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脱氮除磷的榨菜腌制废水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2720发布日期:2020-02-21 20:05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步脱氮除磷的榨菜腌制废水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预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步脱氮除磷的榨菜腌制废水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榨菜腌制废水中氯化钠含量高达5~13%,cod高达30000~50000mg/l,无法直接进行生化处理,一般将其与其他低浓度废水稀释混匀后再进行生化处理。废水中氨氮高达500~800mg/l,总磷高达200~400mg/l,处理难度大。

高浓度氨氮需要修建较大的好氧池和缺氧池将其硝化反硝化处理,该处理过程不但需要很大的池容,更需要严格的反应条件,如硝化反应需要足够长的污泥龄、足够多的硝化菌数量、充足的溶解氧、较低的有机负荷、适宜的碱度等,反硝化需要充分搅拌、适量的碳源、缺氧环境等。

生化除磷工艺一般需要厌氧、好氧交替运行。好氧段保持较高的有机负荷,污泥龄短,活性污泥大量吸收废水中磷,通过排除剩余污泥去除磷;厌氧段需保持较低的溶解氧和充足的搅拌,以完成磷的释放和细菌增殖,为下一阶段超量吸磷做准备。

生化脱氮除磷对反应条件的要求存在差异甚至矛盾,故对于高浓度氮磷废水,很难在将高效脱氮与除磷兼顾,常用的方法为生化脱氮兼顾部分除磷,化学除磷为主、生化除磷为辅的策略。但高浓度的氮仍会对后续生化处理单元带来极大的处理负担,高浓度的磷需要消耗大量药剂,处理成本高。

故急需开发出低成本、可同步脱氮除磷、易于操作的脱氮除磷预处理装置,用于解决高氮磷榨菜腌制废水的处理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步脱氮除磷的榨菜腌制废水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体内容如下:一种同步脱氮除磷的榨菜腌制废水预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废水收集池和预处理池,所述预处理池包括依次相连的加药搅拌区、絮凝反应区、布水槽、沉淀区、出水槽、污泥斗和排泥管;所述废水经过格栅去除较大颗粒物后进入废水收集池暂存,再由水泵抽至预处理装置的加药搅拌区。格栅用于将榨菜腌制废水中的菜渣等较大颗粒去除,在废水收集池中暂存,再进入加药搅拌区,加入药液搅拌,将废水与药液充分混匀,进行脱氮除磷工序,再进入絮凝反应区絮凝,在布水槽中布水进入沉淀区泥水分离,污泥通过污泥斗和排泥管排出,清液通过出水槽排出进入后续工序。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搅拌区设有搅拌机和加药设施,所述搅拌机设置在加药搅拌区内,所述加药设施添加的药液包括碱液、mg2+溶液和pam溶液。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设施通过计量泵投加药液,计量泵包括碱液计量泵、mg2+溶液计量泵和pam溶液计量泵,碱液投药管、mg2+溶液投药管和pam溶液投药管在加药搅拌区内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药液投加点分别设置在加药搅拌区内以搅拌机中心为圆心、以搅拌机中心到废水进水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弧上,在顺时针方向45°位置设有碱液投药管、135°位置设置mg2+溶液投药管、225°位置设置pam溶液投药管。碱液用于调节废水的ph值,mg2+与废水中po43+、nh4+形成mgnh4po4·6h2o晶体达到同步脱氮除磷的目的,pam溶液提供絮凝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搅拌区内设有ph自动检测仪,且ph自动检测仪与碱液的计量泵相连,所述废水收集池的水泵、搅拌机和计量泵相关联并同步自动启停。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搅拌区的两侧设有不触到加药搅拌区池底的隔墙,隔墙的底部距加药搅拌区池顶1.5±0.2m,加药搅拌区的废水经隔墙底部进入两侧的絮凝反应区。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在絮凝反应区絮凝后自流入布水槽,布水槽底部设置若干个直径40~50mm的布水孔,相邻布水孔之间距离为25~35cm。相邻的布水孔之间的距离指的是两个相邻的布水孔圆弧上的最接近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斗设置在沉淀区的底部,排泥管与污泥斗相连,废水经布水槽布水后进入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污泥进入污泥斗,上清液通过出水槽进入后续单元。mgnh4po4·6h2o晶体沉入沉淀区底部污泥斗内,再随污泥经排泥管排出。

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装置布置就位,榨菜腌制废水先经过格栅,格栅可拦截去除大部分大颗粒悬浮物,然后自流入废水收集池储存;废水经水泵均匀抽至预处理池的加药搅拌区,搅拌机带动废水在加药搅拌区内转圈;搅拌区内依次加入碱液、mg2+溶液和pam溶液,mg2+与废水中po43+、nh4+形成mgnh4po4·6h2o晶体达到同步脱氮除磷的目的;进水泵、药液计量泵和搅拌机联动,由ph自动检测仪检测数据自动在线控制碱液投加量;反应后的废水经布水槽内布水孔进入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mgnh4po4·6h2o晶体随污泥经排泥管排出,脱除氮磷后的上清液自流入后续单元进一步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可去除榨菜腌制废水中绝大部分磷、悬浮物和部分氮,减轻后续单元处理负荷,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操作管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同步脱氮除磷的榨菜腌制废水预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步脱氮除磷的榨菜腌制废水预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废水收集池和预处理池,预处理池包括依次相连的加药搅拌区1、絮凝反应区2、布水槽9、沉淀区10、出水槽13、污泥斗11和排泥管12;废水经过格栅去除较大颗粒物后进入废水收集池暂存,再由水泵7抽至预处理装置的加药搅拌区1。格栅用于将榨菜腌制废水中的菜渣等较大颗粒去除,在废水收集池中暂存,再进入加药搅拌区1,加入药液搅拌,将废水与药液充分混匀,进行脱氮除磷工序,再进入絮凝反应区2絮凝,在布水槽9中布水进入沉淀区10泥水分离,污泥通过污泥斗11和排泥管12排出,清液通过出水槽13排出进入后续工序。本实施例中的废水收集池为半地下式钢筋混凝土池。

本实施例优选的,加药搅拌区1设有搅拌机8和加药设施,搅拌机8设置在加药搅拌区1内,加药设施添加的药液包括碱液、mg2+溶液和pam溶液。

本实施例优选的,加药设施通过计量泵投加药液,药液投加点包括碱液投加点4、mg2+溶液投加点5和pam溶液投加点3,碱液投加点4、mg2+溶液投加点5和pam溶液投加点3在加药搅拌区内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

本实施例优选的,计量泵分别设置在加药搅拌区内以搅拌机8中心为圆心、以搅拌机8中心到废水进水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弧上,在顺时针方向45°位置设有碱液计量泵4、135°位置设置mg2+溶液计量泵5、225°位置设置pam溶液计量泵3。碱液用于调节废水的ph值,mg2+与废水中po43+、nh4+形成mgnh4po4·6h2o晶体达到同步脱氮除磷的目的,pam溶液提供絮凝作用。本实施例中的各计量泵投药点的位置指的是,以搅拌机8中心到废水进入到加药搅拌区1的进水点的半径方向为12点方向,经过顺时针45°、135°和225°,在圆周上分别设置,碱液投加点4、mg2+溶液投加点5和pam溶液投加点3。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角度是允许误差存在的,如允许5°的误差,使用者可根据具体需要调节计量泵的位置,本实施例中仅提供一个较优的选择。

本实施例中,碱液选择naoh溶液,浓度为5~40%,mg2+溶液选择硫酸镁或氯化镁溶液,浓度为5~20%,pam溶液浓度为0.1~0.2%,搅拌机8为由电动机带动的桨片式搅拌机,转速80~120r/min。

本实施例优选的,加药搅拌区1内设有ph自动检测仪6,且ph自动检测仪6与碱液的计量泵相连,废水收集池的水泵7、搅拌机8和各药剂计量泵相关联并同步自动启停。

本实施例优选的,加药搅拌区1的两侧设有不触到加药搅拌区1池底的隔墙,隔墙的底部距加药搅拌区1池顶1.5±0.2m,加药搅拌区1的废水经隔墙底部进入两侧的絮凝反应区2。本实施例优选的隔墙的底部距加药搅拌区1池顶1.5m,实际应用中此距离可根据加药搅拌区1的池体规格进行相应的设置。

本实施例优选的,废水在絮凝反应区2絮凝后自流入布水槽9,布水槽9底部设置若干个直径40~50mm的布水孔,相邻布水孔之间距离为25~35cm。相邻的布水孔之间的距离指的是两个相邻的布水孔圆弧上的最接近的距离。

本实施例优选的,污泥斗11设置在沉淀区10的底部,排泥管12与污泥斗11相连,废水经布水槽9布水后进入沉淀区10进行泥水分离,污泥进入污泥斗11,上清液通过出水槽13进入后续单元。mgnh4po4·6h2o晶体沉入沉淀区10底部污泥斗11内,再随污泥经排泥管12排出。为了加强泥水分离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沉淀区10设有四个沉淀池,每个沉淀池的底部均设有污泥斗11和排泥管12,排泥管12分别连接到主排污管道上,并且每个排泥管12上均设有阀门。

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装置布置就位,榨菜腌制废水先经过格栅,格栅可拦截去除大部分大颗粒悬浮物,然后自流入废水收集池储存;废水经水泵7均匀抽至预处理池的加药搅拌区1,搅拌机8带动废水在加药搅拌区1内转圈;搅拌区内依次加入碱液、mg2+溶液和pam溶液,mg2+与废水中po43+、nh4+形成mgnh4po4·6h2o晶体达到同步脱氮除磷的目的;进水泵7、药液计量泵和搅拌机8联动,由ph自动检测仪6检测数据自动在线控制碱液投加量;反应后的废水经布水槽9内布水孔进入沉淀区10进行泥水分离,mgnh4po4·6h2o晶体随污泥经排泥管12排出,脱除氮磷后的上清液自流入后续单元进一步处理。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