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伸缩喷淋装置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59569发布日期:2020-04-10 23:3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伸缩喷淋装置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消毒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伸缩喷淋装置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进步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内镜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内镜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消化系统的胃镜和肠镜、呼吸系统的气管和支气管镜、其它的如喉镜、脑镜、关节镜、膀胱镜、腔镜等等。内镜主要用于临床医学的检查、诊断以及治疗,应用时必须进入到患者的体内,因此每次使用后的内镜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和无菌处理,防止病菌污染而引起的交叉感染。

现内镜清洗消毒设备中,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941027a公开的一种用于内镜的清洗消毒槽和清洗消毒机,包括槽体、与槽体相匹配的槽盖,所述槽体和槽盖构成密闭的清洗消毒室,内镜在清洗消毒室内分别通过清洗流体、消毒流体进行清洗、消毒,所述槽盖的中部下凹,所述下凹部延伸至槽体内,用于将内镜下压至清洗或消毒的流体中。该清洗消毒机主要有工作方式为全浸泡式;全浸泡式采用将内境全部浸泡在清洗液、消毒液、水中方式进行内镜的清洗和消毒,内镜外表面受到的冲击力较小,不易将内境表面冲洗干净,内镜表面特别容易残留消毒液。

而喷淋式是采用喷头对内镜进行喷冲,相对于全浸泡式,喷淋式对内镜表面的清洗效果更好,且内镜表面不易残留消毒剂,但现有采用喷淋式的清洗消毒机在消毒过程中存在着消毒剂会进入到喷淋装置的喷杆中的问题,导致回收消毒剂时消毒剂不能完全被回收,从而造成消毒剂的浪费,增加内镜消毒的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有效防止消毒剂进入喷淋装置,不会造成消毒剂浪费的带伸缩喷淋装置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伸缩喷淋装置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清洗液对增压管的持续冲击下,迫使增压管克服弹力件产生的阻力向下移动,最终达到伸出喷头组件,实现缩短喷头组件与内镜之间的间距,对内镜进行高压冲洗,提高内镜清洗效率;而在清洗完成后,在弹力件的作用下,促使喷头组件收缩回喷头室内隐藏,即可注入消毒液对内镜进行全浸泡式消毒,同时有效解决消毒液附着在喷淋装置造成消毒液无法完全回收的问题,提高内镜清洗消毒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伸缩喷淋装置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包括清洗消毒槽、槽盖和伸缩喷淋装置,所述槽盖与清洗消毒槽相匹配,槽盖上嵌设有喷淋筒,所述喷淋筒底部与清洗消毒槽连通,喷淋筒的顶部设置有喷淋液管,喷淋筒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喷淋筒分隔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升降室和喷头室,所述伸缩喷淋装置包括升降筒和喷头组件,所述升降筒穿过隔板设置,升降筒的顶部设置有上限位环,所述上限位环设置在升降室内,升降筒的底部设置有下限位环,所述下限位环设置在喷头室内,所述喷头组件设置在喷头室内,所述升降室内还设置有弹力件,所述弹力件设置在升降筒和升降室之间,弹力件的两端分别与上限位环、隔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组件包括增压管、固定转轴、喷头外壳和限位件,所述喷头外壳设置在下限位环的下方,喷头外壳内设置有转筒,所述转筒设置在喷头外壳的底部,所述增压管设置在喷头外壳内,增压管的顶部与升降筒的底部连通,增压管的底部密封,且增压管靠近底端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增压孔,所述增压孔设置在喷头外壳内,所述固定转轴穿过转筒,固定转轴的顶部与增压管底部连接,所述限位件与固定转轴的底部可拆卸连接,限位件用于将喷头外壳约束固定转轴,所述喷头外壳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淋孔。在使用过程中,利用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先将内镜放置在清洗消毒槽内,然后关闭槽盖,通过清洗液管向清洗消毒槽内注入清洗液,清洗液通过升降筒进入增压管,由于增压管的底部密封,而增压孔设置在增压管的侧壁上,使得增压管会产生对清洗液的流动阻力,增大位于增压管、升降筒内清洗液的压力,同时,在清洗液对增压管的持续冲击下,迫使增压管克服弹力件产生的阻力向下移动,最终达到伸出喷头组件,实现缩短喷头组件与内镜之间的间距,让喷头组件喷出的清洗液在短距离的情况下,对内镜进行高压冲洗,提高内镜清洗效率;而在清洗完成后,停止清洗液的注入,由于清洗液对增压管的冲击压力消失,在弹力件的作用下,促使喷头组件收缩回喷头室内隐藏,然后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就可以向清洗消毒槽内注入消毒液,利用消毒液对内镜进行全浸泡式消毒,同时有效避免消毒液附着在喷淋装置造成消毒液无法完全回收的问题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孔以固定转轴为轴心,顺时针或逆时针倾斜环绕固定转轴设置。通过将淋孔以固定转轴为轴心,顺时针或逆时针倾斜环绕固定转轴设置,在通入清洗液对内镜进行清洗的过程中,清洗液依次通过喷淋液管、升降筒、增压管、增压孔,进入喷头外壳内部腔室,并最终通过喷淋孔喷出,由于喷头外壳是受限位件约束,悬挂在固定转轴上的,而喷头外壳内转筒又可以与固定转轴配合转动,而清洗液在沿着喷淋孔流动的过程中,喷淋孔倾斜环绕的结构促使喷出的清洗液对喷头外壳具有反作用力,多个喷淋孔的协作下,促使在喷淋孔持续喷出喷淋液的过程中,喷头外壳持续转动,实现对清洗液的旋转喷洒。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孔部分设置在喷头外壳的顶部,另一部分设置在喷头外壳的侧壁上。通过将喷淋孔部分设置在喷头外壳的顶部,另一部分设置在喷头外壳的侧壁上,设置在喷头外壳侧壁上的喷淋孔部分可以帮助喷头外壳旋转,而设置在喷头外壳顶部的喷淋孔部分,一方面可以帮助提高喷淋液的喷洒半径,另一方面,喷淋液的反作用力能够帮助喷淋装置进一步克服弹力件的阻力,快速向下伸出喷头组件,缩短喷头组件与清洗消毒槽内的内镜的距离,提高清洗液对内镜的冲洗效果和冲洗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外壳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四个喷淋孔。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与固定转轴的底部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上限位环、升降筒、下限位环、增压管、固定转轴自上而下一体化设置。优选地,所述喷头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增压管的管径相匹配。在需要安装喷头组件时,只需要先将喷头外壳套在增压管上,并让固定转轴穿过转筒,使得喷头外壳的顶部与下限位环抵接,然后再安装限位件,让限位件与固定转轴的底部螺纹连接,利用限位件约束喷头外壳,使喷头外壳悬挂在下限位环的下方,同时让喷头外壳与下限位环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保证喷头外壳能在喷淋液冲洗过程中旋转;而在需要拆卸喷头组件时,只需要解除限位件与固定转轴之间的配合连接,将限位件从固定转轴上取下,就能够将喷头外壳从固定转轴上取下,露出增压管和固定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为螺帽。优选地,所述固定转轴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与螺帽相匹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转筒的内径与固定转轴的直径之差为0~2mm。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孔表面积之和小于喷淋液管管口的表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孔表面积之和为a,所述喷淋液管管口的表面积b,a和b的比值为0.1~1:1。优选地,a和b的比值为0.6。通过将增压孔表面积之和,与喷淋液管管口的表面积的比值设置为0.6,使得增压孔的流体通过量小于喷淋液管流体的通过量,让部分喷淋液在升降管和增压管内积聚,从而增大喷淋液通过增压孔的压力,提高喷淋液从喷淋孔喷出的冲击压力和流速,从而提高对内镜的喷淋冲洗效率和喷淋冲洗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孔表面积之和不大于喷淋液管管口的表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孔表面积之和为c,c和a的比值为0.2~1:1。优选地,所述c和a的比值为0.8。通过将喷淋孔表面积之和,与将增压孔表面积之和的比值设置为0.8,使得喷淋孔的流体通过量小于增压孔的流体通过量,让部分喷淋液在喷头外壳的内部腔室内积聚,从而增大喷淋液通过喷淋孔的压力,提高喷淋液从喷淋孔喷出的冲击压力和流速,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内镜的喷淋冲洗效率和喷淋冲洗效果。

进一步地,沿流体流动方向,所述喷淋液管、升降筒、增压管、增压孔、喷头外壳内部腔室、喷淋孔依次连通。在向清洗消毒槽内注入喷淋液进行喷淋冲洗的过程中,从喷淋液管进入的喷淋液,依次通过升降筒、增压管、增压孔、喷头外壳内部腔室,并最终通过喷淋孔向清洗消毒槽内的内镜喷出,实现对内镜的冲洗。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筒的管径大于增压管的管径。通过将升降筒的管径设置为大于增压管的管径,在进行清洗液喷淋的过程中,有助于增大喷淋液对增压管的冲击压力,实现喷头组件在短时间内快速从喷头室内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弹力件用于推动上限位环靠近喷淋液管移动。在喷淋液管没有通入喷淋液时,弹力件对上限位环的作用力,使得喷头组件保持在喷头室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带伸缩喷淋装置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清洗液对增压管的持续冲击下,迫使增压管克服弹力件产生的阻力向下移动,最终达到伸出喷头组件,实现缩短喷头组件与内镜之间的间距,对内镜进行高压冲洗,提高内镜清洗效率;而在清洗完成后,在弹力件的作用下,促使喷头组件收缩回喷头室内隐藏,即可注入消毒液对内镜进行全浸泡式消毒,同时有效解决消毒液附着在喷淋装置造成消毒液无法完全回收的问题,提高内镜清洗消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伸缩喷淋装置收缩状态下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伸缩喷淋装置伸出状态下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喷淋筒和伸缩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喷淋筒和伸缩喷淋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清洗消毒槽,2-槽盖,3-喷淋筒,4-喷淋液管,5-伸缩喷淋装置,6-隔板,7-升降室,8-喷头室,9-升降筒,10-上限位件,11-下限位件,12-弹力件,13-增压管,14-固定转轴,15-限位件,16-喷头外壳,17-增压孔,18-喷淋孔,19-转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带伸缩喷淋装置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包括清洗消毒槽1、槽盖2和伸缩喷淋装置5,所述槽盖2与清洗消毒槽1相匹配,槽盖2上嵌设有喷淋筒3,所述喷淋筒3底部与清洗消毒槽1连通,喷淋筒3的顶部设置有喷淋液管4,喷淋筒3内设置有隔板6,所述隔板6将喷淋筒3分隔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升降室7和喷头室8,所述伸缩喷淋装置5包括升降筒9和喷头组件,所述升降筒9穿过隔板6设置,升降筒9的顶部设置有上限位环10,所述上限位环10设置在升降室7内,升降筒9的底部设置有下限位环11,所述下限位环11设置在喷头室8内,所述喷头组件设置在喷头室8内,所述升降室7内还设置有弹力件12,所述弹力件12设置在升降筒9和升降室7之间,弹力件12的两端分别与上限位环10、隔板6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组件包括增压管13、固定转轴14、喷头外壳16和限位件15,所述喷头外壳16设置在下限位环11的下方,喷头外壳16内设置有转筒19,所述转筒19设置在喷头外壳16的底部,所述增压管13设置在喷头外壳16内,增压管13的顶部与升降筒9的底部连通,增压管13的底部密封,且增压管13靠近底端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增压孔17,所述增压孔17设置在喷头外壳16内,所述固定转轴14穿过转筒19,固定转轴15的顶部与增压管13底部连接,所述限位件15与固定转轴14的底部可拆卸连接,限位件15用于将喷头外壳16约束固定转轴14上不脱落,所述喷头外壳16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淋孔18。在使用过程中,利用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先将内镜放置在清洗消毒槽1内,然后关闭槽盖2,通过清洗液管4向清洗消毒槽1内注入清洗液,清洗液通过升降筒9进入增压管13,由于增压管13的底部密封,而增压孔17设置在增压管13的侧壁上,使得增压管13会产生对清洗液的流动阻力,增大位于增压管13、升降筒9内清洗液的压力,同时,在清洗液对增压管13的持续冲击下,迫使增压管13克服弹力件12的阻力向下移动,最终达到伸出喷头组件的技术效果,实现缩短喷头组件与内镜之间的间距,让喷头组件喷出的清洗液在短距离的情况下,对内镜进行高压冲洗,提高内镜清洗效率;而在清洗完成后,停止清洗液的注入,由于清洗液对增压管13的冲击压力消失,在弹力件12的作用下,促使喷头组件收缩回喷头室8内隐藏,然后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就可以向清洗消毒槽内注入消毒液,利用消毒液对内镜进行全浸泡式消毒,同时有效避免消毒液附着在喷淋装置造成消毒液无法完全回收的问题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孔18以固定转轴14为轴心,顺时针或逆时针倾斜环绕固定转轴14设置。通过将淋孔18以固定转轴14为轴心,顺时针或逆时针倾斜环绕固定转轴14设置,在通入清洗液对内镜进行清洗的过程中,清洗液依次通过喷淋液管4、升降筒9、增压管13、增压孔17,进入喷头外壳16内部腔室,并最终通过喷淋孔18喷出,由于喷头外壳16是受限位件15约束,悬挂在固定转轴14上的,而喷头外壳16内转筒19又可以与固定转轴14配合转动,而清洗液在沿着喷淋孔18流动的过程中,喷淋孔18倾斜环绕的结构促使喷出的清洗液对喷头外壳16具有反作用力,多个喷淋孔18的协作下,促使在喷淋孔18持续喷出喷淋液的过程中,喷头外壳16持续转动,实现对清洗液的旋转喷洒。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孔18部分设置在喷头外壳16的顶部,另一部分设置在喷头外壳16的侧壁上。通过将喷淋孔18部分设置在喷头外壳16的顶部,另一部分设置在喷头外壳16的侧壁上,设置在喷头外壳16侧壁上的喷淋孔18部分可以帮助喷头外壳16旋转,而设置在喷头外壳16顶部的喷淋孔18部分,一方面可以帮助提高喷淋液的喷洒半径,另一方面,喷淋液的反作用力能够帮助喷淋装置进一步克服弹力件12的阻力,快速向下伸出喷头组件,缩短喷头组件与清洗消毒槽内的内镜的距离,提高清洗液对内镜的冲洗效果和冲洗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外壳16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四个喷淋孔18。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15与固定转轴14的底部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上限位环10、升降筒9、下限位环11、增压管13、固定转轴14自上而下一体化设置。优选地,所述喷头外壳16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增压管13的管径相匹配。在需要安装喷头组件时,只需要先将喷头外壳16套在增压管13上,并让固定转轴14穿过转筒15,使得喷头外壳16的顶部与下限位环11抵接,然后再安装限位件15,让限位件15与固定转轴14的底部螺纹连接,利用限位件15约束喷头外壳16,使喷头外壳16悬挂在下限位环11的下方,同时让喷头外壳16与下限位环11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保证喷头外壳16能在喷淋液冲洗过程中旋转;而在需要拆卸喷头组件时,只需要解除限位件15与固定转轴14之间的配合连接,将限位件15从固定转轴14上取下,就能够将喷头外壳16从固定转轴14上取下,露出增压管13和固定转轴14。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15为螺帽。优选地,所述固定转轴14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与螺帽相匹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转筒19的内径与固定转轴14的直径之差为0~2mm。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孔17表面积之和小于喷淋液管4管口的表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孔17表面积之和为a,所述喷淋液管4管口的表面积b,a和b的比值为0.1~1:1。优选地,a和b的比值为0.6。通过将增压孔17表面积之和,与喷淋液管4管口的表面积的比值设置为0.6,使得增压孔17的流体通过量小于喷淋液管4流体的通过量,让部分喷淋液在升降管9和增压管13内积聚,从而增大喷淋液通过增压孔17的压力,提高喷淋液从喷淋孔18喷出的冲击压力和流速,从而提高对内镜的喷淋冲洗效率和喷淋冲洗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孔18表面积之和不大于喷淋液管4管口的表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孔18表面积之和为c,c和a的比值为0.2~1:1。优选地,所述c和a的比值为0.8。通过将喷淋孔18表面积之和,与将增压孔17表面积之和的比值设置为0.8,使得喷淋孔18的流体通过量小于增压孔17的流体通过量,让部分喷淋液在喷头外壳16的内部腔室内积聚,从而增大喷淋液通过喷淋孔18的压力,提高喷淋液从喷淋孔18喷出的冲击压力和流速,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内镜的喷淋冲洗效率和喷淋冲洗效果。

进一步地,沿流体流动方向,所述喷淋液管4、升降筒9、增压管13、增压孔17、喷头外壳16内部腔室、喷淋孔18依次连通。在向清洗消毒槽1内注入喷淋液进行喷淋冲洗的过程中,从喷淋液管4进入的喷淋液,依次通过升降筒9、增压管13、增压孔17、喷头外壳16内部腔室,并最终通过喷淋孔18向清洗消毒槽内的内镜喷出,实现对内镜的冲洗。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筒9的管径大于增压管13的管径。通过将升降筒9的管径设置为大于增压管13的管径,在进行清洗液喷淋的过程中,有助于增大喷淋液对增压管13的冲击压力,实现喷头组件在短时间内快速从喷头室内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弹力件12用于推动上限位环10靠近喷淋液管4移动。在喷淋液管4没有通入喷淋液时,弹力件12对上限位环10的作用力,使得喷头组件保持在喷头室8内。

使用时,在需要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时,先将内镜放置在清洗消毒槽1内,然后关闭槽盖2,通过清洗液管4向清洗消毒槽1内注入清洗液,清洗液通过升降筒9进入增压管13,由于增压管13的底部密封,而增压孔17设置在增压管13的侧壁上,使得增压管13会产生对清洗液的流动阻力,增大位于增压管13、升降筒9内清洗液的压力,同时,在清洗液对增压管13的持续冲击下,迫使增压管13克服弹力件12产生的阻力向下移动,最终达到伸出喷头组件,实现缩短喷头组件与内镜之间的间距,另一方面,由于喷头外壳16是受限位件15约束,悬挂在固定转轴14上的,而喷头外壳16内转筒19又可以与固定转轴14配合转动,而清洗液在沿着喷淋孔18流动的过程中,喷淋孔18倾斜环绕的结构促使喷出的清洗液对喷头外壳16具有反作用力,多个喷淋孔18的协作下,促使在喷淋孔18持续喷出喷淋液的过程中,喷头外壳16持续转动,实现对清洗液的旋转喷洒,让喷头组件喷出的清洗液在短距离、旋转喷冲的情况下,对内镜进行高压冲洗,提高内镜清洗效率;而在清洗完成后,停止清洗液的注入,由于清洗液对增压管13的冲击压力消失,在弹力件12的作用下,促使喷头组件收缩回喷头室8内隐藏,然后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就可以向清洗消毒槽1内注入消毒液,利用消毒液对内镜进行全浸泡式消毒,同时有效避免消毒液附着在喷淋装置造成消毒液无法完全回收的问题产生,提高内镜清洗消毒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