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含油污泥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6676发布日期:2019-09-29 15:3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含油污泥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污泥处理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移动式含油污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是指混入原油、各种成品油、渣油等重质油的污泥。含油污泥不是自然界固有存在的,而是由于油田开采、石油炼制过程、运输、使用、贮存等各种与原油、成品油有关的工业、民用、个人等,因各种事故、操作不当、设备陈旧、破损、腐蚀等原因造成原油、成品油跑、冒、滴、漏,外泄到地面,沉积到海洋、湖泊、河底,与泥土、水等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油、土,水,甚至掺混有等其他污染物的混合物。含油污泥对人体有害,对植物、水体生物有害,蒸发在空气中的油气能刺激皮肤、眼睛及呼吸器官,使土地失去植物生长的功能,处理和修复困难,是石油及石油化工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现有含油污泥常用的处理方法:溶剂萃取法、焚烧法、生物法、焦化法、含油污泥调剖、含油污泥综合利用等。另外还有地耕法、含油污泥固化法、化学破乳法、固液分离法、土地填埋技术,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一般是利用含油污泥铺路、制砖、制作蜂窝煤等。但是这些方法对含油污泥处理均会产生较多的衍生污染物,并且存在处理成本高,处理过程不连续,处理量小等问题,还是无法妥善解我国的含油污泥处理问题。

目前,也有采用螺杆输送对含油污泥直接进行低温热解的方法,但是含油污泥在螺杆内停留的时间过短,含油污泥裂解不完全,排出的灰渣中含油量过高,排放标准不达标,另外含油污泥处理的过程中易跑入空气易跑入螺杆内,导致裂解燃气与空气混合产生爆炸危险,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含油污泥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经热解后的污泥含油量低于3‰,排放废气粉尘含量低于20mg/Nm3,NOx,SO2等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排放标准。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式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包括用于裂解含油污泥的热解模块,用于冷却裂解气的冷却模块,用于废弃物处理的废弃物处理模块,热解模块包括污泥处理输送装置,预热区及裂解区,燃烧装置,污泥处理输送装置依次穿过预热区及裂解区,预热区处于裂解区上方,两者共用燃烧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污泥处理输送装置包括预热螺杆及裂解螺杆,预热螺杆横向穿过预热区,裂解螺杆横向穿过裂解区,预热螺杆出口与裂解螺杆入口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预热螺杆出口与裂解螺杆入口连接处安装有打散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预热区为预热箱,裂解区为裂解箱,预热箱安装在裂解箱上方,两者连通形成上方的预热区及下方的裂解区,燃烧装置安装在裂解箱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冷却模块包括:

用于裂解气初步气、固分离的初级过滤器;

用于裂解气分流的分气器;

用于冷却裂解气的冷凝器;

用于收集冷却后沉积油水泥的油水泥沉积箱;

用于将整个系统形成负压状态的负压抽风机;

用于保证燃气出气口密封的水封箱;

用于燃气过滤的燃气过滤器,七者依次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初级过滤器包括重力沉降箱,重力沉降箱下端出料口安装有星型卸料器及沉降灰渣排出螺杆,星型卸料器上端入口与重力沉降箱下端出料口连接,下端出口与沉降灰渣排出螺杆入口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还包括进料输送模块。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进料输送模块包括安装在预热螺杆入口端的进料斗,进料斗与预热螺杆连接处设置有星型卸料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废弃物处理模块包括烟气处理装置,灰渣收集装置,油水泥三相分离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经热解后的污泥含油量低于3‰,排放废气粉尘含量低于20mg/Nm3,NOx,SO2等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排放标准;

(2)本实用新型冷却模块产生的不凝气与天然气混合回流至热解模块进行燃烧裂解含油污泥,形成废物利用且自处理废物的循环处理工艺,具有降低含油污泥处理能耗及成本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预热螺杆及裂解螺杆既作为物料流转载体,也作为受热载体,物料在螺旋输送机内流转时不停的从外壳吸收热量升温,另外螺杆增设有刮料装置,不仅能均匀输送物料,更能防止物料与壳体结焦影响热解效率;

(4)本实用新型设置预热区及裂解区,并在预热区及裂解区连接处布置打散装置,可以防止预热后的含油污泥以结焦的形式进入裂解区,并且能够较好的分散含油污泥,提升裂解效果;

(5)本实用新型从热解模块排出的高温油气进入初级分离器,由于流通空间瞬间扩大,气体流速会顷刻减小,其中灰尘、油渣等在重力作用下迅速沉积到初级分离器底部。大量的油气从出气口流入冷却单元冷却。实现气、固初步分离。由于除掉了大量的灰尘杂质,减少了后续冷凝器的堵塞,减轻了冷却单元的负荷;

(6)本实用新型采用负压抽风机将整个系统的内的压力降低,在各个固体进料口(如含油污泥)、出料口(如灰渣)位置由于星型卸料器及物料堆积的特点,内部负压产生的负压密封,能保证热解气体不泄漏,外界空气不进入热解系统,并且还有利于提高含油污泥裂解效率,进一步降低含油污泥中的重油成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热解模块的正视图。

图3为热解模块的左视图。

图4为热解模块的俯视图。

图5为热解模块的轴测图。

图6为冷却模块的正视图。

图7为冷却模块的左视图。

图8为冷却模块的俯视图。

图9为冷却模块的轴测图。

其中,1进料输送模块,

2热解模块,201进料斗,202进料星型卸料器,203预热螺杆,204预热箱,205裂解螺杆,206裂解箱,207出料螺杆,208打散装置,209减速器,2010电机,2011裂解气出管, 2012燃烧装置,2013排烟管,

3冷却模块,301初级过滤器,302分气器,303冷凝器,304油水泥沉积箱,305负压抽风机,306水封箱,307燃气过滤器,308隔膜泵,

4废弃物处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5,一种移动式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包括用于裂解含油污泥的热解模块2,用于冷却裂解气的冷却模块3,用于废弃物处理的废弃物处理模块4,热解模块2包括污泥处理输送装置,预热区及裂解区,燃烧装置2012,污泥处理输送装置依次穿过预热区及裂解区,预热区处于裂解区上方,两者共用燃烧装置2012。

其中,用于冷却裂解气的冷却模块3采用常见的冷却方式即可,如水冷、空冷、油冷等各种方式,优选方式为水冷,水冷热交换率高且成本低,冷却模块3的热交换模式可以为直接换热,间接换热,间接换热采用各种形式的热交换器,如管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等。废弃物处理模块4对烟气、裂解气产生三相混合物、灰渣进行处理。烟气尾气处理、三相混合物分离均为现有技术,烟气尾气处理采用如烟气余热交换设备、干式吸收塔、烟囱等设备,三相混合物分离采用油、水、泥三相分离离心机,由于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灰渣进行处理采用收集装置进行收集即可,需保证对应的灰渣排出口密封性能,如采用星型卸料器保证密封。

热解模块2中的污泥处理输送装置采用常规的输送设备即可,如连板传送带、卧式螺杆输送机等,预热区及裂解区可以由两个箱体制成,上下布置并联通即可,燃烧装置2012采用现有的燃烧器即可。

工作过程:含油污泥经污泥处理输送装置依次通过预热区及裂解区,含油污泥在预热区运行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物料温度上升至100-150℃,物料中所含的大部分水及部分轻物质会在该区被加热汽化析出,随后含油污泥进入裂解区内,该区温度在450-760℃,物料中所含油分及其它挥发物质在该层被彻底汽化,裂解气经裂解气出管2011排出进入冷却模块3,燃烧器产生经排烟管2013排出的烟气经、裂解区最终经出料螺杆207排出的灰渣进入废弃物处理模块4进行处理。裂解气进入冷却模块3后,经逐步冷却,冷凝出的油水泥悬浊液流入聚集箱并经隔膜泵308送至油、水、泥三相分离离心机进行分离,产生的水回流冷却模块3,油用储存设备进行储备,储存设备如油罐,泥与灰渣拌合进行填埋。如此完成完整的处理过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对热解模块2进行改进。

参见图1~5,污泥处理输送装置包括预热螺杆203及裂解螺杆205,预热螺杆203横向穿过预热区,裂解螺杆205横向穿过裂解区,预热螺杆203出口与裂解螺杆205入口连接。预热螺杆203及裂解螺杆205均配置有独立的驱动机构,如常见的电机2010及减速器209,由变频器控制其输送速度,预热螺杆203及裂解螺杆205既作为物料流转载体,也作为受热载体,物料在螺旋输送机内流转时不停的从外壳吸收热量升温,另外螺杆增设有刮料装置,不仅能均匀输送物料,更能防止物料与壳体结焦影响热解效率。

预热螺杆203出口与裂解螺杆205入口连接处安装有打散装置208。打散装置208采用电机2010、减速器209驱动,电机2010输出轴与打散构件连接,打散构件采用非直线型的构件即可,如各种搅拌桨桨叶,型式如锚式、桨式、涡轮式、推进式、框式等,打散构件的结构型式不限于上述的结构型式,只要打散装置208能将预热后的含油污泥再次打散混合即可。这样可以防止预热后的含油污泥以结焦的形式进入裂解区,并且能够较好的分散含油污泥,提升裂解效果。

预热区为预热箱204,裂解区为裂解箱206,预热箱204安装在裂解箱206上方,两者连通形成上方的预热区及下方的裂解区,燃烧装置2012安装在裂解箱206内。制成箱体,便于形成预热区及裂解区,也便于装置安装。

其他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在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对冷却模块3进行改进。

参见图6~9,冷却模块3包括:

用于裂解气初步气、固分离的初级过滤器301;用于裂解气分流的分气器302;用于冷却裂解气的冷凝器303;用于收集冷却后沉积油水泥的油水泥沉积箱304;用于将整个系统形成负压状态的负压抽风机305;用于保证燃气出气口密封的水封箱306;用于燃气过滤的燃气过滤器307,七者依次连接。

初级过滤器301采用常见的过滤设备,如袋式过滤、膜过滤、管过滤、真空过滤等,也可以如静电吸附、重力沉降等方式,本实施例过滤设备采用常见的重力沉降箱,重力沉降箱下端连接星型卸料器保证密封,星型卸料器上端入口与重力沉降箱下端出料口连接(图中未画出),下端出口与沉降灰渣排出螺杆入口连接,形成一套保证密封且自动出料的初级过滤器301。

分气器302采用的气体分流构件即可,如图9所示,分气器302为圆柱形,其与初级过滤器301连接,并连接多根进入冷凝器303的换热管,将气体分流,保证最大的热交换面积。

冷凝器303采用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即可,设备结构如板片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板片式换热器如波纹平板式、板翅式、螺旋板式和板克式,管壳式换热器如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型管式和填料函式。冷凝器303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如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冷凝器303传送热量的方法如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

油水泥沉积箱304采用常见的收集箱体即可,但是需保证密封性能,作为油、水、泥三相混合物中间储存设备。

负压抽风机305为常见的现有设备,此处不在赘述。其将整个系统的内的压力降低,在各个固体进料口(如含油污泥)、出料口(如灰渣)位置由于星型卸料器及物料堆积的特点,内部负压产生的负压密封,能保证热解气体不泄漏,外界空气不进入热解系统,并且还有利于提高含油污泥裂解效率,进一步降低含油污泥中的重油成分。

水封箱306其结构形式可以为圆柱形,方形,多棱柱形等,只要采用水封原理保证系统密封即可,水封箱306保证负压抽风机305不会将外界空气抽入系统内部。

燃气过滤器307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增设进料模块。

参见图5,还包括进料输送模块1。进料输送模块1包括安装在预热螺杆203入口端的进料斗201,进料斗201与预热螺杆203连接处设置有进料星型卸料器202。

进料星型卸料器202上堆积待进入的含油污泥,系统内部的负压吸附含油污泥,密封行星卸料器的缝隙处,行星卸料器转动卸料仅间断的进入部分物料,保证外界其他不系统内部,提升系统的密封性能。

其他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在赘述。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人的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