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塞潜流湿地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9348发布日期:2019-08-09 21:3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防堵塞潜流湿地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堵塞潜流湿地床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经济、易维护、无二次污染、抗缓冲能力较强的处理工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污水处理中,是一种同时具备环境效益与生态效应的新型处理工艺,不仅可以有效的去除污染物,对改善区域气候,调节生态循环也具有重要作用。人工湿地技术主要是利用物理沉降作用、植物根系的阻截吸附作用、填料和植物的表面吸附与吸收作用和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等,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置,可有效降低污水中的COD、N、P等污染物质。通常情况下,人工湿地内需要填充大量的生物填料,以维持较高浓度的微生物,同时,为强化湿地的脱氮除磷和灭菌效率,湿地内还需种植大量的水生植物。经人工强化后的湿地系统,污染物去除效率较高,出水水质良好。

然而,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填料会出现堵塞,水生植物也会死亡和更替,易出现雍水问题,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堵塞现象,为延长湿地系统的稳定运行时间,防止系统堵塞,为了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1)加强管理,避免不正常雍水现象的发生,同时定期对湿地系统死亡的水生植物进行割除和清理;(2)开发新的填料,如使用大粒径碎石、砾石等。采用上述措施,虽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工潜流湿地的堵塞情况,延长系统的稳定运行时间。然而,仍不能彻底改善系统的堵塞问题,尤其针对已经造成的堵塞问题,无法进行有效的修复。

综上,仍需开发一种新的潜流湿地床。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填料会出现堵塞,水生植物也会死亡和更替,易出现雍水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堵塞潜流湿地床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防堵塞潜流湿地床系统,包括

第一潜流湿地床,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中设置有第一填料层,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顶部设置有进水网管;

第二潜流湿地床,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与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中设置有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顶部设置有出水口;以及

输水通道,所述输水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和第二潜流湿地床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和第二潜流湿地床;

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防堵塞潜流湿地床系统前还设置有进水渠,所述防堵塞潜流湿地床系统后还设置有出水渠,进水通过进水渠溢流布水,水流为上进下出水,通过出水渠达到出水液位后出水。

优选地,所述第一填料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一植被层、滤料层、过渡层和排水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滤料层为鹅卵石层,所述鹅卵石的粒径大于5c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为活性炭层、沸石层和石灰石层中的一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活性炭的粒径为2~4c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排水层为砂石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填料层顶部还设置有第一网布层。

优选地,所述第二填料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二植被层和淤泥层。

优选地,所述第二填料层顶部还设置有第二网布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与第二潜流湿地床的高度差大于1m。

优选地,所述防堵塞潜流湿地床系统的池壁为格宾笼。

优选地,所述输水通道包括第一输水通道和第二输水通道,所述第一输水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底部,所述第二输水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底部,所述第一输水通道与第二输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输水通道上均匀设置有进水滤孔,所述第二输水通道上设置有出水滤孔,所述出水滤孔的孔径自靠近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向远离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的方向由小变大。

植被层可以设置漂浮植物、根球茎及种子植物和挺水草本植物。

漂浮植物中常用作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的有水葫芦、大薸、水芹菜、李氏禾、浮萍、水蕹菜、豆瓣菜等。这些植物的特点有:(1)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好,根系发达;(2)生物量大,生长迅速;(3)具有季节性休眠现象,生长的旺盛季节主要集中在3~10月或9月~次年5月;(4)生育周期短,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对氮的需求量最高。由于漂浮植物具有上述的植物学特性,因此,在进行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时候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它们各自的优点。由于这类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强,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当作地方优势品种予以优先考虑。人工湿地系统中,水体中养分的去除主要依靠植物的吸收利用,因此,生物量大、根系发达、年生育周期多和吸收能力好的植物成为我们选择的目标,利用植物季节性休眠特性,我们可以给予正确的植物搭配,如冬季低温时配置水芹菜而夏季高温时则配置水葫芦、大薸等适宜高温生长的植物,以避免因植物品种选择搭配单一而出现季节性的功能失调现象,由于这类植物以营养生长为主,对N的吸收利用率要高,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重视其对N的吸收利用效果,可作为N去除的优势植物而加以利用,从而提高系统对N的去除效果。

根茎、球茎及种子植物主要包括睡莲、荷花、马蹄莲、慈姑、荸荠、芋、泽泻、菱角、薏米、芡实等。它们或具有发达的地下根茎或块根,或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果实,多为季节性休眠植物类型,一般是冬季枯萎春季萌发,生长季节主要集中在4~9月。这类植物的特点有:(1)耐淤能力较好,适宜生长在淤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生长离不开土壤;(2)适宜生长环境的水深一般为40~100cm左右;(3)具有发达的地下块根或块茎,其根茎的形成对P元素的需求较多,因此,对P的吸收量较大;(4)种子果实类植物,其种子和果实的形成需要大量的P和K元素。由于这类植物具有上述特点,因此在进行人工湿地植物应用配置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基于这些植物的特性,其应用一般为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和湿地的稳定系统;利用这些植物的生长(主要是块根、球茎和果实的生长)需要大量的P、K元素的特性,将其作为P去除的优势植物应用,以提高系统对P的去除效果。

挺水草本植物包括芦苇、茭草、香蒲、旱伞竹、皇竹草、藨草、水葱、水莎草、纸莎草等,为人工湿地系统主要的植物选配品种。这些植物的共同特性在于:(1)适应能力强,或为本土优势品种;(2)根系发达,生长量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对N和P、K的吸收都比较丰富;(3)能于无土环境生长。根据这类植物的生长特性,它们可以搭配种植于潜流式人工湿地,也可以种植于表流式人工湿地系统中。

格宾笼是由金属线材编织的角形网(六角网)制成的网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现有技术中,潜流湿地床中的填料从上至下多层依次叠加,其中粒径细的填料层易阻塞,从而出现水雍的问题,且较多的层数叠加存在难以更换填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塞潜流湿地床系统,将现有技术中从上至下较多层数的填料层叠加方式,改为分布到两个相邻设置的潜流湿地床中,第一潜流湿地床与第二潜流湿地床相邻设置且存在高度差,使经过第一潜流湿地床过滤的水自然流到第二潜流湿地床中,第一潜流湿地床中的滤料层、过渡层和排水层的填料粒径由大变小规律排布,解决了现有潜流湿地床易堵塞的问题;

2、更换植被层时,可以将设置于第一潜流湿地床和第二潜流湿地床顶部的网布层直接收卷,减少了人力和工时;

3、第二潜流湿地床中设置的淤泥层,一方面可以将从第一潜流湿地床过滤后的水进一步过滤,另一方面可以为植被提供养分,当淤泥较多时,清淤后的淤泥也可以用来栽种植物;

4、第二输水通道上设置的出水滤孔,孔径自靠近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向远离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的方向由小变大,有利于出水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防堵塞潜流湿地床系统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防堵塞潜流湿地床系统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防堵塞潜流湿地床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本例提供了防堵塞潜流湿地床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第一潜流湿地床10,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中设置有第一填料层,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顶部设置有进水网管110;

第二潜流湿地床20,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与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中设置有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顶部设置有出水口210;以及

输水通道30,所述输水通道30设置于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10和第二潜流湿地床20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10和第二潜流湿地床20;

第一潜流湿地床1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20的高度,第一潜流湿地床与第二潜流湿地床的高度差大于1m。

实施例2

本例提供了防堵塞潜流湿地床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

第一潜流湿地床10,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中设置有第一填料层,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顶部设置有进水网管110;

第二潜流湿地床20,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与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中设置有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顶部设置有出水口210;以及

输水通道30,所述输水通道30设置于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10和第二潜流湿地床20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10和第二潜流湿地床20;

第一潜流湿地床1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20的高度,第一潜流湿地床与第二潜流湿地床的高度差大于1m。

所述第一填料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一植被层120、滤料层130、过渡层140和排水层150。

所述第二填料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二植被层220和淤泥层230。

其中,滤料层为鹅卵石层,鹅卵石的粒径大于5cm,过渡层为活性炭层,活性炭的粒径为2~4cm,排水层为砂石层。

实施例3

本例提供了防堵塞潜流湿地床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

第一潜流湿地床10,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中设置有第一填料层,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顶部设置有进水网管110;

第二潜流湿地床20,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与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中设置有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顶部设置有出水口210;以及

输水通道30,所述输水通道30设置于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10和第二潜流湿地床20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10和第二潜流湿地床20;

第一潜流湿地床1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床20的高度,第一潜流湿地床与第二潜流湿地床的高度差大于1m。

所述第一填料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一植被层120、滤料层130、过渡层140和排水层150。

所述第二填料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二植被层220和淤泥层230。

其中,滤料层为鹅卵石层,鹅卵石的粒径大于5cm,过渡层为活性炭层,活性炭的粒径为2~4cm,排水层为砂石层。

第一填料层顶部还设置有第一网布层160,第二填料层顶部还设置有第二网布层240。

现有技术中,潜流湿地床中的填料从上至下多层依次叠加,其中粒径细的填料层易阻塞,从而出现水雍的问题,且较多的层数叠加存在难以更换填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塞潜流湿地床系统,将现有技术中从上至下较多层数的填料层叠加方式,改为分布到两个相邻设置的潜流湿地床中,第一潜流湿地床与第二潜流湿地床相邻设置且存在高度差,使经过第一潜流湿地床过滤的水自然流到第二潜流湿地床中,第一潜流湿地床中的滤料层、过渡层和排水层的填料粒径由大变小规律排布,解决了现有潜流湿地床易堵塞的问题.更换植被层时,可以将设置于第一潜流湿地床和第二潜流湿地床顶部的网布层直接收卷,减少了人力和工时。第二潜流湿地床中设置的淤泥层,一方面可以将从第一潜流湿地床过滤后的水进一步过滤,另一方面可以为植被提供养分,当淤泥较多时,清淤后的淤泥也可以用来栽种植物。第二输水通道上设置的出水滤孔,孔径自靠近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向远离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床的方向由小变大,有利于出水更加均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