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湖岸带生态缓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0628发布日期:2020-02-18 10:2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河湖岸带生态缓冲系统,包括受纳水体和包围所述受纳水体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湖岸带生态缓冲系统包括:

人工湿地系统,设于所述生态护岸上,地表径流通过强化通道经过所述人工湿地系统进入所述受纳水体;所述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布水系统、水生植物系统、填料系统和管网系统,所述布水系统平行于水面岸线布置;

水质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受纳水体水质并将所得水质监测数据反馈给液位传感及提升系统;

液位传感及提升系统,包括液位传感器和水泵,通过感知所述受纳水体的液位位置及实时反馈的水质监测数据对所述水泵实施启停,将所述受纳水体中的水通过所述管网系统提升至所述布水系统进行布水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岸带生态缓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系统通过固定、悬挂或堆土半掩埋的方式布置;

所述的布水系统由pvc、pe或玻璃钢材质的管子或半管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组成,所述管子或半管的管径为20~300mm,管子斜向下45°开孔,且孔径为5~30mm,孔间距为50~200mm;

所述的布水系统设置在不低于常水位以上100mm处,且上下管间距为200~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岸带生态缓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系统包括设于所述生态护岸的挺水植物系统和设于所述受纳水体底部的沉水植物系统;

所述挺水植物系统的植物种类为美人蕉、菖蒲、鸢尾、风车草、再力花、花叶芦竹、香根草、千屈菜、马尼拉草、麦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种植密度为5~15株/m2

所述沉水植物系统的植物种类为苦草、菹草、眼子菜、黑藻、金鱼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种植密度为30~100丛/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岸带生态缓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系统为粒径为5~40mm的沸石、陶粒、碎石、无烟煤、石灰石、废渣、山核桃壳炭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填料系统在表面以聚乙烯、尼龙、铁丝中的一种或几种材质组合的保护网固定和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岸带生态缓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网系统材质为橡胶夹布管、pe、pvc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管径20~80mm,长度为500~150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岸带生态缓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质监测系统采用全光谱原位实时水质监测模块,cod数据测量时间低于20秒,氨氮数据测量时间低于60秒,并自带高压气体清洁装置用于清洁和抗击干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岸带生态缓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位传感器为浮筒式液位传感器、浮球式液位传感器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水泵为潜水泵,功率为1~400m3/h,扬程不高于30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岸带生态缓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河湖岸带生态缓冲系统还包括强化材料系统,设于所述受纳水体中;

所述的强化材料系统为无机材料、天然高分子及其改性材料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无机材料为过氧化钙、石灰石、陶粒、沸石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天然高分子及其改性材料为山核桃壳、丝瓜络、板栗壳及其炭化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天然高分子及其改性材料外部由铁丝网包裹后底部固定或上部悬挂于水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岸带生态缓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河湖岸带生态缓冲系统还包括生态浮岛系统,设于所述受纳水体表面,距所述生态护岸1~5m;

所述的生态浮岛系统由pvc或pe材质的板式或框式结构组成,所种植植物为菖蒲、再力花、千屈菜、鸢尾、粉绿狐尾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种植密度为6~9株/m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岸带生态缓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河湖岸带生态缓冲系统还包括辅助系统,用于为所述水质监测系统、液位传感及提升系统提供动力,具体为风能或太阳能动力设施、直接接电或风电互补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