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0563发布日期:2019-11-25 22:2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现有的工厂在进行正式的油墨废水处理之前,可能需要进行少量的采样,而油墨废水可理解为油墨与污水相互混合的物质,由于两种液体相互混合,现有的处理设备在油墨废水的分离过程中十分不便,其次,现有的处理设备大多将油墨废水的分离和收集工作分为多个步骤,给油墨废水处理工作带来不便,故而,我们提出油墨废水可被分层,起到良好的分离效果,多层过滤结构提高油墨和废水分离效果,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所述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分离罐和盖子,所述盖子卡接在分离罐顶端,所述盖子顶端中部嵌接有电动机,且电动机底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设置于盖子,且转轴外壁左右两侧均匀焊接有若干片叶片,所述转轴底端固定连接有嵌盘;

底网,所述底网位于分离罐内部底端且与分离罐滑动连接,且底网底端设置有两个副底网,所述底网和副底网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定位滑块,且定位滑块均与分离罐滑动连接,所述底网中部设置有中嵌盘,且底网内侧与中嵌盘之间和副底网内侧均嵌接有吸油棉,所述上下两端的定位滑块之间均设置有塑料套筒,且塑料套筒顶面中部嵌接有橡胶筒,所述塑料套筒和橡胶筒中部套接有塑料伸缩杆,且塑料伸缩杆底端与塑料套筒内部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作为优选的,所述分离罐底端外侧焊接有底座,且分离罐底端中部偏右固定连接有出口管,并出口管底端插接有堵块。

作为优选的,所述盖子顶端左右两侧均焊接有把手,且盖子外侧前端紧密贴合有橡胶垫。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动机通过转轴带动叶片转动,且嵌盘位于中嵌盘正上方,所述嵌盘嵌入设置在中嵌盘内且与中嵌盘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橡胶筒底端内侧嵌入设置于塑料伸缩杆,且橡胶筒随塑料伸缩杆发生形变。

作为优选的,所述塑料伸缩杆顶面和塑料套筒底面均与定位滑块相互嵌接,且底网和副底网之间均通过塑料套筒和塑料伸缩杆连接,所述底端的副底网底面与底座内壁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机带动转轴旋转,在转轴转动的同时,叶片会对分离罐内部的油墨废水进行时快速的搅动,此时分离罐内部的油墨废水形成离心力场,油墨密度较小,会缓慢的上浮,通过离心作用对油墨废水进行分离处理,油墨废水可被分层,起到良好的分离效果,加上结构较简单,分离过程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在底网上升的过程中,副底网均被拉起,再次通过两层吸油棉对分离罐内部上层的油墨进行过滤,实现油墨和废水分离的工作,且在使用者将盖子拿出的过程中就可将油墨滤出,减少使用者的操作步骤,多层过滤结构提高油墨和废水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底网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塑料套筒零件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离罐;101底座;102出口管;2盖子;201把手;202橡胶垫;3电动机;301转轴;302叶片;4嵌盘;5底网;501副底网;502定位滑块;503中嵌盘;504吸油棉;6塑料套筒;601橡胶筒;7塑料伸缩杆;70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分离罐1和盖子2,盖子2卡接在分离罐1顶端,盖子2顶端中部嵌接有电动机3,且电动机3底端转动连接有转轴301,转轴301贯穿设置于盖子2,且转轴301外壁左右两侧均匀焊接有若干片叶片302,转轴301底端固定连接有嵌盘4,分离罐1底端外侧焊接有底座101,且分离罐1底端中部偏右固定连接有出口管102,并出口管102底端插接有堵块,首先通过底座101支撑分离罐1,使用者在通过底座101将分离罐1放置好,避免分离罐1对油墨废水进行处理时翻倒,然后使用者可将作为样品的油墨废水倒入分离罐1,通过分离罐1来容载油墨废水,将盖子2盖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底网5,底网5位于分离罐1内部底端且与分离罐1滑动连接,且底网5底端设置有两个副底网501,底网5和副底网501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定位滑块502,且定位滑块502均与分离罐1滑动连接,底网5中部设置有中嵌盘503,且底网5内侧与中嵌盘503之间和副底网501内侧均嵌接有吸油棉504,上下两端的定位滑块502之间均设置有塑料套筒6,且塑料套筒6顶面中部嵌接有橡胶筒601,塑料套筒6和橡胶筒601中部套接有塑料伸缩杆7,且塑料伸缩杆7底端与塑料套筒6内部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701,盖子2顶端左右两侧均焊接有把手201,且盖子2外侧前端紧密贴合有橡胶垫202,通过两侧的把手201提起盖子2,盖子2盖上后转轴301位于分离罐1内部,使用者把外部电源接入到电动机3中,电动机3通过转轴301带动叶片302转动,且嵌盘4位于中嵌盘503正上方,嵌盘4嵌入设置在中嵌盘503内且与中嵌盘503转动连接,通过电动机3带动转轴301旋转,在转轴301转动的同时,叶片302会对分离罐1内部的油墨废水进行时快速的搅动,此时分离罐1内部的油墨废水形成离心力场,因为油珠与废水的密度不同,所以受到的离心力也不同,密度较大的废水受到离心作用力影响集中在下层,而油墨密度较小,则会缓慢的上浮,通过离心作用对油墨废水进行分层处理,油墨废水可被分为两层,起到良好的分离效果,加上结构较简单,分离过程方便快捷,而嵌盘4嵌入设置在中嵌盘503内且与中嵌盘503转动连接,中嵌盘503可稳定住转轴301的底端,且不妨碍转轴301正常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橡胶筒601底端内侧嵌入设置于塑料伸缩杆7,且橡胶筒601随塑料伸缩杆7发生形变,油墨废水被分层后,使用者可再次通过把手201将盖子2提出,转轴301会上移,加上中嵌盘503通过嵌盘4与转轴301进行连接,所以底网5也被提出,底网5上升,底网5内侧的吸油棉504随底网5移动到分离罐1的上层时,可对油墨进行第一次的筛分,把油墨从废水中滤出;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塑料伸缩杆7顶面和塑料套筒6底面均与定位滑块502相互嵌接,且底网5和副底网501之间均通过塑料套筒6和塑料伸缩杆7连接,底端的副底网501底面与底座101内壁相接触,在底网5上升的过程中,受到油墨废水的阻力,塑料伸缩杆7被拉起,弹簧701被迫延长,且橡胶筒601发生形变被塑料伸缩杆7向上抽出,通过橡胶筒601可挡住塑料套筒6内部,避免弹簧701接触到水后生锈,副底网501均被拉起,再次通过两层吸油棉504对分离罐1内部上层的油墨进行过滤,实现油墨和废水分离的工作,且在使用者将盖子2拿出的过程中就可将油墨滤出,减少使用者的操作步骤,多层过滤结构提高油墨和废水分离效果,最后使用者将废水收集容器放置在出口管102正下方,再把堵块拔出,对油墨和废水分别进行采样检测。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应用的仪器:

电动机为ye2型号。

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