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流水可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5821发布日期:2019-10-28 23:08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溢流水可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利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溢流水可回收利用装置,属于回收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后所产生的废水往往需要对其进行净化处理,而在净化过程中废水往往会越过容器,成为溢流水,一般的溢流水中都会含有一些杂质颗粒,所以在对其进行回收利用时,通常就需要对其进行分解过滤,使得其能进行二次利用,造福社会,然而现有的回收利用装置不仅结构复杂,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还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效率非常低,其中所过滤出的污泥颗粒无法快速进行排出,使得整个装置的使用效果较差,所以现在急需要设计一种溢流水可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溢流水可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溢流水可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溢流水回收箱,所述溢流水回收箱内部顶端设有沉淀腔,所述沉淀腔上端且位于溢流水回收箱侧壁处设有进液管,所述沉淀腔内侧安装有导流板,所述沉淀腔底部中端设有电磁阀,所述溢流水回收箱外部顶端且与进液管相反的一侧安装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抽液管,且所述抽液管另一端穿过溢流水回收箱设置在沉淀腔中部,所述抽液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液管,所述沉淀腔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侧底部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端靠近抽液泵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气缸,所述导轨上端且位于凹槽中部滑动连接有污泥存放箱,且所述气缸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污泥存放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排液管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第二排液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排液管位于溢流水回收箱内侧底部,所述第二排液管上按照排液的方向分别安装有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以及第三过滤器,所述过溢流水回收箱内侧底端设有净水储蓄腔,所述第二排液管另一端位于净水储蓄腔内部,所述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以及第三过滤器均由活性炭滤网与滤芯组合而成,所述活性炭滤网设有两个,且所述滤芯位于两个活性炭滤网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排液管呈S形状,所述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以及第三过滤器分别安装在第二排液管的转角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器上活性炭滤网的滤孔直径分别是第二过滤器以及第三过滤器上活性炭滤网的滤孔直径的两倍与四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靠近进液管的一端设有出口,所述污泥存放箱位于电磁阀正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板呈四十五度倾斜,且所述沉淀腔横截面为倒等腰梯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沉淀腔内设置导流板,可以将溢流水中的污泥颗粒快速集中起来,同时通过打开电磁阀并启动气缸驱动污泥存放箱在导轨上移动,进而将从沉淀腔导出的污泥颗粒快速排出,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效率,并且通过抽液泵将沉淀腔内沉淀后的水通过第一排液管快速导入第二排液管内,经过三组孔径不同的过滤器进行多次过滤,将水中的细小杂质也能清除干净,使得溢流水达到可利用的程度,从而使得本装置的实用性变得更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溢流水回收箱;2、沉淀腔;3、进液管;4、导流板;5、电磁阀;6、抽液泵;7、抽液管;8、第一排液管;9、凹槽;10、导轨;11、气缸;12、污泥存放箱;13、连接件;14、第二排液管;15、第一过滤器;16、第二过滤器;17、第三过滤器;18、净水储蓄腔;19、活性炭滤网;20、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溢流水可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溢流水回收箱1,溢流水回收箱1内部顶端设有沉淀腔2,沉淀腔2上端且位于溢流水回收箱1侧壁处设有进液管3,沉淀腔2内侧安装有导流板4,沉淀腔2底部中端设有电磁阀5,溢流水回收箱1外部顶端且与进液管3相反的一侧安装有抽液泵6,抽液泵6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抽液管7,且抽液管7另一端穿过溢流水回收箱1设置在沉淀腔2中部,抽液泵6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液管8,沉淀腔2底部设有凹槽9,凹槽9内侧底部设有导轨10,导轨10上端靠近抽液泵6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气缸11,导轨10上端且位于凹槽9中部滑动连接有污泥存放箱12,且气缸11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污泥存放箱12固定连接,第一排液管8另一端通过连接件13与第二排液管14固定连接,第二排液管14位于溢流水回收箱1内侧底部,第二排液管14上按照排液的方向分别安装有第一过滤器15与第二过滤器16以及第三过滤器17,过溢流水回收箱1内侧底端设有净水储蓄腔18,第二排液管14另一端位于净水储蓄腔18内部,第一过滤器15与第二过滤器16以及第三过滤器17均由活性炭滤网19与滤芯20组合而成,活性炭滤网19设有两个,且滤芯20位于两个活性炭滤网19之间。

第二排液管14呈S形状,第一过滤器15与第二过滤器16以及第三过滤器17分别安装在第二排液管14的转角处,第一过滤器15上活性炭滤网19的滤孔直径分别是第二过滤器16以及第三过滤器17上活性炭滤网19的滤孔直径的两倍与四倍,凹槽9靠近进液管3的一端设有出口,污泥存放箱12位于电磁阀5正下方,导流板4呈四十五度倾斜,且沉淀腔2横截面为倒等腰梯形。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溢流水通过进液管3导入沉淀腔2内,接着沉淀腔2内设置的导流板4可以将溢流水中的污泥颗粒快速集中起来,然后通过启动抽液泵6将沉淀腔2内沉淀后的水通过抽液管7以及第一排液管8快速导入第二排液管14内,而第二排液管14内所设置的第一过滤器15与第二过滤器16以及第三过滤器17可以对沉淀后的水进行多次过滤,将沉淀后的水里的细小颗粒清除干净,使得溢流水达到可利用的程度,最后将净水导入净水储蓄腔18即可,其中通过打开电磁阀5将沉淀腔2内沉淀的污泥颗粒导入污泥存放箱12内,并启动气缸11驱动污泥存放箱12在导轨10上移动,进而将从沉淀腔2导出的污泥颗粒快速排出,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