶的底壁贴靠支撑平台上表面。此时抽水接头外侧壁的密封圈可使抽水接头和出水孔之间形成密封连接,顶针则推动单向阀的阀球上移而与出水孔的圆锥孔离开,从而使单向阀进入导通状态,增压泵即可开始抽水清洗。

为了改善清洗效果,我们可在清水桶的内侧壁下部设置分隔壁,从而在清水桶的底部分隔出一个容积较小的洗涤液腔43。分隔壁下部设置一根洗涤液管44,洗涤液管的一端连接并贯通洗涤液腔,洗涤液管的另一端封闭,洗涤液管的封闭端伸入清水桶底部的出水孔内,并使出水孔内的洗涤液管保持竖直状态。在位于出水孔内的洗涤液管的管壁上设置出液孔441,在洗涤液管的外侧管壁上设置封堵出液孔的弹性贴片45,弹性贴片由硅胶薄膜制成,弹性贴片的上部与洗涤液管连接,从而使弹性贴片的下部可向外侧翻转至离开出液孔的打开状态、或向内侧转动至贴靠出液孔的封堵状态。

开始清洗前,我们可先在清水桶内注满清水,然后在洗涤液腔内注满洗涤剂。由于洗涤液腔位于清水桶的底部,因此,清水桶内清水的液位高度要远高于洗涤液腔内洗涤剂的液位高度。也就是说,此时在洗涤液管的出液孔处清水所形成的压力要大于洗涤剂所形成的压力,因此,弹性贴片在清水压力的作用下会紧密贴靠并封堵洗涤液管的出液孔,从而有效地避免洗涤液腔内的洗涤剂进入清水桶内与清水混合。当清洗机开始工作时,出水孔内会有清水高速流动,从而使出水孔内的水压迅速下降,此时洗涤液腔内的洗涤液即可自动推开弹性贴片而进入出水孔内,并与出水孔内的清水混合形成洗涤液,最终通过喷嘴高速喷出。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可根据清洗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洗涤剂、以及洗涤剂的用量。当洗涤剂的用量较少时,喷嘴先喷出混合有洗涤剂的洗涤液,对待清洗部位进行清洗;等洗涤剂用完后,喷嘴喷出清水,从而对待清洗部位进行清水冲洗。

进一步地,我们可在清水桶的上部侧壁上设置一个注水孔,清水桶的下部侧壁上设置一个贯通洗涤液腔的注液孔,并且在注水孔和注液孔处均设置橡胶制成的密封塞。当我们拔出密封塞时,可通过注水孔、注液孔方便地注入清水以及洗涤剂,而密封塞则可避免清水桶内清水的溢出以及洗涤液腔内洗涤剂的溢出。当我们开始清洗时,则可松开密封塞,使清水桶、洗涤液腔与外界大气连通,有利于增压泵将清水和洗涤剂抽出。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注水孔和注液孔内均设置内螺纹,而密封塞46包括具有外螺纹的螺接段、一体地设置在螺接段端部的旋钮,从而在螺接段与旋钮的交界处形成台阶,在螺接段上套设有抵靠台阶的密封圈。这样,当密封塞的螺接段旋紧在注水孔或注液孔内时,密封圈被压紧在旋钮和清水桶的外侧壁之间,从而使清水桶、洗涤液腔与外界的空气隔绝;当旋松密封塞时,密封圈离开清水桶外侧壁,此时的清水桶、洗涤液腔通过注水孔、注液孔与螺接段之间的间隙与外界的空气连通。

还有,清水桶底部的出水孔可制成下端小、上端大的阶梯孔,在下端小孔和上端大孔的交界处设置圆锥形的过渡孔。相应地,设置在出水孔内的单向阀包括可移动地位于下端小孔内的导向柱491、一体地连接在导向柱上端的圆锥形封盖492,在导向柱的圆周面上设置3-6条沿轴向延伸至圆锥形封盖的引流槽493。当清水桶内注入清水时,单向阀在自身重量以及水压的作用下下移,其中的圆锥形封盖紧密贴靠过渡孔内侧壁,从而使出水孔处于封堵状态,可避免清水的外流。当注满清水的清水桶放置到支撑平台上时,支撑平台上的抽水接头插接在清水桶底部的出水孔内,而抽水接头内的开启顶针抵触出水孔内导向柱下端,从而使导向柱上移,此时导向柱上端的圆锥形封盖脱离过渡孔内侧壁,使出水孔处于导通状态,清水桶内的清水即可被增压泵抽出,并通过喷嘴喷出以清洗污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