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湖泊投放式水污染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2968发布日期:2020-06-02 19:4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湖泊投放式水污染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湖泊投放式水污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品质得到极大的提高。然而,在这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环境被无休止的破坏。工业生产中,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生产后所产生的工业废水往往带有众多的重金属离子,一些无良的企业为了贪图利润而将工业废水直接投入湖泊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还有的企业虽然对工业废水进行了处理,但是往往不是处理不到位,就是处理后会产生有毒气体排放至空气中,从而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湖泊投放式水污染处理装置,利用电解技术,合理处置工业废水,尤其适用于生产制造后产生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或者有毒氰的情况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湖泊投放式水污染处理装置,包括一级排放装置、二级排放装置以及三级排放装置,所述一级排放装置包括调节池,连通工厂排放口并向调节池排放废水的一级排放口,向调节池注入碱液的注碱口;所述二级排放装置包括电解池,连通调节池并向电解池排放调节液的二级排放口,插入电解池的电极以及在电解池内进行搅拌的搅拌器;所述三级排放装置包括沉降池,连通电解池并将电解液排放入沉降池的三级排放口,向沉降池注入絮凝剂的絮凝剂注入口以及向湖泊投放的末端排放口,所述末端排放口内设有金属网。

在上述的一种湖泊投放式水污染处理装置中,本实用新型采用“调节ph-电解-沉降-排放”的模式来实现。首先在调节池中加入碱液来调节废水的ph值,由于含氰废水一般ph偏低,不加入碱液来调节ph使其呈碱性时,在电解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在调节池调节之后的调节液排入电解池进行电解,搅拌器在电解池中不断搅拌,其目的是为了不让电解后的沉淀物黏附在电极的阳极或者电解池底部。最后,电解后的的电解液排入沉降池,并在沉降池内倒入絮凝剂进行沉降,并将处理完的液体通过末端排放口排入湖泊,而沉淀的金属离子团被金属网拦截在末端排放口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一级排放装置还具有向调节池倒入食盐的注盐口。含氰废水的电导率较低,直接电解处理,所需电压高、电流效率低、电能消耗大。投加食盐的目的是增大废水的导电率、降低槽电压、减少电能的消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末端排放口的金属网后端设有阀门,所述金属网以及阀门之间设有电导率仪。电导率仪可随时监测排出的废水内的重金属离子是否达到排放标准,若未达到排放标准,则可通过关闭阀门来暂时阻止废水排放。

进一步地,所述电导率仪与废水接触的检测部分设计成网状结构。网状结构能更有效地、全面地与排出的废水接触,使得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

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湖泊投放式水污染处理装置较传统技术手段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电解技术,合理处置工业废水,尤其适用于生产制造后产生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或者有毒氰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将净化工业废水,使其达到湖泊投放的标准。

2.本实用新型在先加入碱液来调节废水ph值,避免了电解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对空气造成的二次污染,而且本实用新型在调节池中加入适量食盐以增加废水的电导率从而节约电能的使用,节约资源。

3.本实用新型在电解过程中不断进行搅拌,使电解后的沉淀物质不会黏附在电极的阳极上而造成电解效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一级排放装置,11.调节池,12.一级排放口,13.注碱口,14.注盐口,2.二级排放装置,21.电解池,22.二级排放口,23.电极,24.搅拌器,3.三级排放装置,31.沉降池,32.三级排放口,33.絮凝剂注入口,34.末端排放口,341.金属网,342.阀门,343.电导率仪。

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废水流向或者食盐、碱液、絮凝剂等化学试剂的倒入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提供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以帮助对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理解。其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对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而且,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湖泊投放式水污染处理装置,包括一级排放装置1、二级排放装置2以及三级排放装置3,所述一级排放装置1包括调节池11,连通工厂排放口并向调节池11排放废水的一级排放口12,向调节池11注入碱液的注碱口13;所述二级排放装置2包括电解池21,连通调节池11并向电解池21排放调节液的二级排放口22,插入电解池21的电极23以及在电解池内进行搅拌的搅拌器24;所述三级排放装置3包括沉降池31,连通电解池21并将电解液排放入沉降池31的三级排放口32,向沉降池31注入絮凝剂的絮凝剂注入口33以及向湖泊投放的末端排放口34,所述末端排放口34内设有金属网341。

在上述的一种湖泊投放式水污染处理装置中,本实用新型采用“调节ph-电解-沉降-排放”的模式来实现。首先在调节池11中通过注碱口13加入碱液来调节由一级排放口12排出的废水的ph值,由于含氰的重金属离子废水一般ph偏低,不加入碱液来调节ph使其呈碱性时,在电解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在调节池11调节之后的调节液排入电解池21进行电解,搅拌器24在电解池21中不断搅拌,其目的是为了不让电解后的沉淀物黏附在电极23的阳极或者电解池21底部。最后,电解后的的电解液排入沉降池31,并在沉降池内通过絮凝剂注入口33倒入絮凝剂进行沉降,并将处理完的液体通过末端排放口34排入湖泊,而沉淀的金属离子团被金属网341拦截在末端排放口内。当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金属网也可以替换为致密的纱布网来阻隔沉淀物。

所述一级排放装置1还具有向调节池11倒入食盐的注盐口14。含氰废水的电导率较低,直接电解处理,所需电压高、电流效率低、电能消耗大。投加食盐的目的是增大废水的导电率、降低槽电压、减少电能的消耗。但是,如果食盐投加量太多,不但会增加食盐消耗费用,而且处理效率反而下降,所以食盐的投加量不宜过多。一般在处理浓度较高的含氰废水时,食盐可多加一些,反之可少加一些。在处理含氰25~100mg/dm3浓度的废水时,通常加入1~29/dm3食盐。

所述末端排放口34的金属网341后端设有阀门342,所述金属网341以及阀门342之间设有电导率仪343。电导率仪343可随时监测排出的废水内的重金属离子是否达到排放标准,若未达到排放标准,则可通过关闭阀门342来暂时阻止废水排放。

所述电导率仪343与废水接触的检测部分设计成网状结构。网状结构能更有效地、全面地与排出的废水接触,使得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