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镜片生产的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0561发布日期:2019-04-29 13:2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镜片生产的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元件生产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用于镜片生产的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在棱镜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先将坯料固定在玻璃基板或金属基板上,然后对棱镜相应的侧面进行研磨,在将坯料固定至基板上时需要使用胶粘剂进行进一步固定,待坯料完成相应侧面的研磨工作时,要将坯料从基板上取下,因此基板的表面就会出现很多胶渍。目前,工业生产中通常将基板放置装有有机溶剂的清洗池里进行浸泡,将胶渍进行去除。另外,目前清洗槽的底部设有与圆形基板相配合的凹槽或由钢条组成的固定空间,但是结构却存在一些问题。基板竖直放置于凹槽或固定空间中会发生倾斜,尤其是同时放置了多块基板时,相邻的两个基板发生倾斜,从而使基板的侧面贴靠在一起,导致基板表面的胶渍不能得到有效的清除;此外,由于基板之间相互贴靠,会给工作人员拿取基板时造成不便,容易造成基板表层的损坏,影响后续的生产,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镜片生产的清洗装置,以解决目前基板在清洗过程中发生倾斜从而贴靠在一起,导致基板表面的胶渍不能得到有效的清除以及给工作人员拿取基板时造成不便,容易损坏基板表层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镜片生产的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槽,所述清洗槽是内部中空且顶部为开放式敞口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清洗槽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支板,所述支板与清洗槽的底部平行,所述清洗槽的内部设有清洗篮,所述清洗篮包括用于放置基板的底板、与底板两端固定连接的固定板以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底板长度方向的侧部,所述第一侧板与固定板的侧部、底板的侧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与底板的侧部转动连接,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位置相对;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的端部与固定板顶端的端部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板贴靠于支板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基板的第一开口,且所述多个第一开口沿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多个第一开口在底板处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上均设于与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沿第一侧板或第二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第二开口以及底板相对应的第一开口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放置基板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宽度小于支板的宽度,且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清洗槽的侧壁不贴靠。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清洗槽的底部设有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与外部电源进行电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清洗槽的底部设有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与外部电源进行电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镜片生产的清洗装置通过底板的第一开口以及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开设的第二开口,为基板的放置提供了相对独立的空间,使得基板在清洗过程中能够在固定的位置进行放置,另外各个基板之间不会相互贴靠,使基板的侧面与基板之间充分接触,提高了清洗效率,同时各个基板之间相互独立,便于后续基板的拿取,防止基板的侧面发生损坏;除此之外,清洗篮与清洗槽之间通过支板和支撑板的相互作用,使得清洗篮的底部与清洗槽的底部保持一定的间距,防止基材放置时与清洗槽底部发生碰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镜片生产的清洗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定位托盘与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开关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清洗篮,2-清洗槽,3-电加热管,4-超声波发生器,11-底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固定板,15-支撑板,16-手持部,17-开关组件,21-支板,110-第一开口,120-第二开口,131-孔口,171-旋转块,173-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镜片生产的清洗装置,其主要包括清洗槽2,清洗槽2是内部中空且顶部为开放式敞口的长方体结构,在清洗槽2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支板21,支板21与清洗槽2的底部平行,此外支板21与清洗槽2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以保证支板21与清洗槽2的之间的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清洗槽2的内部设有用于放置基板的清洗篮1。具体地,支板21支撑清洗篮1,使得清洗篮1的底部与清洗槽2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防止基板与清洗槽2的底部接触,使得基板与清洗液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清洗效果。

清洗篮1包括用于放置基板的底板11、与底板11两端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4以及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固定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一端的端部与固定板14顶端的端部垂直连接,此外支撑板15沿远离底板11的方向延伸。支撑板15与支板21相配合,使得整个清洗篮1固定于支板21上方。

其中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设置于底板11长度方向的侧部,第一侧板12与固定板14的侧部、底板11的侧部固定连接。第二侧板13与底板11的侧部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二侧板13与底板11的侧部之间通过蝶形合页(图未示)转动连接。其中,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位置相对且二者机构相同。

底板1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基板的第一开口110。具体地,第一开口110为矩形,且沿底板11的宽度方向设置,多个第一开口110在底板11处等间距、平行设置。此外,相应的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上均开设有与第一开口110相对应的第二开口120,第二开口120沿第一侧板12或第二底板11的宽度方向设置。其中第一开口110与第二开口120的宽度相同,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第二开口120以及底板11相对应的第一开口110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放置基板的空间,基板刻同时伸入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中。

为了能够使第二侧板13能够相对于底板11转动,从而保证基板能够放入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中,底板11的宽度小于支板21的宽度,使得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与清洗槽2的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一方面便于对第二侧板13的操控,使得第二侧板13能够有一定的空间进行转动,另一当面,防止基板与清洗槽2的侧壁发生碰撞。

进一步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顶部均设有便于人工操作的手持部16,手持部16位于清洗液的液面上方,手持部16为直板。

请参照图3,与第二底板11相对的固定板14的侧壁设有开关组件17,开关组件17包括固定轴173、旋转块171,旋转块171与固定板14的侧壁通过固定轴173进行固定,同时旋转块171可绕固定轴173进行转动。此处的旋转块171为长方体状。相应的,与开关组件17相对的第二侧板13的侧壁上开设有孔口131,孔口131的形状与旋转块171的形状相同,且孔口131的尺寸稍大于旋转块171的尺寸,此处的稍大于是满足旋转块171可从孔口131处伸出的情况。

在放置待清洗的基板时,先将其依次放置于底板11的第一开口110和第一侧板12的第二开口120处,然后通过转动第二侧板13,使得基板与第二侧板13相对的一端伸入第二侧板13的第二开口120中,从而将基板进行固定,同时通过转动旋转块171,将第二侧板13进行固定,放入清洗液,使得基板被浸没在清洗液中

较佳地,清洗槽2的底部设有电加热管3,电加热管3与外部电源进行电连,电加热管3可将清洗槽2中的清洗液进行加热,能有效提高基材的清洗效率。

更为较佳地,清洗槽2的底部设有超声波发生器4。超声波发生器4产的高频振荡电信号,通过换能器转换成高频的机械振动,传播到清洗液中,对基板实施高效的清洗。其工作机理是运用空化作用成倍或十几倍地提高清洗效果。当把液体放入清洗槽2内,施加超声波后,由于超声波在清洗液中是一种疏密相间,辐射传播的高频波,从而使液体高速往复振动。在振动的负压区由于周围的液体来不及补充,形成无数的微小真空气泡,而在正压区,微小气泡在压力下突然闭合,在闭合过程中由于液体间相互碰撞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形成最高可达几千个大气压的瞬时高压,作用在被清洗的基板上。吸附在工件上的油腻、杂质在连续不断的瞬时高压作用下迅速脱离工件,从而达到清洁的目的。上述的超声波发生器4与外部电源电连。

此外,由于上述的电加热管3和超声波发生器4均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组件和对应的电路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