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1569发布日期:2019-09-03 20:3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一般来说,水中总磷达到0.02mg/L、无机氮达到0.3mg/L的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生物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目前,河道生态修复的主要方法是向河道中投加河道生态修复剂,通过河道生态修复剂中各种微生物或化学物质的作用,对河道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对藻类进行抑制,从而实现河道生态修复。

目前,大都采用人工投加方式向河道中投加河道生态修复剂,不仅投加效率低,且投加均匀度差,不利于河道的整体修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河道底部的移动导向机构、设置在移动导向机构上并可沿河道长度方向运动的修复剂投加机构以及与修复剂投加机构相连通的修复剂混合槽,所述的河道底部还设有与修复剂投加机构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将修复剂混合槽中的修复剂加入至修复剂投加机构中,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修复剂投加机构沿移动导向机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同时向河道中投加修复剂。修复剂混合槽设在河道岸边。

进一步地,所述的移动导向机构包括一对并列设置在河道底部的导轨以及滑动设置在导轨上的底座,所述的修复剂投加机构设置在底座上。底座能够沿导轨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并带动修复剂投加机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移动导向机构一端的电机保护罩、设置在电机保护罩内的驱动电机以及沿河道长度方向设置在河道底部并与底座传动连接的丝杠螺母组件,所述的驱动电机与丝杠螺母组件传动连接。电机保护罩对内部的驱动电机进行保护,避免驱动电机进水或受到其他污染物的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的丝杠螺母组件包括一对并列设置在河道底部的丝杠座、设置在两丝杠座之间的丝杠以及套设在丝杠上的螺母,所述的底座的底部固定设置在螺母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转轴一端伸出电机保护罩的外部,并与丝杠的一端相连。驱动电机的转轴带动丝杠转动,以便使螺母带动底座运动,进而带动修复剂投加机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修复剂投加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上并与修复剂混合槽相连通的修复剂储罐以及设置在修复剂储罐上的喷嘴。修复剂混合槽将修复剂加入至修复剂储罐中,在修复剂储罐随着底座运动的过程中,喷嘴不断将修复剂储罐内的修复剂喷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修复剂储罐上共设有两个喷嘴,并且两喷嘴分别位于修复剂储罐的两侧。对称设置的两喷嘴同时向两侧喷射修复剂,以使修复剂充分均匀分散在河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修复剂储罐的顶部设有软管,并通过软管与修复剂混合槽相连通。修复剂混合槽通过软管向修复剂储罐中添加修复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软管的顶部与修复剂混合槽可拆卸连接。当修复剂储罐中已经添加满修复剂后,将软管的顶部从修复剂混合槽上拆下,避免软管影响修复剂储罐的运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软管的顶端设有可拆卸式堵头。当将软管的顶部从修复剂混合槽上拆下后,将可拆卸式堵头堵在软管的顶端,避免软管内部受到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的软管的侧面设有浮球。浮球既能够使软管的顶部露出水面,便于发现软管并将软管与修复剂混合槽连接;同时,当将软管的顶部从修复剂混合槽上拆下后,浮球也不会影响软管随着修复剂储罐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将软管的顶端与修复剂混合槽相连,并将修复剂混合槽内的修复剂添加至修复剂储罐内:将软管的顶部从修复剂混合槽上拆下,启动驱动电机,使修复剂储罐随着底座沿河道长度方向运动,同时向河道中投加修复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修复剂投加机构自动沿河道长度方向往复运动,以将修复剂均匀地喷洒在河道中,不仅有利于提高河道生态修复的效果,且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

2)软管不仅便于运动前将修复剂加入至修复剂储罐内,同时在修复剂储罐的运动过程中,不会因与修复剂混合槽相连而发生运动干涉的情况,且浮球便于软管的快速定位识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修复剂混合槽、2—导轨、3—底座、4—电机保护罩、5—驱动电机、6—丝杠座、7—丝杠、8—螺母、9—修复剂储罐、10—喷嘴、11—软管、12—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设置在河道底部的移动导向机构、设置在移动导向机构上并可沿河道长度方向运动的修复剂投加机构以及与修复剂投加机构相连通的修复剂混合槽1,河道底部还设有与修复剂投加机构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

其中,移动导向机构包括一对并列设置在河道底部的导轨2以及滑动设置在导轨2上的底座3,修复剂投加机构设置在底座3上。

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移动导向机构一端的电机保护罩4、设置在电机保护罩4 内的驱动电机5以及沿河道长度方向设置在河道底部并与底座3传动连接的丝杠螺母组件,驱动电机5与丝杠螺母组件传动连接。丝杠螺母组件包括一对并列设置在河道底部的丝杠座6、设置在两丝杠座6之间的丝杠7以及套设在丝杠7上的螺母 8,底座3的底部固定设置在螺母8上。驱动电机5的转轴一端伸出电机保护罩4 的外部,并与丝杠7的一端相连。

修复剂投加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3上并与修复剂混合槽1相连通的修复剂储罐 9以及设置在修复剂储罐9上的喷嘴10。修复剂储罐9上共设有两个喷嘴10,并且两喷嘴10分别位于修复剂储罐9的两侧。修复剂储罐9的顶部设有软管11,并通过软管11与修复剂混合槽1相连通。软管11的顶部与修复剂混合槽1可拆卸连接。软管11的侧面设有浮球12。

在实际应用时,将软管11的顶端与修复剂混合槽1相连,并将修复剂混合槽 1内的修复剂添加至修复剂储罐9内:将软管11的顶部从修复剂混合槽1上拆下,启动驱动电机5,使修复剂储罐9随着底座3沿河道长度方向运动,同时向河道中投加修复剂。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