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化学反应室除垢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8256发布日期:2020-04-07 16: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化学反应室除垢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室本体和驱动机构;

反应室本体包括柱状箱体(1),柱状箱体(1)的圆柱面是由内阴极板(2)制成的,柱状箱体(1)的最外侧设置有一圈与其同轴的外阴极板(3),内阴极板(2)与外阴极板(3)之间设置有若干圈与两者同轴且间隔分布的电极板(4),且电极板(4)是由阴极板和阳极板交错分布组成的,且与内阴极板(2)和外阴极板(3)交错分布;

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柱状箱体(1)内的减速电机(5),减速电机(5)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上端伸出柱状箱体(1)顶端的转轴(6),转轴(6)上设置有径向放置的齿圈杆(7),齿圈杆(7)上设置有位于电极板(4)的阳极板左右两侧壁上方的转动齿圈(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化学反应室除垢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阴极板(3)和电极板(4)的阴极板上方设置有环状安装板(9),环状安装板(9)和与其上下对应的外阴极板(3)及电极板(4)的阴极板之间均设置有与两者固定且沿圆周方向均布放置的立柱(10),内阴极板(2)的高度与环状安装板(9)的高度齐平,内阴极板(2)上端部外壁、外阴极板(3)上方的环状安装板(9)内壁、电极板(4)的阴极板上方的环状安装板(9)内外两侧壁均设置有固定齿圈(11);

内阴极板(2)和与其相邻的电极板(4)之间、相邻电极板(4)之间、外阴极板(3)和与其相邻的电极板(4)之间均设置有毛刷杆(12),毛刷杆(12)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刷毛(13),毛刷杆(12)的上端部设置有与固定齿圈(11)和转动齿圈(8)啮合的齿轮(1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化学反应室除垢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柱状箱体(1)外侧壁下端部沿圆周方向均布固定有若干根径向放置且开口槽下的u型固定杆(18),u型固定杆(18)与内阴极板(2)、外阴极板(3)及电极板(4)的阴极板接触,且电极板(4)的阴极板下端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绝缘导向环(24),u型固定杆(18)上端面设置有插接在电极板(4)阳极板上的环状绝缘底座(16),绝缘导向环(24)和环状绝缘底座(16)均与电极板(4)通过螺栓连接;其中一根u型固定杆(18)的下端面固定有盖板(19),且该u型固定板(18)槽底与电极板(4)阳极板对应的位置处拧有含内螺纹的绝缘紧固螺栓(25),绝缘紧固螺栓(25)内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接线螺栓(20),接线螺栓(20)的上端面开有锥状槽,且电极板(4)的阳极板的下端设置有与锥状槽配合且与接线螺栓(20)接触的金属块(21),该u型固定杆(18)槽的两端分别与柱状箱体(1)和外界连通,该u型固定杆(18)的槽内设置有与接线螺栓(20)连接的绝缘导线(26)和与减速电机(5)连接的电缆(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化学反应室除垢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毛刷杆(12)的上下端部均设置有导向轮(15),绝缘导向环(24)和环状绝缘底座(16)位于电极板(4)内外两侧的上端面均为锥面,内阴极板(2)外壁和外阴极板(3)内壁均固定有绝缘导向环i(17),绝缘导向环i(17)的上端面均为锥面,且与绝缘导向环(24)和环状绝缘底座(16)的上端面齐平;毛刷杆(12)下端的导向轮(15)位于绝缘导向环i(17)和环状绝缘底座(16)之间及绝缘导向环(24)和环状绝缘底座(16)之间,且与绝缘导向环i(17)、绝缘导向环(24)及环状绝缘底座(16)的锥面配合;毛刷杆(12)上端的导向轮(15)紧贴固定齿圈(11)侧壁和阶梯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电化学反应室除垢驱动装置,解决了现有电化学反应室除垢驱动时存在能耗较大、占用空间大且腐蚀较为严重的问题。反应室本体包括柱状箱体,柱状箱体的圆柱面是由内阴极板制成的,柱状箱体的最外侧设置有外阴极板,内阴极板与外阴极板之间设置有电极板,且电极板是由阴极板和阳极板交错分布组成的,且与内阴极板和外阴极板交错分布;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上端伸出柱状箱体顶端的转轴,转轴上设置有径向放置的齿圈杆,齿圈杆上设置有位于电极板的阳极板左右两侧壁上方的转动齿圈。本发明降低能耗的同时,大幅节省了占用空间,而且除垢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杜绝了腐蚀现象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侯博霆;高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和风佳会电化学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