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油收集器以及浮油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2094发布日期:2019-09-17 21:0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油收集器以及浮油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油收集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浮油收集器以及浮油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出现最多的就是常规的喇叭口式的浮油收集器,是用三个或四个浮球或浮筒支撑一个喇叭口式漂浮于液面上,喇叭口置于液面下,喇叭口末端连接一个软管,该软管与相关泵入口连接,经泵的抽吸作用,表面的含油污水慢慢流入喇叭口,直到泵的出口。此收集方式具有占有较大空间,同时喇叭口的吃水深度相对固定,液面变化时,吃水过浅时会形成漩涡,吸入空气,损坏泵。吃水过深时,吸入混合液中水多油少,失出收集浮油的意义。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同时吸油效果好,大大提高了吸油效率与吸油操作的稳定性,保持始终吸附液面上最表面的含油污水的浮油收集器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油收集器,其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同时吸油效果好,大大提高了吸油效率与吸油操作的稳定性,能够保持始终吸附液面上最表面的含油污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油收集系统,其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同时吸油效果好,大大提高了吸油效率与吸油操作的稳定性,保持始终吸附液面上最表面的含油污水。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浮油收集器,包括内筒、外筒和传输固定管,内筒容置在外筒内并与外筒间隙配合,且内筒的外侧底面与外筒的内侧底面之间形成导流密封腔,导流密封腔的底部设置有导流管口,传输固定管与导流管口连接并用于与设备本体连接,以固定外筒;内筒的顶端设置有入流斗,入流斗的底部设置有延伸至导流密封腔的导流通道,内筒具有环形密封腔,以使内筒能够相对外筒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内筒包括内环筒体、外环筒体和环底板,外环筒体与为外筒的内壁间隙配合,内环筒体和外环筒体同轴设置,环底板分别与内环筒体的底部和外环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内环筒体的顶部和外环筒体的顶部均与入流斗固定连接,内环筒体和外环筒体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腔。

进一步地,入流斗具有大头端和小头端,大头端与外环筒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小头端与内环筒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并与导流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入料斗设置有多条螺旋凸起,每条螺旋凸起由入料斗的边缘延伸至导流通道。

进一步地,传输固定管包括U型折弯段和直管段,U型折弯段的一端与导流管口通过法兰连接,直管段的一端与U型折弯段的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直管段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用于与设备本体连接。

进一步地,直管段的上部设置调节杆,调节杆包括套筒定位部和横杆部,套筒定位部套设在直管段,横杆部的一端与套筒定位部固定连接,横杆部的另一端向外伸出并设置在内筒的上方,用于对内筒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套筒定位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螺钉,多个第一定位螺钉间隔设置并抵接在直管段的外周面,用于调节套筒定位部的高度。

一种浮油收集系统,包括设备本体和浮油收集器,浮油收集器包括内筒、外筒和传输固定管,内筒容置在外筒内并与外筒间隙配合,且内筒的外侧底面与外筒的内侧底面之间形成导流密封腔,导流密封腔的底部设置有导流管口,传输固定管与导流管口连接并用于与设备本体连接,以固定外筒;内筒的顶端设置有入流斗,入流斗的底部设置有延伸至导流密封腔的导流通道,内筒具有环形密封腔,以使内筒能够相对外筒上下移动。设备本体与传输固定管连接。

进一步地,设备本体包括固定底座和抽吸泵,固定底座套设在传输固定管上,用于固定传输固定管,抽吸泵与传输固定管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螺钉,多个第二定位螺钉间隔设置并抵接在传输固定管的外周面,用于调节固定底座与传输固定管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浮油收集器,将内筒容置在外筒内并与外筒间隙配合,且内筒的外侧底面与外筒的内侧底面之间形成导流密封腔,导流密封腔的底部设置有导流管口,传输固定管与导流管口连接并用于与设备本体连接,以固定外筒;内筒的顶端设置有入流斗,入流斗的底部设置有延伸至导流密封腔的导流通道,内筒能够相对外筒上下移动,以调节入流斗相对外筒的高度。在实际使用时,传输固定管外界设备本体中的抽吸泵,通过传输固定管抽吸含油污水,导流密封腔内的含油污水由导流管口流向传输固定管,由于内筒与外筒间隙配合并能够利用环形密封腔提供的浮力相对外筒上下移动,通过抽吸含油污水,能够改变导流密封腔的体积,当吸入流量大于抽吸泵流量时,内筒能够向上移动,从而抬升入流斗的高度,降低进入导流密封腔内的水流量,避免吸入水量过大。内筒与外筒之间的运动方式一直处于脉动状态,使得该浮油收集器的流入量与泵的排出量基本平衡的脉动状态。达到抽吸油水混合物最上层含油污水的要求,同时内筒外筒间隙配合的方式,能够大大降低其占用空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浮油收集器,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同时吸油效果好,大大提高了吸油效率与吸油操作的稳定性,能够保持始终吸附液面上最表面的含油污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浮油收集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浮油收集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传输固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浮油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浮油收集器;110-内筒;111-内环筒体;113-外环筒体;115-环底板;120-环形密封腔;130-外筒;140-导流密封腔;150-传输固定管;151-U型折弯段;153-直管段;160-导流通道;170-入流斗;171-大头端;173-小头端;190-调节杆;191-套筒定位部;193-横杆部;195-第一定位螺钉;200-浮油收集系统;210-设备本体;211-固定底座;213-第二定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结合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浮油收集器100,包括内筒110、外筒130和传输固定管150,内筒110容置在外筒130内并与外筒130间隙配合,且内筒110的外侧底面与外筒130的内侧底面之间形成导流密封腔140,导流密封腔140的底部设置有导流管口,传输固定管150与导流管口连接并用于与设备本体210连接,以固定外筒130;内筒110的顶端设置有入流斗170,入流斗170的底部设置有延伸至导流密封腔140的导流通道160,内筒110具有环形密封腔120,以使内筒110能够相对外筒130上下移动。传输固定管150上设置有调节杆190,能够对内筒110的位置进行定位。传输固定管150上设置有调节杆190,用于对内筒110的高度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外筒130放置在液面之下的固定位置,内筒110放置在液面之上并具有环形密封腔120,使得内筒110成为带有密封空气的浮力平衡体,能够通过环形密封腔120相对外筒130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入流斗170的高度,调节进入到导流密封腔140内的含油污水的流量与入水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环形密封腔120的体积可根据浮油类型进行设定,具体地,环形密封腔120能够向内筒110提供3倍于重量的浮力,从而能够将内筒110抬升。

在实际操作时,启动外接的抽吸泵后,密封腔内的含油污水在泵的抽吸作用下由导流管口流入传输固定管150,内筒110沿外筒130的内壁下降,使得入流斗170下降并置入液面油膜层以及油水混合物中,使得入水流量增加,当吸入的入水流量超过泵吸流量后,导流密封腔140内的含油污水量增多,内筒110在环形密封腔120提供的浮力作用下沿外筒130的内壁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入流斗170上升,这样会使得入流斗170的入水流量减少,当导流密封腔140内的含油污水被吸出后内筒110又重复上述步骤下降。因而在抽吸泵工作时,内筒110与外筒130之间的运动方式一直处于脉动状态,使得该浮油收集器100的流入量与抽吸泵的排出量最基本平衡的脉动状态,达到抽吸油水混合物最上层含油污水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内筒110和外筒130均呈圆桶状,且均采用不锈钢制成,同时内筒110与外筒130之间具有微小间隙,能够保证内筒110和外筒130相对滑动,同时在实际吸附过程中含油污水能够进入到内筒110与外筒130之间的微小间隙中,形成油封,避免更多含油污水通过间隙进入到导流密封腔140。

参见图3,内筒110包括内环筒体111、外环筒体113和环底板115,外环筒体113与为外筒130的内壁间隙配合,内环筒体111和外环筒体113同轴设置,环底板115分别与内环筒体111的底部和外环筒体113的底部固定连接,内环筒体111的顶部和外环筒体113的顶部均与入流斗170固定连接,内环筒体111和外环筒体113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腔120。

在本实施例中,入流斗170具有大头端171和小头端173,大头端171与外环筒体113的顶部固定连接,小头端173与内环筒体111的顶部固定连接并与导流通道160连通。具体地,外环筒体113与内环筒体111均与入流斗170焊接在一起,且均作了密封处理,使得环形密封腔120能够保持密封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入流斗170设置有多条螺旋凸起,每条螺旋凸起由入料斗的边缘延伸至导流通道160。具体地,多条螺旋凸起沿同一螺旋方向设置,形成多条螺旋通道,便于油膜附结在入流斗170的表面并更快导入导流通道160。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入流斗170上也可以设置有吸附网格,也方便油膜附结在入流斗170的表面。

结合参见图1和图4,传输固定管150包括U型折弯段151和直管段153,U型折弯段151的一端与导流管口通过法兰连接,直管段153的一端与U型折弯段151的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直管段153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用于与设备本体21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U型折弯段151包括两个弯头和过渡管,两个弯头分别设置在过渡管的两端并向上伸出,其中一个弯头与导流管口连接,另一个弯头与直管段15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直管段153的上部设置调节杆190,调节杆190包括套筒定位部191和横杆部193,套筒定位部191套设在直管段153,横杆部193的一端与套筒定位部191固定连接,横杆部193的另一端向外伸出并设置在内筒110的上方,用于对内筒110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定位部19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螺钉195,多个第一定位螺钉195间隔设置并抵接在直管段153的外周面,用于调节套筒定位部191的高度。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油收集器100,将内筒110容置在外筒130内并与外筒130间隙配合,且内筒110的外侧底面与外筒130的内侧底面之间形成导流密封腔140,导流密封腔140的底部设置有导流管口,传输固定管150与导流管口连接并用于与设备本体210连接,以固定外筒130;内筒110的顶端设置有入流斗170,入流斗170的底部设置有延伸至导流密封腔140的导流通道160,内筒110能够相对外筒130上下移动,以调节入流斗170相对外筒130的高度。在实际使用时,传输固定管150外界设备本体210中的抽吸泵,通过传输固定管150抽吸含油污水,导流密封腔140内的含油污水由导流管口流向传输固定管150,由于内筒110与外筒130间隙配合并能够利用环形密封腔120提供的浮力相对外筒130上下移动,通过抽吸含油污水,能够改变导流密封腔140的体积,当吸入流量大于抽吸泵流量时,内筒110能够向上移动,从而抬升入流斗170的高度,降低进入导流密封腔140内的水流量,避免吸入水量过大。内筒110与外筒130之间的运动方式一直处于脉动状态,使得该浮油收集器100的流入量与泵的排出量基本平衡的脉动状态。达到抽吸油水混合物最上层含油污水的要求,同时内筒110外筒130间隙配合的方式,能够大大降低其占用空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浮油收集器100,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同时吸油效果好,大大提高了吸油效率与吸油操作的稳定性,能够保持始终吸附液面上最表面的含油污水。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浮油收集系统200,包括设备本体210和浮油收集器100,其中浮油收集器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浮油收集器100包括内筒110、外筒130和传输固定管150,内筒110容置在外筒130内并与外筒130间隙配合,且内筒110的外侧底面与外筒130的内侧底面之间形成导流密封腔140,导流密封腔140的底部设置有导流管口,传输固定管150与导流管口连接并用于与设备本体210连接,以固定外筒130;内筒110的顶端设置有入流斗170,入流斗170的底部设置有延伸至导流密封腔140的导流通道160,内筒110具有环形密封腔120,以使内筒110能够相对外筒130上下移动。设备本体210与传输固定管150连接。

设备本体210包括固定底座211和抽吸泵(图未示),固定底座211套设在传输固定管150上,用于固定传输固定管150,抽吸泵与传输固定管150连接。具体地,固定底座211外接在架体上并保持固定,从而能够对浮油收集器100进行固定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底座21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螺钉213,多个第二定位螺钉213间隔设置并抵接在传输固定管150的外周面,用于调节固定底座211与传输固定管150的相对位置。

在实际调节时,通过旋动第二定位螺钉213,调节传输固定管150的高度,从而使得外筒130处在液面之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