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粉回收分配装置的磁絮凝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6818发布日期:2020-05-01 18:01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基于磁粉回收分配装置的磁絮凝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磁粉回收分配装置的磁絮凝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磁絮凝沉淀污水处理工艺是在絮凝沉淀过程中加入磁粉,使磁粉与固体悬浮物结合为磁性絮凝体,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具备了磁性,同时也增加了密度,絮凝体更加容易进行高速沉淀。磁粉可通过回收系统回收,并多次参与磁絮凝过程。传统磁粉回收方式是直接在沉淀池的排泥管上安装磁粉回收管路,将污泥部分回收,并经过磁粉分离装置分离磁粉。

在磁粉回收管路上,需要安装污泥泵和流量调节阀门,通过泵和阀门调节回流量,由于污泥中的杂质较多,容易造成泵堵塞。因此,需要重新设计磁粉回收管路,减少系统机械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磁粉回收分配装置的磁絮凝污水处理系统,在磁絮凝污水处理系统中采用磁粉回收分配装置调控用于磁粉回收的污泥量与回流量,减少系统内阀门等机械设备的使用数量,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系统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磁粉回收分配装置的磁絮凝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反应池、沉淀池、磁粉回收系统和污泥排放系统,所述反应池内部通过隔板分隔为混凝反应区、磁粉反应区和絮凝反应区,所述磁粉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磁粉回收分配装置、剪切机和磁分离器,沉淀池底部排出的污泥经过管路排至所述的磁粉回收分配装置,所述磁粉回收分配装置设有两根出泥管路,一根连接反应池的磁粉反应区、一根连接剪切机。

进一步的,所述磁粉回收分配装置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进泥管和两根出泥管路,所述的两根出泥管路分别为磁粉回收管和磁粉回流管,磁粉回流管连接反应池的磁粉反应区、磁粉回收管连接剪切机;所述本体内部设有控制磁粉回流量的分配器。

进一步的,所述分配器为内外配合的可调节高矮的两个圆筒结构,包括内筒和外套筒,所述内筒和外套筒的上下两端均开口,内筒底部固定于本体底部、并连接磁粉回流管,内筒顶部与外套筒螺纹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磁粉回收分配装置内还设有三角堰,所述分配器位于三角堰与进泥管中间;所述外套筒旋拧至低位时,外套筒的顶端与内筒顶端平齐,并且与三角堰的等腰三角形堰口底端平齐;所述外套筒旋拧至高位时,外套筒的顶端高于液面。

进一步的,所述磁粉回收分配装置的进泥管与沉淀池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流量计和污泥泵。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顶部设有外螺纹,外套筒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的,混凝反应区、磁粉反应区和絮凝反应区内分别设有搅拌机,所述磁分离器分离回收的磁粉通过管路投加到磁粉反应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在磁絮凝污水处理系统中采用磁粉回收分配装置调控用于磁粉回收的污泥量与回流量,通过机械方式即可实现流量的调节,操作简便,减少系统内阀门等机械设备的使用数量,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系统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粉回收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池;2.沉淀池;3.污泥泵;4.流量计;5.磁粉回收分配装置;6.剪切机;7.磁分离器;11.混凝反应区;12.磁粉反应区;13.絮凝反应区;20.斜板;21.刮泥机;50.本体;51.磁粉回收管;52.磁粉回流管;53.进泥管;54.分配器;55.三角堰;56.支撑腿;57.内筒;58.外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基于磁粉回收分配装置的磁絮凝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反应池1、沉淀池2、磁粉回收系统和污泥排放系统。其中,反应池1内部通过隔板分隔为混凝反应区11、磁粉反应区12和絮凝反应区13,各反应区连通;磁粉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磁粉回收分配装置5、剪切机6和磁分离器7,沉淀池2底部排出的污泥经过管路排至磁粉回收分配装置5,磁粉回收分配装置5设有两根出泥管路,两根出泥管路分别为磁粉回收管51和磁粉回流管52,磁粉回流管52连接反应池的磁粉反应区12、磁粉回收管51连接剪切机6。并且,磁粉回收分配装置5的进泥管53与沉淀池2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流量计4和污泥泵3,流量计4用于计量进泥量。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混凝反应区11、磁粉反应区12和絮凝反应区13内分别设有搅拌机,提高絮凝反应效果。

为实现磁粉回收利用,磁分离器7分离回收的磁粉通过管路投加到磁粉反应区12,继续参与磁絮凝反应。

为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果,沉淀池2内设有斜板20,同时沉淀池2底部设有污泥刮泥机21,沉淀池2底部刮泥机刮集的污泥通过管路送至磁粉回收分配装置5。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磁粉回收分配装置5包括本体50,本体50底部设有支撑腿56,本体50侧壁上设有进泥管53、磁粉回收管51和磁粉回流管52,本体50内部设有控制磁粉回流量的分配器54。

分配器54为内外配合的可调节高矮的两个圆筒结构,包括内筒57和外套筒58,内筒57和外套筒58的上下两端均开口,内筒57底部固定于本体50底部、并连接磁粉回流管52,内筒57顶部与外套筒58螺纹配合连接。可以在内筒57顶部设有外螺纹,外套筒58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旋拧外套筒58可以提升或降低外套筒58的高度,进而调整分配器54的整体高度。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磁粉回收分配装置5内还设有三角堰55,分配器54位于三角堰55与进泥管53中间。当外套筒58旋拧至低位时,外套筒58的顶端与内筒57顶端平齐,并且与三角堰55的等腰三角形堰口底端平齐,此时磁粉回收分配装置5内的污泥可以通过分配器54排至磁粉回流管52,进而排至反应池1内。当外套筒58旋拧至高位时,外套筒58的顶端高于液面,此时污泥不回流,直接通过三角堰55排至磁粉回收管51,进而排至剪切机6、磁分离器7进行磁粉分离回收与剩余污泥的排放。

其中,利用三角堰进行流量计量的原理为公知常识,此处不再详细设计与赘述。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流量计4计量进泥量,通过三角堰计量用于磁粉回收的污泥量,并通过分配器54的调节,实现回收量/回流量的调节,不需要再安装阀门等机械设备,降低机械故障率。

再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是:

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进入反应池内,依次流经混凝反应区、磁粉反应区和絮凝反应区,在混凝反应区内投加混凝剂、在磁粉反应区内投加磁粉、在絮凝反应区内投加絮凝剂,经过充分絮凝反应后,形成大而密实的絮体,在沉淀池内快速沉淀,污水中的tp、ss、cod被有效去除。沉淀池底部沉淀的含有磁粉的污泥经过刮泥机刮集,通过污泥泵泵送至磁粉回收分配装置,准备进行磁粉回收分离与污泥回流。通过调节磁粉回收分配装置内的分配器的高低与三角堰的配合,调节回流量与用于磁粉回收的污泥量,一部分污泥经过磁粉回流管再回流至反应池的磁粉反应区;一部分污泥经过磁粉回收管、剪切机、磁分离器进行磁粉分离回收,分离回收的磁粉再次加入至磁粉反应区参与反应,剩余污泥直接排放或进行下一步的污泥处理。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