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及其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4629发布日期:2019-12-04 00:5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及其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及其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具有脱硫效率高、运行可靠性高、适用煤种范围广、吸收剂利用率高、设备运转率高和吸收剂价廉易得等诸多优点,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so2脱除技术,约占已安装fgd机组容量的90%。湿法脱硫在运行中产生的脱硫废水,因其ph值低、悬浮物含量高、重金属离子种类多、含盐量高、水质不稳定等特点,成为火电厂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目前脱硫废水常规处理一般采用化学沉淀法,主要是通过中和、絮凝、沉淀和过滤处理工艺去处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难以去除废水中含有的大量的cod、氨氮和硝酸盐氮,出水水质难以达到要求,因此需要采用生化法进行处理。现阶段,利用生化法处理脱硫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硫酸盐还原、氧化和反硝化等,如申请号为201810093468.8的中国专利申请了一种烟气脱硫废水与氨氮废水低耗协调处理的方法,申请号为201410089657.x的中国专利申请了一种烟气脱硫废水的物化与生化组合处理工艺及其装置。但尚未有专利涉及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协同处理工艺及其一体化装置。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及其一体化装置,可同步处理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高效去除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cod、氨氮和硝酸盐氮,使出水水质达到回用或gb8978-199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经过三联箱处理后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分别通过脱硫废水入口和生活污水入口进入一体化装置内,在混合区进行混合,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一体化装置内的废水水温控制在一定的恒温范围内;步骤2,在混合区中通过搅拌器进行搅拌,使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充分混合;通过酸碱注入口注入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将废水的ph值调节到协调处理要求的范围内;步骤3,混合废水后续依次经过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沉淀区,之后进入清水区,处理后的清水回用或达标排放;具体过程如下:①混合区进行处理后的混合废水进入厌氧反应区进行厌氧氧化反应,厌氧反应区为密闭、避光条件,不进行曝气处理;②进行厌氧处理的废水进入好氧反应区,通过异养微生物对cod进行有机降解;好氧反应区通过曝气管对废水进行曝气处理,好氧反应区上部设置通风口进行排气;③经过好氧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缺氧反应区,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完成生化转化;④进过缺氧反应处理的废水进入沉淀区,沉淀区设置斜板澄清器,对废水进行沉淀澄清处理,将活性污泥沉淀至底部沉泥斗;沉泥斗的污泥通过排泥泵回流至好氧反应区,以保证好氧反应区的微生物量,多余的活性污泥经污泥脱水处理;⑤经沉淀处理后的澄清水进入清水区,清水回用或达标排放。在步骤1中,所述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其中脱硫废水的投加比例控制在40%-50%。在步骤1中,所述一体化装置内废水水温控制在20-30℃,且通过自动温控装置进行温度控制。在步骤2中,所述稀盐酸的浓度为20wt%-30wt%,稀naoh溶液的浓度为10wt%-15wt%;将所述废水的ph值调节到8.0-9.0。废水在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沉淀区的反应时间为1:10:5:2。实现上述工艺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体化恒温装置和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所述一体化恒温装置设置在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的外部,用于对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进行恒温控制;所述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合区、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沉淀区和清水区;所述混合区、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沉淀区和清水区的外部设置有装置外壳,且混合区、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沉淀区和清水区从左到右顺次布置;所述混合区的底部设置有脱硫废水入口和生活污水入口,所述混合区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混合区的顶部设置有酸碱注入口;所述厌氧反应区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好氧反应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所述好氧反应区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所述缺氧反应区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缺氧反应区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所述沉淀区的中部设置有斜板澄清器,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沉泥斗;所述清水区的下部设置有清水出口,所述清水区的底部设置有沉泥斗;所述沉泥斗上的活性污泥排放口分别由管道连接汇合再与排泥泵连接;所述排泥泵的出口管道分两路,一路与好氧反应区的顶部连接,另一路与污泥脱水装置连接;所述一体化恒温装置包括保温层外壳、发热器、plc控制器、保温水入口和保温水出口;所述保温层外壳设置在装置外壳的外部,且保温层外壳与装置外壳之间形成空腔,用于盛装保温水;所述发热器设置在保温层外壳与装置外壳之间的空腔内,用于对保温水进行恒温加热;所述plc控制器设置在保温层外壳上,用于对一体化恒温装置进行控制;所述保温水入口设置在保温层外壳的上部,所述保温水出口设置在保温层外壳的下部。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区、厌氧反应区和好氧反应区之间采用双层隔板进行隔离,实行各区域的有效分离,各区域的有效容积大小不一,所述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沉淀区的容积比例为1:10:5:2,从而实现不同区域废水处理时间比例的控制。进一步的,所述沉泥斗的活性污泥排放口和排泥泵的两路出口管道均设置有电动阀门。进一步的,保温水采用除盐水,由保温水入口注入,检修等特殊情况下,可由保温水出口排出。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创新性地提出了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协同处理的工艺,公开了一套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同处理的一体化装置,实现两种废水的协同、全自动处理,出水水质满足排放要求或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体化恒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混合区1、厌氧反应区2、好氧反应区3、缺氧反应区4、沉淀区5、清水区6、搅拌器7、酸碱注入口8、沉泥斗9、电动阀门10、排泥泵11、保温水入口12、脱硫废水入口13、生活污水入口14、清水出口15、通风口16、斜板澄清器17、曝气管18、保温水出口19、发热器20、plc控制器21、保温层外壳22、装置外壳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经过三联箱处理后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分别通过脱硫废水入口13和生活污水入口14进入一体化装置内,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脱硫废水的投加比例控制在40%-50%。在混合区1进行充分混合,一体化装置内废水水温控制在20-30℃,且通过自动温控装置进行温度控制。步骤2,在混合区1中通过搅拌器7进行搅拌,使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充分混合;通过酸碱注入口8注入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将废水的ph值调节到8.0-9.0;其中,稀盐酸的浓度为20wt%-30wt%,稀naoh溶液的浓度为10wt%-15wt%。步骤3,混合废水后续依次经过厌氧反应区2、好氧反应区3、缺氧反应区4和沉淀区5,之后进入清水区6,其中,废水在厌氧反应区2、好氧反应区3、缺氧反应区4和沉淀区5的反应时间为1:10:5:2;具体过程如下:①混合区1进行处理后的混合废水进入厌氧反应区2进行厌氧氧化反应,厌氧反应区2为密闭、避光条件,不进行曝气处理;②进行厌氧处理的废水进入好氧反应区3,通过异养微生物对cod进行有机降解;好氧反应区3通过曝气管18对废水进行曝气处理,好氧反应区3上部设置通风口16进行排气;③经过好氧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缺氧反应区4,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完成生化转化;④进过缺氧反应处理的废水进入沉淀区5,沉淀区5设置斜板澄清器17,对废水进行沉淀澄清处理,将活性污泥沉淀至底部沉泥斗9;沉泥斗9的污泥通过排泥泵11回流至好氧反应区3,以保证好氧反应区3的微生物量,多余的活性污泥经污泥脱水处理;⑤经沉淀处理后的澄清水进入清水区6,清水回用或达标排放。该工艺用于处理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其中脱硫废水是经过“三联箱”预处理,生活污水未经过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脱硫废水的水质条件:指标cod(mg/l)氨氮(mg/l)氯离子(mg/l)条件值≤300≤120≤10000活性污泥可承受高盐废水,耐受高盐的活性污泥可通过下述途径获取:从城市污水处理厂获取,进行活性污泥的耐高盐驯化培养。该工艺可实现脱硫废水、生活污水的协同处理,有效处理脱硫废水、生活污水中的cod、nh4+-n和no3--n,去除率分别为90%、85%和60%。如图1所示,实现上述工艺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的一体化装置,包括一体化恒温装置和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一体化恒温装置设置在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的外部,用于对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进行恒温控制;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合区1、厌氧反应区2、好氧反应区3、缺氧反应区4、沉淀区5和清水区6;混合区1、厌氧反应区2、好氧反应区3、缺氧反应区4、沉淀区5和清水区6的外部设置有装置外壳23,且混合区1、厌氧反应区2、好氧反应区3、缺氧反应区4、沉淀区5和清水区6从左到右顺次布置;混合区1的底部设置有脱硫废水入口13和生活污水入口14,混合区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7,混合区1的顶部设置有酸碱注入口8;厌氧反应区2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7;好氧反应区3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18,好氧反应区3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16;缺氧反应区4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7,缺氧反应区4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16;沉淀区5的中部设置有斜板澄清器17,沉淀区5的底部设置有沉泥斗9;清水区6的下部设置有清水出口15,清水区6的底部设置有沉泥斗9;沉泥斗9上的活性污泥排放口分别由管道连接汇合再与排泥泵11连接;排泥泵11的出口管道分两路,一路与好氧反应区3的顶部连接,另一路与污泥脱水装置连接。混合区1、厌氧反应区2和好氧反应区3之间采用双层隔板进行隔离;厌氧反应区2、好氧反应区3、缺氧反应区4、沉淀区5的容积比例为1:10:5:2。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通过脱硫废水入口13、生活污水入口14进入混合区1,在搅拌器7的搅拌下充分混合;稀酸、稀碱分别通过酸碱注入口8注入废水中进行ph值调节,使混合区废水ph维持在8.0-9.0;混合废水进入厌氧反应区2,在密闭、避光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反应;然后废水进入好氧反应区3,通过曝气管18对废水进行曝气处理,多余的气体通过通风口16排出;然后废水进入缺氧反应区4,搅拌器7进行缓慢搅拌;然后废水进入沉淀区5,通过斜板澄清器17对废水进行澄清,活性污泥沉淀在沉泥斗9中,澄清水进入清水区6;清水区6中的澄清水通过清水出口15排出。沉泥斗9中的活性污泥通过排泥泵11,一部分排至好氧反应区3,从而维持好氧反应区3中的活性污泥量,多余的污泥通过污泥脱水外运;沉泥斗9、排泥泵11、好氧反应区3之间的管道均设置电动阀门10。如图2所示,一体化恒温装置包括保温层外壳22、发热器20、plc控制器21、保温水入口12和保温水出口19;保温层外壳22设置在装置外壳23的外部,且保温层外壳22与装置外壳23之间形成空腔,用于盛装保温水;发热器20设置在保温层外壳22与装置外壳23之间的空腔内,用于对保温水进行恒温加热;plc控制器21设置在保温层外壳22上,用于对一体化恒温装置进行控制;保温水入口12设置在保温层外壳22的上部,保温水出口19设置在保温层外壳22的下部。一体化恒温装置在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的外侧,对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包裹。保温水通过保温水入口12进入保温层外壳22和一体化装置外壳23之间的空腔内,发热器20发热,plc控制器21进行温度控制,从而实现一体化装置处于恒温状态,温度维持在20-30℃。虽然本发明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改,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