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94349发布日期:2021-06-04 08:54阅读:4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材料科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工业、城市废水处理过程中用的水处理剂,其功能单一,因此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处理剂才能对污水进行彻底的清除,但是在同时使用多种水处理剂的过程中又会造成处理成本的增加以及造成水环境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絮凝、阻垢、杀菌等多种功效,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使用量少、对环境无污染的工业废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4.本发明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微生物菌剂1-5份、硅藻土7-9份、聚合氯化铁11-13份、硫酸铝8-10份、高猛酸盐14-18份、表面活性剂2-10份;改性木素磺酸钙20-30份、秸秆16-22份。
5.优选的,所述的秸秆为重量比为1:1.2-1.5:0.8-1的改性阴离子秸秆、阳离子改性秸秆和两性型改性秸秆。
6.优选的,所述的改性木素磺酸钙的制备步骤为:先将木质素磺酸钙羟基化产物溶解于水中,再加入亚磷酸和次磷酸,反应,冷却,用无水乙醇析出,干燥得木素磺酸钙膦酸,再将木素磺酸钙膦酸加水溶解,加入催化剂活化,再加入季铵盐单体反应,即得改性木素磺酸钙。
7.优选的,所述的改性木素磺酸钙的制备步骤中催化剂活化4-7min,催化剂添加量为反应体系的0.2-0.4%,催化剂为重量比为1:0.13-0.16的过硫酸铵和生物素。
8.上述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s1、将高猛酸盐在300-400℃的情况下活化处理30-50min,将活化后的高猛酸盐超细粉碎;
10.s2、将s1得到的颗粒掺入表面活性剂并进行混合得到第一产物,且使第一产物在30-50℃的情况下进行保存;
11.s3、将硅藻土、聚合氯化铁、硫酸铝之间通过搅拌充分混合得到第二产物;
12.s4、将s3所得的第二产物加入微生物菌剂和改性木素磺酸钙;
13.s5、将s4所得的加入微生物菌剂的第二产物与第一产物之间进行混合,并在20-40℃的情况下加入水进行搅拌30min后,加入剩下的组分,即获得水处理剂。
14.本发明提出的工业废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废水处理剂具有絮凝、阻垢、杀菌等多种功效,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使用量少、对环境无污染,能够有效的处理工业污水。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6.本发明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微生物菌剂1-5份、硅藻土7-9份、聚合氯化铁11-13份、硫酸铝8-10份、高猛酸盐14-18份、表面活性剂2-10份;改性木素磺酸钙20-30份、秸秆16-22份。
17.本发明提出的工业废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废水处理剂具有絮凝、阻垢、杀菌等多种功效,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使用量少、对环境无污染,能够有效的处理工业污水。
18.其中,秸秆为重量比为1:1.2-1.5:0.8-1的改性阴离子秸秆、阳离子改性秸秆和两性型改性秸秆。
19.其中,改性木素磺酸钙的制备步骤为:先将木质素磺酸钙羟基化产物溶解于水中,再加入亚磷酸和次磷酸,反应,冷却,用无水乙醇析出,干燥得木素磺酸钙膦酸,再将木素磺酸钙膦酸加水溶解,加入催化剂活化,再加入季铵盐单体反应,即得改性木素磺酸钙。
20.其中,改性木素磺酸钙的制备步骤中催化剂活化4-7min,催化剂添加量为反应体系的0.2-0.4%,催化剂为重量比为1:0.13-0.16的过硫酸铵和生物素。
21.上述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2.s1、将高猛酸盐在300-400℃的情况下活化处理30-50min,将活化后的高猛酸盐超细粉碎;
23.s2、将s1得到的颗粒掺入表面活性剂并进行混合得到第一产物,且使第一产物在30-50℃的情况下进行保存;
24.s3、将硅藻土、聚合氯化铁、硫酸铝之间通过搅拌充分混合得到第二产物;
25.s4、将s3所得的第二产物加入微生物菌剂和改性木素磺酸钙;
26.s5、将s4所得的加入微生物菌剂的第二产物与第一产物之间进行混合,并在20-40℃的情况下加入水进行搅拌30min后,加入剩下的组分,即获得水处理剂。
27.以上未涉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28.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来做出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方向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