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混合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1116发布日期:2018-09-05 00:4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废水回收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同时处理高浓度废水和低浓度废水的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迅速发展,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由于工业废水的成分更复杂,有些还有毒性,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处理工业废水。

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有机物浓度高,COD一般在2000mg/L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几万乃至几十万mg/L,相对而言,BOD较低,很多废水BOD与COD的比值小于0.3;二是成分复杂,含有毒性物质废水中有机物以芳香族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居多,还多含有硫化物、氮化物、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三是色度高,有异味,有些废水散发出刺鼻恶臭,给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四是具有强酸强碱性。

低浓度有机废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各种稀释的工业废水,其COD浓度小于1000mg/L,氨氮小于100mg/L,这类废水的组成成分较复杂,除含有石油类、挥发酚、氨氮外,还含有吲哚、喹啉等单环或多环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含氮、硫、氧的杂环有机污染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保型混合废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高浓度废水和低浓度废水,其结构精简,能耗低且处理效果好,易于推广实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环保型混合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废水管道依次连通的集水池、第一反应池、第一混凝池、第一絮凝池、第一沉淀池、综合调节池、第二反应池、第二混凝池、第二絮凝池、第二沉淀池、中间水池、至少一个生化池和第三沉淀池,所述集水池设有高浓度废水进水口,所述综合调节池设有低浓度废水进水口;

所述第三沉淀池包括出水口、第一出污口和第二出污口,所述出水口通过废水管道依次连通有砂滤罐、碳滤罐、超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所述第一出污口通过污泥管道与生化池连通,所述第二出污口通过污泥管道连接污泥浓缩池;

所述第一沉淀池和所述第二沉淀池分别通过污泥管道与所述污泥浓缩池连通;

所述污泥浓缩池包括污泥浓缩池出水口和污泥浓缩池排污口,所述污泥浓缩池出水口通过废水管道与所述综合调节池连通,所述污泥浓缩池排污口通过污泥管道与压滤机连通;

所述反渗透装置包括浓水出水口和淡水出水口,所述浓水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有蒸发水池和单效蒸发器,所述淡水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回用水箱连通;

所述第一反应池的池底、第一混凝池的池底、第一絮凝池的池底、第二反应池的池底、第二混凝池的池底和第二絮凝池的池底分别设有一搅拌机构;

所述第一反应池和所述第二反应池分别设有碱液加药口,所述碱液加药口外接碱液加药箱;所述第一混凝池和所述第二混凝池分别设有PAC加药口,所述PAC加药口外接PAC加药箱;所述第一絮凝池和所述第二絮凝池分别设有PAM加药口,所述PAM加药口外接PAM加药箱;

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一侧、第二沉淀池的一侧和第三沉淀池的一侧由上至下设有若干上挡水板,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另一侧、第二沉淀池的另一侧和第三沉淀池的另一侧由上至下设有若干下挡水板,所述上挡水板和所述下挡水板相互交错分布;所述上挡水板的表面和所述下挡水板的表面分别形成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上挡水板的长度由上至下渐长,若干所述下挡水板的长度由上至下渐缩;

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搅拌机构、碱液加药箱的电磁阀、PAC加药箱的电磁阀、PAM加药箱的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环保型混合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生化池、第二生化池、第三生化池和第四生化池,所述第一生化池的进水口与所述中间水池的出水口通过废水管道连通,所述第四生化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沉淀池的进水口通过废水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说,所述砂滤罐包括上层的氧化钙层和下层的硅藻土层,所述氧化钙层的高度与所述硅藻土层的高度之比为2:3。

进一步地说,所述碳滤罐内设有木质活性炭层和填充于所述木质活性炭层的石英,所述木质活性炭层的高度占所述碳滤罐的高度的2/3-4/5,所述石英的填充率为75-80%。

进一步地说,所述上挡水板和所述下挡水板的叠合宽度为8-10mm。

进一步地说,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5-0.9mm。

进一步地说,所述上挡水板和所述下挡水板皆为耐酸碱材质的挡水板。

进一步地说,所述上挡水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一侧/第二沉淀池的一侧/第三沉淀池的一侧可转动连接,所述下挡水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另一侧/第二沉淀池的另一侧/第三沉淀池的另一侧可转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1、本发明的设备可集中处理高浓度废水和低浓度废水,处理后的排出水的pH值为6-8,悬浮物的浓度小于10mg/L,BOD小于10mg/L,COD小于50mg/L,氨氮小于5mg/L,总氮小于10mg/L,总磷小于0.5mg/L;

且,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产生的沉淀物通过污泥管道通至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被压滤机压滤后产生的滤液通过废水管道通至综合调节池,该设计保证废渣和废水的零排放,提高废水的排放标准;

2、本发明砂滤罐包括上层的氧化钙层和下层的硅藻土层、碳滤罐内设有木质活性炭层和填充于木质活性炭层的石英,砂滤罐和碳滤罐的主要作用就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微生物、氯和嗅味,提高回用水的净化率;

3、本发明第一沉淀池的一侧、第二沉淀池的一侧和第三沉淀池的一侧由上至下设有若干上挡水板,第一沉淀池的另一侧、第二沉淀池的另一侧和第三沉淀池的另一侧由上至下设有若干下挡水板,上挡水板和下挡水板相互交错分布;若干上挡水板的长度由上至下渐涨,若干下挡水板的长度由上至下渐缩,上挡水板和所述下挡水板的叠合宽度为8-10mm,多层挡水板会提高废水的过滤次数,提高废水的洁净度;使用时间过久之后,控制上挡水板和下挡水板向下翻折,再将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内的废渣通过污泥泵抽干净;

4、本发明的结构精简,能耗低且处理效果好,易于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控制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集水池1、第一反应池2、第一混凝池3、第一絮凝池4、第一沉淀池5、综合调节池6、第二反应池7、第二混凝池8、第二絮凝池9、第二沉淀池10、中间水池11、生化池12、第三沉淀池13、砂滤罐14、碳滤罐15、超滤装置16、反渗透装置17、污泥浓缩池18、压滤机19、蒸发水池20、单效蒸发器21、回用水箱22、搅拌机构23、碱液加药箱24、PAC加药箱25、PAM加药箱26、上挡水板27、下挡水板28和控制器2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环保型混合废水处理系统,如图1-图3所示,包括通过废水管道依次连通的集水池1、第一反应池2、第一混凝池3、第一絮凝池4、第一沉淀池5、综合调节池6、第二反应池7、第二混凝池8、第二絮凝池9、第二沉淀池10、中间水池11、至少一个生化池12和第三沉淀池13,所述集水池1设有高浓度废水进水口,所述综合调节池6设有低浓度废水进水口;

所述第三沉淀池13包括出水口、第一出污口和第二出污口,所述出水口通过废水管道依次连通有砂滤罐14、碳滤罐15、超滤装置16和反渗透装置17,所述第一出污口通过污泥管道与生化池12连通,所述第二出污口通过污泥管道连接污泥浓缩池18;

所述第一沉淀池5和所述第二沉淀池10分别通过污泥管道与所述污泥浓缩池连通;

所述污泥浓缩池18包括污泥浓缩池出水口和污泥浓缩池排污口,所述污泥浓缩池出水口通过废水管道与所述综合调节池6连通,所述污泥浓缩池排污口通过污泥管道与压滤机19连通;

所述反渗透装置17包括浓水出水口和淡水出水口,所述浓水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有蒸发水池20和单效蒸发器21,所述淡水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回用水箱22连通;

所述第一反应池的池底、第一混凝池的池底、第一絮凝池的池底、第二反应池的池底、第二混凝池的池底和第二絮凝池的池底分别设有一搅拌机构23;

所述第一反应池和所述第二反应池分别设有碱液加药口,所述碱液加药口外接碱液加药箱24;所述第一混凝池和所述第二混凝池分别设有PAC加药口,所述PAC加药口外接PAC加药箱25;所述第一絮凝池和所述第二絮凝池分别设有PAM加药口,所述PAM加药口外接PAM加药箱26;

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一侧、第二沉淀池的一侧和第三沉淀池的一侧由上至下设有若干上挡水板27,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另一侧、第二沉淀池的另一侧和第三沉淀池的另一侧由上至下设有若干下挡水板28,所述上挡水板27和所述下挡水板28相互交错分布;所述上挡水板27的表面和所述下挡水板28的表面分别形成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上挡水板的长度由上至下渐长,若干所述下挡水板的长度由上至下渐缩;

还包括控制器29,所述搅拌机构、碱液加药箱的电磁阀、PAC加药箱的电磁阀、PAM加药箱的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环保型混合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生化池、第二生化池、第三生化池和第四生化池,所述第一生化池的进水口与所述中间水池的出水口通过废水管道连通,所述第四生化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沉淀池的进水口通过废水管道连通。

所述砂滤罐14包括上层的氧化钙层和下层的硅藻土层,所述氧化钙层的高度与所述硅藻土层的高度之比为2:3。

所述碳滤罐15内设有木质活性炭层和填充于所述木质活性炭层的石英,所述木质活性炭层的高度占所述碳滤罐的高度的2/3-4/5,所述石英的填充率为75-80%。

所述上挡水板27和所述下挡水板28的叠合宽度为8-10mm。

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5-0.9mm。

所述上挡水板27和所述下挡水板28皆为耐酸碱材质的挡水板。

所述上挡水板2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一侧/第二沉淀池的一侧/第三沉淀池的一侧可转动连接,所述下挡水板2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另一侧/第二沉淀池的另一侧/第三沉淀池的另一侧可转动连接。

实现上述转动连接的结构为:上挡水板/下挡水板的一端与第一沉淀池的一侧/第二沉淀池的一侧/第三沉淀池的一侧通过转轴连接,第一沉淀池的外壁/第二沉淀池的外壁/第三沉淀池的外壁设有驱动转轴转动的转动电机,控制器通过转动电机控制转轴转动,进而控制上挡水板/下挡水板向下翻转。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以1个生化池为例):

高浓度废水依次通入第一反应池、第一混凝池、第一絮凝池和第一沉淀池后,除去水体中的大分子颗粒物、悬浮物、胶体等物质,再与低浓度废水通入综合调节池、第二反应池、第二混凝池、第二絮凝池、第二沉淀池、生化池和沉淀池,进一步除去水体中残留的大分子颗粒物、悬浮物、胶体等物质,沉淀池的上部废水再依次通入砂滤罐、碳滤罐、超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进一步降低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微生物、氯和嗅味,沉淀池的下部废渣进入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中的混合物经过压滤机压滤后产生的干性废渣外运至指定场所,产生的废水再次通至综合调节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