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厂污水处理回收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9416发布日期:2019-07-24 10:3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炼厂污水处理回收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炼厂污水处理回收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处理工业污水的方法一般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方法一般又分为物理沉淀法、吸附法、萃取法、膜过滤法。化学法一般分为中和法、化学沉淀法和电解法。生物法一般是使用喜氧菌和厌氧菌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最终达到污染处理的目的。进行污水处理,一般是几种方法联合进行使用,以达到快速有效的处理方案。目前,没有一项成熟的技术能够有效回收微溶于水组分的挥发性物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炼厂污水处理回收一体化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实现污水中微溶挥发性物质的回收再利用。具体地,炼厂中存在大量的微溶于水的挥发性物质,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以做到:1、减少污水中挥发性物质的排放;2、有效减少炼厂的能源浪费;3、为后续水处理装置减小处理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炼厂污水处理回收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纵置的过滤罐(11-13)、汽提塔(14)、配料罐(16-18)、气液分离罐(19)、液体分离罐(20),其中,所述过滤罐具有用于输入污水的入口、连接到所述配料罐的入口、以及用于用于输出过滤后的液体的出口,所述过滤罐的出口连接到所述汽提塔(14)的入口,所述汽提塔(14)的顶部出口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罐(19)的入口,所述汽提塔(14)的下部出口连接到外部的液体回收系统,所述气液分离罐(19)用于将分离出的气体输出到气体回收系统,并将分离出的液体输出到所述液体分离罐(20),所述液体分离罐(20)用于将液体分离为可回收的污油、以及污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炼厂污水处理回收一体化系统还包括换热器(15),所述换热器(15)具有用于输入污水的入口、连接到所述汽提塔(14)的下部出口的入口、以及连接到所述过滤罐的出口,其中,从所述汽提塔(14)的下部出口输出的液体进入所述换热器(15)后与输入的污水进行热量交换,之后再进入所述液体回收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炼厂污水处理回收一体化系统还包括连接到所述汽提塔(14)的下部出口的后级过滤装置,从所述汽提塔(14)的下部出口输出的液体经过所述后级过滤装置之后再进入所述液体回收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炼厂污水处理回收一体化系统还包括连接到所述换热器(15)的出口的后级过滤装置,从所述汽提塔(14)的下部出口输出的液体经过所述换热器(15)之后,进入所述后级过滤装置,之后再进入所述液体回收系统,输入的污水在热量交换之后进入所述过滤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炼厂污水处理回收一体化系统还包括隔油池,其中,污水在被输入到所述过滤罐之前,先经所述隔油池进行沉淀过滤,其中,从所述液体分离罐(20)分离出的污水进入所述隔油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过滤罐包括一级过滤罐(11)、二级过滤罐(12)、三级过滤罐(13),其中所述一级过滤罐(11)、二级过滤罐(12)、三级过滤罐(13)为顶部半球形、中部圆柱形、下部锥形的纵置造型,所述一级过滤罐(11)的中部偏下的入口连接到所述换热器(15)的出口,所述一级过滤罐(11)的中部偏上的出口连接到所述二级过滤罐(12)的中部偏上的入口,所述一级过滤罐(11)、二级过滤罐(12)、三级过滤罐(13)的下部出口连接到隔油池的入口,其中,所述二级过滤罐(12)的中部偏下的出口连接到所述三级过滤罐(13)的中部偏上的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配料罐包括第一配料罐(16)、第二配料罐(17)、以及第三配料罐(18),其中,所述第一配料罐(16)和所述第二配料罐(17)具有用于进入净水的入口、以及配料液体的出口,所述第一配料罐(16)和所述第二配料罐(17)的出口均连接到所述二级过滤罐(12)的中部入口,其中,所述第三配料罐(18)的出口连接到所述三级过滤罐(13)的中部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汽提塔(14)为顶部半球形、中下部圆柱形的的纵置造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三级过滤罐(13)的中部偏下的出口连接到所述汽提塔(14)的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汽提塔(14)还具有蒸汽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实现结构合理,减少污水中挥发性物质的排放,有效减少炼厂的能源浪费,并为后续水处理装置减小处理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炼厂污水处理回收一体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一级过滤罐11;二级过滤罐12;三级过滤罐13;汽提塔14;换热器15;第一配料罐16;第二配料罐17;第三配料罐18;气液分离罐19;液体分离罐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以下的说明涉及到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很多技术细节,但这仅为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示例、而不意味着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不同于以下例举的技术细节之外的场合,只要它们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即可。

另外,为了避免使本说明书的描述限于冗繁,在本说明书中的描述中,可能对可在现有技术资料中获得的部分技术细节进行了省略、简化、变通等处理,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并且这不会影响本说明书的公开充分性。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炼厂污水处理回收一体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炼厂污水处理回收一体化系统主要包括纵置的一级过滤罐11、二级过滤罐12、三级过滤罐13、汽提塔14、换热器15、第一配料罐16、第二配料罐17、第三配料罐18、气液分离罐19、液体分离罐20。

其中,所述一级过滤罐11、二级过滤罐12、三级过滤罐13为顶部半球形、中部圆柱形、下部锥形的纵置造型,所述一级过滤罐11的中部偏下的入口连接到所述换热器15的出口,所述一级过滤罐11的中部偏上的出口连接到所述二级过滤罐12的中部偏上的入口,所述一级过滤罐11、二级过滤罐12、三级过滤罐13的下部出口连接到隔油池的入口。

所述二级过滤罐12的中部偏下的出口连接到所述三级过滤罐13的中部偏上的入口。

所述第一配料罐16和所述第二配料罐17具有用于进入净水的入口、以及配料液体的出口,所述第一配料罐16和所述第二配料罐17的出口均连接到所述二级过滤罐12的中部入口。

所述第三配料罐18的出口连接到所述三级过滤罐13的中部入口。

所述汽提塔14为顶部半球形、中下部圆柱形的的纵置造型。

所述三级过滤罐13的中部偏下的出口连接到所述汽提塔14的入口。所述汽提塔14还具有蒸汽入口。所述汽提塔14的顶部出口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罐19,所述气液分离罐19的气体出口连接到气体回收系统。

所述汽提塔14的下部具有分离液体出口,分离出的液体经由所述换热器15进入活性炭罐(过滤装置)。

所述气液分离罐19的液体出口连接到所述液体分离罐20,所述液体分离罐20将分离出的油类送入污油回收系统,将分离出的水类送入所述隔油池。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一级过滤罐11、二级过滤罐12、三级过滤罐13的数目和布局仅为示例,根据现场实际需求,采用不同数目的过滤罐也是可以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换热器15、第一配料罐16、第二配料罐17、第三配料罐18仅为示例,根据现场实际需求,省略换热器15和/或采用不同数目的配料罐也是可以的。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炼厂污水处理回收一体化系统的工作流程。

首先,待处理的污水进入隔油池(未示出,可选)进行静置沉淀,将不溶于水的污油及较重的悬浮颗粒进行沉淀过滤。

然后,将过滤后的水从隔油池送入换热器15,与系统处理完的水(从汽提塔14送出的水)进行换热,以便节省能源。从换热器15出的水自下部进入一级过滤罐11进行沉淀过滤,再经上部进入二级过滤罐12、三级过滤罐13,二级过滤罐12依次加入PAC(聚合氯化铝,配料罐16)与PAM(聚丙烯酰胺,配料罐17),再经上部进入三级过滤罐,三级过滤罐加入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配料罐18)。

污水自三级过滤罐13的腰部在进入汽提塔14,汽提塔14分两段给蒸汽(蒸汽最好为高压或中压蒸汽)。

从汽提塔14分离出的气体进入气液分离罐19后进入炼厂气体收集系统进行燃烧或者再利用,从气液分离罐19分离出的液体经液体分离罐20分层为油类和水类,油类被回收,水类为污水进入所述隔油池。

汽提塔14下部出来的液体进入换热器15用于降温,降温后进入活性炭罐(未示出),进行最后的吸附。自活性炭罐出来后需要做化验,若达到水处理要求则可直接再利用,若达不到水处理要求则必须进入生物分解池进一步处理。

其中,所述三级过滤罐顶端均安装有安全阀和压力表,V形段下部设置有排污阀。

一级过滤罐11的中下部进料,上部出料。内部无填充物。

二级过滤罐12的上部进料,中上部药剂添加,下部出料。内部填充物分为三段鹅卵石。自下至上鹅卵石的直径分别为1-2cm、2-5cm、5-10cm。V形段上部安装有隔板,主要作用为阻挡鹅卵石掉落。

三级过滤罐13采用上部进料下部出料,中上部添加药剂。内部填充物为核桃壳(可用类似物质代替)。V形上部安装有挡板,目的在于防止填充物掉落。

投料说明:投料为一个系统,系统根据水位自动补充新鲜水,自动按一定时间间隔搅拌或者投料手动模式搅拌。计量泵根据污水处理量调节投放流量。药品添加主要根据处理水量定时添加。

活性炭罐说明:罐内活性炭量为1/2~3/4。采用上部进料上部出料。出料系统如图所示,要求分布的出水孔必须小于活性炭最小颗粒。

最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能够做出各种修改、变型、以及替换,其均落入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