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水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7645发布日期:2019-09-25 00:3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水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流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水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河流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河流环境,造成损害河流生物资源,损坏河水和河流环境质量,危害人类健康等有害的影响,河道是地区流域的主要地理构造,是流域水循环系统的重要节点,因此河道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的河道治理中,有针对河道表面垃圾打捞处理的装置,也有对河底淤泥处理的机械,但对于河道内悬浮物处理较为欠缺,而正是水中较多的悬浮物体导致水体发黄甚至变黑,影响河水水质,也影响河水中水生物的生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河道水质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水质处理装置,包括漂浮组件、去悬浮物组件和沉淀物收集组件,所述漂浮组件包括漂浮座,所述去悬浮物组件包括河水抽吸器、净化水箱、混凝器和排水器,所述净化水箱固定设置在漂浮座上并与漂浮座插接配合,所述净化水箱包括箱体、内置过滤板和升降开关,所述箱体为中空结构且设有敞口向上的第一容纳腔,所述内置过滤板设置在箱体内侧壁上,所述升降开关设置在沉淀物收集组件靠近沉淀物一端的内侧壁上,所述升降开关与内置过滤板滑动配合,所述河水抽吸器固定设置在漂浮座上,所述混凝器固定设置在漂浮座上并位于净化水箱的旁侧,所述排水器设置在箱体外侧壁上并与箱体连通,所述沉淀物收集组件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侧壁上设有用于排入沉淀物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还设有密封塞。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开关包括升降板、顶盖和两个铰接块,所述升降板可滑动的设置在内置过滤板上,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固定设有顶盖,两个所述铰接块分别设置在顶盖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每个所述铰接块与顶盖的一端铰接,所述顶盖的长度与升降板的长度相等,所述顶盖顶部还设有两个便于升降调节的提手。

进一步的,所述内置过滤板包括底部滤板和三个侧壁滤板,三个所述侧壁滤板固定设置在底部滤板的外侧壁上,所述升降板可滑动的插接设置在两个侧壁滤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侧底部设有斜坡,所述底部滤板倾斜放置在箱体内侧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河水抽吸器包括支座、增压泵、吸水管和进水管,所述支座固定设置在漂浮座上,所述增压泵固定设置在支座上,所述吸水管设置在增压泵上并与增压泵连通,所述吸水管远离增压泵的一顿还设有过滤吸头,所述进水管一端设置在增压泵远离吸水管的一端并与增压泵连通,另一端位于箱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器包括储物盒和混凝剂添加器,所述储物盒固定设置在漂浮座上并位于箱体旁侧,所述混凝剂添加器设置在储物盒内。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器包括两个排水管,一个所述排水管设置在箱体外侧壁上中部位置并与箱体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插接设置在漂浮座上,另一个所述排水管设置在箱体底部并与箱体连通,所述排水管远离箱体的一端与漂浮座插接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为中空结构,所述收集箱的外侧壁上固定设有呈对称设置的两个把手。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水质处理装置,当需要对河道内悬浮物进行处理进而净化水质时,首先通过漂浮组件漂浮到需要净化的位置,河水抽吸器能够将河道内污水吸入净化水箱内,混凝器再向净化水箱内投入混凝剂,静止一段时间后混凝剂混凝河水中的悬浮物再沉淀,打开排水器,箱体内的水向外排,经过内置过滤板将沉淀物阻挡住,净化后的河水再排入河道内,排干后再打开升降开关,将沉淀物排入收集箱内,待收集箱装满,再将沉淀物倒出,继续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漂浮组件1,漂浮座1a,去悬浮物组件2,河水抽吸器2a,净化水箱2b,混凝器2c,排水器2d,箱体2e,内置过滤板2f,升降开关2g,升降板2h,顶盖2i,铰接块2j,底部滤板2k,侧壁滤板2m,支座2n,增压泵2p,吸水管2q,进水管2r,过滤吸头2s,储物盒2t,混凝剂添加器2u,排水管2v,沉淀物收集组件3,收集箱3a,密封塞3b,把手3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河道水质处理装置,包括漂浮组件1、去悬浮物组件2和沉淀物收集组件3,所述漂浮组件1包括漂浮座1a,所述去悬浮物组件2包括河水抽吸器2a、净化水箱2b、混凝器2c和排水器2d,所述净化水箱2b固定设置在漂浮座1a上并与漂浮座1a插接配合,所述净化水箱2b包括箱体2e、内置过滤板2f和升降开关2g,所述箱体2e为中空结构且设有敞口向上的第一容纳腔,所述内置过滤板2f设置在箱体2e内侧壁上,所述升降开关2g设置在沉淀物收集组件3靠近沉淀物一端的内侧壁上,所述升降开关2g与内置过滤板2f滑动配合,所述河水抽吸器2a固定设置在漂浮座1a上,所述混凝器2c固定设置在漂浮座1a上并位于净化水箱2b的旁侧,所述排水器2d设置在箱体2e外侧壁上并与箱体2e连通,所述沉淀物收集组件3包括收集箱3a,所述收集箱3a侧壁上设有用于排入沉淀物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还设有密封塞3b。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河道内悬浮物进行处理进而净化水质时,首先通过漂浮组件1漂浮到需要净化的位置,河水抽吸器2a能够将河道内污水吸入净化水箱2b内,混凝器2c再向净化水箱2b内投入混凝剂,静止一段时间后混凝剂混凝河水中的悬浮物再沉淀,打开排水器2d,箱体2e内的水向外排,经过内置过滤板2f将沉淀物阻挡住,净化后的河水再排入河道内,排干后再打开升降开关2g,将沉淀物排入收集箱3a内,待收集箱3a装满,再将沉淀物倒出,继续进行清理。

所述升降开关2g包括升降板2h、顶盖2i和两个铰接块2j,所述升降板2h可滑动的设置在内置过滤板2f上,所述升降板2h的顶部固定设有顶盖2i,两个所述铰接块2j分别设置在顶盖2i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每个所述铰接块2j与顶盖2i的一端铰接,所述顶盖2i的长度与升降板2h的长度相等,所述顶盖2i顶部还设有两个便于升降调节的提手,当对河水进行混凝时,两个铰接块2j旋转水平放置,升降板2h下降到最低点,顶盖2i触碰到箱体2e底部,当需要对沉淀物进行排空时,可将顶盖2i提起,升降板2h升高,两个铰接块2j呈垂直放置,铰接块2j触碰到箱体2e顶部并将顶盖2i撑住,沉淀物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排放。

所述内置过滤板2f包括底部滤板2k和三个侧壁滤板2m,三个所述侧壁滤板2m固定设置在底部滤板2k的外侧壁上,所述升降板2h可滑动的插接设置在两个侧壁滤板2m上,底部滤板2k和侧壁滤板2m均起到过滤作用,并能够加快过滤速度,同时防止了因一块滤板堵塞导致不能过滤的事件发生。

所述箱体2e内侧底部设有斜坡,所述底部滤板2k倾斜放置在箱体2e内侧底部,箱体2e内斜坡和底部滤板2k倾斜设置,能够使得沉淀物因受到重力作用更快的滑落到收集箱3a内。

所述河水抽吸器2a包括支座2n、增压泵2p、吸水管2q和进水管2r,所述支座2n固定设置在漂浮座1a上,所述增压泵2p固定设置在支座2n上,所述吸水管2q设置在增压泵2p上并与增压泵2p连通,所述吸水管2q远离增压泵2p的一顿还设有过滤吸头2s,所述进水管2r一端设置在增压泵2p远离吸水管2q的一端并与增压泵2p连通,另一端位于箱体2e内,打开增压泵2p,增压泵2p将产生吸力,吸水管2q将河水吸入并通过进水管2r放进箱体2e中,过滤吸头2s能够格挡较大物质进入。

所述混凝器2c包括储物盒2t和混凝剂添加器2u,所述储物盒2t固定设置在漂浮座1a上并位于箱体2e旁侧,所述混凝剂添加器2u设置在储物盒2t内,储物盒2t用来支撑并固定混凝剂添加器2u,混凝剂添加器2u能够向箱体2e内添加混凝剂。

所述排水器2d包括两个排水管2v,一个所述排水管2v设置在箱体2e外侧壁上中部位置并与箱体2e连通,所述排水管2v的另一端插接设置在漂浮座1a上,另一个所述排水管2v设置在箱体2e底部并与箱体2e连通,所述排水管2v远离箱体2e的一端与漂浮座1a插接配合,位于中部的排水管2v能够快速的将箱体2e内上端清澈的水排入河道内,位于底部的排水管2v能够进一步将箱体2e内的水排空。

所述收集箱3a为中空结构,所述收集箱3a的外侧壁上固定设有呈对称设置的两个把手3c,当收集箱3a装满装满沉淀物时,通过把手3c提起收集箱3a,并将收集箱3a内沉淀物倒出,再次进行水质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