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自供电流量计的三水路紫外电解直饮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0265发布日期:2020-01-17 18:3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含有自供电流量计的三水路紫外电解直饮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含有自供电流量计的三水路紫外电解直饮过滤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用水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此外,近年来,多个城市出现了自来水异味、污染等事件,因此,净水过滤器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猛。

目前市面上有一种直接连接在水龙头出水口上的小型净水过滤器,该种净水过滤器适用于各种水龙头的安装,也因此较为普及,然而,这种净水器由于直接安装在水龙头出水口上,水龙头内流出的水经过净水器的滤芯后流出。而滤芯根据其不同的材质、使用程度,使用寿命也大不相同,用户需要对滤芯进行拆卸,通过观察其外表判断是否需要更换,非常不便。

由于滤芯的寿命与其滤水量直接相关,因此可以考虑增加流量计对滤芯的过滤流量进行监控。然而,流量计又需要电池进行供电,电池电量用完之后需要重新更换新的电池,这样既不环保,重新拆装电池也很费时,也有电路进水的风险。

在上述缺陷的基础上,在净水器的实际用水过程中,有些情况下无需使用净水器(如拖地用水),有些情况下仅需简单的过滤处理(如清洗瓜果),而也有情况下需要完整的过滤(如直接饮用)。若每次用水都需要经过净水器中滤芯完全的过滤,那么也会造成滤芯寿命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自供电流量计的三水路紫外电解直饮过滤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含有自供电流量计的三水路紫外电解直饮过滤器,包括:自供电流量计主体1和紫外电解直饮过滤器主体2;

所述自供电流量计主体1包括:

原水入口端,包含第一水流通道11和第二水流通道12,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

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原水入口端,堵塞或导通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或所述第二水流通道12;

自供电流量计,设置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内,通过水流驱动产生感应电流供电;

所述紫外电解直饮过滤器主体2包括:

紫外滤芯21,输入端通过第三水流通道24连接所述第二水流通道12;

水阀22,连接所述紫外滤芯21的输出端,包含第四水流通道25和第五水流通道26,所述第四水流通道25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出水口;

直饮滤芯23,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水流通道26;

电解滤芯5,输入端连接所述直饮滤芯23的输出端,输出端设置有第三出水口。

较佳的,所述开关组件包括:

滑块堵头13,滑动连接在所述原水入口端内;

拉杆14,穿过所述原水入口端的内壁与所述滑块堵头连接;

按压开关15,一端连接所述拉杆14,另一端露出于所述自供电流量计主体外部,驱动所述滑块堵头13堵塞或导通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或所述第二水流通道12。

较佳的,所述拉杆14与所述原水入口端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6。

较佳的,所述自供电流量计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内的涡轮17,连接在所述涡轮上的磁铁18,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外周的线圈19和金属片110,以及感应所述磁铁18的磁感线转动次数的磁感应电路111。

较佳的,所述自供电流量计还包括可充电电池和显示屏112,所述可充电电池接收所述线圈19上产生的电流并提供给所述磁感应电路111,所述磁感应电路111连接所述显示屏112。

较佳的,所述第三出水口连接所述水阀的阀芯,通过旋转所述第三出水口驱动所述水阀导通或关闭所述第四水流通道、所述第五水流通道。

较佳的,所述第三出水口为旋转把手式的水龙头。

较佳的,所述原水入口端位于所述自供电流量计主体的顶部,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自供电流量计主体的底部;

所述第三出水口位于所述紫外电解直饮过滤器主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水出口位于所述紫外电解直饮过滤器主体的底部。

较佳的,所述电解滤芯包括:正极电极片、负极电极片以及质子膜,所述正极电极片、所述负极电极片与所述自供电流量计电连接获取电能,所述质子膜的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

较佳的,所述紫外滤芯包括紫外线发生管和环绕在所述紫外线发生管周围的玻璃螺旋管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实现了对水流水量的计算和显示,从而直观反应滤芯的使用寿命;

2、设计了自供电流量计,利用水流发电,避免外接电源和更换电池;

3、通过改变水流流向进行分级过滤,从而输出三种不同的水质:原水、第一水质和第二水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自供电流量计主体在导通第一水流通道时的俯视图;

图3为自供电流量计主体在导通第二水流通道时的俯视图;

图4为自供电流量计主体的一剖视图;

图5为自供电流量计主体的另一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俯视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侧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侧的剖视图;

图9为紫外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电解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含有自供电流量计的三水路紫外电解直饮过滤器,包括:自供电流量计主体1和紫外电解直饮过滤器主体2。

如图2至图5所示,自供电流量计主体1包括:

原水入口端,包含第一水流通道11和第二水流通道12,第一水流通道11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

开关组件,设置于原水入口端,堵塞或导通第一水流通道11或第二水流通道12;

自供电流量计,设置于第二水流通道内,通过水流驱动产生感应电流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组件包括:

滑块堵头13,滑动连接在原水入口端内;

拉杆14,穿过原水入口端的内壁与滑块堵头连接;拉杆14与原水入口端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6。

按压开关15,一端连接拉杆14,另一端露出于自供电流量计主体外部,驱动滑块堵头13堵塞或导通第一水流通道11或第二水流通道12。

自供电流量计包括设置于第二水流通道12内的涡轮17,连接在涡轮上的磁铁18,环绕设置于第二水流通道12外周的线圈19和金属片110,以及感应磁铁18的磁感线转动次数的磁感应电路111。还包括可充电电池和显示屏112,可充电电池接收线圈19上产生的电流并提供给磁感应电路111,磁感应电路111连接显示屏112。

如图6至图10所示,紫外电解直饮过滤器主体2包括:

紫外滤芯21,输入端通过第三水流通道24连接第二水流通道12;

水阀22,连接紫外滤芯21的输出端,包含第四水流通道25和第五水流通道26,第四水流通道25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出水口;

直饮滤芯23,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水流通道26;电解滤芯5,输入端连接所述直饮滤芯23的输出端,输出端设置有第三出水口,直饮滤芯为超滤膜滤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出水口连接水阀22的阀芯,第三出水口为旋转把手式的水龙头,通过旋转第三出水口驱动水阀导通或关闭第四水流通道25、第五水流通道26。

原水入口端位于自供电流量计主体的顶部,第一出水口位于自供电流量计主体的底部。第三出水口位于紫外电解直饮过滤器主体的顶部,第二水出口位于紫外电解直饮过滤器主体的底部。紫外滤芯包括紫外线发生管212和环绕在紫外线发生管212周围的玻璃螺旋管道2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原水通过原水入口端进入,通过按压开关15牵动拉杆14使滑块堵头13滑动开启第一水流通道11时,原水直接从第一出水口流出;通过按压开关15牵动拉杆14使滑块堵头13滑动开启第二水流通道12时,水流带动涡轮17转动,涡轮17带动磁铁18转动,磁铁18转动时,磁感应电路111上的干簧管将感应到的磁感线转动的次数有此来计算过滤的水流量并显示在显示屏112上。磁铁18旋转的同时磁感线切割了金属片110,使的线圈19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电流通过线圈19导入到可充电电池上对电池充电。

原水经过第二水流通道12的涡轮17通道后,进入第三水流通道24,经过紫外滤芯21,原水进入玻璃螺旋管道211,经过紫外线发生管212的紫外光杀菌消毒后原水被过滤为a水质。a水质进入水阀22中,水阀22通过旋转第三出水口来带动水阀22的阀芯来控制a级水质进入第四水流通道25,最后从第四水流通道25上的第二出水口。当a水质通过旋转第三出水口来带动水阀22的阀芯来进入到5号水流通道入口时,a水质通过第五水流通道26进入直饮滤芯23(超滤膜滤芯),过滤为b水质水,b水质水经过电解滤芯5中正极电极片51、负极电极片52的电解,并经过质子膜53过滤,只允许质子(也就是氢离子)携带少量水分子通过,这样可以杜绝臭氧和余氯,然后再向上流动从第三出水口出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