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含油废水分离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4912发布日期:2020-04-28 21:05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含油废水分离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工业含油废水分离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内河、沿海的港口、码头以及石油、化工、运输、发电厂等工矿企业的各种含油污(废)水都需要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废水净化装置进行过滤,使得废水中的油污和水能够分离。

但是现有的废水净化分离装置所采用的分离装置油水分离效果不佳,而且在过滤箱体内部的过滤元件不方便进行更换,在过滤过程中油水分离分步进行,废水与外界接触,导致油水分离过程中容易发生二次污染。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含油废水分离净化装置,它采用机械聚结分离部件在低流速状态下,对含油污水中的游离油进行分离,同时将水中的融解油进行破解分离,分离出来的油进入集油室;而且采用高分子聚结分离部件,该过滤元件具有良好的阻油疏水性能,能将进入该室的污水中的微细油粒进行分离净化,并将其聚结成大颗粒油与水分离,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而且整个过程封闭进行,避免二次污染,机械聚结分离部件和高分子聚结分离部件将所在的箱体的箱盖打开即可更换,使用方便。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工业含油废水分离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净化箱体,所述第一净化箱体的右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净化箱体箱盖,所述第一净化箱体内安装有机械聚结分离部件,所述第一净化箱体的前端通过管道连接有自动排水阀,所述自动排水阀的左侧通过管道连接有安全阀溢流口,所述安全阀溢流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净化箱体,所述第一净化箱体的上端设置有净化箱口,所述净化箱口的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净化箱口盖,所述第一净化箱体的上端焊接有第二净化箱体,所述第二净化箱体的右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净化箱体箱盖,所述第二净化箱体内安装有高分子聚结分离部件,所述第二净化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检修排卸口,所述第一净化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检修排卸口。它采用机械聚结分离部件在低流速状态下,对含油污水中的游离油进行分离,同时将水中的融解油进行破解分离,分离出来的油进入集油室;而且采用高分子聚结分离部件,该过滤元件具有良好的阻油疏水性能,能将进入该室的污水中的微细油粒进行分离净化,并将其聚结成大颗粒油与水分离,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而且整个过程封闭进行,避免二次污染,机械聚结分离部件和高分子聚结分离部件将所在的箱体的箱盖打开即可更换,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净化箱体的下端焊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安装有地脚螺栓,通过设计支撑座和地脚螺栓,方便将设备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聚结分离部件中设置有由多片不粘油不锈钢或聚丙烯波纹板组合而成的高效比表面分离板组件,在低流速状态下,对含油污水中的游离油进行分离,同时将水中的融解油进行破解分离,分离出来的油进入集油室。

进一步的,所述高分子聚结分离部件中装有用高分子纤维材料进行改良而成的环形圆柱体聚结滤芯,过滤精度为5微米,该过滤元件具有良好的阻油疏水性能,能将进入该室的污水中的微细油粒进行分离净化,并将其聚结成大颗粒油与水分离,从而能保证处理后的水中含油量≤10mg/l,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箱口盖的上端设置有含油污水进口,所述净化箱口盖的上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油电磁阀,所述排油电磁阀的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污油排污口,含油污水经过含油污水进口输入设备,排油电磁阀打开后,即可通过污油排污口进行排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净化箱体的左端设置有达标排放水出口,所述含油污水进口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自来水入口,达标水经过达标放水出口排出,自来水入口可输入自来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净化箱体的后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油份浓度仪,油份浓度仪可对第二净化箱体内的油份进行实时检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方案采用机械聚结分离部件在低流速状态下,对含油污水中的游离油进行分离,同时将水中的融解油进行破解分离,分离出来的油进入集油室;而且采用高分子聚结分离部件,该过滤元件具有良好的阻油疏水性能,能将进入该室的污水中的微细油粒进行分离净化,并将其聚结成大颗粒油与水分离,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而且整个过程封闭进行,避免二次污染,机械聚结分离部件和高分子聚结分离部件将所在的箱体的箱盖打开即可更换,使用方便。

2、第一净化箱体的下端焊接有支撑座,支撑座内安装有地脚螺栓,通过设计支撑座和地脚螺栓,方便将设备进行固定。

3、机械聚结分离部件中设置有由多片不粘油不锈钢或聚丙烯波纹板组合而成的高效比表面分离板组件,在低流速状态下,对含油污水中的游离油进行分离,同时将水中的融解油进行破解分离,分离出来的油进入集油室。

4、高分子聚结分离部件中装有用高分子纤维材料进行改良而成的环形圆柱体聚结滤芯,过滤精度为5微米,该过滤元件具有良好的阻油疏水性能,能将进入该室的污水中的微细油粒进行分离净化,并将其聚结成大颗粒油与水分离,从而能保证处理后的水中含油量≤10mg/l,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5、净化箱口盖的上端设置有含油污水进口,净化箱口盖的上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油电磁阀,排油电磁阀的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污油排污口,含油污水经过含油污水进口输入设备,排油电磁阀打开后,即可通过污油排污口进行排污。

6、第二净化箱体的左端设置有达标排放水出口,含油污水进口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自来水入口,达标水经过达标放水出口排出,自来水入口可输入自来水。

7、第二净化箱体的后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油份浓度仪,油份浓度仪可对第二净化箱体内的油份进行实时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其中,1、安全阀溢流口;2、含油污水进口;3、排油电磁阀;31、污油排油口;4、达标排放水出口;5、第一检修排卸口;6、第二检修排卸口;7、自来水入口;8、第一净化箱体;9、第一净化箱体箱盖;10、支撑座;11、地脚螺栓;12、自动排水阀;13、净化箱口;14、净化箱口盖;15、连接座;16、第二净化箱体;17、第二净化箱体箱盖;18、油份浓度仪;19、机械聚结分离部件;20、高分子聚结分离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工业含油废水分离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净化箱体8,请参阅图1-3,第一净化箱体8的右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净化箱体箱盖9,第一净化箱体8内安装有机械聚结分离部件19,第一净化箱体8的前端通过管道连接有自动排水阀12,当水压到达一定值,即可自动排水,自动排水阀12的左侧通过管道连接有安全阀溢流口1,安全阀溢流口1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净化箱体16,第一净化箱体8的上端设置有净化箱口13,净化箱口13的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净化箱口盖14,第一净化箱体8的上端焊接有第二净化箱体16,第二净化箱体16的右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净化箱体箱盖17,第二净化箱体16内安装有高分子聚结分离部件20,第二净化箱体16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检修排卸口5,第一净化箱体8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检修排卸口6。

请参阅图1,第一净化箱体8的下端焊接有支撑座10,支撑座10内安装有地脚螺栓11,通过设计支撑座10和地脚螺栓11,方便将设备进行固定。净化箱口盖14的上端设置有含油污水进口2,净化箱口盖14的上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油电磁阀3,排油电磁阀3的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污油排污口31,含油污水经过含油污水进口2输入设备,排油电磁阀3打开后,即可通过污油排污口31进行排污。

请参阅图1,机械聚结分离部件19中设置有由多片不粘油不锈钢或聚丙烯波纹板组合而成的高效比表面分离板组件,在低流速状态下,对含油污水中的游离油进行分离,同时将水中的融解油进行破解分离,分离出来的油进入集油室。高分子聚结分离部件20中装有用高分子纤维材料进行改良而成的环形圆柱体聚结滤芯,过滤精度为5微米,该过滤元件具有良好的阻油疏水性能,能将进入该室的污水中的微细油粒进行分离净化,并将其聚结成大颗粒油与水分离,从而能保证处理后的水中含油量≤10mg/l,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2,第二净化箱体16的左端设置有达标排放水出口4,含油污水进口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自来水入口7,达标水经过达标放水出口4排出,自来水入口7可输入自来水。第二净化箱体16的后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油份浓度仪18,油份浓度仪18可对第二净化箱体16内的油份进行实时检测。

当设备工作时,含油污水从含油污水进口2进入净化箱口13,然后进入第一净化箱体8,污水被机械聚结分离部件19过滤,机械聚结分离部件19中设置有由多片不粘油不锈钢或聚丙烯波纹板组合而成的高效比表面分离板组件,在低流速状态下,对含油污水中的游离油进行分离,同时将水中的融解油进行破解分离,分离出来的油进入集油室,然后废水经过管道进入第二净化箱体16中,第二净化箱体16中的高分子聚结分离部件20对废水进行过滤,高分子聚结分离部件20中装有用高分子纤维材料进行改良而成的环形圆柱体聚结滤芯,过滤精度为5微米,该过滤元件具有良好的阻油疏水性能,能将进入该室的污水中的微细油粒进行分离净化,并将其聚结成大颗粒油与水分离,从而能保证处理后的水中含油量≤10mg/l,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使得分离效果更好,然后分离后的油可经过污油排油口31排出,达标水经过达标放水出口4排出;整个过程封闭进行,避免二次污染,机械聚结分离部件19和高分子聚结分离部件20将所在的箱体的箱盖打开即可更换,使用方便。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