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筒心进气旋流曝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68699发布日期:2020-03-10 08:16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通道筒心进气旋流曝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通道筒心进气旋流曝气器。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处理工程中,绝大多数处理方法为活性污泥法,即在污水中充入适量氧气,满足活性污泥处理废污水的需要,使污水处于好氧、缺氧或厌氧状态,通过生物降解过程,达到去除各种有机污染物的目的。目前常用的一种向污水中充氧的方法是由鼓风机产生压力空气,通过曝气器将氧气传递到污水中,在各大厂中筒式旋流曝气器应用十分普遍;虽然目前市场上的旋流曝气器的产品很多,但是安装方式都很繁琐,需要无水安装和维修,在实际使用中不方便进移动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进行上下调节的一种双通道筒心进气旋流曝气器,在利用该装置进行作业时,可对一种双通道筒心进气旋流曝气器进行移动和调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通道筒心进气旋流曝气器,包括壳体、通气组件、至少一个旋转组件和挡片,壳体为竖直且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通气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通气组件包括进气通管和多个气流分支管,进气通管为竖直且顶部开口的空心圆柱状结构,进气通管放置在壳体的中间位置,气流分支管的一端贯穿进气通管的下方的侧壁与进气通管内部相通,气流分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到壳体的内侧壁,气流分支管侧壁上开设有竖直向上且向下不贯穿的出气口。

进气通管为竖直向下的且顶部开口的空心圆柱状结构,同时进气通管通过气流分支管固定连接到壳体,这样可通过移动进气通管利用进气通管带动整体一种双通道筒心进气旋流曝气器移动和调节,在有水无水环境下均可移动和调节,使用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进一步改进,气流分支管设有多个,且以进气通管为中心呈圆周阵列设置,每个气流分支管上开设至少一个出气口,气流分支管由相通的横管和斜管固定连接组成,横管的一端与斜管固定连接,横管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斜管的一端与横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斜管的另一端与进气通管固定连接,出气口开设在横管上,其中优选气流分支管设有2-6个,每个气流分支管上开设1个出气口。气流分支管圆周排列且出气口开口向上,进气通管中的气体向下运动进入气流分支管,在出气口喷出,气体在出气口处形成较大的压强使气体具有很强的动能向上带动液体向上共同运动,具有防堵的优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进一步改进,旋转组件包括套筒和螺旋片,进气通管上套接至少一组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可绕进气通管的外侧壁旋转,每个套筒外侧壁上固定连接多个螺旋片且螺旋片斜向下固定连接到套筒的外侧壁上,螺旋片与壳体内侧壁间存在间隙。进气通管的外侧壁的下方固定套接挡片,挡片位于气流分支管的上方,同时挡片能脱住所述旋转组件。螺旋片斜向下固定连接到套筒上,向上运动的气液混合物撞击到螺旋片上,使螺旋片旋转,螺旋片带动套筒旋转,同时螺旋片切割气体促进气液混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通道筒心进气旋流曝气器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通道筒心进气旋流曝气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通道筒心进气旋流曝气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通道筒心进气旋流曝气器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通气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气通管;2-壳体;3-套筒;4-螺旋片;5-挡片;6-气流分支管;601-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使用过程中调节和移动不方便需要在无水情况下操作的问题。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通道筒心进气旋流曝气器,包括壳体2、通气组件、至少一个旋转组件和挡片5,壳体2为竖直且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通气组件设于壳体2内部,通气组件包括进气通管1和多个气流分支管6,进气通管1为竖直且顶部开口的空心圆柱状结构,进气通管1放置在壳体2的中间位置,气流分支管6的一端贯穿进气通管1的下方的侧壁与进气通管1内部相通,气流分支管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到壳体2的内侧壁,气流分支管6侧壁上开设有竖直向上且向下不贯穿的出气口601。进气通管1通过气流分支管6固定连接到壳体2,调节和移动时可以通过移动进气通管1带动整体调节和移动,使用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气流分支管6以进气通管1为中心呈圆周阵列设置,优选的气流分支管6设有2-6个其中气流分支管优选4个,每个气流分支管6上开设至少一个出气口601,优选的每个气流分支管6上开设1个出气口601,气流分支管6由相通的横管和斜管固定连接组成,横管的一端与斜管固定连接,横管的另一端与壳体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斜管的一端与横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斜管的另一端与进气通管1固定连接,出气口601开设在横管居中位置,保持气体垂直向上喷出,气体采用从进气通管1中垂直向下运动,使气体在出气口601处形成较大压强,气体具有很大的动能向上运动,加强旋转组件旋转即加强气液融合;同时防止出气口601处发生堵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进一步改进,进气通管1的外侧壁上固定套接挡片5,挡片5位于气流分支管6的上方,挡片5用于卡挡若干旋转组件。挡片5卡挡住旋转组件防止旋转组件在旋转过程中撞击到气流分支管6,同时通过挡片5带动旋转组件向上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进一步改进,旋转组件包括套筒3和螺旋片4,套筒3套装在进气通管1的外侧面,套筒3能绕进气通管1旋转,套筒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多个螺旋片4,螺旋片4与壳体2内侧壁间存在间隙。在旋转的过程中螺旋片4切割气体促使气液融合,同时螺旋片4在旋转过程中与壳体2存在间隙保证螺旋片4与壳体2不相撞。

综上,竖直向下的进气通道1通过气流分支管6固定连接到壳体2,通过进气通管1对整体进行调节和移动使用方便;采用进气通道1内向下通气,从出气口601处向上喷气的方式防止堵塞;螺旋片4旋转切割气体促进气液融合。

使用方法:

使用时,先将3组旋转组件套装在进气通管1上,挡片5卡挡旋转组件,防止气流分支管6与螺旋片4相碰撞,通过进气通管1与进气装置螺纹连接或者胶粘连接,然后将一种双通道筒心进气旋流曝气器浸到液体中,液体从壳体2底部进入,开始通入气体,气体垂直从上向下运动,气体从出气口601向上喷出,出气口曝气时形成冲击气液混合并且气液向上运动,气液向上运动冲击到倾斜设置的螺旋片4上,气液带动螺旋片4旋转,螺旋片4带动套筒3旋转,螺旋片4在旋转时加速气液混合,同时螺旋片4在旋转过程中起到切割气泡的作用,进一步加快气液混合;气体从出气口601向上喷出可防止堵塞。

调节时,通过调节进气通管1的高度位置,进气通管1带动一种双通道筒心进气旋流曝气器整体移动,以适应不同深度的液体,以及放置位置。

维修更换时,直接通过进气通管1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一种双通道筒心进气旋流曝气器向上移动,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