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滤芯的三合一滤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5620发布日期:2019-12-31 15:20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滤芯的三合一滤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滤芯的三合一滤网结构。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净水器中,出现了将多个滤网整合成一体的复合滤芯,这种复合滤芯往往整合有pp棉、前置活性碳棒和后置活性碳棒三种滤网,改变了传统一种滤网需要设置一个滤芯的结构,在保证净水效果的基础上,有效缩小净水器的体积;但传统复合滤芯中,pp棉、前置活性碳棒和后置活性碳棒之间的布局及固定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各滤网组装时难度大,不便于维护拆装,不合理的结构导致水路路径较长且通水量少,可见传统复合滤芯难以达到分体式滤芯的净水要求。

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6660700u于2017年11月24日公开了一种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其中滤芯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呈上下延伸的柱状,壳体表面开设有第一过水口、第二过水口、第三过水口以及第四过水口,壳体内部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一过水口以及第二过水口连通,第二流道与第三过水口以及多数第四过水口连通;第一滤芯,设于第一流道内,第一过水口与第一滤芯之间形成第一流道的第一过水流道,第一滤芯与第二过水口之间形成第一流道的第二过水流道;第二滤芯,设于第二流道内,第三过水口与第二滤芯之间形成第二流道的第三过水流道,第二滤芯与第四过水口之间形成第二流道的第四过水流道;第一过水流道,第二过水流道,第三过水流道,第四过水流道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一过水流道与第二过水流道相邻设置,第三过水流道与第四过水流道相邻设置净水系统包括反渗透滤芯,反渗透滤芯的原水进水端与第一流道的出水口对接,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出水端与第二流道的进水口对接,或反渗透滤芯的原水进水端与第二流道的出水口对接,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出水端与第一流道的进水口对接;增压泵,设于滤芯组件与反渗透滤芯的原水进水端之间。可见,该结构中的滤芯组件中第一和第二滤芯以上下分布的方式布局,一方面滤芯组件的体积难以实现最小化,另一方面水路路径较长影响出水效率。

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复合滤芯的三合一滤网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三合一滤网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整体性强、结构紧凑、体积最小化、拆装方便快捷、净水性能稳定可靠等特点。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复合滤芯的三合一滤网结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腔的pp棉、前置活性碳棒和后置活性碳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水件、第二导水件、第三导水件、第四导水件和第五导水件;所述pp棉紧密式套设于前置活性碳棒外侧,前置活性碳棒间隔式套设于后置活性碳棒外侧;所述第一导水件覆盖在pp棉和/或前置活性碳棒顶部,第二导水件包括导水套筒和承托部,导水套筒间隔式套设于前置活性碳棒与后置活性碳棒之间,pp棉和/或前置活性碳棒支承于承托部上;所述第三导水件呈套筒状设置,且间隔式套设于导水套筒与后置活性碳棒之间;所述第四导水件覆盖在后置活性碳棒顶部,第五导水件覆盖在后置活性碳棒底部;所述壳体与pp棉之间形成有第一水路,前置活性碳棒与导水套筒之间形成有第二水路,导水套筒与第三导水件之间形成有第三水路,第三导水件与后置活性碳棒之间形成有第四水路,后置活性碳棒中空设置形成有第五水路。

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顶盖,顶盖上设有连通原水进水口的第一环形腔、连通水泵出水口的第二环形腔、连通水泵进水口的第三环形腔和连通纯水出水口的中心腔,第一环形腔、第二环形腔、第三环形腔和中心腔由外往内依次排布;所述第一环形腔与第一水路连通,第二环形腔与第二水路连通,第三环形腔与第三水路连通,中心腔与第五水路连通。

所述第一导水件顶部设有第一插套,第二环形腔内壁与第一插套外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三环形腔内壁与导水套筒外壁密封配合;所述第四导水件顶部设有第二插套,中心腔内壁与第二插套外壁密封配合。

所述第一导水件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裙边,第一裙边套设于pp棉外侧;所述承托部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裙边,第二裙边套设于pp棉外侧;所述第四导水件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裙边,第三裙边套设于后置活性碳棒外侧,第三导水件内壁与第三裙边外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五导水件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四裙边,第四裙边套设于后置活性碳棒外侧。

所述第四裙边上设有连通第四水路的通水缺口。

所述第一导水件、第二导水件、第三导水件、第四导水件和/或第五导水件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通过各导水件能有效的将pp棉、前置活性碳棒和后置活性碳棒三种滤网整合成一体,其中pp棉紧密式套设于前置活性碳棒外侧,前置活性碳棒间隔式套设于后置活性碳棒外侧,相应的导水件分别能有效定位固定pp棉、前置活性碳棒和后置活性碳棒的位置,确保彼此之间的有畅通的水路,结构紧凑使水路路径大大缩短,提高出水效率;各滤网的合理布局使复合滤芯整体体积实现最小化,符合便携式或家用式等净水器的结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复合滤芯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复合滤芯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复合滤芯的爆炸图。

图4为图2中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2中b-b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顶盖的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导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导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三导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四导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五导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11,本复合滤芯的三合一滤网结构,包括设置于壳体14内腔的pp棉7、前置活性碳棒6、后置活性碳棒4、第一导水件2、第二导水件8、第三导水件9、第四导水件3和第五导水件5;pp棉7紧密式套设于前置活性碳棒6外侧,前置活性碳棒6间隔式套设于后置活性碳棒4外侧;第一导水件2覆盖在pp棉7和前置活性碳棒6顶部,第二导水件8包括导水套筒8.1和设置于导水套筒8.1底部的承托部8.2,导水套筒8.1间隔式套设于前置活性碳棒6与后置活性碳棒4之间,pp棉7和前置活性碳棒6底部分别支承于承托部8.2顶部;第三导水件9呈套筒状设置,且间隔式套设于导水套筒8.1与后置活性碳棒4之间;第四导水件3覆盖在后置活性碳棒4顶部,第五导水件5覆盖在后置活性碳棒4底部;壳体14与pp棉7之间形成有筒状的第一水路d1,前置活性碳棒6与导水套筒8.1之间形成有筒状的第二水路d2,导水套筒8.1与第三导水件9之间形成有筒状的第三水路d3,第三导水件9与后置活性碳棒4之间形成有筒状的第四水路d4,后置活性碳棒4中空设置形成有柱状的第五水路d5。就上述结构而言水体依次经过第一水路d1——pp棉7——前置活性碳棒6——第二水路d2——第三水路d3——第四水路d4——后置活性碳棒4——第五水路d5。

进一步说,壳体14顶部设置有顶盖1,顶盖1上设有连通原水进水口1.1的第一环形腔1.5、连通水泵出水口1.2的第二环形腔1.6、连通水泵进水口1.3的第三环形腔1.7和连通纯水出水口1.4的中心腔1.8,第一环形腔1.5、第二环形腔1.6、第三环形腔1.7和中心腔1.8由外往内依次排布,使各腔室的布局更加合理,体积更小;第一环形腔1.5与第一水路d1连通,第二环形腔1.6与第二水路d2连通,第三环形腔1.7与第三水路d3连通,中心腔1.8与第五水路d5连通。

进一步说,第一导水件2顶部设有第一插套2.1,第二环形腔1.6内壁与第一插套2.1外壁密封配合;第三环形腔1.7内壁与导水套筒8.1外壁密封配合;第四导水件3顶部设有第二插套3.1,中心腔1.8内壁与第二插套3.1外壁密封配合。

进一步说,第一导水件2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裙边2.2,第一裙边2.2套设于pp棉7外侧;承托部8.2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裙边8.3,第二裙边8.3套设于pp棉7外侧;第四导水件3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裙边3.2,第三裙边3.2套设于后置活性碳棒4外侧,第三导水件9内壁与第三裙边3.2外壁密封配合;第五导水件5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四裙边5.1,第四裙边5.1套设于后置活性碳棒4外侧。各裙边与相应的滤网套设配合,使滤网的装配结构更加稳固可靠。

进一步说,第四裙边5.1一侧设有连通第四水路d4的通水缺口5.2。具体是,三合一滤网结构整体设置于壳体14内腔上部,壳体14内腔下部设置有ro膜10,水体经第三水路d3输送到达ro膜10顶部,水体穿过ro膜10后到达第四水路d4;为提高第四水路d4的进水量,第四裙边5.1上设置有通水缺口5.2。

进一步说,第一导水件2、第二导水件8、第三导水件9、第四导水件3和第五导水件5分别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施例涉及的净水器包括上述复合滤芯的三合一滤网结构。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