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水深度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4670发布日期:2020-02-18 13:51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水深度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尾水深度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大多数城市属于水资源缺乏的城市,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水量逐年增加,水污染不断加剧,可用水源日趋减少,并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水资源的缺乏,而且再生水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再生水回用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污水处理是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cod为50mg/l,bod5为10mg/l,nh3-n为5mg/l,tp为0.5mg/l。

但是各个地方为了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地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进行再生水回用,现阶段对入河排污口的排放要求又提出来新的要求,需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达到地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地表四类水标准cod为30mg/l,bod5为6mg/l,nh3-n为1.5mg/l,tp为1.5mg/l。由此可见,目前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现状与规定的目标值仍有很大差距。鉴于此,需要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技术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达到排放要求。此举措可有效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尾水回用率,对缓解水资源紧缺现状具有突破性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尾水深度处理系统,其具有可以对尾水进行深度净化,提高尾水回用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尾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沿着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水质稳定单元、生物膜单元、提升泵单元和跌水人工湿地单元,所述水质稳定系统包括生态塘和种植在生态塘内的水生植物,所述生物膜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生态塘内的生物挂膜,所述生态塘和所述跌水人工湿地单元之间通过所述提升泵单元连通,所述提升泵单元包括与所述生态塘底部连通的过水管和与过水管连通的提升泵,所述提升泵处于所述跌水人工湿地单元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时,尾水首先经过水质稳定单元,进入生态塘中,生态塘中的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等物质,去除部分氮磷物质,然后尾水通过生物膜单元,尾水中的有机物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分解吸附,去除尾水中的有机物,然后生态塘中的尾水被提升泵以射流的方式射入人工湿地跌水单元,处理后的尾水流入人工湿地,利用土壤、介质、植物和微生物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最终实现对于尾水深度进化的效果,最终使得处理过的尾水可以达到四类水标准的要求,提高尾水回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跌水人工湿地单元包括若干级人工湿地,若干级人工湿地沿着水流方向呈阶梯状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阶梯状分布的人工湿地的设置,使得尾水经过提升泵射流于人工湿地上的时候,可以增大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水流和空气充分混合,水流的紊流程度更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跌水进行曝气充氧,然后进入人工湿地进行净化,净化效果更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人工湿地包括湿地床和设置在湿地床内的基质,所述基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砾石层、砂砾层、粗砂层和种植在粗砂层上的植物,相邻人工湿地的湿地床接触处设置为多孔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此设置,使得尾水经由提升泵射入人工湿地的时候,然后自上而下依次经过植物、粗砂层、砂砾层和砾石层,利用植物先进行吸收,然后通过粗砂层、砂砾层和砾石层依次进行截留、转化和吸附,达到尾水深度进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升泵高于所述生态塘内液面0.5-1m,所述跌水人工湿地单元最高层与所述生态塘内液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此设置,通过提升泵将生态塘内水射流于跌水人工湿地单元的时候,既可以保证尾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增大接触面积,而且还防止因为提升泵高度太高,尾水射流流速过快将植物进行冲击破坏现象的出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生植物包括荷花、睡莲、石菖蒲、美人蕉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水生植物对尾水中的氮磷物质吸收率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态塘底部还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生态塘底部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处于所述生物膜单元下方,所述曝气管连通有臭氧发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曝气装置的设置可以向生态塘内提供溶解氧,提高溶解氧的浓度,一方面可以达到去除铁等微量元素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需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尤其是生态塘内的尾水在与生物膜单元上的微生物作用的时候,可以降解更多的有机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粗砂层与所述砂砾层、所述砂砾层与所述砾石层之间均设置有过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的设置既可以对粗砂层和砂砾层起到支撑的作用,还不会影响尾水的下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孔径小于所述粗砂的粒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此设置,既不会影响尾水的下渗,起到一定程度的过滤截留的目的,而且过滤网还起到防止粗砂下渗,填充于砂砾之间,导致粗砂层上表面下陷,还影响砂砾的过滤截留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尾水深度处理系统,通过水质稳定单元取出尾水中氮磷,然后通过生物膜单元去除尾水中的有机物,然后通过提升泵单元将尾水射流于跌水人工湿地单元,先是通过喷笑效果和跌水效应增大尾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跌水进行曝气充氧,然后尾水流入人工湿地,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最终实现对于尾水深度进化的效果,最终使得处理过的尾水可以达到四类水标准的要求;

2、本实用新型中跌水人工湿地单元中基质的设置使得尾水进入人工湿地单元的时候,利用植物先进行吸收,然后通过粗砂层、砂砾层和砾石层依次进行截留、转化和吸附,达到尾水深度进化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板和过滤网的设置既不会影响尾水的下渗,起到一定程度的过滤截留的目的,而且过滤网还起到防止粗砂下渗,填充于砂砾之间,导致粗砂层上表面下陷,还影响砂砾的过滤截留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体现曝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质稳定单元;11、生态塘;12、水生植物;2、生物膜单元;21、生物挂膜;3、提升泵单元;31、过水管;32、提升泵;4、跌水人工湿地单元;41、砾石层;42、砂砾层;43、粗砂层;5、进水管;6、出水管;7、曝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尾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沿尾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水质稳定单元1、生物膜单元2、提升泵单元3和跌水人工湿地单元4,水质稳定系统包括生态塘11和种植在生态塘11内的水生植物12,生态塘11连通有进水管,生物膜单元2包括设置在生态塘11内的生物挂膜21,生态塘11和跌水人工湿地单元4之间通过提升泵单元3连通,提升泵单元3包括与生态塘11底部连通的过水管31和与过水管31连通的提升泵32,跌水人工湿地单元4包括沿水流方向呈阶梯状分布的干级人工湿地,提升泵32处于最高层的人工湿地单元上端,最底层的人工湿地连通有出水管6,每级工湿地包括湿地床和设置在湿地床内的基质。

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时,尾水首先经过水质稳定单元1,进入生态塘11中,生态塘11中的水生植物12吸收氮磷等物质,去除部分氮磷物质,然后尾水通过生物膜单元2,尾水中的有机物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分解吸附,去除尾水中的有机物,然后生态塘11中的尾水被提升泵32以射流的方式射入人工湿地跌水单元,喷淋作用和跌水效应,增大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水流和空气充分混合,水流的紊流程度更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跌水进行曝气充氧,然后尾水流入人工湿地,利用土壤、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最终实现对于尾水深度进化的效果,最终使得处理过的尾水可以达到四类水标准的要求。

生态塘11中的水生植物12起到吸收尾水中的氮磷物质的作用,因此水生植物12不受限制,只需要达到此目的即可,本实用新型中水生植物12优选荷花、睡莲、石菖蒲、美人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水生植物12对于尾水中的氮磷物质的吸收率较高。生物挂膜21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微生物填料,微生物填料可以选择水体功能性菌种,也可以选用其它微生物,此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只需要达到利用生物挂膜21的微生物对尾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以实现尾水净化处理效果即可。

基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砾石层41、砂砾层42、粗砂层43和种植在粗砂层43上的植物,如此设置,使得尾水经由提升泵32射入人工湿地的时候,自上而下依次经过植物、粗砂层43、砂砾层42和砾石层41,利用植物先进行吸收,然后通过不同粒径的粗砂层43、砂砾层42和砾石层41依次进行截留、转化和吸附,达到尾水深度进化的目的。出水管6设置在最低层的人工湿地上,故相邻人工湿地的湿地床接触处设置为多孔板,以方便尾水流通。

进一步地,因为本方案中将生态塘11中尾水通过提升泵32将之进行提升并射流于人工湿地上,若提升泵32高度远高于最高层的人工湿地时,提升泵32中的尾水流速大,对于粗砂上的植物冲击力过大,会损害植物,进而影响到后期的净化效果,若高度过低,则尾水的喷淋效果受到影响,故跌水人工湿地单元4最高层与生态塘11内液面齐平,且提升泵32高于生态塘11内液面0.5-1m。如此设置,通过提升泵32将生态塘11内水射流于跌水人工湿地单元4的时候,既可以保证尾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增大接触面积,而且还防止因为提升泵32高度太高,尾水射流流速过快将植物进行冲击破坏现象的出现。

进一步地,生态塘11底部还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包括设置在生态塘11底部的曝气管7,曝气管7处于生物膜单元2下方,曝气管7连通有臭氧发生器(图中未画出)。此时,曝气管7处于生物挂膜21下端与生态塘11底部之间,且处于过水管31下方。曝气装置的设置可以向生态塘11内提供溶解氧,提高溶解氧的浓度,一方面可以达到去除铁等微量元素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需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尤其是生态塘11内的尾水在与生物膜单元2上的微生物作用的时候,可以降解更多的有机物。

考虑在尾水净化处理过程中,粗砂层的粗砂经常浸泡于水中,而且粗砂的粒径小于砂砾的粒径,处理时间长了之后,部分粗砂会下渗,填充于砂砾之间,导致粗砂层43的下陷,而且也影响了砂砾的净化效果,故在粗砂层43与砂砾层42、砂砾层42与砾石层41之间均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上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的孔径小于粗砂的粒径。如此设置,既不会影响尾水的下渗,起到一定程度的过滤截留的目的,而且过滤网还起到防止粗砂下渗,填充于砂砾之间,导致粗砂层43上表面下陷和砂砾过滤截留效果的降低。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时,尾水首先经过水质稳定单元1,进入生态塘11中,生态塘11中的水生植物12吸收氮磷等物质,去除部分氮磷物质,然后尾水通过生物膜单元2,尾水中的有机物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分解吸附,去除尾水中的有机物,然后生态塘11中的尾水被提升泵32以射流的方式射入人工湿地跌水单元,喷淋作用和跌水效应,增大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跌水进行曝气充氧,然后尾水流入人工湿地,自上而下依次经过植物、粗砂层43、砂砾层42和砾石层41,利用植物先进行吸收,然后通过不同粒径的粗砂层43、砂砾层42和砾石层41依次进行截留、转化和吸附,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最终实现对于尾水深度进化的效果,最终使得处理过的尾水可以达到四类水标准的要求。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