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效净水功能的新型生态护坡及生态改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94972发布日期:2020-06-23 18:3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高效净水功能的新型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该护坡建造在流域水岸边的水陆交错带处,

生态护坡(100)的坡体伸入流域水中,其表层铺设软体排(110),软体排(110)下部为生态滤池(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滤池(120)通过密封池体隔绝流域水,优选生态滤池(120)中填装有填料层和承托层(125),将污水引入生态滤池(120)中,填料层用于对引入的污水进行污染物处理,降低污水富营养化程度,承托层(125)用于支撑填料层,并经承托层(125)使处理后的污水排出生态滤池(120)进入流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生态护坡(100)可以设置多座,优选将其在流域水沿岸排布,形成相隔设定间距的生态护坡群;

生态护坡(100)表层铺设的软体排(110)由多层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织成,所述软体排(110)具有较大的稳定孔径,优选为0.05~1cm,更优选为0.1~0.5c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滤池(120)的填料层由上至下铺设有四个功能层,

第一层为土壤层(121),进行重金属吸附、有机物的降解以及氮磷去除;

第二层为调节层(122),用于支撑土壤层(121),并进行重金属、氮磷吸收和有机物的吸附固定;调节层(122)由天然沸石、石灰石和活性炭组成;

第三层为生物层(123),用于重金属吸附固定、有机物的降解以及氮磷去除;填料为负载有细菌的活性炭,即生物活性炭;

第四层为生态层(124),用于过滤水体,拦截土壤;生态层(124)中填料为细砂、碎石、钢渣、煤渣、建筑废料、废弃石膏等废弃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土壤层(121)中投放有蚯蚓,蚯蚓的投放密度为8g~12g(蚯蚓)/(l填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通过水泵将污水引入生态护坡(100)中的布水管(130),该布水管(130)安装在生态滤池(120)位于土壤层(121)之上的空间中;

任选地,布水管(130)为pvc管,管径上分布有0.1~0.5cm的出水孔;

优选地,安装在土壤层(121)之上空间中的布水管(130)旁布置有曝气管(140),外接风机进行曝气;其中,曝气管(140)为pvc管,管径上分布0.05~0.2cm的出气孔;

更优选地,在填料层内还布置有内层布水管,该内层布水管外围用土工布包裹有青石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生态护坡(100)采用模块化结构,将防水板材制成生态滤池(120)的池体,进而可以在水处理现场组装、安放池体,按顺序投加填料,一个池体对应形成一个生态滤池(120);

每处生态护坡(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生态滤池(120),优选每处生态护坡(100)至少包括两个生态滤池(120);更优选多个生态滤池(120)分层、分列堆积,每列上生态滤池(120)对齐,每层上的相邻的生态滤池(120)之间留存设定孔隙;

优选地,在相同列的生态滤池(120)中,上一层生态滤池(120)中的出水管与下一层生态滤池(120)的布水管(130)连接;上一层生态滤池(120)中的曝气管(140)与下一层生态滤池(120)的曝气管(14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生态滤池(120)的池体外围套有金属丝笼;

当生态护坡(100)采用模块化结构时,仅在最上层的生态滤池的土壤层(121)中投放有蚯蚓,蚯蚓的投放密度为8g~12g(蚯蚓)/(l填料)。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在与生态护坡(100)相近处的岸边建造沉淀池(210);

沉淀池(210)进水口处设置格栅或滤网,引入所收集的流域两岸的生活污水及地表径流等,经沉淀后的污水上清液进入生态护坡(100)。

10.一种生态改善方法,优选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生态护坡进行生态改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效净水功能的新型生态护坡,该护坡建造在流域水岸边的水陆交错带处,生态护坡(100)的坡体伸入流域水中,其表层铺设软体排(110),软体排(110)下部为生态滤池(120),生态滤池(120)通过池体隔绝流域水,生态滤池(120)中填装有填料层和承托层(125),将经沉淀池(210)预处理后的污水引入生态滤池(120)中,填料层用于对引入的污水进行污染物处理,降低污水富营养化程度,承托层(125)用于支撑填料层,并经承托层(125)使处理后的污水排出生态护坡(100)进入流域内。通过构筑新型生态护坡,构建了以微生物、植物、动物、填料等为主要元素的生态型水域水处理系统,有效实现了流域水的高效脱氮除磷,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郑正;孙文景;罗兴章;何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1.15
技术公布日:2020.06.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