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生产用溶液回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9371发布日期:2020-04-24 21:3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生产用溶液回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生产用溶液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聚乙烯纤维,是由聚乙烯经熔融纺丝法纺丝而得到的纤维材料,包括短纤维和长丝,这种纤维的机械强度可通过纺丝工艺参数进行调节,而且湿态强度和伸长与干态相同,聚乙烯纤维具有强度高,密度低,绝缘性佳等优点;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作为聚乙烯纤维中的一大类别,由于其强度高的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例如:国防军需装备、航空航天、防护用品、海洋渔业、缆绳、体育用品、医疗器械、建材等)。

然而,在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生产废液(或者废水,例如:纺丝溶液),该部分生产废液或多或少都是呈酸、碱性的,若该部分废液直接排放,对生态环境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生产用溶液回收处理装置,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生产用溶液回收处理装置,包括中空设置的溶液回收箱、与该溶液回收箱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以及分别设于进液管和出液管上且用于控制开关的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固定轴与溶液回收箱的顶部内壁中心固定连接的端部活动连接模块、多个以所述活动连接模块为中心周向等距间隔设置且一端与该活动连接模块活动连接的中和搅拌模块以及设于溶液回收箱外且用于驱动各中和搅拌模块以其连接处为基点上下摆动的驱动模块;其中,各中和搅拌模块包括一端与所述活动连接模块活动连接且中空设置的搅拌主轴、设于搅拌主轴自由端且与其内部连通并弯曲纵向延伸的加料管、两对分别设于搅拌主轴外侧壁且与其内部连通并对称设置的上搅拌部分和下搅拌部分以及多个设于溶液回收箱顶部内壁上且供各加料管活动并用于进料的进料部分。

优选为:所述活动连接模块包括与固定轴自由端固定连接的基座以及多个固定连接于该基座外侧壁且周向等距间隔分布并通过连接轴与各搅拌主轴一端固定连接的万向滚珠。

优选为:所述上搅拌部分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搅拌主轴外侧壁固定连接且对称设置的上搅拌板以及与该上搅拌板远离搅拌主轴一侧固定连接且倾斜设置的侧搅拌板;所述下搅拌部分包括两排分别由多个轴向等距间隔设置且以中轴线对称设置并与所述搅拌主轴外侧壁固定连通的下连通管以及分别与各下连通管自由端固定连通且形状为“圆柱形”的下出料罐,所述下出料罐远离下连通管的端面上径向等距凹陷设有多圈环形凹槽,且在各环形凹槽的槽底以及两侧槽壁上均分布有密集的通孔。

优选为:所述进料部分包括多个以所述固定轴为中心周向等距间隔分布于溶液回收箱顶部且与各加料管一一对应的加料口以及设于加料口处且与其边缘固定连接并纵向延伸的进料管;其中,所述进料管的内壁管壁上均纵向间隔连接有两个第一定位加料环,各第一定位加料环的中心设有与加料管适配的进料口,所述加料管的输出端边缘固定连接有一圈位于相邻第一定位加料环之间的第二定位加料环。

优选为:所述第一定位加料环和第二定位加料环的顶部端面均自其边缘向中心凹陷设置。

优选为: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多个安装于所述溶液回收箱顶部的气缸以及与各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自溶液回收箱的顶部穿入并与各加料管的外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生产的废水未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生产的废水进行处理,即:将生产而产出的废水(经过过滤掉颗粒状的废水)送入溶液回收箱内,通过驱动模块带动各中和搅拌模块对其内部的废液进行搅拌,并通过其内部加入的中和物质与废水进行中和反应,从而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可以通过出液管排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生产用溶液回收处理装置,包括中空设置的溶液回收箱1、与该溶液回收箱1连通的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以及分别设于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上且用于控制开关的阀门13,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包括通过固定轴2与溶液回收箱1的顶部内壁中心固定连接的端部活动连接模块20、多个以所述活动连接模块20为中心周向等距间隔设置且一端与该活动连接模块20活动连接的中和搅拌模块3以及设于溶液回收箱1顶部且用于驱动各中和搅拌模块3以其连接处为基点上下摆动的驱动模块4;其中,各中和搅拌模块3包括一端与所述活动连接模块20活动连接且中空设置的搅拌主轴30、设于搅拌主轴30自由端且与其内部连通并弯曲纵向延伸的加料管31、两对分别设于搅拌主轴30外侧壁且与其内部连通并对称设置的上搅拌部分32和下搅拌部分33以及多个设于溶液回收箱1顶部内壁上且供各加料管31活动并用于进料的进料部分34。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模块3可以有4个。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活动连接模块20包括与固定轴2自由端固定连接的基座200以及多个固定连接于该基座200外侧壁且周向等距间隔分布并通过连接轴201与各搅拌主轴一端固定连接的万向滚珠202,所述连接轴201与万向滚珠202上的滚珠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搅拌部分32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搅拌主轴30外侧壁固定连接且对称设置的上搅拌板320以及与该上搅拌板320远离搅拌主轴30一侧固定连接且倾斜设置的侧搅拌板321;所述下搅拌部分33包括两排分别由多个轴向等距间隔设置且以中轴线对称设置并与所述搅拌主轴30外侧壁固定连通的下连通管330以及分别与各下连通管330自由端固定连通且形状为“圆柱形”的下出料罐331,所述下出料罐331远离下连通管330的端面上径向等距凹陷设有多圈环形凹槽331a,且在各环形凹槽331a的槽底以及两侧槽壁上均分布有密集的通孔331b。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进料部分34包括多个以所述固定轴2为中心周向等距间隔分布于溶液回收箱1顶部且与各加料管31一一对应的加料口340以及设于加料口340处且与其边缘固定连接并纵向延伸的进料管341;其中,所述进料管341的内壁管壁上均纵向间隔连接有两个第一定位加料环341a,各第一定位加料环341a的中心设有与加料管31适配的进料口341b,所述加料管31的输出端边缘固定连接有一圈位于相邻第一定位加料环341a之间的第二定位加料环31a。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加料环341a和第二定位加料环31a的顶部端面均自其边缘向中心凹陷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4包括多个安装于所述溶液回收箱1顶部的气缸40以及与各气缸40输出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杆41,所述连接杆41的一端自溶液回收箱1的顶部穿入并与各加料管31的外壁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溶液回收箱1上可以设有多个供各连接杆41活动的滑动口1a。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出液管12的输入端可以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2a。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溶液回收箱1的底部可以设有排污口1b,且在排污口1b处设有密封盖1c。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生产的废水未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生产的废水进行处理,即:将生产而产出的废水(经过过滤掉颗粒状的废水)送入溶液回收箱内,通过驱动模块带动各中和搅拌模块对其内部的废液进行搅拌,并通过其内部加入的中和物质与废水进行中和反应,从而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可以通过出液管排出或者经过后续处理进行再利用);

更详细的说:

1.参考图1,将需要中和处理的废水(例如:不含颗粒物的酸性废液)通过进液管(打开阀门)加入溶液回收箱内,当加入至一定量后,关闭进液管上的阀门(出液管的阀门闭合),在此基础上,通过气缸带动加料管上、下摆动(即:通过两者之间连接的连接杆;气缸可以是plc气缸,其行程可以设置为往复运动,表现出的效果即是:其驱动加料管上、下往复运动),当气缸运行时,可以通过溶液回收箱上设置的加料管向溶液回收箱内加入一定的中和物质(例如:氢氧化钙粉末等),从加料管进入的中和物质会通过加料管进入中空设置的搅拌主轴,并且由搅拌主轴作为“中转站”将中和物质送至各个下搅拌部分内(即:通过下连通管进入各下出料罐内,并且由下出料罐底部环形凹槽内设置的通孔进入溶液回收箱内),从而与溶液回收箱内的废液接触,进而完成中和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仅可以对废液进行处理,其相对于传统的处理装置还具有如下的优势:

其一,相比较将中和物质和废液一次性全部加入溶液回收箱内的方式,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其可以通过外界的机器(或者工作人员)持续不断的通过进料管加入至主搅拌轴内(再由各个下出料罐排出至溶液回收箱内),其可以控制中和物质的加入量,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若中和完成则可以及时停止加料(可以通过现有的ph检测装置对废液的ph值进行实时检测);第二,若发现第一次加入的中和物质的量不够,还可以通过后续补入,相比较一次性的加入方式,其在对物料的把控程度更高;

其二,其在加料的过程中,搅拌主轴通过气缸驱动不断上下摆动,因此,中和物质可以快速的分布在溶液回收箱内,提高中和物质与废液之间的“接触效果”;其次,由于考虑到废液会进入下出料罐(甚至是搅拌主轴内)内的情况,可以定期的对各个部件进行清理,保证其使用的效果;

其三,在中和物质与废液进行中和的过程中,气缸驱动搅拌主轴(包含与搅拌主轴外侧壁固定连接的上搅拌板、侧搅拌板以及下出料管和下出料罐)可以对废液回收箱内的废液进行搅拌,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和物质与废液的反应效率,从而提高对废液处理效率;

其四,下出料罐底部设置的环形凹槽可以提高下出料罐与废液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也可以提高通孔的分布量,进而提高中和物质与废液的接触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反应的效率;

其五,在进料管内部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加料管与第二定位加料环的配合可以加料管的自由端限制在第一定位加料管之间,并且将两者的顶部端面凹陷设置的目的在于:在向进料管内加料时,可以将中和物质向加料管内引导;

其六,在溶液回收箱底部设置的排污口以及设于排污口处的密封盖的作用是:当溶液回收箱内部在反应时,排污口通过密封盖闭合,当需要对其内部进行清理时,将密封盖拆卸下来,即可配合完成清理工作;其次,在出液管输出端设置的过滤网可以将反应后产生的沉淀物隔离在溶液回收箱内,并通过上述步骤对其进行清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