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0428发布日期:2019-09-12 10:4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态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态危险废弃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态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带来的不仅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多种多样,这其中又以液态危险废弃物最为常见,液体危险废物主要是指有害的液体废弃物,包括高浓度液态的废酸、废碱等,水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使其富含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有毒性污染物等,而丧失了原有的使用价值,随意排放会造成巨大危害,也会成为液体危险废物,在这种境遇下,市面上就出现了一种液态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但是现有的液态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在使用时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传统的液态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普遍存在着结构简单、不易固定安装的问题,这不利于装置的长期推广;

2.市面上现有的液态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往往耗能较大,这导致装置的实用性不高;

3.现存的液态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还存在着处理效果不好、噪音污染大的缺点,这导致装置的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态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结构简单、不易固定安装、耗能较大以及处理效果不好、噪音污染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态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包括电磁阀、太阳能电池板、第二壳体和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壳体,且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上方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反应腔,所述反应腔的底端设置有出液管,且出液管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第一壳体一端的顶部设置有降噪壳,且降噪壳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反应腔的内部安装有搅拌轴,所述降噪壳上方的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与反应腔内部相连通的废液进管,且第一壳体顶部设置有与反应腔内部相连通的加药口,所述第一壳体一端底座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壳体,且第一壳体内部的底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二壳体内部的顶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壳体顶端的中间位置处通过承载架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且太阳能电池板下方承载架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下方承载架的两端皆安装有照明灯,所述第二壳体远离第一壳体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臭氧发生器,且臭氧发生器输出端第二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导气主管,所述导气主管上均匀设置有导气支管,且导气主管和导气支管内部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壳体远离第一壳体一端底座的顶端安装有第三壳体,且第三壳体内部的底端通过第三连接管与第二壳体内部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一端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罩,且第三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上皆安装有水泵,所述第三壳体内部的两端皆安装有加热块,且第三壳体内部远离第二壳体一端的底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壳体远离第二壳体一端底座的顶端安装有第四壳体,且第四壳体内部的顶端安装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内部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三壳体内部的顶端相连通,且冷凝管下方第四壳体内部的底端安装有集液箱,所述第四壳体一端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且出水口下方的第四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下方的第四壳体上安装有PLC控制箱,且PLC控制箱的内部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PLC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加热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电磁阀、臭氧发生器和水泵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的内侧壁皆设置有聚偏氟乙烯耐腐蚀层,且该聚偏氟乙烯耐腐蚀层的厚度范围在6-8mm。

优选的,所述降噪壳与第一壳体之间构成一体化焊接结构,且降噪壳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消音孔,所述消音孔的内部填塞有吸音矿棉。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纵截面呈上凸弧形,且太阳能电池板、承载架和第二壳体三者的垂直中心线在同一竖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端均匀焊接有呈同心圆排列的固定桩,且固定桩上均匀设置有倒钩刺。

优选的,所述过滤罩靠近第三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管,且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与第二安装管配合的第一安装管,所述第一安装管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安装管的内侧壁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且过滤罩和第三连接管之间构成拆卸安装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液态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通过安装有固定桩、倒钩刺、第一安装管、第二安装管、内螺纹、外螺纹、过滤罩和第三连接管,使得装置一方面便于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利用固定桩和倒钩刺的作用,将装置在适宜的位置进行固定安装,从而增强了装置的功能性,另一方面使得过滤罩便于拆卸和更换,优化了装置的结构;

2.该液态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通过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照明灯和蓄电池,使得装置可以通过光伏控制器的作用,将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到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以供利用,实现了节能环保的优点,且通过设置照明灯,使得装置实现了夜间照明的功能,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3.该液态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通过安装有驱动电机和搅拌轴,使得装置实现了较好的搅拌混匀功能,增大了废液与相应药液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废液充分反应,去除掉其内部包含的易燃易爆的物质,便于接下来的蒸发操作,从而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4.该液态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通过安装有加热块、温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使得装置利用加热块的高电阻属性,通过对加热块通电,使得加热块产生热量,同时温度传感器会时刻检测第三壳体内部的温度,并且将信息传递给PLC控制器,一旦温度超过阈值,PLC控制器就会停止对加热块通电,使得装置实现了较好的控温加热功能,从而便于装置对废液进行蒸发滤渣操作,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5.该液态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通过设置有聚偏氟乙烯耐腐蚀层、降噪壳、消音孔和吸音矿棉,使得装置即增强了自身的耐腐蚀性能,又减轻了装置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污染,从而增强了装置的功能性,有利于该装置的长期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气主管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框图。

图中:1、废液进管;2、驱动电机;3、反应腔;4、电磁阀;5、第一过滤网;6、第一壳体;7、第一连接管;8、倒钩刺;9、降噪壳;10、搅拌轴; 11、出液管;12、加药口;13、导气主管;14、太阳能电池板;15、承载架; 16、蓄电池;17、照明灯;18、第二壳体;19、第三壳体;20、第二连接管; 21、冷凝管;22、第四壳体;23、出水口;24、进水口;25、集液箱;26、 PLC控制器;27、PLC控制箱;28、温度传感器;29、底座;30、固定桩;31、臭氧发生器;32、加热块;33、第三连接管;34、水泵;35、第一安装管; 36、第二安装管;37、过滤罩;38、导气支管;39、第二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液态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包括电磁阀4、太阳能电池板14、第二壳体18和底座29,底座29顶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壳体6,且第一壳体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5,底座29的底端均匀焊接有呈同心圆排列的固定桩30,且固定桩30上均匀设置有倒钩刺 8,使其便于在适宜的位置进行固定安装,从而增强了装置的功能性,第一过滤网5上方第一壳体6的内部设置有反应腔3,反应腔3的底端设置有出液管 11,且出液管11上安装有电磁阀4,第一壳体6一端的顶部设置有降噪壳9,且降噪壳9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2,降噪壳9与第一壳体6之间构成一体化焊接结构,且降噪壳9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消音孔,消音孔的内部填塞有吸音矿棉,使其减轻了装置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污染,从而实现了环保的优点,驱动电机2输出端反应腔3的内部安装有搅拌轴10,降噪壳9上方的第一壳体6上设置有与反应腔3内部相连通的废液进管1,且第一壳体6顶部设置有与反应腔3内部相连通的加药口12,第一壳体6一端底座29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壳体18,且第一壳体6内部的底端通过第一连接管7与第二壳体18 内部的顶端相连通,第二壳体18顶端的中间位置处通过承载架15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14,且太阳能电池板14下方承载架15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16,蓄电池16下方承载架15的两端皆安装有照明灯17,太阳能电池板14的纵截面呈上凸弧形,且太阳能电池板14、承载架15和第二壳体18三者的垂直中心线在同一竖直线上,使其即增强了太阳能电池板14的感光面积,又增强了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固性能,第二壳体18远离第一壳体6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臭氧发生器31,且臭氧发生器31输出端第二壳体18的内部安装有导气主管13,导气主管13上均匀设置有导气支管38,且导气主管13和导气支管 38内部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二过滤网39,第二壳体18远离第一壳体6一端底座29的顶端安装有第三壳体19,且第三壳体19内部的底端通过第三连接管 33与第二壳体18内部的底端相连通,第三连接管33一端第二壳体18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罩37,且第三连接管33和第一连接管7上皆安装有水泵34,过滤罩37靠近第三连接管3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管36,且第三连接管33上设置有与第二安装管36配合的第一安装管35,第一安装管35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安装管36的内侧壁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且过滤罩37和第三连接管33之间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使其优化了装置的结构,第三壳体19内部的两端皆安装有加热块32,且第三壳体19内部远离第二壳体 18一端的底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8,第三壳体19远离第二壳体18一端底座 29的顶端安装有第四壳体22,且第四壳体22内部的顶端安装有冷凝管21,冷凝管21内部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管20与第三壳体19内部的顶端相连通,且冷凝管21下方第四壳体22内部的底端安装有集液箱25,第四壳体22一端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23,且出水口23下方的第四壳体22上设置有进水口24,进水口24下方的第四壳体22上安装有PLC控制箱27,且PLC控制箱27的内部安装有PLC控制器26,第一壳体6、第二壳体18、第三壳体19和第四壳体 22的内侧壁皆设置有聚偏氟乙烯耐腐蚀层,且该聚偏氟乙烯耐腐蚀层的厚度范围在6-8mm,使其增强了装置的耐腐蚀性能,从而有利于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温度传感器28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2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PLC控制器2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加热块3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26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2、电磁阀4、臭氧发生器31和水泵 3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该驱动电机2的型号可为Y355L1-2,该电磁阀4的型号可为SV1000,该臭氧发生器31的型号可为LCF-G/A-5,该水泵34的型号可为ISGD,该PLC控制器26的型号可为CP1E-N20DR-A,该温度传感器28的型号可为WRM-101。

工作原理:使用时,蓄电池16为装置供电,工作人员首先根据自身的需求,利用固定桩30和倒钩刺8的作用,将装置在适宜的位置进行固定安装,接着通过废液进管1向第一壳体6内部通入待处理的废液,废液首先会进入反应腔3的内部,与此同时,使用者将相应的反应物质通过加药口12加入反应腔3的内部与废液发生反应,去除掉其内部不稳定、高温下易燃易爆的物质,与此同时,驱动电机2会被启动,带动搅拌轴10旋转在反应腔3内部进行搅拌,从而增大了废液与相应药液的接触面积,便于废液与药液充分反应,继而开启电磁阀4,使得反应好的废液从反应腔3内部流出,经过第一过滤网 5实现初次过滤,过滤好的废液会经由第一连接管7被水泵34抽入第二壳体 18的内部,与此同时,臭氧发生器31会通过导气主管13向第二壳体18的内部源源不断地通入臭氧,臭氧会与废液发生反应,将废液中的部分细菌杂质去除掉,继而杀菌后的废液会经由第三连接管33被水泵34抽入第三壳体19 的内部,由于第三壳体19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块32和温度传感器28,使得装置利用加热块32的高电阻属性,通过对加热块32通电,使得加热块32产生热量,同时温度传感器28会时刻检测第三壳体19内部的温度,并且将信息传递给PLC控制器26,一旦温度超过阈值,PLC控制器26就会停止对加热块 32通电,使得装置实现了较好的控温加热功能,从而便于装置对废液进行蒸发滤渣操作,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最后经过蒸发操作产生的热蒸汽会经由第二连接管20进入冷凝管21的内部实现冷凝,避免热蒸汽直接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热污染,从而进一步实现了环保的优点,有利于该装置的长期推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