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养殖场的旋流降解零排放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3267发布日期:2019-06-13 15:4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养殖场的旋流降解零排放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说是用于养殖场的旋流降解零排放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快速推动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污染压力愈来愈大,畜禽养殖废弃物,特别是集约化猪场废水已成为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主要污染源。目前我国大部分规模化猪场都建有沼气工程厌氧处理系统,在利用生物质能源的同时,污染物得到无害化、减量化等有效治理。这虽然有效地控制了猪场废水的直接污染,但由于大量厌氧消化后的猪场沼液通常直接外排或农灌,必将会造成严重的二次环境污染和潜在风险,养殖场废水的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如何高效的处理养殖场废水,避免废水的肆意排放对水体和土壤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主要问题。

养殖场废水主要来源:粪便淋出液、场地冲洗水和尿液。其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cod8000~20000mg/l)、悬浮物(>10000mg/l)和氨氮浓(500~1400mg/l)都很高,而且含有一定的抗生素和重金属。治理这类养殖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简称物化法)、生物法及其相互之间的组合技术等。但是,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难于处理且处理费用高,易带来二次污染,不适合于利润微薄的养殖场。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污水中cod、bod的去除率高、无二次污染的养殖场污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养殖场的旋流降解零排放处理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养殖场的旋流降解零排放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用于收集养殖场污水的收集池、污水池、斜管沉淀池、调节池、至少一组相互连通的旋流降解生化池,所述调节池连通至旋流降解生化池进口,所述旋流降解生化池出口连通至周转池,还包括旋流降解床、循环池和旋流降解挥发器,所述周转池内的污水经旋流降解床降解后流至循环池,循环池内的污水再经旋流降解床降解、挥发一部分后流回循环池,所述循环池与清水池相连,所述清水池与用于将清水池内的清水进行挥发的旋流降解挥发器相连,从而实现养殖场污水的零排放。

作为优选,所述旋流降解床包括支撑钢架和设于支撑钢架上的旋流降解处理器,所述旋流降解处理器包括数个并排设置的旋流降解单元旋流降解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旋流降解单元旋流降解单元底端的生化床和设于所述生化床下的旋流降解集水池,所述周转池内的污水经生化床作用后流向旋流降解集水池,再经旋流降解集水池的出水口注入所述循环池,所述循环池内的污水经所述旋流降解单元旋流降解单元过滤,再落入生化床进行循环作用,最后再经旋流降解集水池流入至所述循环池。

作为优选,每一旋流降解单元旋流降解单元包括两侧端分别与支撑钢架连接的帘巾,还包括与所述帘巾底端连接的张紧杆,所述张紧杆两端通过丝杆连接至与所述支撑钢架侧端轴向中心线垂直的角钢上,所述丝杆穿过角钢并通过锁紧螺栓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周转池内的污水通过位于旋流降解单元旋流降解单元下方的第一喷淋管道喷淋至所述生化床,所述第一喷淋管道包括第一喷淋主管和数个与所述第一喷淋主管角度设置的第一喷淋支管,所述第一喷淋主管和第一喷淋支管均设有数个喷淋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喷淋主管和第一喷淋支管垂直设置,数个所述第一喷淋支管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喷淋主管上,且所述喷淋孔为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池内的污水通过位于旋流降解单元上方的第二喷淋管道喷淋至所述旋流降解单元,所述第二喷淋管道包括第二喷淋主管和数个与所述第二喷淋主管角度设置的第二喷淋支管,所述第二喷淋主管和第二喷淋支管均设有数个喷淋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喷淋主管和第二喷淋支管垂直设置,数个所述第二喷淋支管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喷淋主管上,且所述喷淋孔为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污水池内设有干湿分离机,干湿分离后的污水流入污水池,干湿分离后的粪渣经循环管道泵送至收集池。

作为优选,所述斜管沉淀池、旋流降解生化池、循环池内的沉渣均经循环管道泵送至收集池。

作为优选,所述旋流降解生化池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一厌氧池、第二厌氧池,还包括两个折流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一折流池、第一厌氧池、第二沉淀池、第二折流池、第二厌氧池分别连通,且第一沉淀池进口连通至所述调节池出口,第二厌氧池出口连通至周转池,所述第一厌氧池和第二厌氧池内均设有弹性填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置的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可实现污水的零排放,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

2、本发明设置的旋流降解床有利于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加速污泥除臭、脱水,避免二次污染;

3、所述旋流降解床利用纯物理法进行发酵,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化学试剂发酵所带来的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且发酵效果好、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优选方式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优选方式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旋流降解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旋流降解单元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图4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1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7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一种用于养殖场的旋流降解零排放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用于收集养殖场1污水的收集池2、污水池3、斜管沉淀池4、调节池5、至少一组相互连通的旋流降解生化池,所述污水池内设有干湿分离机34,干湿分离后的污水流入污水池,干湿分离后的粪渣经循环管道泵送至收集池;污水池是为了进行首次泥渣拦截过滤,用于拦截大件悬浮物等,因而也可以采用过滤网等。所述调节池连通至旋流降解生化池进口,所述旋流降解生化池出口连通至周转池12,还包括旋流降解床13、循环池14和旋流降解挥发器19,所述周转池内的污水经旋流降解床降解后流至循环池,循环池内的污水再经旋流降解床降解、挥发一部分后流回循环池,所述循环池与清水池相连,所述清水池与用于将清水池内的清水进行挥发的旋流降解挥发器相连,从而实现养殖场污水的零排放。所述旋流降解床是用来对污水进行深层发酵过滤的,有利于对污水进行更细致的除污处理。

所述旋流降解床包括支撑钢架21和设于支撑钢架上的旋流降解处理器,所述旋流降解处理器包括数个并排设置的旋流降解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旋流降解单元底端的生化床29和设于所述生化床下的旋流降解集水池,所述周转池内的污水经生化床作用后流向旋流降解集水池23,再经旋流降解集水池的出水口注入所述循环池,所述循环池内的污水经所述旋流降解单元过滤,再落入生化床进行循环作用,最后再经旋流降解集水池流入至所述循环池。所述周转池内的污水可以先经生化床发酵,所述生化床铺设有至少一层谷物,还设有菌种,该菌种可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净化污水的菌种即可,此处不做详细叙述,该生化床可以对污水进行首轮发酵净化处理,然后净化处理后的污水流向循环池,然后循环池内的污水再经过旋流降解单元进行二次过滤,再落入生化床再次发酵。所述旋流降解床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如此循环后,可更深层的过滤净化污水。

每一旋流降解单元包括两侧端分别与支撑钢架连接的帘巾25,还包括与所述帘巾底端连接的张紧杆27,所述张紧杆两端通过丝杆30连接至与所述支撑钢架侧端轴向中心线垂直的角钢31上,所述丝杆穿过角钢并通过锁紧螺栓28定位。所述帘巾可以用毛巾、布料等替代,只需要起到在污水喷淋到该部件上后可进行挥发即可;蒸发掉的水分再流向大气层,留下来的碎渣留存在该部件上,一定周期后再进行清理即可,在温度足够的天气情况下,可利用自然温度进行挥发,在温度过低的天气情况下,可设置旋流降解挥发器辅助装置,如能加热帘巾的加热装置等,以提高挥发能力,提高处理效率,完成污水的处理,达到零排放,其加热装置的具体结构等不是本发明需要保护的创新点,且属于公知常识,因而不做详细叙述。

所述张紧杆的设置有助于所述帘巾的松紧调节和长短调节,以适应不同场合的不同需求,所述张紧杆两端设有供所述丝杆穿入的内螺纹,从而通过调节丝杆调节张紧杆的纵向高度位置,所述锁紧螺栓可以起到定位锁紧丝杆的作用。

所述周转池内的污水通过位于旋流降解单元下方的第一喷淋管道喷淋至所述生化床,所述第一喷淋管道包括第一喷淋主管26和数个与所述第一喷淋主管角度设置的第一喷淋支管22,所述第一喷淋主管和第一喷淋支管均设有数个喷淋孔。所述喷淋支管的设置有助于污水向谷物、谷壳喷淋,增大净化喷淋面积,提高净化效率,所述污水可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从喷淋孔流出,也可设置泵,所述污水由泵加压通过喷淋孔进行喷淋,以提高效率。

所述第一喷淋主管和第一喷淋支管垂直设置,数个所述第一喷淋支管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喷淋主管上,且所述喷淋孔为圆形。均匀设置有利于污水喷淋得更均匀,且所述圆形设置有利于增大喷淋面积,提高效率。

所述循环池内的污水通过位于旋流降解单元上方的第二喷淋管道喷淋至所述旋流降解单元,所述第二喷淋管道包括第二喷淋主管32和数个与所述第二喷淋主管角度设置的第二喷淋支管33,所述第二喷淋主管和第二喷淋支管均设有数个喷淋孔。同理,所述喷淋支管的设置有助于污水向帘巾喷淋,增大净化喷淋面积,提高净化效率,所述污水可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从喷淋孔流出,也可设置泵,所述污水由泵加压通过喷淋孔进行喷淋,以提高效率。

所述第二喷淋主管和第二喷淋支管垂直设置,数个所述第二喷淋支管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喷淋主管上,且所述喷淋孔为圆形。

所述斜管沉淀池、旋流降解生化池、循环池内的沉渣均经循环管道泵送至收集池,实施过程中可采用切割污泥泵进行动力泵送。所述循环管道的设置有助于在各个处理过程中将各处理装置中的泥渣循环入收集池,实现再次循环净化处理。有利于实现“零排放”处理。

所述旋流降解生化池包括第一沉淀池6、第二沉淀池9、第一厌氧池8、第二厌氧池11,还包括两个折流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一折流池、第一厌氧池、第二沉淀池、第二折流池10、第二厌氧池分别连通,且其高度分别设成递减状态,有利于利用其高度差形成污水自流;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一厌氧池内均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连接有提手,以便取出更换,所述污泥泵你用于泵送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一厌氧池内的泥渣进去收集池。且第一沉淀池进口连通至所述调节池出口,第二厌氧池出口连通至周转池,所述第一厌氧池和第二厌氧池内均设有弹性填料。所述弹性填料具有散热性能高,阻力小,布水、布气性能好,易长膜,既能挂膜,又能有效切割气泡,提高氧的转移速率和利用,使水气生物膜得到充分交换,使水中的有机物得到高效处理。所述折流池内设有折流板,有利于不存死角去除水中的悬浮杂质,降低水的浑浊度。

在实施过程中,养殖场内的污水储存在收集池,收集池内的污水泵送送干湿分离机,在污水池进行干湿分离后,粪渣经循环管道流回收集池,也可直接作有机肥料使用,污水经斜管沉淀池流向调节池,然后依次进入第一沉淀池、第一折流池,第一厌氧池、第二沉淀池、第二折流池、第二厌氧池进行初步净化处理,初步净化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周转池,供旋流降解床进行生化、过滤处理;生化过滤处理后的污水最终经循环池进入旋流降解挥发器,从而挥发成气体,实现污水的“零排放”净化处理。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