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同心辊轮刷式清洗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6631发布日期:2019-12-17 22:12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电机同心辊轮刷式清洗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工具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双电机同心辊轮刷式清洗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用到辊轮式清洁工具,通常为一个电机带动单轴单辊轮进行清洁操作,但是这种简单的清洗动作清洁效率较低,需要对待清洗物品多方位清洗,这就需要一种能够提高清洁效率的清洁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双电机同心辊轮刷式清洗工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双电机同心辊轮刷式清洗工具,包括清理部和动力部,所述清理部包括辊轮刷壳体、清理内轴、清理外轴、第一清理辊刷、第二清理辊刷,辊轮刷壳体包括连接区和清理区,清理外轴的轴心设置有内轴通孔,清理内轴穿过内轴通孔通过内轴轴承与清理外轴转动连接,清理区设置有封盖,封盖与辊轮刷壳体通过封盖卡扣封装,清理内轴、清理外轴分别通过壳体轴承、外轴轴承与辊轮刷壳体转动连接,第一清理辊刷固定在清理外轴上,第二清理辊刷固定在清理内轴上,第一清理辊刷、第二清理辊刷设置在清理部的内部;所述动力部包括手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设置在手柄内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为传动内轴,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为传动外轴,传动外轴的轴心内部设置有内轴通孔,传动内轴通过内轴轴承、内轴通孔与传动外轴转动连接,传动外轴也通过外轴轴承与手柄转动连接,传动内轴、传动外轴分别与清理内轴、清理外轴通过端面齿轮啮合传动;辊轮刷壳体的连接区与手柄通过壳体卡扣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还设置有电池仓。

进一步的,所述封盖设置有开启凸台;开启凸台方便打开封盖。

进一步的,所述封盖设置有固定子扣,手柄上设置有固定母扣,固定子扣与固定母扣相互匹配。固定子扣与固定母扣的设计能够防止封盖遗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可以带动第一清理辊刷轮、第二清理辊刷轮同向、逆向转动,增加了清理的效率;清理部与手柄可拆卸连接方便组装、维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设计合理、组装维修更换方便、提高了清洁效率;辊轮刷壳体使得各个清理辊刷得到防尘防污保护且不妨碍清理;固定子扣与固定母扣的设计能够防止封盖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清理部的剖视图。

图3为动力部的剖视图。

图4为手柄与辊轮刷壳体的装配图。

图5为辊轮刷壳体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1、辊轮刷壳体,101、连接区,102、清理区,103、清理外轴、104、清理内轴,105、第一清理辊刷,106、第二清理辊刷,107、外轴轴承,108、壳体轴承,109、内轴轴承,110、壳体卡扣,111、封盖,112、开启凸台,113、固定子扣,2、手柄,201、第一电机,202、第二电机,203、传动内轴,204、传动外轴,205、电池仓,206、固定母扣,207、外轴端面齿轮,208、内轴端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双电机同心辊轮刷式清洗工具,一种双电机同心辊轮刷式清洗工具,包括清理部和动力部,所述清理部包括辊轮刷壳体1、清理内轴104、清理外轴103、第一清理辊刷105、第二清理辊刷106,辊轮刷壳体包括连接区101和清理区102,清理外轴的轴心设置有内轴通孔,清理内轴穿过内轴通孔通过内轴轴承109与清理外轴转动连接,清理区设置有封盖111,封盖与辊轮刷壳体通过封盖卡扣封装,清理内轴、清理外轴分别通过壳体轴承108、外轴轴承107与辊轮刷壳体转动连接,第一清理辊刷固定在清理外轴上,第二清理辊刷固定在清理内轴上,第一清理辊刷、第二清理辊刷设置在清理区的内部;所述动力部包括手柄2、第一电机201、第二电机202,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设置在手柄内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为传动内轴203,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为传动外轴204,传动外轴的轴心内部设置也有内轴通孔,传动内轴通过内轴轴承109、内轴通孔与传动外轴转动连接,传动外轴也通过外轴轴承与手柄转动连接。传动外轴和清理外轴的端面均设置有外轴端面齿轮207,传动内轴和清理内轴的端面设置有内轴端面齿轮208,传动内轴、传动外轴分别与清理内轴、清理外轴通过外端面齿轮、内轴端面齿轮啮合传动;辊轮刷壳体的连接区与手柄通过壳体卡扣110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还设置有电池仓205,电池仓内部设置有电源;所述封盖设置有开启凸台112;开启凸台方便打开封盖;所述封盖设置有固定子扣113,手柄上设置有固定母扣206,固定子扣与固定母扣相互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