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系统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18977发布日期:2020-02-25 11:12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系统与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特别涉及一种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中转站污水的平均产生量约为垃圾量的5.1%,污水呈弱酸性,ph变化范围为3.0-6.5;ss和tp的变化范围分别是630-215000mg/l和8-260mg/l,呈现夏秋季节高而冬春季节低的特征,bod、cod和氨氮分别在2250-35200mg/l,150-80000mg/l,70-1050mg/l在范围内变化,这些水质指标均在9月份达到最大浓度,经过相关研究表明,生活垃圾中转站污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基本不会超出《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所规定的最高浓度。

垃圾压缩产生的污水,属于原生的垃圾渗滤液,多为当天产生,由于堆放和发酵时间较短,与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有明显区别。

现有处理技术存在的缺陷:1、采用纳滤或反渗透,回收率低,产生的浓水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水利用率低;2、需要建大量构筑物,占地面积大,土建的投入较大;3、生化出现异常时出水不稳定,膜污堵严重,膜耗高、运行成本大;4、建、构筑物较分撒,不便于后期扩容;5、常规的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污水停留时间长,设备数量多,要求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繁琐,对操作使用人员的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系统与方法,以满足垃圾中转站实际用水情况为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系统,污水依次通过如下设备处理:

污水调节池,储存污水以及稳定水质;

中和、混凝、搅拌一体化装置,连接有加药装置;

泥水分离装置,采用板框压滤机;

多相气浮装置,连接于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压力溶气系统、溶气释放系统以及气浮分离系统,所述压力溶气系统包括多相流溶气水泵以及气水缓冲罐,所述溶气释放系统包括压力调节阀以及溶气水管路;

臭氧氧化塔,连接有臭氧发生器;

布袋过滤器。

优选的,在上述的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系统中,所述气浮分离系统采用平流式。

优选的,在上述的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系统中,所述加药装置包括酸储罐、碱储罐、絮凝剂储罐、助凝剂储罐。

相应的还公开了一种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方法,采用上述系统处理。

优选的,在上述的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方法中,所述污水调节池输出均衡水量以及稳定水质。

优选的,在上述的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方法中,所述中和、混凝、搅拌一体化装置中通过所述加药装置投入中和药剂以及混凝剂,增高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扩散层厚度,胶粒迅速凝聚,通过吸附电中和作用,胶粒容易与其他颗粒接近而互相吸附,凝聚为大的絮凝体,絮凝体形成后即达到预处理的目的,为防止絮体快速沉淀,采用慢速搅拌机搅拌混合,使絮体保持悬浮状态。

优选的,在上述的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方法中,所述板框压滤机过滤清液经提升进入后续环境,干化的泥渣与其他垃圾一起压缩减量化后转运。

优选的,在上述的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方法中,所述气相气浮装置采用多相流泵直接进行溶气和减压释放,使水溶入大量的气体为工作液体,在骤然减压时,释放出微细气泡与经过混合反应的水中杂质粘附在一起,使其絮凝体的密度小于1g/cm3,从而浮于液面上,形成三相混合体,从而使污染物从废水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目的,污水在混凝反应池完成反应后,将水流导向底部,以便从下部进入气浮接触室,延长絮体与气泡的接触时间,池面浮渣刮入集渣槽,清水由底部集水管集取。

优选的,在上述的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方法中,所述臭氧氧化塔利用所述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快速氧化分解废水有机物,臭氧气体通过微孔曝气方式与水进行气水混合,余臭氧尾气通过尾气破坏装置后排入大气。

优选的,在上述的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方法中,废水经所述布袋过滤器过滤后回用于中转站地面清洗和运输车轮胎清洗及道路喷洒抑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点在于,1、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不需要使用纳滤/反渗透等膜系统),形成水循环系统,达到节水的目的;2、占地面积小;3、出水水质稳定;4、高度集成的模块化设计,便于中转站的增容扩建;5、大大减少污水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简化了水处理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方法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系统的成套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便捷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及循环回用系统,以满足垃圾中转站实际用水情况为目的,采用“加药+物化分离+氧化脱色”的工艺,各环节具体描述如下:

1.废水调节池

所有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其水量和水质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这对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转非常不利。水量和水质的波动越大,处理效果就越不稳定,甚至会使污水处理工艺过程遭受严重破坏。为减少水量和水质变动对污水处理工艺过程的影响,在污水处理系统之前设置调节池,以均和水质、存盈补缺,使后续处理构筑物在运行期间内能得到均衡的进水量和稳定的水质,并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2.中和、混凝、搅拌一体化装置

此环节包括酸碱中和、凝聚(絮凝)及慢速搅拌混合三个过程。

通过向废水中投入中和药剂、混凝剂(电解质),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增高,则扩散层的厚度将减小。当两个胶粒互相接近时,由于扩散层厚度减小,ζ电位降低,因此它们互相排斥的力就减小了,胶粒得以迅速凝聚。通过吸附电中和作用,胶粒容易与其他颗粒接近而互相吸附,凝聚为大的絮凝体。絮凝体形成后即达到预处理的目的,为防止絮体快速沉淀,采用慢速搅拌机搅拌混合,使絮体保持悬浮状态。

3.泥水分离装置

由于此种废水有明显的周期排放特征,因此泥水分离采用间歇运行的板框压滤机即可满足过滤效果。过滤清液经提升进入后续环境,干化的泥渣与其他垃圾一起压缩减量化后转运。

4.多相气浮装置

该气浮净水法是在采用多相流泵直接进行溶气和减压释放,使水溶入大量的气体为工作液体,在骤然减压时,释放出无数微细气泡与经过混合反应的水中杂质粘附在一起,使其絮凝体的比重小于1,即密度小于1g/cm3,从而浮于液面上,形成泡沫(即气、水、颗粒)三相混合体,从而使污染物得以从废水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的目的。

加入混凝剂和助凝剂的废水和溶气水同时在气浮池反应区反应凝聚,从原始胶体凝聚成絮凝体的过程就是该机的工作过程。整个反应原理为药剂扩散、混凝水解、杂质胶体脱稳胶体聚集,微絮粒碰聚,使胶体颗粒径从0.001微米凝聚成2毫米絮凝体迅速上浮,排出用刮渣机定时刮排,经过反应浮选后的排放水从集水槽内自动流出。

结构简介:

压力溶气气浮法工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压力溶气系统、溶气释放系统、气浮分离系统和电控系统。

1)压力溶气系统

包括多相流溶气水泵、小型气水缓冲罐及压力检测仪表等附属设备。

2)溶气释放系统

是由压力调节阀及溶气水管路所组成。

为了减少腐蚀,压力调节阀和溶气水管路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3)气浮分离系统

气浮分离系统采用平流式。其功能是确保一定容积与池表面积,使微气泡群与水中絮凝体充分混合、接触、粘附以及带气絮凝体与清水分离。

污水在混凝反应池完成反应后,将水流导向底部,以便从下部进入气浮接触室,延长絮体与气泡的接触时间,池面浮渣刮入集渣槽,清水由底部集水管集取。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池身浅、造价低、构造简单、管理方便。

5.加药装置

加药设备可供污水处理系统中投加酸、碱、絮凝剂(pac)、助凝剂(pam)等药剂之用。加药装置具有结构紧凑、配制齐全、安装迅速、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的特点。

该装置既能配制溶液,又能定量定时投加药剂。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搅拌机及搅拌筒;(2)投加药液计量泵;(3)y型过滤器、安全阀、管道系统;

装置的工作原理:按所需将一定的药剂放入搅拌溶液箱内进行搅拌,溶解完毕,再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计量泵将药剂送至加药点的工作过程,加药量的大小可自由任意调节,以满足不同加药量的场所。

6.臭氧氧化

臭氧的氧化能力极强,其氧化还原电位仅次于氟,在其应用中主要用这一特性能可快速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降低cod、色度,臭氧气体经过手动阀门、流量、压力、温度就地显示、流量监测、压力监测后进入投加管路。投加管路设有压力就地显示及止回阀,臭氧气体通过微孔曝气方式与水进行气水混合,余臭氧尾气通过尾气破坏装置后排入大气。

本公司所用臭氧发生器是由微电脑控制的高频臭氧发生器。由于采用了当今最新型功率电子模块组成的变频变压(vvvf)电源电路,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dsp数字处理控制等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辅以精心设计、严格管理和细致的工艺控制,使得该产品操作简单、控制灵活、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同时设计了软启动及软卸载功能,并可平滑调节臭氧发生器的投加功率,以达到从10%到额定臭氧产量,最大限度降低运行成本。

7.过滤回用

氧化脱色后的水,经布袋过滤器过滤后回用于中转站地面清洗和运输车轮胎清洗及道路喷洒抑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