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选矿厂用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0441发布日期:2019-09-12 10:43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选矿厂用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选矿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选矿厂用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选矿废水包括选矿工艺排水、尾矿池溢流水和矿场排水,矿工艺排水主要包括碎矿过程中湿法除尘的排水以及碎矿及筛分车间、皮带走廊和矿石转运站的地面冲洗水:这类水主要含原矿粉末状的沉淀物,沉淀物内包含有碎矿,随水排放后,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环境的危害也不可忽视,传统的选矿废水处理,一般是以自然沉降、阳光照射分解、废水自然澄清等措施进行处理,沉降速度慢,效率低,同时由于缺乏回收装置,导致废水的碎矿被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选矿厂用水处理设备,不仅沉降效率高,而且对铁、镍、钴等金属碎矿的回收效果好。

一种选矿厂用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心位置的上侧焊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上方设置有沉淀罐,所述沉淀罐上端面的中心位置焊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壳体的顶壁转动连接、且上端穿过所述壳体的上端面,所述进料管的右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端面的右侧,所述水泵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通过所述进料管插入所述沉淀罐内,所述沉淀罐下端面的中心位置焊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上端设置有电磁感应阀,所述出料管与所述隔板转动连接、且下端穿过所述隔板,所述沉淀罐下方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传动皮带,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沉淀罐的右侧、且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隔板的上端面上,所述伺服电机的旋转轴穿过所述隔板,所述主动带轮焊接在所述伺服电机的旋转轴上,所述从动带轮焊接在所述出料管靠近下端的侧壁上,所述传动皮带的一端绕过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且与另一端相接,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杆,两所述固定杆前后平行设置、且焊接在所述壳体的左右内壁之间,两所述固定杆之间滑动连接有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结构,所述回收箱可沿所述固定杆左右滑动,所述回收箱内设置有两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上下平行设置、且转动连接在所述回收箱的左右内壁之间,所述旋转杆的侧壁均匀设置有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为铁质壳体,所述旋转叶片内设置有电磁铁线圈,所述电磁铁线圈固定在所述旋转杆的侧壁上,所述回收箱的左侧设置有电动推杆,两所述电动推杆上下平行设置、且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壳体左内壁上,所述电动推杆伸缩轴的端部与所述回收箱的左端面焊接相连,所述回收箱的下方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焊接在所述壳体的左右内壁之间,所述斜板左高右低倾斜设置,所述斜板右端部的右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右侧壁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沉淀罐的下端为漏斗状。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顶壁的中心位置与所述隔板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

优选的,所述回收箱前后端面的中心位置均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固定杆配合。

优选的,所述回收箱的左右内壁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旋转杆两端的侧壁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

优选的,所述旋转叶片的数量为8个,分别设置在两所述旋转杆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设置有沉降罐,将选矿废水由进料管通入沉降罐中,启动伺服电机,使其驱动沉降罐高速旋转,沉降罐内的选矿废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快速沉降,一段时间后,关闭伺服电机使选矿废水静置一段时间,然后通过水泵和出水管抽出上清液重复利用,沉降速度快;同时,设置有回收箱,打开电磁感应阀使沉淀由出料管落入回收箱内,将电磁铁线圈通电使旋转叶片具有磁性,通过电动推杆控制回收箱左右滑动,沉淀落在旋转叶片上,通过重力驱动旋转杆转动,同时沉淀中铁、镍、钴等金属碎矿被旋转叶片吸附,回收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不仅沉降效率高,而且对铁、镍、钴等金属碎矿的回收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回收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隔板;111-第一轴承;12-水泵;121-出水管;13-出料口;2-沉淀罐;21-进料管;22-出料管;221-电磁感应阀;3-动力机构;31-伺服电机;32-主动带轮;33-从动带轮;34-传动皮带;4-固定杆;5-回收箱;51-固定块;52-第二轴承;6-电动推杆;7-斜板;8-旋转杆;81-旋转叶片;82-电磁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一种选矿厂用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中心位置的上侧焊接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上方设置有沉淀罐2,所述沉淀罐2上端面的中心位置焊接有进料管21,所述进料管21与所述壳体1的顶壁转动连接、且上端穿过所述壳体1的上端面,所述进料管21的右侧设置有水泵12,所述水泵12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端面的右侧,所述水泵12上设置有出水管121,所述出水管121的一端通过所述进料管21插入所述沉淀罐2内,所述出水管121进水口位于所述沉淀罐2中心位置的右侧,所述沉淀罐2下端面的中心位置焊接有出料管22,所述出料管22的上端设置有电磁感应阀221,所述出料管22与所述隔板11转动连接、且下端穿过所述隔板11,所述沉淀罐2下方设置有动力机构3,所述动力机构3包括伺服电机31、主动带轮32、从动带轮33和传动皮带34,所述伺服电机31设置在所述沉淀罐2的右侧、且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隔板11的上端面上,所述伺服电机31的旋转轴穿过所述隔板11,所述主动带轮32焊接在所述伺服电机31的旋转轴上,所述从动带轮33焊接在所述出料管22靠近下端的侧壁上,所述传动皮带34的一端绕过所述主动带轮32和从动带轮33、且与另一端相接,所述隔板11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杆4,两所述固定杆4前后平行设置、且焊接在所述壳体1的左右内壁之间,两所述固定杆4之间滑动连接有回收箱5,所述回收箱5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结构,所述回收箱5可沿所述固定杆4左右滑动,所述回收箱5内设置有两旋转杆8,所述旋转杆8上下平行设置、且转动连接在所述回收箱5的左右内壁之间,所述旋转杆8的侧壁均匀设置有旋转叶片81,所述旋转叶片81为铁质壳体,所述旋转叶片81内设置有电磁铁线圈82,所述电磁铁线圈82固定在所述旋转杆8的侧壁上,所述回收箱5的左侧设置有电动推杆6,两所述电动推杆6上下平行设置、且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壳体1左内壁上,所述电动推杆6伸缩轴的端部与所述回收箱5的左端面焊接相连,所述回收箱5的下方设置有斜板7,所述斜板7焊接在所述壳体1的左右内壁之间,所述斜板7左高右低倾斜设置,所述斜板7右端部的右侧设有出料口13,所述出料口13设置在所述壳体1右侧壁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设置有沉降罐2,将选矿废水由进料管21通入沉降罐2中,启动伺服电机31,使其驱动沉降罐2高速旋转,沉降罐2内的选矿废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快速沉降,一段时间后,关闭伺服电机31使选矿废水静置一段时间,然后通过水泵12和出水管121抽出上清液重复利用,沉降速度快;同时,设置有回收箱5,打开电磁感应阀221使沉淀由出料管22落入回收箱5内,将电磁铁线圈82通电使旋转叶片81具有磁性,通过电动推杆6控制回收箱5左右滑动,沉淀落在旋转叶片81上,通过重力驱动旋转杆8转动,同时沉淀中铁、镍、钴等金属碎矿被旋转叶片81吸附,回收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不仅沉降效率高,而且对铁、镍、钴等金属碎矿的回收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罐2的下端为漏斗状,便于沉淀从出料管22流出沉降罐2。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内顶壁的中心位置与所述隔板11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第一轴承111,所述进料管21和出料管22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轴承111的内圈过盈配合,便于通过动力机构3驱动沉降罐2高速旋转,减少因摩擦性造成的能耗。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箱5前后端面的中心位置均焊接有固定块51,所述固定块5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固定杆4配合,便于通过电动推杆6驱动回收箱5左右滑动,减少因摩擦性造成的能耗。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箱5的左右内壁设置有第二轴承52,所述旋转杆8两端的侧壁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轴承52的内圈过盈配合,沉淀落在旋转叶片81上,通过重力驱动旋转杆8转动,使不同的旋转叶片81对铁、镍、钴等金属碎矿进行吸附,增强吸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叶片81的数量为8个,分别设置在两所述旋转杆8的侧壁上,与沉淀发生冲击,便于铁、镍、钴等金属碎矿脱离杂质被旋转叶片81吸附,增强吸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将选矿废水由进料管21通入沉降罐2中,启动伺服电机31,伺服电机31通过输送皮带34将主动带轮32的动力传递到从动带轮33上,使其驱动沉降罐2高速旋转,沉降罐2内的选矿废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快速沉降,一段时间后,关闭伺服电机31使选矿废水静置一段时间,然后通过水泵12和出水管121抽出上清液;然后,打开电磁感应阀221使沉淀由出料管22落入回收箱5内,将电磁铁线圈82通电使旋转叶片81具有磁性,通过电动推杆6控制回收箱5左右滑动,沉淀依次落在两个旋转杆8的旋转叶片81上,通过重力驱动旋转杆8转动,同时沉淀中铁、镍、钴等金属碎矿被旋转叶片81吸附,杂质留在斜板7上,并由出料口13排出。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