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级过滤型生物滞留土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5846发布日期:2020-03-31 17:2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级过滤型生物滞留土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绿化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级过滤型生物滞留土工结构。



背景技术:

在降雨过程中,雨水会沿道路表面形成径流,径流雨水中混入了大量地表污染物,如有机物、重金属、氮磷等等。如果此时的径流直接汇入排水系统,会加大排水系统的负荷;同时,如果径流直接流入河道中,则会导致河水的污染。当雨量较大时,雨水直接冲刷河道,还会引起河道的侵蚀。

在国内外的设施中,生物滞留池是最新型的一种设施,可以用生物滞留池储存雨水,削减雨水洪峰,去除雨水中一些污染物。

但当径流含有大量污染物,污染浓度高容易造成一段时期后第二层级生物滞留池内植物死亡、土壤板结、渗透层被堵塞无法正常发挥功能,生物滞留池不能有效的进行雨水收集、滞蓄和削减污染物,同时在地表径流较大时,单层的生物滞留池无法满足对地表径流进一步的滞蓄及削减污染物。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级过滤型生物滞留土工结构,降雨初期地表径流污染浓度高,结合前期植草沟,预先拦截过滤一部污染物较高的雨水,经初期过滤后的雨水再流入大型物滞留设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层生物滞留池由于污染物累积造成填料堵塞,使用寿命减少,后运维费用高而导致的生物滞留池无法更好的发挥滞蓄以及削减污染物功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层级过滤型生物滞留土工结构,包括用于净化初期雨水的第一层级植草沟,以及对后期较大雨水进行滞蓄和下渗的第二层级生物滞留池;

第一层级植草沟内回填有种植土,所述种植土内埋设有可更换石料的石笼,且石笼和种植土之间铺设有第一透水土工布,所述石笼和种植土表面铺设有碎石层,沿雨水流入第一层级植草沟方向的土层上铺设有第一卵石层;

第二层级生物滞留池包括在土壤本身的原土层从上至下依次铺设的第二卵石层,种植土层,粗沙粒层和渗透层,还包括沿雨水溢出第二层级生物滞留池方向设置的溢流井。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井包括截面呈矩形的井体,所述井体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笼,所述过滤笼的顶部表面铺设有第三卵石层,所述渗透层内部设置有用于吸收渗透层中雨水的渗透管,且所述渗透管一端连接至井体内部,所述井体上还设置有雨水口和雨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为300mm,粗沙粒层的厚度为100mm,渗透层的厚度为200mm,且原土层经过夯实形成夯实素土,且压实系数大于等于0.93。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土层和渗透层中均掺杂10%的陶粒,且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8mm。

进一步地,位于渗透层和原土层之间铺设有第二透水土工布,所述第一透水土工布和第二透水土工布的规格均为200g/m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多层级过滤型第二层级生物滞留池适用于解决初期雨水污染物较多,通过前端植草沟可更换填料对初期雨水污染物起到拦截和净化的作用,且填料可定期更换使用,便于后期运营维护管理。

同时减少污染物浓度高的雨水进度末端大型第二层级生物滞留池,能保证第二层级生物滞留池使用寿命及年限,减少填料堵塞,减少投资,能持久发挥滞蓄雨水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过滤型生物滞留土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层级植草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层级生物滞留池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1-种植土;102-石笼;103-第一透水土工布;104-碎石层;105-第一卵石层;

201-第二卵石层;202-种植土层;203-粗沙粒层;204-渗透层;205-原土层;206-第二透水土工布;

3-溢流井;301-井体;302-过滤笼;303-第三卵石层;304-渗透管;305-雨水口;306-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层级过滤型生物滞留土工结构,包括用于净化初期雨水的第一层级植草沟,以及对后期较大雨水进行滞蓄和下渗的第二层级生物滞留池;

如图2所示,第一层级植草沟内回填有种植土101,所述种植土101内埋设有可更换石料的石笼102,该石料包括如陶砾、活性炭、沸石等,且石笼102和种植土101之间铺设有第一透水土工布103,所述石笼102和种植土101表面铺设有碎石层104,沿雨水流入第一层级植草沟方向的土层上铺设有第一卵石层105;

如图3所示,第二层级生物滞留池包括在土壤本身的原土层205从上至下依次铺设的第二卵石层201,种植土层202,粗沙粒层203和渗透层204,还包括沿雨水溢出第二层级生物滞留池方向设置的溢流井3。

道路雨水从第一层级植草沟一侧流入,通过采用直径在80~100mm第一卵石层,起到过滤拦截大颗粒物的作用,雨水进入第一层级植草沟,由于初期地表径流雨水较脏,初期雨水下渗,经过石笼102内填料进行净化,石笼102内填料可根据污染物累积定期抽出清洗、更换。

多层级过滤型第二层级生物滞留池适用于解决初期雨水污染物较多,通过前端植草沟可更换填料对初期雨水污染物起到拦截和净化的作用,且填料可定期更换使用,便于后期运营维护管理。

同时减少污染物浓度高的雨水进度末端大型生物滞留池,能保证第二层级生物滞留池使用寿命及年限,减少填料堵塞,减少投资,能持久发挥滞蓄雨水的功能。

渗透层204可以是蓬松的回填土、粒径较小的碎石或者掺杂有陶粒的碎石层。

溢流井3包括截面呈矩形的井体301,井体301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笼302,过滤笼302的顶部表面铺设有第三卵石层303,过滤笼302和第三卵石层303的主要作用是过滤掉较大的雨水中的颗粒物或者污染物,避免堵塞井体301内部,渗透层204内部设置有用于吸收渗透层204中雨水的渗透管304,且渗透管304一端连接至井体301内部,井体301上还设置有雨水口305和雨水管306。

初期的雨水通过石笼102填料净化后,由于后期雨水蓄流量较大,到达一定高度溢流进入第二层级生物滞留池内,生物滞留池对雨水进行滞蓄和下渗作用。

底部渗透管304收集雨水排到溢流井3,当水量较大时,雨水通过井体301上的雨水口305和雨水管306排走。

种植土层202的厚度为300mm,粗沙粒层203的厚度为100mm,渗透层204的厚度为200mm,且原土层205经过夯实形成夯实素土,且压实系数大于等于0.93。

种植土层202和渗透层204中均掺杂10%的陶粒,且陶粒的粒径为5~8mm,使得雨水下渗的速率加快。

位于第二层级生物滞留池的渗透层204和原土层205之间铺设有第二透水土工布206,第一透水土工布103和第二透水土工布206的规格均为200g/m2。

初期地表雨水污染物较高,污染物长时间累积,造成生物滞留池使用寿命较短,容易发生堵塞的现象,堵塞之后需要挖开重新换填料及种植土。

为减少大面积更换的代价,通过设置第一层级植草沟预先拦截过滤一部分污染物较高的雨水,第一层级植草沟起到过滤作用的石笼102内部填料可更换,成本低,因此维护方便。

经第一层级植草沟初期过滤后的雨水再流入第二层级生物滞留池就能减轻污染负荷,减少更换时间,节约成本。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